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护士主导的专科护理学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24-04-26 01:38杨志萍祝红梅于瑞英杨以平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6期
关键词:学组护理学专科

杨志萍,祝红梅,于瑞英,陈 俭,杨 英,杨以平

(1.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护理部,重庆 400050;2.重庆市九龙坡区科学城人民医院,重庆 400014;3.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疼痛科,重庆 400050;4.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党委办公室,重庆 400050)

我国专科护士是指具有某一领域工作经验,并完成理论及实践课程学习后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熟练应用专科知识提供专业化护理的注册护士[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2]中提出,要加强护士培养培训,重点对部分紧缺护理专业开展岗位培训,提升护理专科技术水平。有调查显示,临床护理专业学组能有效提升护士的专科护理能力,促进专科护理质量提升[3-4]。但目前的研究显示,现有的专科护理学组大部分组员并未取得上级部门认证的专科护士证书,为各临床科室选派的业务骨干组成。本院于2021年10月起组建的学组所有成员均经过上级机构认证的专科护士证书,以期通过组建专科护理学组,激发各专科护士的工作能动性,提升专科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为三级综合医院,现有经过上级机构认证的专科护士180名,占全院护士的28.6%,已涵盖伤口造口、重症、急诊、儿科、妇产科、手术室等20多个专科领域。

1.2方法

1.2.1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由分管副院长为组长、护理部主任为副组长、专科护理学组组长为成员的专科护理学组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监督实施、指导检查及效果评价等工作。

1.2.2组建专科护理学组 将相同或相近类别专科护士划分为同一学组。纳入标准:(1)取得专科护士证书护理人员;(2)各相同或相近类别专科护士人数至少5名以上;(3)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在2年研究过程中有退休、休产假、外出进修的专科护士。本课题经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202308)。首批共纳入专科护理学组成员141名,占全院专科护士的78.3%。成立伤口造口、静脉治疗、急诊、重症、儿科、手术室、妇产科、血液净化、骨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消毒供应共12个专科护理学组,每组组员6~20名,每个学组10名以上设组长、副组长各1名,秘书2名,10名以下设组长、副组长、秘书各1名。护理学组组长均由临床相关专业资深专科护理骨干或重庆市护理学会相关专业委员会成员担任,各专业学组实行组长负责制。

1.2.3学组成员基本情况 学组成员共141名,其中男6名,女135名;护师46名,主管护师90名,副主任护师及以上5名;大专31名,本科110名;平均年龄(36.54±6.43)岁。护龄最短5 年,最长35年,平均15年。

1.2.4拟定学组工作职责 (1)护理学组职责:关注最新护理工作指南、团体标准、行业规范等,并组织培训学习,结合医院实际做好落实、督促、指导工作,同时利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专科指标持续改进,提高相应专科护理质量。(2)组长职责:带领学组成员制定学组年度工作计划,梳理工作总结,监督计划的开展落实。对组内人员组织进行培训、考核,组织开展护理会诊、疑难病例讨论等活动,发现并及时解决本专业问题,带动院内相应专科护理的发展。(3)副组长职责:协助组长完成相关工作。(4)秘书职责:协助组长完成学组日常工作管理、会务工作、宣传稿的撰写及组长交办的各项临时任务。(5)组员职责:积极参与学组活动,服从学组安排完成相关工作。收集科室案例并定期汇报、讨论,带领并指导科内护士规范工作、质量控制等,提高科室整体护士队伍专业能力。

