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囊尾蚴病的诊断与防控

2024-04-26 08:34宋建设
北方牧业 2024年5期
关键词:囊尾蚴驱虫病牛

宋建设

(广饶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山东广饶 257300)

牛囊尾蚴病是常见的寄生虫病,会制约牛的生长发育,导致其生产性能下降、淘汰率明显的提高。 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死亡严重,威胁养殖工作的发展和食品安全。 因此,养殖人员需要结合实际,科学展开诊断与防控,降低其可能对基层养殖工作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1 流行病学

牛囊尾蚴病的传播,同饲养管理方式、人粪便的处理、 牛肉食用习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牛囊尾蚴病的病原为牛带吻绦虫,该寄生虫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 尤其是在具有生食牛肉习惯的地区与民族,疾病的发病率更高。 因此疾病在很多地区呈现地方性流行, 其他地区多为散发或偶然流行传播。 牛带吻绦虫虫卵对自然环境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 其能够在牛舍环境中长时间存活。 牛带吻绦虫能够寄生于人的小肠中,孕卵节片成熟后,可能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若是未能做好处理,导致其污染饮水、饲草,后期牛误食,即可能患病,幼虫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牛的全身各处, 导致牛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威胁其健康生长。 并且虫体会在牛的体内长期存在,后期人在食用后,有患病的可能。 水牛、 黄牛、 牦牛等多个品种的牛均容易患病感染,犊牛自身的免疫力较差,其更易感染牛囊尾蚴。

2 临床症状

牛感染囊尾蚴病后, 初期一般不会出现临床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牛会出现体温升高、身体虚弱、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后期还可能出现呼吸道症状, 并产生心跳明显加速等问题,严重时,会出现死亡的情况。 若是牛囊尾蚴在肌肉中存活, 到达深肌层并逐渐的发育成熟,其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

3 诊断

3.1 病理变化

通过对养殖情况调查,以及临床症状表现,可以对牛是否患病进行初步诊断。 但是由于牛囊尾蚴寄生于牛体内后, 其表现出的病理变化多在肌肉,仅仅凭借外观的肉眼观察,难以及时地发现,多在后期屠宰时才能够发现,生前诊断困难,所以需要做好病理学剖检,若是在其肌肉等组织中发现牛囊尾蚴,即能够诊断。 牛囊尾蚴在牛的各组织器官肌肉中的分布不均匀, 一般多集中在运动性较强的肌肉中,像咬肌、肩胛肌等部位,同时在肝脏、肾脏以及肺脏等脏器中,能够发现囊尾蚴寄生。

3.2 实验室诊断

可以进行实验室的诊断, 能够提高诊断的精准性。 首先可进行血清学检测,具体可应用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取粪便,检测其是否存在孕节或虫卵, 部分病例其可能有孕节在肛门周围。 最有效的诊断方式即对于死亡的病患展开肌肉检查,取肌肉部位的病理组织,制成小结制片, 之后将其置于电子显微镜下进行仔细观察, 若是能够发现头节处存在4 个吸盘, 且没有项突和钩的寄生虫, 即能够进行诊断。

4 防控

4.1 加强防疫检疫

日常养殖工作进行时, 一旦存在牛囊尾蚴病高发的问题,会严重制约养殖工作的发展,并对食品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需要加强防控,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科学控制疫病。 各养殖区,尤其是有疾病发病史的养殖区域,更应重点做好防疫检疫工作,若是发现患病病例,还需及时隔离和用药。 再加上疾病患病后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不明显, 所以更应需要做好养殖监测工作,对牛的生长情况进行掌握。

牛囊尾蚴病在患病过程中诊断难度大,很多病例多是通过后期屠宰发现的, 所以需要关注屠宰检疫工作的进行, 避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肉制品流入市场。

当前, 各定点屠宰场均应重视科学展开检疫工作, 明确牛囊尾蚴病防控工作进行的重要意义,掌握一定的检疫技术,高质量展开检疫工作。 入场的待宰牛,应具备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宰前做好临床检验,对牛的生长情况做好视诊、触诊。 掌握其呼吸状况、精神状况,之后进行触诊,保证牛的体温正常、皮肤状态良好。 牛屠宰后,同样需展开科学检疫。 宰后,应重点对牛的内脏以及全身各处肌肉展开重点检查。

