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024-04-26 08:56梁健铭
河北画报 2024年6期
关键词:园林景观心理学园林

梁健铭

(华侨大学美术学院)

在漫长的设计史中,我们可以看到行为心理学时时刻刻都影响着设计的发展,设计的受体是人类,只有以人类的想法和需求来对事物进行设计,才是成功的设计,同样,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景观的设计往往都会受到行为心理学的影响,设计师应该根据人们的需求,遵循行为心理学的理论来设计园林景观,从而使其设计是科学、严谨的。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做人做事都追求天人合一,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同样,只有利用行为心理学来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设计以人为本的初衷。

一、行为心理学概念

行为主义心理学又称行为主体,起源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在20世纪初提出“行为主体心理学应把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进而排斥意识”的观念。而行为是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而这些反应不仅是肌肉的收缩与腺体的分泌,其表现形式分为两种,“体外”与“体内”。个人的某种行为往往反映着其某个心理状态,而心理状态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进而通过对人的行为心理学研究可以很好地查明外界刺激和人体反应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推理与反推理,从而达到预测个体的行为目的。当代的行为心理学常常应用于许多行业当中,这是人们对以人为本的追求,也是时代在进步的体现。而人的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与园林景观设计所创造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1]

二、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行为心理学作为人类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人们的行为分析和心理分析,在园林景观设计之中,我们可以用其来反映设计师想给我们所表达的精神与内涵,同时也可以反映设计师的设计作品是否受到人们的欣赏,是否符合大众审美。通过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可以使得园林设计者可以更好地将各色风景结合起来,获得使用者想要的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以满足人们的需求[2]

(一)满足受众对私密性与开放性的心理需求

在空间上,每个个体都会有各自的需求,从空间的种类来说可分为两种类型,私密类型空间和开发类型空间,私密型空间追求的是私密性,在百度百科之中对私密性的定义是“在环境心理学的理论中,私密性是指个体有选择地控制他人或群体接近自己,个人或群体都有控制自己与他人交换信息的质和量的需要,私密性是个人或群体对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和何种程度与他人相互沟通的一种方式。”[3]而开放型空间的定义中,我比较认同学界内的波兰学者给予的定义,“开放空间一方面指比较开阔较少封闭和空间限定因素少的空间,另一方面指向大众开放的为多数民众服务的空间,不仅指公园、绿地、这些园林景观,而且城市的街道、广场、巷弄、庭院等都在其内。”[4]在城市环境中,开发型空间可以提供更多的娱乐场所,使城市环境更富有活力。

在园林景观之中,因为个体的不同,个体的审美与认知能力也各不相同,其对景观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对于喜欢独处的人来说,幽秘的环境会更受青睐,而性格活泼的人,则对游览空间有更多的需求。在园林景观设计之中,设计师应对设计场所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对场所区域进行更好的划分和规划,在不同层次中满足各类受众的要求,比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利用大量的植物或风景石来制造合围空间,即能够利用植物或风景石来分隔空间,又能增加私密空间与美化园林景观的环境,从而达到满足对私密性有要求的受众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刚需,增强园林设计中的合理性。

(二)满足受众对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心理需求

在人类心理学角度来说,个人领域可以为人提供一定的安全感与交流,个人领域的大小往往受到个体身份的影响。而在行为心理学中,当个体处于一个单独的环境中时,往往会对空间产生控制欲与占有欲,因而,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设计者可以通过种植茂盛的植物或爬墙藤蔓类植物,来构建独立空间,某些植物可以提高园林景观的防护能力,增加园林景观中墙体的厚实感,而在独立空间中设计师应布置一定量的照明装置,防止在昏暗环境下使受众摔伤、碰撞的发生。明亮的灯光可以在感官方面形成一种安全感,利于提升园林景观区域内的安全感,满足人们心理稳定性的需求。另外,在对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还会涉及到水体和风景石布置的问题,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应充分考虑到园林景观中的稳定与安全因素,避免受众个体在参观游玩园林的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安全隐患。针对涉水区域应建立安全护栏和警示标志,避免游览者涉水游玩产生安全风险,针对风景石的布置,要考虑到小孩子会不会进行攀爬,避免出现摔伤等问题。而对加装了电力装置的设计中,还应关注触电与漏电的防护问题。园林景观归属于公共建筑类别,而公共建筑对安全方面是有很高的要求的,且园林景观的受众是民众,对于减少和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是园林景观设计师需要进行反复权衡之后再进行设计的。

