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员主持人如何处理语言规范化与新媒体时代网络语言创新的关系

2024-04-26 08:56苗静
河北画报 2024年6期
关键词:播音员用语大众

苗静

(秦皇岛市广播电视台)

在网络用语出现以前,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往往会推动新词汇的诞生,比如,曾经的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经常会有一些新颖幽默的新词汇、新说法,被大家津津乐道、广泛传播。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及移动社交媒体的普及,传统媒体日渐势衰,与大众生活连接更紧密的“网络新语”不断产生,强势取代了那些更新慢、变化少的“传统新词”,逐渐变成大众争相模仿、乐于传播的主流。在网络和现实双重层面迅速渗透,融入人们的日常交流当中。它们往往生动鲜活、新奇幽默,深受大众喜爱,但也有很多呈现出生搬硬造、语法混乱、表意不清等不符合语言规范的情况,更有甚者表现出粗俗低级的一面,严重影响了语言的规范性、严谨性和纯洁性。因此,引起了广大媒体、专家学者甚至是政府层面的强烈关注,并大力提倡规范化。这里有一个矛盾:大众的热烈追捧和专家的审慎批评。

为什么会有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首先要了解问题的根源——语言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一、语言的发展与网络用语的关系

首先,语言的本质,是人类社会的交流工具。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社会在发展,语言必然也会跟着发展。因此,语言的变化是不可阻挡的。无论是曾经的“传统新词”还是现在的“网络新词”,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互联网时代,信息呈指数级更新传播,新事物、新概念不断涌现,就必然伴随着新词汇的诞生,如抖音、快手、网红、元宇宙、区块链、人工智能……同时,这些新事物、新概念的产生以及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又促成了人们思维的活跃,反映到语言层面,就是语言创新,花式表达。创新,带有主观性。网络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最大不同,就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自媒体,每个人都是一个可以广泛传播的平台,想要被更多人听见看见,就要求新、求快,塑造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因此,大家都努力地“语不惊人死不休”,积极地“发明创造”。创造的结果就是——新媒体时代语言的创新——网络用语,它是语言客观发展和主观创造的必然产物。

理论上说,既是必然,就应当顺应迎合。那我们又为什么要对它进行干预和规范呢?这就涉及到语言的发展规律——稳定性和渐变性。语言必须要稳定才能实现交流,否则,假如一个词今天一个意思,明天另一个意思,人们的交流就变成了猜谜语,肯定是不行的。其次,语言的变化,必须是“渐变”的,变得太快就无法稳定。“渐变”既体现在一段长时间里,语言作为一个整体的慢慢演变,也体现在语言系统内部变化速度的不同,一般来说,由快到慢依次是:词汇>语音>语法。词汇对社会变化和交际需要最为敏感,所以变得最快。从每年评选出的“十大网络热词”就能看到,网络用语的更新,更多地体现在词汇创新上。如果某些网络用语打破了语言的稳定性和渐变性规律,阻碍交流,就需要被规范,需要专家学者来把控,需要政府来统领。所以,大众的热烈追捧和专家的审慎批评,其实是一个矛盾统一的整体。如果语言是一驾不停变化、永不停歇的马车,那么大众就是乘势驾车狂奔的人,而专家则是控制马车不让它侧翻的人。

二、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特点与要求

不同于当下大行其道的网红主播,播音员主持人是官方主流媒体的从业者,也是专业语言工作者的一份子,甚至有些本身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因此,在节目中,不能像那些网红主播或普通网友一样,张口就来,随意滥用网络用语。但同时,我们要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就必须要知道群众喜欢什么,否则,脱离群众,失去群众基础,工作就进行不下去,更别提规范引导了。我们既要迎合甚至引领群众追捧的“语言潮流”,又要坚守语言规范化的职责,我们既是群众,也是专家。这就是播音员主持人在新媒体时代下,面对网络用语时的角色定位。因此,我们应该明确的态度是:不要将网络用语放在正确表达的对立面,消极抵抗,而是要积极了解、乐于学习、去粗取精、主动创新,最终才能引领潮流、引导规范。