新阶段, 牛养殖业是山东广饶县的重要产业类型, 当前该地区十分关注全面做好动物疫情监测预警工作, 按计划开展集中监测和日常监测, 适时开展专项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严抓检疫监督,规范检疫程序,持续加强对饲养、运输、屠宰等各个环节的监管,督促养殖主体落实畜禽调运申报、强制免疫、隔离观察等制度, 严防各种牛疫病, 促进养殖工作的发展。

4.2 病牛的科学处理

养殖过程中发现的病牛以及后期屠宰检疫过程中发现的病牛,均需对其展开科学处理。

日常养殖工作进行时遇到的患病牛, 需对其及时展开隔离饲养,排泄物做好无害化处理。之后基于科学诊断的基础上, 可对其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 药物可选择吡喹酮治疗,并注意控制好用药剂量,以免出现副作用。 剂量可以控制在每千克体重40~60 毫升,每天1 次,分3 次服用,连用3~5 天。后期为避免疾病复发,间隔2~3个月可重复用药。 对于无治疗意义的病牛,需采取扑杀等措施。

屠宰检疫时发现的病牛,需结合《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等相关标准的规定,采取焚烧、销毁、化制的无害化处理措施,禁止流入市场。

4.3 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牛的生存环境不佳容易为牛囊尾蚴病高发创造机会,养殖过程中,要加强环境控制,落实好养殖场的消毒清洁工作, 清除环境中的寄生虫,降低疫病的发生几率。 养殖场应完善消毒设施,规范展开各项消毒清洁工作。 养殖产生的粪便、垫料等污染物,应做好集中清理,加强舍内的通风换气工作,控制好温度、湿度。 牛囊尾蚴病高发的时节,需增加消毒频次,并同步做好蚊虫、蝇、鼠的防控工作。 另外,牛囊尾蚴病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养殖工作进行时,饲养管理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 进入生产区后, 穿好防护衣物、鞋、帽等,戴好口罩,注意个人卫生。

4.4 做好宣传工作

基层地区应重视做好牛囊尾蚴病等疫病的宣传工作,引导广大养殖户在从事饲养管理工作时,能够加强防疫技术的学习,合理应用各种有效防控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 由于牛囊尾蚴病高发与人们的饮食习惯联系密切,因此在养殖工作进行时,应落实好食用安全的宣传,不宜食用生牛肉。 疑似患病后,还应及时就医。

4.5 定期驱虫

日常养殖过程中还应重点展开驱虫工作,这能够有效控制牛囊尾蚴病的发病几率。 驱虫工作的展开,应根据养殖地区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等情况,在适宜的时间展开驱虫工作,一般多在春、 秋两季进行驱虫。 冬季可以驱虫一次,促进牛在冬季保膘或是安全越冬。 排出的粪便,需及时进行清理。 驱虫药物首选高效、低毒、安全、经济以及使用方便的药物,明确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后期驱虫后注意观察和处理。 合理控制驱虫药物使用量,多种药物交替使用,避免耐药的情况,一般可选择吡喹酮等药物,能够获得较好的驱虫效果; 芬苯达唑按照一次量为每千克体重病猪5 毫升的剂量服用,能够起到较好的驱虫效果。驱虫时机要精准,具体应根据虫体的种类、发育情况、季节等综合判断。 首次驱虫多在牛体重30 千克左右时进行, 驱虫前禁食12~18 小时,驱虫后,对其表现出的各种症状,及时做好有针对性的应对。

5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牛囊尾蚴病高发情况,需加强饲养管理,在养殖过程中,对疾病流行病学做好探究。 在疾病出现后,科学做好诊断,为后期防控措施的展开奠定良好基础。 同时,对于流行牛囊尾蚴病的地区,要加强检疫,采取各项科学有效的防控对策,降低疫病的发生几率及其可能对养殖工作造成的威胁,防止病原传播,促进牛的健康生长,推动养殖工作获得更好发展。

猜你喜欢
囊尾蚴驱虫病牛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囊尾蚴病的发病原因、检疫方法及防治措施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给猪驱虫的小经验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豆状囊尾蚴人工感染家兔效果研究
香榧驱虫述古今
牛呼吸道感染诊治
猪场防暑与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