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域下新疆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4-04-26 08:56赵景怡
河北画报 2024年6期
关键词:非遗文化遗产新疆

赵景怡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一、“非遗”视域下新疆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意义

非遗文化是国家为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大多数非遗技艺来自于农村,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同属中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非遗”视域下新疆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振兴传统工艺,加快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与精神财富,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儿女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深刻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非遗传承可以保护和传承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技能、节日、音乐等等。这些文化元素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新疆非遗民族文化保护的传承,可以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会在时间的浪潮中消失。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新疆传统文化,进而增强文化自信。从古至今,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缩影,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新疆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视域下民族文化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方面是表象层,这一层主要以有形的物质的载体呈现,比如传统的饮食、独特的服饰、仪式活动、山川地貌、民居建筑等等:另外一方面是核心层,这一层通常是无形的,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方式。一个民族共同体成员中共同的信仰、思维方式、民族价值观、民族精神、民族气质等构成了新疆民族文化的核心,这些都是由民族集体代代相传,不断积淀形成的,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当然,民族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新疆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可以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会在时间的浪潮中消失。同时,非遗民族文化的传承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增强文化自信。

二、“非遗”视域下新疆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

新疆民族文化代表了不同地区各种文化的核心。它不仅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历史和传统,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集体记忆。然而,在数字媒体时代,新疆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与现代社会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脱节。在数字媒体时代,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意味着人们面临着无数的信息来源和选择。信息的过度饱和使得新疆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传播,难以与各种现代、快速、吸引人的内容竞争。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推进,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接受和追求现代和国际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而对当地的传统文化感到不熟悉或不感兴趣。新疆民族文化传播往往依靠口碑、现场体验或传统的表演形式,在数字媒体时代显得过时,无法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现代社会更加强调个人主义、消费主义和即时满足,而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传达集体、传统和延迟满足的价值观。

三、“非遗”视域下新疆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

(一)深入挖掘整理,构建完整非遗传承体系

习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作出了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远景规划,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疆非遗民族文化中的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民俗等具体文化样态更应该得到传承与保护,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其内容与形式,以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沈阳非遗民族文化遗产丰富中华文化宝库,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与特色,进一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和组织非遗民族文化遗产,构建完整的体系,不断创新和发展。乡村振兴视域下现代非遗传承要从非遗民族文化遗产中梳理出最能代表农村文化特色的优秀内容,注重保护、组织和记录。积极开展传承人、学习中心、学习基地等相关工作,确保新疆非遗民族文化遗产的全面、真实、有效传承和保护。重视非遗民族文化遗产资源挖掘工作,科学构建乡村文化继承与传扬的保护工作机制,通过这一形式实现对我国非遗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

(二)提升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创新影响力

新疆民族文化传承人是主要的参与者,要想让新疆民族文化得到更好地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让文化传承人的文化素养得到提升。民族文化传承人是指具备非遗民族文化遗产传承技能和知识的人。他们具有民族文化的承担者和传播者的身份,肩负着保护、传承和弘扬非遗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责任。非遗传承人通常由前人传统技艺的学习者和传承者组成。通过多年的学术和实践经验,掌握了非遗民族文化遗产项目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作为非遗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非遗传承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把使命感和责任感深深地刻在了他们的心中。非遗传承人毕生致力于非遗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致力于将非遗民族文化遗产项目代代相传。非遗传承人的使命不仅在于传承,更在于创新。在继承的同时,文化传承人会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完善,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文化传承人的毅力是非遗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们坚持传统技艺和价值观,保护和传承非遗民族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非遗传承人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然而,面对这些压力,文化传承人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责任,一贯坚持民族文化的传承,不断努力推动非遗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非遗传承人的创新实践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传统技艺的创新和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来源。文化传承人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并与设计、艺术等领域相结合,创造了大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族文化作品,这些作品既具有艺术价值,又具有实用功能,成为乡村振兴视域下现代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增长点。