实际工作中难度可能很大,特别容易陷入两个误区:要么满嘴流行语,表达非常随意,听起来亲切却有失专业,甚至错误百出;要么对网络流行语敬而远之,一字不碰,使得节目呆板陈旧,缺乏新意和活力,常常自说自话,很难引起群众共鸣。

那么,网络用语究竟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按照节目性质分类,新闻节目用语一般都应该更规范严格一些,尽量避免网络用语。广电总局曾下令禁止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使用“NBA”“WTO”“GDP”这类英语缩略词。我个人认为,如果是在新闻节目中,禁令很有必要。新闻节目有必要向大众普及这些词的中文正确用法,加深大众的印象和理解。但像“村超”“村BA”这些简称式网络用语,因为有其特定意义,大家又都了解,在新闻中,也并非不可出现。毕竟,如果非要把“村BA”改成“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恐怕大家一时还会难以理解。除新闻节目之外,社教、文艺、娱乐等类型节目的主持人,可发挥余地就大一些,可以适当放宽和增加网络用语使用量,但也并非“娱乐至上”,什么都说,还是要进一步鉴别和取舍,这就涉及到我们下面要说的网络用语特点及分类,针对不同类别采取不同态度。

三、网络用语的特点及分类

1.没有实际意义的谐音或简写。如:886(拜拜了),我emo了(我抑郁了),yyds(永远的神),有猫饼(有毛病),尊嘟假嘟(真的假的)……这一类词语的共同特点基本都是利用中英文或数字谐音来造梗,也有的只是单纯的拼音简写。离开谐音本身,只看词汇的表面构成,基本没有实际意义。而汉字是表意体系文字,没有意义的词一般很难留住。因此,这样的词汇,我们在节目中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偶尔可以拿来调侃,切不可时时挂在嘴边。即便是娱乐节目,如果充斥着这样的词汇,没有其他更优秀的表达,也只会令人感到主持人的语言很匮乏。

2.有意义的谐音、简称及其所引起的隐喻或联想。如:“鸭梨山大”“神马都是浮云”“夺笋”“村晚”……这些词都有非常直白的画面感和实际意义,联想逻辑也非常清晰。有的还能衍生出有趣的变体,如,“夺笋”——“山上的笋都被你夺完了”——“大熊猫点外卖——笋到家了”,从组词到造句再到歇后语,应该算是一种创新式表达,我们可以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再造新“语录”。

3.旧词新用、或一眼即知其意的新词。如:“内卷”、“显眼包”、“xx特种兵”、“科目三”、“多巴胺xx”……这类词语本身即有字面意义,同时又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引申出了新的意义,特指某种新事物或情绪。“显眼”和“包”都有各自的意义,组合在一起变成了特指某种特别引人注目或脱颖而出的人或事物。“特种兵”本来是一个兵种,而“旅游特种兵”指的是花最少的时间玩最多的地方,挑战极限式旅游的人。“科目三”从驾照考试项目延伸到了一种舞蹈,有时会引起歧义,但按照语境一般可以区分。这类词汇有很大的“转正”几率,我们不妨在节目中多学多用,积极引导和普及。康辉和撒贝宁就曾经在央视节目中,用幽默的方式普及了一下“多巴胺穿搭”中“胺”字的正确读音。群众喜闻乐见,又做到了语言规范化。

4.语法类变更及用语习惯。如,“一整个x住”“咱就是说……”“主打一个……”……这类变化已经从简单的词汇层面扩展到整个句子的语法规则和用语习惯。语法是语言中变化最慢、最稳固的部分,打破语法的变化建议主持人谨慎对待。“一整个呆住”和“呆住”同义,其实就是“惊呆了”,加上“一整个”加深程度,似乎可以,但“一整个爱住”就打破了语法规范(“爱”的后面是不能加“住”的)。类似的动词补语“住”的滥用还有“hold住”,不但中英文混杂,而且,hold这个词本身就有“握住、坚持住、把控住”的意思,没必要多此一举再加一个“住”字。这种打破语法规范的用法虽然很流行,但我个人持保留意见。而“咱就是说”“主打一个”等这种类似于纯粹口头禅的用法,就像有些人一说话就必须有无数个“就是说”“完了吧”一类的赘词,是病,得治,主持人尽量不要模仿。

