“双新”视域下学校高质量课程体系的建设实践

2024-04-25 13:55袁青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双新

袁青

摘   要: 在确保“双新”有效实施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特色和优势的课程体系建设既是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国家课程的丰富和拓展,以及高质量实施课程的重要渠道。上海市真北中学“创享”课程体系包括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三个方面,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群来落实课程理念与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善求知、善分享、善思维、敢创新,以达成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关键词: “双新”;高质量课程体系;“创享”

“双新”实施中,学校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将知识技能目标转化为素养目标?如何将强调课时的单科教学实践转变为注重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学习?挑战既是困难,也是机遇,国家课程政策创设了学校课程实践的良好外部条件,保障和支持学校课程实践的取向、价值塑造的准确性。在国家课程政策育人理念落实过程中,学校需要结合自身的特色和条件,做好整体和长期规划,制订课程实践的校本化方案。

一、学校高质量课程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1.学校高质量课程体系的内涵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助力建设“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1 课程是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和达成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因此,整体设计和构建高质量的课程体系至关重要。这种整体性规定了学校课程需要体现育人目标、课程目标、育人时间和空间以及外在的课程活动等要素2,既符合优质公平和包容差异的高质量课程标准,又具有共建共享的治理关系和完善的课程治理机制,能切实减负增效的课程教学体系称为高质量课程体系。3

结合上海市真北中学(以下简称真北中学)教育教学实践,本文中的“学校高质量课程体系”可概括为:既满足国家政策要求,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也符合学校课程实施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立足校情,彰显学校“健康、阳光、创享”办学理念的课程结构体系。

2.学校高质量课程体系的特征

(1)一致性

高质量课程的一致性是学校课程高质量实施专业性的重要体现,其表现为两部分:外显的是学校课程育人指向与国家育人方针保持一致,有助于落实国家课程政策,实现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内部课程要素价值统一指向是课程内容价值指向与学校育人理念一致性,体现在课程体系建构全过程。真北毕业生画像的期望具体为:善求知(知)、善分享(情)、善思维(意)、敢创新(行)。

(2)协同性

当前学校课程生态场域的协同性特点,体现在从生态场域视角将课程的各个要素作为影响生态的重要“因子”来看待。其具体表征为:不同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配置“均衡”,课程内容的横向融通、纵向贯通不同学段,课程实施中师生作为“教—学”各自主体有效协作、学习的不同场域有效统合联动,进而关联成以毕业生画像为导向的有机课程体系整体。

(3)科学性

科学性是学校课程体系稳定有序构建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其表现为学生课程学习的历程性表达(指体现学生高度投入并亲历学习全过程的学习经历表述)和学习素养的梯度发展。整个课程内学习呈现连续性,以课程学习任务群的构建来形成学习逻辑链,课程学习方式与路径多样化,最终达成学习素养培育的梯度进阶目标。

(4)开放性

信息化社会的知识层出不穷,学校课程应该能够与社会生活“共振”,课程作为学校生态场域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本质上是受外部环境与内生环境的影响,不断变换、迭代而动态发展的。因此,良好的学校课程体系始终具有动态和健康的开放特性。

二、学校高质量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

为了彰显国家课程意志与高质量实施的内在需求,真北中学提出“创享”课程理念,基于国家课程政策的导向,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构建综合性、创新性强的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目标

真北中学高质量课程体系的目标是:引导和建立学生的终极价值体系,让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中能培育“创享(有创见、能创意、会创造、想创新、善分享)学习”精神,在“创享学习”的启迪下,自主管理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发展成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有灵魂信仰的人。“创享”课程是“创”和“享”的统一,两者不可分割。学校的课程体系目标分为三个维度,即学科知识、关键能力、必备品格。这三个维度是对学校育人目标中“创享”特色的凝练,也是对学校高质量课程体系目标的概括。

学科知识:善求知(知),即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自觉专注通过学习获得较高的学习视野。

关键能力:其一为善分享(情),即悦纳自己、乐观坚强,共情尽责、诚信宽容、积极进取;其二为善思维(意),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跨学科方法等创造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具备数字化时代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必备品格:敢创新(行),即具备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等,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

