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绦虫病的防制策略

2024-04-26 08:34秦斌
北方牧业 2024年5期
关键词:绦虫定期驱虫

秦斌

(博白县亚山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博白 537600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肉类的种类及品质需求也越来越重视, 其中对牛羊肉的市场需求也是越来越大, 从而也带动了当地牛羊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 为避免其他因素对牛羊肉的品质造成一定影响,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牛羊饲养的重视, 采取科学方法不断提高牛羊的养殖技术水平, 以此实现牛羊养殖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然而随着牛羊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 相应的疾病问题也随之而来。 如绦虫病不仅影响牛羊的生长,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 牛羊绦虫病发生的原因

绦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 牛羊绦虫病由莫尼茨绦虫、无卵黄腺绦虫、曲子宫绦虫等寄生虫引发的疾病。 该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以地方性流行为主且传播性较快,在宿主吞食后会出现感染, 并且在小肠内虫体会逐步发育成为成虫,虫体一般为淡红色,长度约10~50 厘米,牛羊感染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因此容易被养殖户所忽视, 感染严重的牛羊会出现消瘦的现象,有些会继发慢性的消耗性疾病,甚至引起死亡。 引发该疾病常见在温暖的季节,由于草地的地螨繁殖生长速度快, 牛羊在采食过程中容易将地螨吞食而引起该病的发生, 但随着气温下降的影响牛羊感染的数量会相对地减少;另一个是由于人为的因素而导致发生, 是由犬类传染, 在农村散养户当中绝大部分的牛羊养殖户都喜欢养犬维护养殖场的安全, 且养殖户也喜欢用动物的内脏饲喂, 如果动物携带有绦虫,一旦将该动物的内脏饲喂给家犬,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绦虫病的形成。

2 牛羊绦虫病的防制策略

2.1 做好绦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减少对牛羊感染

绦虫病的感染有地方性流行特点, 所以在预防绦虫病发生可做好流行病学的调查, 了解该区域绦虫的流行病学、生活史及流行情况,为预防牛羊绦虫病创造一定的条件。 在寄生虫多发季节, 工作人员需要对养殖场的全部牛羊进行驱虫预防, 并详细记录驱虫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以备后续查验。 为有效控制牛羊绦虫病的发生, 应对牛羊绦虫病的传播媒介进行有效地管控, 养殖场内部需要全方位预防中间宿主的入侵, 定期使用消毒剂清洗养殖场内部的各个死角, 尤其需要对牛羊的水槽与食槽进行全方位消毒杀灭处理, 必要时使用专用除虫剂杀灭虫卵防止大规模地繁殖。

2.2 做好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工作,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由于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牛羊有完全不同的营养需求, 因此养殖人员应根据牛羊生长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饲料配方,确保牛羊能采食充足而又营养平衡的饲料。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养殖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 甚至相当一部分人员都是按照“老土”的饲养方式进行饲喂,导致饲料缺乏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影响到牛羊的健康成长,也降低牛羊的免疫能力,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因此,提高养殖场技术人员的饲养和管理水平对保证牛羊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畜牧兽医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活动,包括养殖知识、防控知识和安全教育等。

2.3 做好卫生消杀工作,为牛羊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做好预防工作, 能够直接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养殖场内部工作人员需要充分意识到大规模动物疫病以及流行性传染病的危害,在养殖场内部统一设立新型的管理标准以及工作制度,严格依照相关管理部门提出的要求,积极开展全过程监督与管理工作。 同时,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巡视养殖场内部的饲养情况, 及时针对养殖场内部可能会出现的疫病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传染病季节流行性分布情况进行深入评估与研究,有效防范传染病的发生,提升牛羊的存活效率,保障牛羊的健康生长与繁殖,提升养殖场的管理效益及经营效益。