(三)完善非遗相关制度,提升非遗地位

非遗民族文化遗产(非遗)是新疆民族文化的宝库,包含传统技艺、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庆典和仪式等多个领域。非遗民族文化遗产是新疆州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作为非遗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非遗民族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一种社会财富,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财富。它能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陶冶情操,滋养灵魂。非遗民族文化遗产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文化方面,还体现在经济方面,特别是在资源开发方面。非遗民族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注意与社会生产相结合,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人民生活相结合。这种方式既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非遗民族文化遗产资源的社会影响力。开发利用非遗民族文化遗产资源,首先要充分挖掘、组织和保护非遗民族文化遗产。只有这样,非遗民族文化遗产资源才能真正转化为经济社会资源,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目前,新疆州与非遗民族文化遗产相关的制度还不完善,一些非遗民族文化遗产技能需要按照制度进行保护。要进一步完善非遗民族文化遗产相关制度,使非遗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更加规范可靠,使非遗民族文化遗产的发展更加规范有序。中国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叶涛曾经说过:“非遗民族文化遗产是活的传承。活传承可以达到非遗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目的,而“非遗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人”无疑是活传承的载体。政府应该加大对“非遗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扶持力度,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让传承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应有的荣誉。营造尊重非遗民族文化遗产的社会环境,学习和传承非遗民族文化遗产是一种荣誉。建立非遗民族文化遗产传承激励制度,为非遗民族文化遗产传承提供经济支持、改善待遇等奖励,改变大多数人对非遗民族文化遗产的看法,了解非遗民族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效益,鼓励更多人自愿加入“非遗民族文化遗产传承”队伍,解决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既传承了非遗民族文化遗产,又解决了“就业”问题,也为非遗民族文化遗产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加了其活力,形成了“三赢”的局面。

(四)创新传播形式和内容,提升非遗传承效果

数字媒体已经成为当代人们接收信息、交流思想和分享生活的重要手段,其对于文化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疆民族文化传承中更是如此。新疆州地区传统的民族文化传播往往受到地域、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而数字媒体的使用打破了这些限制,使新疆民族文化可以迅速传播到全国乃至全球。通过社交平台、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数字媒体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呈现民族文化,从而吸引年轻一代对新疆民族文化的关注和兴趣。借助于大数据和算法技术,数字媒体能够根据用户的兴趣和行为进行定向推送,确保新疆民族文化的内容能够准确、高效地传达给目标受众。且数字媒体不仅仅是单向的传播工具,还提供互动的平台,公众可以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等方式参与到文化传播中,从而使文化更具活力和影响力。除此之外,数字媒体为民族文化提供了多种表现形式,如图文、音频、视频、VR、AR等,使其呈现更为丰富、立体的文化体验,可以有效提升新疆民族文化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其融资、合作、旅游推广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数字媒体的出现为新疆民族文化传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尤其在传播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方面,不仅丰富了文化的展现形式,更使其贴合当代受众的接受方式和审美趣味。与传统的单向传播方式不同,数字媒体特别强调互动性。例如,使用AR(增强现实)技术,公众可以在手机上看到民族文化的3D展现,甚至可以与其进行互动。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民族文化可以更为生动、实时地展现给公众,使其更具吸引力。如现场展示手艺人的技艺过程,可以吸引公众的眼球并增强其对文化的认同感。数字媒体下,叙事与情感的结合成为一种有效的传播方式,将新疆民族文化的传统元素融入现代故事,不仅可以保留其传统内涵,还能够引发现代受众的共鸣。再通过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新疆民族文化可以迅速传播并得到大量分享,形成网络热点,进一步提高其社会影响力。

(五)完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机制

新疆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可以增强民族团结与民族自豪感,可以有效地推动民族的前进,反过来,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也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在这一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人们对新疆地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减弱。所以,在国家政策指导的基础上,严格遵循科学发展,持续传承,达到全面创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平台的目的,理性构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方案,使非遗民族文化更加多元化。新疆是一个拥有丰富民俗文化的地方,其传统文化深厚,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新疆特色和地方特色。主要表现在藏传佛教、藏式婚礼、歌舞、运动、语言、新疆服饰以及手工艺品。由于教育资源匮乏、资金支持不够、信息共享不足等原因,导致新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严重受阻,传统文化逐步消亡。针对新疆的这种现象,地方政府以实现民族文化繁荣为出发点,发挥政府的主导职能,积极完善相应的文化传承机制。例如,国家通过设立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完善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加强对新疆文化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确保文化遗产不会破坏或流失。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首先要保护这些传统文化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这需要当地政府出台相关管理机制进行支持和推广,开展建设展现民族文化的平台,也给民间歌舞艺术建立了传承条件,将民族艺术、民风民俗真正作为生活的组成部分,融入新疆地区民众生活,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民族文化传承人。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非遗是新疆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民族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体现,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远持久的,承载着历史和民族的记忆,优秀民族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政治文明的“指明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非遗”是评定一个新疆地区是否可以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指标,对其传承与保护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是进一步筑牢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内容。

猜你喜欢
非遗文化遗产新疆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新疆多怪
文化遗产保护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