2.课程体系内容

“创享”作为学校教育哲学的表达,实际上是对新时代人才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包括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三个要素的创新素养。创新人格侧重于情意因素;创新思维侧重于内在的思維过程和方法;创新实践侧重于外显的行为投入,它是创新素养落地的重要抓手。1 “创享”特质的核心素养还包括沟通素养,具体是指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情感能力的复合型素养,包含深度理解、有效表达和同理心三个要素。真北中学从“创享”理念入手,构建课程体系框架(见图1),并在该框架中对标学生的核心素养,探究具有真北中学特色的高质量课程建设之路。

图1  真北中学“创享”课程体系内容

校本课程在确保国家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特色和优势开设,既是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国家课程的丰富和拓展,是高质量实施课程的重要渠道。在“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健康、阳光、创享”的愿景指引下,真北中学以“创享”为特征,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群来落实课程理念与培养目标,具体分为:(1)公民课程,设计跨学科课程和公民理解课程,即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实现公民理解的德育作用;(2)创造工匠课程,其设计体现在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融入了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将科创活动与德育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3)创意生活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创造力,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亮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爱想爱问的思维方式,强调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与开阔;(4)数智学习课程,主要开展数字媒介素养课程,这不是普通的在线学习,而是改变整个学习方式和理解方式,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积极交流、充分表达的能力,营造一种合作共享、个性化的协作学习氛围。

在课程群的基础上,真北中学重构了课程学习空间场域。“创享”学习意在引导和建立学生的终极价值体系,“创享学习”创生出的三个场,即探究场、文化场和运动场。其评价是以核心素养下的目标达成情况作为依据和标准。例如,运动场——跨学科下的啦啦操学习,是将啦啦操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形成跨学科学习方式。学生从一开始的整体动作欣赏,跟着动作模仿学习,随后分小组的动作编排、创编,最后结合课程内容而表演舞台剧等。学生沿着用心设计的“欣赏—模仿—创编”课程核心素养路径,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

这些课程设计体现了“创享”的内在特征,即高品质、有个性、重思维、讲过程的高质量课程实践取向。

三、学校高质量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

1.课程组织

(1)组织适合的课程内容

在课堂实践中,学校全面精准把握学生在兴趣爱好、认知基础、认知能力、思维方法、性格意志等方面的个性,形成符合初中学生自身成长需要的课程学习内容。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就可以逐渐把学习设计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保持学习持续动力。

(2)制订课程资源的策略

学校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融合式、嵌入式、主题式的“三式”策略。融合式:将“创享”学习培育的理念与价值取向、学习空间有机组合,形成符合学习生活逻辑的特色教育内容、研究性学习方式,并将其融入特色课程的实施中。嵌入式:学校以项目探究学习的方式落实课程实施,并彰显学校的创享学习培育特色。围绕“创见、创意、创享”理念开展课题研究或者项目化学习,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主题式:围绕营造“阳光、健康的学习之家”育人理念设计育人系列主题,培养全面发展的真北中学“阳光少年”;挖掘传统德育资源,围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深入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弘扬民族精神。

(3)实施课程的管理保障

真北中学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校本政策和规定,对课程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管理,以确保课程实施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校务委员会负责决策;学校和教师共同参与制定校本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和评价方式,开发出适合学生需求的课程;课程教学中心负责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协调、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支持。课程评估是课程治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学校建立了科学的“创享”课堂评估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课程本身的质量进行评估。

学校课程治理还表现为对课程的支持和保障,确保学校课程有效实施,包括: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使教师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有效地组织教学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家校社协同共建,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通过有效的课程治理和保障措施,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案例呈现

根据学校课程构建理念,“智慧种植”课程历经迭代,形成认识劳动价值,养成恪尽职守、善始善终的劳动品质培养的育人目标;在探究学习中,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跨学科方法等创造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的目标;具备数字化时代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数字素养目标。

“智慧种植”的课程目标逻辑遵循从具身体验到运用跨学科知识探究;从独立思考形成创见到创意、创新思维的萌发;从知识学习到“做中学”的学习转型;从知识传授的“育分”到以劳动教育为首的五育并举的育人路径,锚定育人本质,将素养下沉落实在课程的实践行为上。