(三)满足受众对实用性与宜人性的心理需求

园林景观设计是属于装饰设计类别的,它应满足人类对景观的需要和诉求,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观赏性并不是园林景观的唯一性,园林景观即可以制造经济效益,也能作为科普用途或休息场所。比如在园林设计中设置一个果园或植物园,果园和植物园一方面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使人们学习到更多对大自然的认识,从而提高公园的实用价值,也能够实现人们对大自然宜人性的向往。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种类的植物来制造高低差与分割空间,使园林景观的受众可以在一个区域中看到不同类型的植物。利用植物来合理地规划布局空间,才能在有限的空间中,最大程度丰富景观的类别,对于实用性的园林景观设计来说,就是要在设计之中融入实用性的元素,如在镂空的亭子走廊之上可以栽种藤蔓类植物,如葡萄、百香果等,其一方面可以绿化环境、提供遮阴,另一方面可以产生经济效益,还有在大树下可以设置椅子,满足人们休憩的需求,这些都是较为实用的设计。不过,这些都要考虑到场地的限制,所以设计师应针对园林景观的受众进行调查,分析受众的行为心理,才能更好地设计出令人们满意的园林景观。

三、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一)区域性的规划

在景观区域性的规划设计中,设计师应针对园林景观中各个区域的景观与环境的协调性来进行规划,通过将具有共同特征的植物与场所进行划分,合理规划园林景观的功能区,从而达到提升园林景观特色的效果。例如在规划水体区域部分时,可以通过在水体附近种植喜水植物,在水体中栽种水生植物,能够构成区域性的生态环境,丰富水体的层次感,而在平坦地形的区域中,设计师可以通过大量栽种草坪与遮荫树,来增加园林绿化与休闲空间,并以此达成提高园林景观的服务性目的,从而使园林景观的目标受众与大自然更融洽。针对不同年龄的受众,从行为心理学角度切入,针对受众的需求,合理规划不同年龄阶级的活动范围,以符合受众的需要,在老年人活动区域中,植物的品种及景观设施的选择都应当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对自然环境的各项要求,尽可能地以安全、舒适、静谧、绿色为主。而在幼童活动区中,园林景观的规划则要围绕着如何引发幼童的兴趣与安全为主、辅以科普知识的作用。

(二)标志性的建筑

标志性是指人类对某个地方的特定景物的深刻印象,而且离开这个地方后,还会回想起这个景物的记忆。中国国土面积涵盖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每个气候带的植物都有所不同,而在我们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之一,不同气候带的植物是不同区域的身份象征,在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不同气候带的植物来区分开不同地区的园林景观,比如,热带地区多采用耐热,四季常青的植物来构建园林景观,温带地区则多采用落叶植物或耐寒植物来构建园林景观。这样的设计比较符合当地人的审美,也符合游客对当地园林的向往。在园林中,除了植物可以作为地区标志之外,还有建筑也可以作为标志性的代表,不同地区的建筑都有很大的差异,如闽南建筑就多为砖石建构的红砖古厝,徽派建筑则以青石白瓦、高墙深院而著名等,这些都是各个地区的标志性建筑。设计师要针对不同的地貌来布置各种景观植物,借助标志性的建筑和园林景观可以让人们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这些都是行为心理学的运用,标志性的东西可以给人一种精神上的认同感。

(三)序列性的展现

从行为心理学角度来说,园林景观的受众在游览园林的时候,会根据园林景观导览图中的线路来参观,所以园林景观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到游览路线的问题,针对游览线路来进行景观设计,比如在平整开阔的场地中,设计师可以利用竹子、灌木等来分割空间,利用植被的规划,用园林景观来对游人进行引导,构建游览次序。而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设计师应先对所设计园林进行田野调查,只有完全掌握了园林的详细信息,才能在后面的设计实践部分,选取到合适的植物或景观来对园林的路线进行优化处理及引导,用园林景观来暗示游客根据设计的线路来对园林景观进行欣赏,这是行为心理学中的序列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展示。

