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背景下绵阳市老年“文化康养”发展研究
——以老年手工康复活动为例

2024-04-26 08:56吴庆凤罗雪翠张丽楠
河北画报 2024年6期
关键词:康养手工养老

吴庆凤 罗雪翠 张丽楠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在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中提出,到203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估计将达到16万亿元左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和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健康、养生的概念越发深入人心。在城乡融合背景下,城乡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也越来越密切。解决乡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促进城乡养老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一、乡村振兴与老年“文化康养”

“文化康养”就是通过文化熏陶的方式来提升身心的愉悦度、生活的幸福感,从而达到康复、颐养、保健等目的[2]。简单来说,就是指将精神文化资源与养老资源有机结合,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皆是“文化康养”关注的重点,即重视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康复和维护,也重视内在精神的平和与安定。“康”是目的,“养”是手段。通过文化资源促使身、心、神皆保持在健康状态,让老年人的晚年更加幸福多彩。“文化康养”能够满足新的时代背景下乡村老年群体求知、求康的需求,而乡村振兴也为“文化康养”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一)乡村具有开展“文化康养”的先天优势

“文化康养”赋能乡村振兴,主要依托乡村自然与人文资源,旨在通过促进乡村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发展从而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乡村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适合养生和养老,为“文化康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吸引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和疗养,从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同时,乡村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和传统技艺,比如乡贤文化、孝道文化、宗族文化等,这些都是“文化康养”的重要资源。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康养理念相结合,可以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康养”项目和产品,如传统手工艺品、民俗文化体验等,增加乡村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开发乡村自然与人文资源在老年“文化康养”中的价值,有利于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文化康养”发展之路。

(二)“文化康养”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康养”能助推乡村振兴纵深发展。首先,在经济发展层面,“文化康养”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吸引外来投资和游客消费,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开放合作,提升乡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比如,将康养与文创、旅游等其他产业融合起来,将成为乡村持续振兴的强大推力。其次,在生活方式上,“文化康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倡健康、环保、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在乡村推广这种生活方式,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通过引导村民参与“文化康养”产业的发展,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带动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再次,在实施“文化康养”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建立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让村民参与到“文化康养”产业的各个环节中,实现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的良性互动。最后,“文化康养”还可以帮助老年人建立积极的老年观。由于乡村老年人文化水平有限,获取信息的渠道缺乏,对健康和衰老的认知有片面性。而通过“文化康养”活动的推广和学习,可以让老年人了解自己不断衰老的身体,加强老年人对健康的认识,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二、乡村老年“文化康养”新角度——老年手工康复活动

老年人“文化康养”的内容丰富多样。老年手工康复活动是最容易上手、最容易开展的一种。老年手工康复活动是指让老年人参与手工活动,使用简单的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与创造来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手工属于相对比较安静的、活动尺度和强度都较小的活动,肢体活动范围主要表现在手部、手指关节处,可以有助于老年人放松肌肉和关节。手工活动制作简单、材料易得、装饰效果好,深受老年人的喜爱。手工活动体量、活动幅度都比较符合老年人的身心特征发展需求,可以更长久地陪伴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三、绵阳市老年“文化康养”发展现状

2021年,绵阳市发布了《绵阳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深化医养康养结合、大力发展农村养老、推动文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要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绵阳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乡村的价值不断提升、活力不断激发。绵阳市养老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快速发展,市县乡村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初步构建。在“文化康养”发展方面,依然存在活动推广不够深入、活动内容缺乏系统性、缺乏活动人员、活动质量不高、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来自政府、社会、家庭的支持还有待改善。“十四五”时期,是绵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乡村老年“文化康养”发展,为提升城乡养老服务水平迎来了好机遇。

四、绵阳市乡村老年“文化康养”实现途径探索

(一)总目标

“文化康养”下的老年手工康复活动要点是打造高质量的活动服务体系,促进手工活动在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干预、日常护理、康复等领域内的价值和作用,为乡村老年人提供连续性、专业化、全过程的手工康复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升乡村养老服务水平。

(二)实现路径

老年手工康复活动具有学习教育和文化康养的双面属性。学习教育是职能,文化康养是目的。以学促养,寓养于学,学养并进,才能做好老年手工康复活动。老年手工康复活动服务体系需要建立和完善包括活动内容、师资队伍、整合资源、丰富活动形式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各种措施使城乡养老服务资源均等化。

1.打造绵阳特色的适老化手工康复活动内容

在活动整体设计上,以提高乡村老年人身体健康素质、科学文化和道德修养为目标,满足老年人促进健康、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要求。结合乡村老年人的学习特点和娱乐习惯,确定手工活动的目标、方案、步骤等要素,注重手工活动的可行性及趣味性。