5.约定俗成原则

这个原则有点特殊,独立于以上四种类型之外,但又对每一类都可能产生影响。因此独立出来重点说。所谓“约定俗成”,即被大众所接受的就是“正确的”。它更多地表现出一种主观性,它是大多数人的主观选择,甚至可能不受规则约束,不以某个人哪怕是专家的意志为转移。比如历史上有一些字的读音,被大家误读了,但因为误读的非常多,有压倒性优势,改成正确读音反而会影响交流,因此,专家和“标准”就要向这种“约定俗成”妥协,最终更改了原来的读音。网络用语同理,有些进入正式用语,有些消逝消亡。如“给力”“正能量”“村超”“村晚”等一些词汇实际上已经“转正”,人们也渐渐感受不到它们的“特别”。而“鸭梨山大”“神马都是浮云”“奥利给”等词汇这几年已经很少被人提及。再如,同样是夹杂英文的表达,命运似乎也不一样,像hold住、party、diy……这三个词,“hold住”,曾经盛极一时,现在已经快被遗忘,“party”基本被正式用语“聚会”取代,而“diy”目前依然被大量使用,究竟能否留住,还是要交给大众,交给时间。(外来语对母语的影响其实也是语言发展的一部分,不必谈之色变,毕竟英语词典中也收录了很多来自中文的新词。)笔者还曾观察过两位喜欢“语言创新”的短视频博主,其中一位经常用“众所周不知”开头,而另一位常说“一点毛都没有病”,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标签,粉丝听到就会笑。客观来说,“众所周不知”是对成语“众所周知”的巧用,而“一点毛都没有病”则是纯粹的病句,那我们是不是要对后一句一棍子打死呢?我们的语言里也有像“说都不会话了”这种已经被大众所接受的反讽“病句”,同时,我们却不能接受“走都不会路了”“觉都不会睡了”这种说法,那么,大浪淘沙的时候,究竟谁才是真金呢?只能交给时间来决定。

约定俗成原则看似独立于语言规则之外,实则,同样是在漫长的时间里,循序了语言的稳定性和渐变性规律。当一个说法慢慢被接受,固定下来,也就进入了正式语言系统,实现了渐变。语言的发展,始终是一种动态的稳定,最终都要“走着瞧”。

四、新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如何进行语言创新与引导

当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站在风口浪尖的人,必须学会如何把握潮流。花式翻新的网络用语浩如烟海,以上分类和解析很难完全概括。但对其进行学习思考的过程就是创新的基础,我们可以“拿来主义”去粗取精,为我所用,但不要总是学别人说话,拾人牙慧。我们要在多听多看的基础上勇于创造。比如,夸一个人很美,传统说法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当代网友觉得美则美矣,但缺乏创意和幽默感,于是开发出了“yyds”、“绝绝子”这种说法。新奇倒是新奇,但有人从此就只会说“yyds”,万物皆是“yyds”,实际上是语言的窄化和退化。郭德纲夸美人,曾用一词“一想之美”,这个词就很巧妙,不知是否为郭老师原创(也有说是评书里的用法,还有说出自《世说新语》夸美男卫玠,但我在《世说新语》中并未看到此词原文)。由此可见,播音员主持人要全方位加强学习,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和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培养锻炼符合大众口味的语言创新能力,如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样,积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表达。

五、结语

网络用语是互联网时代语言的创新,其诞生符合语言本质和发展规律,播音员主持人既是顺应语言发展潮流驾车狂奔的人,也是把控马车不能侧翻的人。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应对,主动学习和接纳,也要对其进行引导和规范,更要勇于创新,希望有朝一日,那些新鲜出炉的“网络用语”“十大热词”中有很多是我们创造的,即优美又鲜活,别出心裁、独具魅力,体现着我们中华语言的高艺术水平和层次,引领中华文化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播音员用语大众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大众ID.4
上汽大众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礼貌用语大家学!
做人民欢迎的中用的播音员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