(四)边界性的隔离

园林中的边界包括分隔园林与外部环境之间以及园林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利用植物可形成不同的边界意象。[5]不同种类的植物交错种植可以使人产生边界感,从而达到为游览者提供不同的空间场所。边界分为实隔与虚隔两种形式,实隔简而言之就是利用篱笆或矮墙来分割园林景观的内部区域。这样可以创造出不一样的景致区域,从而营造出神秘感,通过区域间的间隔,可以极大地缓解园林景观内部空间的拥挤感,进而提升游览者的心理私密感,这样既能有效的引导人流,又能实现空间的转换。而虚隔则是运用低矮的灌木或草坪来弱化区域间的间隔,分割园林景观,还能更好地兼顾视觉上的连通性。运用了实隔的隔离建设应用优势会比用虚隔的隔离建设应用优势差一些,虚隔能避免实隔造成的因隔绝视觉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虚隔不但能展现游览者的心理边界,还可以促进游览者更加亲近大自然。边界性的隔离设计可以运用到整个园林景观中去,比如在水体附近可以通过栽种低矮灌木或草坪来实现园林景观水陆的过渡与点缀,这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十分实用的设计技巧。

(五)铺装的设计

园林铺装的设计是园林景观中的重点,是园林景观的行为意向框架,最常见的园林景观铺装设计类型有,在地势高低差的地方运用石阶来缓解高低落差,在地势平坦区域则运用铺砖或碎石进行铺路,有水体的地方则可以架设桥梁延伸景观。园林景观铺装的大小、色彩与整体空间的尺寸都与园林整体的氛围有关,而园林景观铺装的材料和平面造型都会影响到园林环境氛围,从而间接地影响人的行为。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可采取的铺装方式各不相同,如要将游览者的思想代入到园林景观中去,老龄人群喜欢安静的场景,地面铺装则不应过于鲜艳,尽量运用单色调或浅色调为主,还要选取防滑的材料来进行铺装,而对于幼童人群而言,设计师则可以运用色彩搭配来吸引幼童,提高幼童的好奇心,增加幼童人群对大自然的探索。在水体等有一定风险的景观中,我们在铺装的时候,则要预防游览者是否会出现落水来进行铺装,比如在桥的两边要设立栏杆,防止小孩攀爬或穿越栏杆,造成落水危害。园林景观的铺装设计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游览者的作用,所以设计师要在设计园林景观的铺装设计时需要做好规划,一方面保障游览者的安全,另一方面则要将园林景观更好的呈现出来,使游览者能的到更好的体验感。

(六)色彩搭配的运用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的搭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抛开园林建筑本身的色彩不谈,园林景观中的植物多为绿色,但也不是唯一,植物本身的颜色也是有区别的,不同科属的植物在不同的季节其植物颜色也是有所偏差的,如在园林景观中布置不同季节各自开花的植物或落叶植物,可以使景观产生差异化与层次化的效果,设计师可以利用明暗深浅与色彩之间的转化搭配,来紧紧地抓住游览者的兴趣点,但归根结底,整个园林的色彩搭配还是要保持一个方针,园林景观颜色尽量整洁,不可过于杂乱,以免破坏整个园林景观的整体色调与自然景观的特点,这些都是设计师需要根据色彩心理学来进行合理配置的,这样的园林景观才是自然古朴的。

四、结语

总结前文,行为心理学的研究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可以使设计师深入了解园林景观的特性,并结合受众的心理状况,从而运用数据与科技手段来满足生态的需求和受众的心理需求,园林景观并不是单一的类别,它涵盖了树木、水体、墙体、栏杆、景观构筑等人造体,设计师是需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将其与场地规划与受众的行为心理相结合。我国在行为心理学园林景观方面的研究比之国外还是稍逊的,起步时间慢,发展时间短,但是,中国哲学思想里面的”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思路,从而提升我国在行为心理学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设计出更多的优秀的园林景观作品。

猜你喜欢
园林景观心理学园林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爆笑心理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