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腺病毒-Ⅰ群流行趋势与防控措施

2024-04-26 08:34李丽胡晓楠李波
北方牧业 2024年5期
关键词:法氏囊腺病毒心包

李丽,胡晓楠,李波

(1.盘锦检验检测中心,辽宁盘锦 124000;2.盘锦市动物疫病预防中心,辽宁盘锦 124000)

2015 年开始在我国各省份开始暴发禽腺病毒-Ⅰ群,2015 年~2018 年以禽腺病毒-ⅠFAd V-4 流行, 从2018 年后FAd V -4 和FAd V -8都开始流行,临床上主要有血清4 型引起的心包积液综合征,血清8 型和血清11 型引起的包涵体肝炎, 而血清1 型引起的肌胃糜烂很少发生。 禽腺病毒-Ⅰ群主要侵害蛋鸡、 肉鸡和种鸡, 发病日龄集中在3~7 周龄雏鸡, 死亡率在5%~20%,水禽发生率较低。禽腺病毒-Ⅰ群目前对我国养禽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使用疫苗预防接种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以此减少禽腺病毒病给我国禽养殖业带来的危害。

1 流行趋势

禽腺病毒属于腺病毒科腺病毒属, 是双股DNA 病毒。 禽腺病毒目前有三个群:禽腺病毒-Ⅰ、禽腺病毒-Ⅱ和 禽腺病毒-Ⅲ。而心包积液综合征和包涵体肝炎由禽腺病毒-Ⅰ群血清4 型、血清8 型和血清11 型引起。 FAdV-III 主要包括减蛋综合征病毒,禽腺病毒-Ⅲ群主要包括减蛋综合征病毒。 我国从70 年代初开始发生禽腺病毒病,2013 年以前我国禽腺病毒病主要以个别省份零星散发为主,从2015 年开始,我国禽腺病毒病成暴发趋势,辽宁、山东、河北、江苏、河南、广东、广西等省份开始暴发流行,最初以禽腺病毒-Ⅰ血清4 型和禽腺病毒-Ⅰ血清8 型为主,其中禽腺病毒-Ⅰ血清4 型引起心包积液综合征, 禽腺病毒-Ⅰ血清8 型和血清11 型引起包涵体肝炎。 目前我国禽腺病毒-Ⅰ群中12 血清主要禽腺病毒-Ⅰ血清4 型发生率在40%左右,禽腺病毒-Ⅰ血清8a 型发生率在8%左右,禽腺病毒-Ⅰ血清8b 型在7.8%左右,禽腺病毒-Ⅰ血清11 型发生率在20%左右,禽腺病毒-Ⅰ血清1型发生率在4%左右, 禽腺病毒-Ⅰ群各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率较差。 在使用疫苗预防时建议根据本地区不同的流行血清型选择有针对性的灭活疫苗单苗或者联苗进行免疫。

2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禽腺病毒Ⅰ群以血清4 型引起的心包积液综合征和血清8 型及血清11 型引起包涵体肝炎在临床上多为常见。

2.1 心包积液综合征临床症状

禽腺病毒-Ⅰ群血清4 型主要表现为心包积液综合征,蛋鸡和肉鸡都可发生,水禽发生率要低于蛋鸡和肉鸡的发生率。 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病鸡群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排黄绿色稀便,病程时间较长,最高可达30 天,死亡率在5%~20%左右, 在鸡群感染禽腺病毒-Ⅰ群血清4 型5 天后,死亡率可达到20%。

2.2 心包积液综合征剖检变化

禽腺病毒-Ⅰ群血清4 型引起的心包积液综合征的主要剖检变化是心脏肿大、心脏有出血点、心包腔中有黄色透明积液病伴随有胶冻样、肝脏肿胀出血、肾脏有出血点、胰腺坏死出血。

2.3 包涵体肝炎临床症状

禽腺病毒-Ⅰ血清8 型和血清11 型引起包涵体肝炎,主要发生在肉鸡和肉种鸡,水禽发生率较低。 包涵体肝炎发病日龄在7~35 日龄,病程相对较短5~7 天,死亡率在2%~10%。 发病鸡只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鸡群出现腹泻、排黄色黏液样粪便。

2.4 包涵体肝炎剖检变化

禽腺病毒-Ⅰ血清8 型和血清11 型引起包涵体肝炎剖检变化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明显、肝脏呈土黄色、质脆。

3 实验室诊断

禽腺病毒-Ⅰ群临床症状在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症状,该病在鸡群种潜伏期较长,而且该病出现混合感染的几率较大,如与新城疫病毒、戊型肝炎等混合感染,在临床上通过剖检变化很难确诊, 建议通过实验室诊断快速准确地判断该病,并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并对周边健康鸡群进行相应的预防。

4 治疗与预防

4.1 目前禽腺病毒-Ⅰ群治疗

目前禽腺病毒-Ⅰ群没有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针对临床症状有针对性的进行药物治疗,以此缓解症状,目前可以选用禽腺病毒-Ⅰ群抗体对发病鸡群进行治疗,待鸡群稳定后,对鸡群进行疫苗接种免疫,防止鸡群再次发生禽腺病毒病。