在饲养过程中,如果牛羊的养殖密度大,而养殖空间又较小, 一定要定期地开展相关的消毒工作,否则会让病原得到大量的繁殖,对于牛羊是否能健康地生长, 以及引起各类疾病有着很大的威胁。 在日常的工作开展中,应该制定相关的清理制度以及各项消毒制度, 定期地对牛羊舍中的粪便以及污染物展开清理, 保证牛羊舍的整洁,避免病原大量的繁殖,对牛羊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同时,也根据相应卫生消毒的各项制度, 使用各型消毒剂定期地开展各项消毒工作。 在同一批次的牛羊全部出栏之后,必须对整个牛羊舍进行全方位的清理工作, 使用相应的消毒药剂对牛羊舍开展消毒工作, 在通风换气之后,再次进行消毒工作,在牛羊舍闲置21天以上之后才能开展下一批次的养殖工作。

2.4 正确使用驱虫方法,提高绦虫病的防制质量

为控制绦虫病在牛羊中的传播概率和范围,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合理驱虫时间,且要将定期驱虫和预防性驱虫相结合。 一般情况下需要每年定期驱虫2 次, 在母牛羊怀孕的第一个月以及产后一个月均需要进行驱虫处理, 此时的驱虫处理需要采取特殊处理模式。 一部分身体较为虚弱的母牛羊在产后一个月之内尽量不做驱虫处理。 牛犊或羊羔出生一个月内必须进行驱虫处理,进一步提升它们的身体抵抗力。 如果是放牧式的牛犊或羊羔需1 个月后进行驱虫,然后将它们放在提前准备好的干净场地中,之后再间隔半个月重新再驱虫一次。 如果确诊牛羊感染绦虫病,应立刻进行驱虫治疗,阿苯达唑和吡喹酮是感染早期治疗牛羊绦虫病的首选药物,但是在感染中后期的治疗效果不明显。 值得注意,使用驱虫药物后,一旦发现患病牛羊出现腹泻症状, 可以使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预防继发感染,腹泻严重者,还要及时进行补液(5%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和5%碳酸氢钠注射液)注射治疗措施,防止患病牛羊引发脱水。

2.5 做好绦虫病防制宣传工作,提高养殖人员的防范意识

在牛羊养殖过程中, 牛羊绦虫病是较为常见的, 但很多养殖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病症的危害性, 相应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应用不到位,对养殖效益造成较大影响。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 当今时代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平台展开宣传, 比如: 创建新浪微博官方账号、微信公众号及抖音号等,通过这些平台有效宣传预防措施, 进而使养殖户对牛羊绦虫病的预防基础知识有一个充分了解。 养犬需要及时掌握危险性,定期给犬注射疫苗,对于犬也要及时的投放驱虫药, 只有人们在生活中多一些对于绦虫病的预防措施, 才能够降低疾病的发生概率。 只有从源头上彻底切断传染源,才能更好地预防疾病感染。 同时针对养犬类绦虫病感染的危害性,也要通过相关部门开展充分宣传,并且根据相关部门进行定期检疫与等级, 针对一些牛羊内脏,需要及时通过深埋或焚化方式,隔绝传染源,严禁用来喂养犬类。

所以, 在实际工作中畜牧兽医相关部分需要做好科普及宣传工作, 应加大对绦虫病的宣传教育力度, 让养殖人员充分了解预防牛羊绦虫病的重要意义, 使绦虫病的预防工作深入人心,保证当地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3 小结

绦虫病是牛羊养殖中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 牛犊或羊羔极易感染这种疾病,严重影响牛犊或羊羔的健康生长发育。 因此,有必要加强绦虫病的诊断和预防, 及时落实各种预防和驱虫措施,此外,养殖户还应该不断学习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水平,以减少绦虫病危害,将造成的经济损害降到最低, 不断地促进牛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绦虫定期驱虫
鲫成鱼绦虫病治疗一例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
羊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其防治
给猪驱虫的小经验
牛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香榧驱虫述古今
为什么鳄鱼要定期换牙
猪场防暑与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