1.2.5明确工作内容 (1)制定团队工作目标。护理部根据护理学科发展方向和临床护理工作需求,提出总体要求,各学组根据专科发展特点和工作实际制定本专科学组年度工作计划及工作目标并实施。(2)制定组员个人成长目标。在制定团队目标的基础上由学组组长及学组成员充分讨论下设定组员个人年度成长目标,包括理论成绩、操作成绩、论文发表、科研课题、新技术新项目、申报专利、理论授课、操作示范等内容。以目标为导向指引工作开展。(3)制定专科规章制度。制定专科护士管理办法及实施考评细则,通过建立指标来指引团队成员。各学组修订完善专科护理制度、操作流程、护理常规等,做到有制可依、有规可守。(4)按计划开展活动。要求各学组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活动,活动形式内容不限,可包括培训、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及学术沙龙、个案病例大赛、知识竞赛会等形式。培训内容主要为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术、指南解读、专业前沿、护理科研论文等相关知识。培训方式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等,实行规范化、系统化培训。(5)注重专科指标改进。要求各学组全年完成至少一个专科指标的质量持续改进,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相关工作,创新工作模式,提升专科服务能力及质量。(6)重视人文护理建设。选派学组成员参加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师资培训,邀请全国人文护理专家来院培训,讲解人文护理的重要性,工作中提供专科人文服务,要求专业与人文并重。(7)强化团队建设。各学组的活动场所不仅在教室内,也将培训地点搬到教室外。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让学习更加“接地气”“有活力”,使活动“走新”更“走心”,营造轻松愉悦氛围。定期组织学组成员座谈会,动态性了解相关需求,尽可能提供帮助。举办团体心理辅导讲座,提升自身情绪识别能力和自身需求表达能力,激励学员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生活中。(8)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各学组分别前往基层单位进行技术推广及帮扶指导,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护理技术和资源优势,提高基层护理水平。同时走进社区、养老院、学校等进行科普宣教,提升群众健康素养。

1.2.6建立工作督导机制 领导小组负责对学组日常工作及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定期及不定期的交叉督导,分阶段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有效促进护理学组工作不断优化。

1.2.7落实有效激励机制 开展专科护理学组及专科护士年度述职汇报,从工作情况、取得成绩、存在不足及下一步思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优秀护理学组及优秀专科护士进行表彰奖励。

1.2.8评价方法 (1)学组成员业务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护士理论考核、操作考核、立项及参与团体标准、区级以上比赛获奖、发表论文、获批专利、获批厅局级以上课题、申报新技术新项目数量。护士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为研究者在研究前(2021年10月)及研究后2年(2023年10月)分别组织各学组成员参加专科理论及技能考核,总分分别为100分。立项及参与团体标准、区级以上比赛获奖、发表论文、获批专利、获批厅局级以上课题、申报新技术新项目数量,数据来源于护理部统计。(2)护士职业认同评定。运用邓芳丽等[5]编制的中文版护士职业认同量表,包含自我效力感和把握感(6个条目)、一致感(3个条目)、自我决定感(3个条目)、患者和组织影响感(5个条目)和有意义感(4个条目)5个维度21个条目。条目评分采用Likert7 级计分法,从“完全不同意”至“完全同意”赋值 1~7 分,总分147分,分数越高表示护士职业认同感越高。采用问卷星扫描二维码方式填写问卷,由研究者在研究前(2021年10月)及研究后2年(2023年10月)将二维码发放给学组专科护士。问卷采用统一的引导语,向调查对象说明填表要求及研究目的,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匿名填写问卷。2次调查共回收141份问卷,有效问卷14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3)护士离职率。数据来源于护理部统计,分别统计研究前(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及研究后(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全院护士离职率。

2 结 果

2.1研究前后学组成员业务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比较 立项及参与团体标准撰写、区级以上比赛获奖、发表论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获批厅局级以上课题、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数量,研究前依次为0项、9项、11篇、5项、0项、4项;研究后依次为8项、14项、20篇、33项、5项、11项,各项均有明显增加。研究后学组成员理论考核和操作成绩[(84.35±4.37)、(94.74±2.24)分]高于研究前[(78.52±4.61)、(89.02±2.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721,P<0.001;t=-20.039,P<0.001)。

2.2研究前后学组成员职业认同评定得分比较 研究后学组成员职业认同评定得分[(118.31±17.08)分]高于研究前[(114.72±10.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5,P=0.023)。

2.3研究前后护士离职率比较 研究后护士离职率[0.32%(2/630)]低于研究前[2.52%(16/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3,P=0.001)。

