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运河(河北段)地域文化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4-04-26 08:56张瑞卓王琦李若曦
河北画报 2024年6期
关键词:大运河产品设计文创

张瑞卓 王琦 李若曦

(沧州师范学院 美术系)

一、大运河(河北段)地域文化特征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京杭大运河北达京畿,南通余杭,全长约1800公里,其中在河北境内的里程数约为600公里,是京杭大运河总长的三分之一。大运河河北段,包含北运河、南运河、卫运河、卫河及永济渠遗址,以及雄安新区白洋淀与大运河连通部分,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及雄安新区等地的21个县市区。可以说,大运河是河北人民名副其实的母亲河,依托大运河,燕赵大地上留下多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形成了“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的文化分布态势。按照大运河文化的内在形成逻辑以及外在表现形态,可以分为动态文化、留置文化、隐性文化以及融合文化几种类型。

(一)动态文化:流与游

动态文化指的是大运河中不固定的、处于流动状态的文化。动态文化的一大特征就是,始终处于传播状态。大运河是流动的,运河两岸的文化艺术也是依运河而存在发展的。汇聚的河道、涟漪的水纹、行运的货船、沿运河卖艺讨生活的吴桥杂技艺术与武术文化等,都以游动的视角展示和传播着大运河(河北段)的文化,始终不曾间断,是典型的动态文化代表。

(二)留置文化:立与观

留置文化是相对于动态文化而言的,指的是以物质形式保留下来的、相对静止的文化。在两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在与自然的抗争中形成的智慧凝结,如运河堤坝、桥梁、清风楼、码头遗址等,这些具有实用性质的建筑,都是河北悠久历史和留置文化的象征。

(三)隐性文化:思与行

隐性文化是相对显性文化而言的,区别于对人外在行为具有明显影响性的物质与制度文化,隐性文化更多的是对人的思想认知、生活态度、行为习惯产生约束力和影响力。大运河(河北段)孕育形成了运河沿岸独特的生产、生活、节庆习俗,这些都是其特有的隐性文化,如缘水而成的传说、应水而兴的信仰、因水而变的民俗等。

(四)融合文化:交融与再造

融合文化指的是在文化交流发展的过程中,以其母性文化为基础,吸收消化外来文化,扩充原有文化根系的行为。大运河是线性文化遗产,贯通五大水系,串联六大文化高地,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大运河(河北段)接壤京、津、鲁,承接上游吴越,因而文化中既包含慷慨悲歌的燕赵侠凤,又有鸿儒硕学的邹鲁遗风,中原的农耕文化与京津文化也交织其中,形成了独特的融合文化。

二、大运河(河北段)地域文化融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一)设计元素挖掘不够

大运河文化是中国漕运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具有包容性、统一性、扩散性、开放性、凝聚性、向心性。其中可以转化为设计图形的元素非常多,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和外在支撑。但是近年来,关于大运河的研究多集中于北京段和杭州段,具有很大的地域限定,而对于大运河(河北段)地域文化的研究相对较少,设计元素挖掘不够。

(二)课程教材开发不足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教育的重要工具。《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现使用的教材都是外省教材,对课程的基础知识能够做到全覆盖,但是缺乏对本地运河地域文化的介绍与解读,导致学生对课程的理解难度加大。

(三)跨学科课程难度大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包含了多种学科的内容,包括传统地域文化、视觉设计、产品材质、造型结构、包装印刷、工艺制作、市场营销、用户心理等等,因此课程产品落地设计难度很大,对教师和学生的专业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会使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困难,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大运河(河北段)地域文化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融合改革探索

(一)课程教学改革目标

1.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中,加强实践应用的训练,使学生在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设计流程、标准,能够完成团队间的沟通交流,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对所掌握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理论与技能知识体系的实际运用能力。

2.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立足大运河(河北段)文化,培养学生对地域特色文化的感知能力,注重传统思维到现代设计的转译,进而能够将大运河文化元素转化为设计语言,完成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增强服务地方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成果转换能力以及对接产品、对接企业、对接市场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提升,使学生成长为能够服务于本地区设计行业的创新人才。

(二)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1.观运河

对于以大运河文化为母题的设计课程,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层次,对大运河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是伴随着课程的全过程的,只有对于大运河文化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才能更好的激发设计创新思维,把传统文化转化为文创产品所需的设计语言。大运河(河北段)地域文化是多样文化集合体,包含着动态文化、留置文化、隐性文化以及融合文化多种形态,对运河地域文化的观察要从多角度、多维度,客观而审慎的进行。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可以在前续课程内容中渗入大运河地域文化,以保证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连续性。以沧州师范学院美术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的前续课程为《装饰色彩(外出)》和《印刷工艺》课程。在《装饰色彩(外出)》课程中,安排了七天的大运河(河北段)地域文化考察内容,让学生沿运河沿岸进行实地考察,内容包括谢家坝、铁狮子、铁佛寺等等运河文化代表,立体而全面认识大运河文化,这是认识大运河、理解大运河的第一步。而《印刷工艺》课程,则是以大运河文化为主题,以丝网印刷为表现技术,初步设计有关大运河(河北段)文化的主题图案或图形,观察并尝试材料的表现形态。有了两门和大运河文化有关的前续课程作为基础,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中学生对大运河文化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则会有更多的创新思路与表现。