在活动内容安排上,根据当地民风民俗,要适应农村老年人发展需要,因地制宜设置手工活动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乡村振兴的路径应该是:“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3]绵阳有非常优秀的手工艺类非遗项目。不管是梓潼木刻年画,还是三台剪纸,这些非遗项目都是乡村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活动内容上,可选择绵阳手工艺类非遗项目,既可守住文化根脉,从精神层面为乡村振兴助力,又可通过手工活动维持乡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在活动资源形式上,文化为本,科技为翼,线上线下双线联动进行。随着乡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互联网应用在乡村越来越普及,手工活动资源形式亦日趋丰富。运用新媒体技术,构建老年手工康复活动课程资源平台,建设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使手工课程适应乡村老年人、乡村老年人享受信息化。2022年11月,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举办的“能者为师”系列活动中,我们设计的课程《老年手工康复活动指导》中的章节之一《妙手生花--手工纸艺花制作》成功入选。此课程是基于全民终身学习与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理念下,立足于老年人日常文化娱乐所需而建。此课程在线上共享课件、微课、课后练习、手工模板、作品欣赏等内容,方便城乡老年人自学使用。老年人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挑选手工活动内容。在缓解老年手工康复活动教育师资缺乏问题的同时,还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资源,改善老年人孤独、苦闷的心理状态。线下则开展手工公益课堂与多样化的手工养老服务,为城乡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健康管理、心理疏导等,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在活动效果评估上,利用老年健康移动随访包、机构养老运营与管理系统、智能穿戴设备等技术获取老年人基本状况和健康需求数据,并根据需求提出手工康复解决方案。从手工活动内容、难度、时长、手工开展形式、康复目标等精准施策,为乡村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智慧化的“文化康养”活动内容,进一步提升老年手工活动康养效果。

在活动宣传上,结合信息技术、互联网时代的生活环境变化,运用微信、短视频对老年人的作品进行展示、沟通、分享,加强老年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

2.专兼结合,多渠道构建稳定的手工活动师资队伍

在乡村,老年人群是非常宝贵的人力资源。随着中青年劳动力的不断外流,发挥老年人的主导作用与提高其活动参与性是必然的选择。老年人特别是健康老年人的智力、体力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相当一部分乡村老年人在种地的同时还承担着照顾孙辈的任务,对家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把他们当做资源加以挖掘、培养,是解决乡村手工活动师资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老年手工活动易学,上手快,通过选定部分低龄老年人进行有计划地培训,能够发挥其经验优势,培育更为便利、稳定的手工活动师资队伍。老年人在传承发扬本土文化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增加他们对乡村的认同感。同时,长辈们的言传身教也会影响后辈们的模仿和学习,对乡风文明建设、传统文化传承、脱贫致富以及公益活动开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从而有效提升乡村的整体治理。另外,学校、政府、企业等机构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学校教师、养老企业照护人员、村镇干部、志愿者,以及返乡退休人员参与老年手工教育活动。专兼结合、专业互通,为当地老年手工活动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充实、丰富老年手工教育力量。

3.整合乡村资源,增设老年手工活动场地

老年手工活动可在乡村闲置的校舍、乡镇文化站、村委会、农村养老院等场地开展,构建“村里的康养中心”。乡村的自然风光、壮美山川都是非常好的康养环境,因此老年手工活动场地也可以是院坝、农庄、田园等地方。将手工活动与自然资源结合起来,在手工活动维护身体机能同时,美丽的大自然风貌也让老年人心情舒畅,最后达到愉悦身心、健康疗养的目的。

4.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老年手工康复活动

老年手工康复活动的组织形式丰富多样。一方面,可通过打造乡村康养小镇、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手工教育学习点、体验场所等形式,结合民俗旅游、休闲养老、慢性病疗养等功能,延伸发展与手工制作、手工康复、手工欣赏等相关的文化养老活动。另外一方面,可组建志愿服务小队,以志愿服务的形式走进乡村和家庭,以手工活动为载体组织各种公益性助老活动,为乡村老年人带来个性化、专业化、适老化的文化服务,让乡村老年服务更深、更专、更暖。以绵阳市四川幼专为例,自学校养老专业开设《老年手工康复活动指导》课程以来,团队老师与学生便组建了老年手工活动志愿服务团队。志愿服务团队将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结合,精选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手工项目,持续面向乡村提供老年手工体验与相关公益活动。

五、结语

在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文化康养”的结合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化康养”可以真正实现“寓养于心,寓养于乐,寓养于居,寓养于业”,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缩小城乡养老服务差距。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给予乡村老年群体更多的人文关怀,并对以后乡村“文化康养”相关内容的资源开发、建设实践与活动开展起到一定的参考、指导和示范作用,推动绵阳市提升城乡养老服务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康养手工养老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做手工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森林康养地试点,可以先粗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