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防控策略

2024-04-26 08:34张韶龙高霞张兴慧唐世锋赵春悦
北方牧业 2024年5期
关键词:液囊病鸡病原

张韶龙,高霞,张兴慧,唐世锋,赵春悦

(河北京科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26)

随着养鸡规模化发展, 鸡滑液囊支原体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本病由2011 年的零星发生到2014 年的普遍流行, 并且流行区域和数量逐渐加大,说明本病采取常规防控策略难以达到理想效果。鸡群感染本病后,一般病程长且很难消除,致使病鸡生长缓慢、死淘增加、饲料转化率和生产性能下降。 同时在支原体的侵害下,病鸡体质下降,容易继发其他疾病,从而加重支原体的危害程度,给生产带来更加严重的影响。 因此技术人员必须全面分析本病流行特点、最新病症、发病流程和原因, 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治疗。

1 流行特点与病原

本病是由滑液囊支原体引起的。 一般情况下育成期9~12 周的鸡群易感,虽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不高(10%以内),但是病鸡因腿部或龙骨受到侵害,站立不稳,影响采食和饮水,如果防治措施不当,就会造成较高的淘汰率。 无论什么季节,鸡群均可以感染发病,并且病程长,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进而增加防控难度。

滑液囊支原体既不属于细菌,又不是病毒,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微生物。 在正常情况下在自然环境中的抵抗力很脆弱,在空气中只能存活2 天时间,在大部分抗生素和所有消毒药物的作用下,很快失去活性,例如:肥皂液都可以将支原体快速杀灭。 滑液囊支原体在机体外培养需要很高的条件,这也是生产滑液囊支原体疫苗成本较高的主要因素。

虽然滑液囊支原体在环境中抵抗力很差,但在机体内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再加上侵害部位是关节和脚垫等,这些地方血液循环比较薄弱,药物难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中心,不仅给病原顽强生长营造良好屏障,还大大增加预防难度,最终导致病情极难治疗。

2 发病流程和危害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发病流程与其他疾病基本相同,第一需要病原,第二是病原侵入机体,第三是病原达到受害部位,下面从这三个方面逐一进行分析。

第一,病原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种鸡感染滑液囊支原体疾病后,可以通过种蛋垂直传播给后代雏鸡;二是给鸡群接种的疫苗受到支原体污染后,能够直接传播给健康鸡群;三是鸡场受到滑囊液支原体污染,或者通过车辆、人员将外界支原体携带入场,均可以造成鸡群发病。

第二,病原侵入机体有三个途径:一是呼吸系统,空气飞沫或灰尘携带病原,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 或者滴鼻、点眼或喷雾免疫时,如果疫苗受到病原污染,也会直接进入呼吸系统。 二是消化系统,饲料或饮水受到病原污染后,健康鸡只通过采食或饮水将病原摄入消化道内。 三是血液系统,种鸡发病或携带病原后,通过血液系统传播给后代雏鸡。 或者注射器针头、刺种针受到病原污染,病原也可以进入血液系统。

第三,滑液囊支原体通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侵入机体后,经血液循环达到附关节、飞关节、龙骨或脚垫等靶器官,致使这些部位受损且发生各种病变,进而危害机体健康。

首先病鸡龙骨发生囊肿、附关节肿大、脚垫发炎,致使病鸡无法站立和采食,长期下来经过慢性消耗,病鸡体重严重不达标,最终因鸡群均匀度太差,只能将5%~20%的病鸡淘汰处理。 蛋鸡发病后,体重和产蛋率明显下降。 发病鸡群同时继发感染大肠杆菌或球虫病后,死亡数量会突然增加,并且加重病情和治疗难度。

3 发病原因

通常鸡群处于健康状况时, 机体对外界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环境中滑液囊支原体很难对鸡只产生危害。 也就是说,环境中一些降低鸡群抵抗力的因素存在时,机体免疫力无法抵御滑液囊支原体的侵害,就会导致鸡群发病。

随着蛋鸡养殖数量的增加, 青年鸡产业发展越来越迅猛, 育成鸡在运输和转群过程中,会受到强烈的应激,从而推动了滑液囊支原体发病率的提升。 众所周知,滑液囊支原体与大肠杆菌一样,都属于条件性疾病,病原体在自然环境中长期存在,一旦鸡只体质下降,就会诱发本病。青年鸡经过长途运输,自身体质受到影响,再加上对新环境和新笼具的不适应, 在各种应激影响下,不仅扩大了本病传播范围,而且增加了鸡群发病率。