3 讨 论

3.1专科护士主导的专科护理学组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 有研究显示,专科护士不仅为患者病情的改善和预后带来益处[6],同时还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7],有力推动护理学科及专科的发展。然而大多数医院对专科护士的使用与管理缺乏成熟的机制,专科护士作用发挥不充分[8-9]。丁炎明等[10]在对我国53 316名专科护士职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中发现,73.4%的专科护士表示需要提供参加专科相关培训的机会;70.2%的专科护士表示需要提供发挥作用的平台。本院通过专科护理学组的形式将相同或相近类别专科护士划分为同一学组,为护士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拓宽护士在岗培训的途径。同时通过制定专科护士个人成长目标、加强团队建设及外出帮扶指导、科普宣教等形式充分发挥专科护士实践者、咨询者、指导者等多种角色[11]。有助于专科护士定位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激发专科护士的工作能动性。同时通过“二八法则”,实现以关键少数带动护士队伍专业化水平提升,进一步稳定全院护理队伍,使护理队伍离职率由2.52%下降至0.32%,最终提高护理质量。

3.2实施专科护士主导的专科护理学组有利于提升专科护士的专业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后专科护士的业务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护理工作的专业化是一个必然性的趋势,通过派出专科护士积极参加上级相关领域新技术、新业务的讲座及培训活动,针对临床护理工作疑难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同时积极参加院内专科护理小组的质量督查,使其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同时本院作为区域护理质量控制中心,承担对基层医院护理质量进行指导、督查的职责,各专科学组通过此平台不但促进专科护士专业能力的提升,体现专科护士的价值感、荣誉感,同时也能充分发挥本院优质资源辐射作用,提升区域护理质量。在此期间,手术室专科护士参加全国医院质量管理工具应用成果发表大赛荣获“一等成果奖”。肿瘤专科护士获中国抗癌协会癌痛全过程管理临床优秀病例征集项目全国总决赛护理组亚军。

3.3实施专科护士主导的专科护理学组有利于提升专科护士的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是个体对其所从事职业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的心理总和[12]。本研究结果显示,专科护士职业认同得分为(118.31±17.08)分,处于较高水平。专科护士是在相应领域重点培养的高素质专业人员,是该领域的临床护理专家,更易获得肯定。有研究显示,给予专科护士更多的创造发展空间及能力展现机会,让其体会到更高的工作价值,能够激发专科护士的创造性与积极性,能更有效推动专科护理工作的开展[13-14]。通过专科护理学组的组建将护士的职业生涯由个人行为转变为组织行为,特别是专科护士个人成长目标的制定,关注每一位专科护士的职业发展和职业成长,促进其形成职业认同及个体的自我成长,最终达到组织与个人的双赢。

3.4实施专科护士主导的专科护理学组在培训时需关注人文的重要性 人文护理是护理学的内在要求,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是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健康的保障[15-16]。专科护理学组组建后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形式强化护士的人文关怀意识,提高专科护士的人文关怀理论水平,实现专业与人文并重。在此期间,静疗专科护士参加2022年全国医院人文管理路演大赛,荣获“一等奖”。手术室专科护士牵头本院申报的《手术室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团体标准获得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立项(CALC003-2023)。急诊、重症监护、脑卒中、伤口造口、骨科专科护士分别参与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相关人文团体标准撰写工作。

本院通过组建专科护理学组形式强化专科护士的培训及使用,提升专科护士专业水平及职业认同感,激发专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专科护理质量提升。但是各专科护理学组所开展的培训较为粗略,尚未形成各专科规范化的培训体系。同时部分专科护理学组中的亚专科未明确,加之对专科护士的待遇未保障,如何更科学有效地发挥专科护理学组作用,进一步提升专科护士工作积极性等值得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学组护理学专科
《护理学杂志》稿约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CORESTA2019年农学&植病学组联席会议关注可持续发展、植保、低烟碱烟草等主题
睡眠质量评价学组第二届学术会议圆满闭幕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全军传染病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委员会各专业学组成员名单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