课程以食用菌的种植为主线展开,沿着菌菇成长的轨迹设计自主作业与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既作为种植食用菌的“种植人”,又作为设定菌菇生长环境的“技术员”,进行项目活动的探究。学生在亲手培养菌菇生长的过程中,感受到数据的重要性与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捷和品质的提升。在实际动手与体验中,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初步掌握了研究课题的科学方法,对生命科学等相关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以达到提升综合能力的目的。

3.以毕业生画像为追求的课程评价

高质量的课程评价表现在以学校毕业生画像的达成终极追求为纽带,成为贯通课程体系中各个要素整合轴心。这样,毕业生画像所代表的学校素养達成的导向期待构成育人的课程组织实施以及评价的闭环。课程评价包含“创享”课堂教学评价与作业评价两个部分。

(1)“创享”课堂教学评价

“创享”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五个一级指标:高品质、教学组织、问题链设计、创见与创获(指向学生)、创见与创获(指向教师)。每个一级指标下含有四到五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同样含有三个水平层次。每个水平层次都有描述性评价内容,用来界定课堂教学中师生不同的表现层次。

在课堂观察评估工具开发中,评价学生学科学习的效果包含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有哪些具体表现;二是如何记录学生在学科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以此判定学习目标的达成,这一问题涉及评价方式,也关乎评价的可靠性与真实性问题;三是学生活动中的表现究竟应该由谁来记录与获取,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评价主体设计学科學习评价量表。在进行教学设计工具量表的填写过程中,教师可以自行设计相关评价量表,通过罗列具体的评价维度、评分标准、评价等级等,保证学科学习与评估目标的一致性。1

(2)“创享”课堂的作业评价

整体性与针对性:作业设计是要考虑作业内容与课时教学内容、单元学习内容以及学科知识体系的关联度。体现评估即学习的原则,学生学习过程的作业,注重作业设计的学情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考虑作业内容与课程内容的一致性。

目标性与一致性:作业设计要与课时、单元学习目标匹配,把评价嵌入作业内容设计之中,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和调节学习节奏的功能。

层次性与趣味性:不要让所有学生做同样的作业,作业的内容要适合不同学生的需求。每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作业,避免“吃不饱”和“吃不了”的情况发生。另外,要注重趣味性,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让学生愿做、乐做。

适度性与多样性:教师要提前了解学情,设计作业的量要适当,难度要适中,针对不同学生,要分层分类设计。作业形式体现拓展性、开放性、实践性。

在高质量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学生主体的角色由之而转化,逐渐成为课程学习的中心。值得一提的是,真北中学专门成立课程领导小组,这是为满足学校课程整体规划与实施的需要而设立的专业组织。高质量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必将带来学校的整体性发展的跃升,让教育效能助力每位学生可持续发展。

The Practice of Building High-quality Curriculum System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Double Innovation”

YUAN Qing

(Shanghai Zhenbei Middle School, Shanghai,200333)

Abstract: With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Double Innovation(the adoption of new textbook and new curriculum)”as the prerequisite,build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at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he school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show the ideas in school management and its features,but also an important channel to enrich and expand the national curriculum,and to implement high-quality curriculum. Shanghai Zhenbei Middle School has implemented its curriculum system with the core idea of “Creation and Sharing”,which includes three aspects: innovative personality,innovative thinking and innovative practice. Various curriculum groups are used to implement the curriculum concept and training objectives,which aims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learn,to share,to think critically and to be brave to innovate in order for them to acquire fully the key competencies.

Key words: “Double Innovation”,high-quality curriculum system,“Creation and Sharing”

猜你喜欢
双新
“高峰计划”引领下高中体育课内外资源整合策略研究
“双新”背景下历史学科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
激发诗歌教学的教育活力
锐意实验 培育英才
普通高中:“双新”实施进行时
“双新”视阈下福州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实施情况及思考
“双新”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新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双新”背景下培养“数字公民”的思考
“双新”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新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双新”视野下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