4.2 禽腺病毒-Ⅰ群预防

4.2.1 做好消毒工作

对于鸡舍要定期带鸡消毒,由于禽腺病毒-Ⅰ群对脂溶剂有较好的抵抗力,可使用碘制剂和戊二醛等消毒要进行消毒,2~3 天消毒一次,每个月要更换一次消毒药。 对于鸡群进入鸡舍前,对鸡舍用最后用甲醛和高锰酸钾进行熏蒸消毒后,鸡只方可进入鸡舍。 养殖场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对于外来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养殖场工作人员尽量避免鸡舍之间的流动,养殖场工作人员每日要进行严格的消毒。 在引进雏鸡时,要从无禽腺病毒-Ⅰ群流行地区引进雏鸡,防止垂直传播。 对于有条件的养殖场要选择全进全出式饲养模式,尽量避免眼结膜、呼吸道和消化道水平传播。 对于发病鸡只要进行隔离治疗,对于健康鸡群紧急进行疫苗免疫,对于病死鸡只要做做无害化处理,对养殖鸡舍和饲养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

4.2.2 加强饲养管理

鸡舍要注意通风和保暖, 尤其是在秋冬季节,鸡舍早晚温度要保持在10℃以内,否则鸡只肠壁变薄,容易发生鸡肠炎,长期会导致鸡传染性贫血的发生,继而发生禽腺病毒病。 秋冬季节的通风也要十分注意,防止鸡舍氨气、二氧化碳等含量过高, 一旦鸡舍中有害气体高于以上含量,会增加造成的鸡毒支原体病的发生,从而继发的禽腺病毒病的发生。

4.2.3 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和鸡传染性贫血病的发生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及鸡传染性贫血是引起鸡群发生禽腺病毒重要的因素。 所以对于养殖场禽腺病毒的预防, 不仅仅要接种禽腺病毒疫苗,同时要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及鸡传染性贫血病的发生。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是在45 日龄以内的鸡群发生, 偶有60~70 日龄鸡群发病的,目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预防主要使用疫苗预防, 效果良好,10~12 日龄和22~24 日龄分别接种法氏囊活疫苗, 或者5~7 日龄接种法氏囊灭活疫苗, 在法氏囊病发生率较高的地区,5~7 日龄接种法氏囊灭活疫苗并且在20 日龄再接种一次法氏囊活疫苗,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法氏囊疫病的发生,从而降低禽腺病毒的发生。 对于鸡传染性贫血的预防主要是预防鸡群球虫病和鸡群肠炎病的发生, 这主要是就是加强饲养管理,控制养殖场的温度与湿度,减少鸡群球虫病和肠炎病的发生,降低鸡传染性贫血的发生,从而降低禽腺病毒的发生。

4.2.4 禽腺病毒-Ⅰ群疫苗免疫

目前我国预防禽腺病毒-Ⅰ群疫病的发生主要是通过疫苗免疫预防为主,我国现在流行主要有禽腺病毒-Ⅰ群血清4 型、血清8a 型、血清8b 型、血清11 型,而血清1 型在我国极少发生。而我国目前使用的以灭活疫苗为主,使用的毒株主要是禽腺病毒-Ⅰ群血清4 型毒株, 禽腺病毒-Ⅰ群血清8 型毒株。 目前我国对于预防禽腺病毒-Ⅰ群疫病主要使用灭活疫苗,弱毒活疫苗由于出现毒力返强的现象而没有广泛使用。对于疫苗免疫程序的制定,主要还是根据禽腺病毒-Ⅰ群引起鸡群发病日龄制定,禽腺病毒-Ⅰ群血清4 型引起的心包积液综合征,发病日龄主要集中在3~5 周;禽腺病毒-Ⅰ群血清8 型和血清11型引起包涵体肝炎, 发病日龄主要集中在3~7周, 所以我们在制定免疫程序是建议雏鸡5~7日龄进行禽腺病毒疫苗的免疫,对于某些发病率较高,并且发病日龄有所延长的省份,建议对于鸡群免疫两次,首次免疫5~7 日龄,二免28~25日龄,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禽腺病毒-Ⅰ群疫病的发生。

目前禽腺病毒-Ⅰ群已经给我国禽养殖业带来严重的危害,由于禽腺病毒-Ⅰ群血清学较多,而且各血清学之间的交叉保护率较低,给我们预防禽腺病毒-Ⅰ群疫病发生带来较大的难度。要针对各地区流行的血清型进行有针对性的疫苗免疫,同时根据发病日龄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养殖场的消毒、通风、温度、饲养密度等方面,以此减少禽腺病毒-Ⅰ群发生率,从而降低禽腺病毒-Ⅰ群给我国禽养殖业带来的危害。

猜你喜欢
法氏囊腺病毒心包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某部腺病毒感染疫情调查分析
猪乙型脑炎PrM-E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载EPO腺病毒的PLGA纳米纤维支架在体内促进骨缺损修复作用
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穿刺患者的护理
三焦和心包相互关系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