同时集约化生产条件下, 鸡群饲养密度较大,鸡舍通风管理不当,或者环境卫生较差,生物安全防控不力等,在促使环境中滑液囊支原体快速繁殖的基础上,还明显降低鸡群抵抗力,进而使病情逐渐蔓延起来, 为今后管理带来无尽烦恼。

4 诊断疾病

4.1 确诊病情

临床表现:精神不振、冠髯苍白、羽毛凌乱、闭目缩颈、不愿站立、生长缓慢、附关节或飞关节肿大、腿部跛行,有的出现腹水、粪便成绿色。 随着病情发展,关节严重变形、胸部出现囊肿、无法正常站立,机体逐渐消瘦,最后衰竭死亡。产蛋期母鸡还会出现产蛋率下降情况。

剖检病变: 鸡发病初期关节和腱鞘明显肿胀,关节腔内渗出物呈乳白色,且处于黏稠状态,用手术刀蘸取黏液能够拉成丝状。 病程长的鸡只,在跗关节、飞关节等腔内出现大量渗出物,且呈干酪样,关节肿大突出,致使腿部或脚垫发生变形,关节表面呈黄红色。有的龙骨突起,骨膜发炎等。

实验室检查: 组织学方面在关节腔可见纤维素浸润、巨噬细胞浸润增生。 采集病鸡血液进行检测,可见血液中红细胞总数、血红素量、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明显减少。 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显著增多。通过上述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鸡群感染滑液囊支原体。

4.2 判断是否携带病原

一旦发现鸡群异常,除了需要立即进行疾病诊断以外,还应该判断鸡群是否携带病原。 因为种鸡可以通过垂直传播将病原传播给下一代,通过检测判断鸡群是否携带病原,对引种和净化鸡群非常重要。

如果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已经确定鸡群感染滑液囊支原体,那么这群鸡康复后还会携带病原。 针对未发病鸡群,生产中一般采用棉拭子涂肛或涂抹咽喉, 然后用PCR 进行定期检测,这种方法既快速、又节省成本。有的养鸡场采取病原分离培养进行定期检测,这样不仅操作难度大,而且检测成本高,但是准确率较高,为净化鸡群提高理论依据。

5 有效防控

5.1 体外杀灭病原

因为滑液囊支原体在自然环境中抵抗力较差, 任何消毒药物都能够起到很好的杀灭效果,生产中只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疫制度,合理选择消毒剂坚持彻底消毒,结合生产隔离和保持干燥等措施,就能够很好地控制环境中的病原,也就是减少病原出现几率和降低其影响程度。

5.2 体内杀灭病原

生产中一般采取免疫接种支原体疫苗,再结合实验室检查情况,使用适宜药物,并辅以α-干扰素,就能够控制住病原的侵害。 建议在最早易感日龄前4~5 天,使用药物进行预防。 另外在特殊时机(发生应激、冷热应激、易感日龄),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 或中草药, 有利于提高鸡群抗应激能力,降低鸡群感染本病的风险。

5.3 强化饲养管理

有的鸡群虽然多次进行预防性投药,鸡群还照样发病,这是主要是环境通风不良、发生各种应激或使用劣质饲料等因素引起的。因此有的专家提出,管理不良的鸡群,不建议使用疫苗来防控本病。 另外垫料潮湿的鸡舍,鸡群感染本病的比例较高,并且死淘率也大幅度提升,所以强化饲养管理对防控本病也至关重要。

首先提供适宜环境条件,防止鸡只受冷或受热,减少冷热应激;合理通风,降低鸡舍有害气体浓度,保证空气良好;供给营养全价饲料,提高鸡群体质;加强垫料管理,有利于维持鸡只腿部健康;减少免疫和转群应激等,这样均可降低本病发生几率。

总之,滑液囊支原体病已经在养鸡生产中持续了好多年,不但没有控制住,反而有加速流行的趋势,这也充分证明,常规的预防和防治其他疾病的方法,已经无法很好地防控本病了,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流行特点、 发病流程和原因,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加强生物安全工作,先在体外杀灭病原, 然后将疫苗免疫和药物预防结合起来,控制住体内病原,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群抗病力,这样通过制定高效防控方案,才能确保鸡群处于健康状况。

猜你喜欢
液囊病鸡病原
鸡维生素缺乏症的临床症状与治疗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措施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