2.思运河

思运河是对观运河所搜集到的素材和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进一步加工的过程。对大运河传统文化的梳理和解析是设计形式转换的重要步骤,其核心是加强图像资源挖掘。图像资源挖掘要避免同质化、表面化,引导学生立足地域文化,关注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风民俗等。如何通过视觉元素展示大运河(河北段)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文化属性,如何表现运河文化新时代内涵与价值的创新性,是教学中的重点。

3.做运河

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文创产品设计的落地成形阶段,包括设计手绘草图、设计效果图、材料制作、印刷排版、产品展示等。在体验经济下,运河文创产品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工业化制品,而更多是根植于本地域的历史文化,是一种形象符号,兼具艺术性、情感性与纪念性,能够构成文化场景。现代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了大运河文创产品落地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可以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示文创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包括创意初始、设计转化、材料选择、工艺制作等,可以更好的让受众感受和理解大运河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人文性。

(三)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1.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的最大特征是,将学习的主动权重新交回学生手中,教学的主导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以个体或小组模式从深层次去理解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更加适配,使得课程中的时间能更精准的分配到实践教学中。教师将大运河文创设计任务或选题布置给学生,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资料查找和研讨,并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讲授初步方案,教师负责引领、点评和提示,使学生潜移默化中实现个人价值与地域文化的凝聚。

2.工作室制教学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特征,是将教学课堂转变为工作室,将课堂作业转变为实践项目,将教学、研究、实践、市场融为一体,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工合作,按照文创设计流程分配完成方案讨论、元素提取、草图与设计、排版与印刷、材料与制作等工序,帮助学生熟悉设计流程和方法,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行业规范。在教学内容中,强调文创产品设计理论知识在大运河(河北段)文化母题的设计中的实践应用;在教学形式中,以研究讨论解决问题为主;在教学方法上,融入项目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成果展示中,以实际作品为主要呈现。

3.项目导入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育理论,这就是项目导入法的理论基础,也是实践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将课程内容融入实践项目中,紧密结合实践项目进行知识传导,激发学生学习源动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中,教师引入与大运河文化有关的文创设计项目或专业竞赛,将任务驱动法与创作结合起来,以任务完成质量作为学生作品考核标准,能够形成客观有效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以沧州师范学院美术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实践为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依托沧州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入为教学手段,强调市场导向与实践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传统文化再造能力。该课程采用“四维一体”式实践教学方法,以移动式情境教学为实施,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环境,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文化创新能力和服务地方能力。

(一)专业课堂厚植理念

在专业课堂教学中,将大运河(河北段)地域文化讲深讲实。结合前续《设计考察》以及《印刷工艺》课程中对大运河文化的积累,老师在理论讲授中,进一步把大运河(河北段)地域文化特色结合时代特色融入专业课堂,可以以多个选题形式让学生进行选择,如“运河新貌”“数字运河”等,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小组讨论形成细化的设计选题,在此过程中,可以在学生心中深植地域文化,形成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二)校内实训提升水平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有平面工作室与视觉传达实训室,配备有设计电脑、打印机、喷绘机、裁切机、胶装机等一系列专业设备。《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实践依托工作室与实训室中的实训设备,采用演示教学法和工作制教学法,引导学生完成文创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印刷、材料选择与工艺制作,使学生全程参与文创产品落地的全过程,进一步提升学习的兴趣,加强实践性训练。

(三)校外基地拓展能力

与社会企业合作,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参与设计公司实际项目,客户参与课程评价,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以大运河(河北段)地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结课小展中,邀请沧州市资深设计师作为专家进行评价指导,并挑选中一组优秀作品的同学们进行合作,为河北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绘制地图。

(四)展馆成果展评反思

美术系拥有专业的美术作品展览馆——洪昌美术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依托洪昌美术馆进行教学成果汇报展,将学生的设计作品以展览形式进行展出,学生自己布置展台与展品,选择展示效果。课程评价的方式也因此由之前单一的作品作业打分,变为更具有灵活性的多样评价,包括作品设计思路、作品具体实施过程、作品完成程度、作品展览效果等,这样既能检验文创设计课程成果,又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培养质量,增加学生真实体验,做到教化无痕。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两千余年的时间,形成了以大运河为中心的带状文化,大运河(河北段)就是文化带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其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宝贵的传承与再造价值。在传统文化逐渐落没的当代,文化创新是其发展的必经路径,文创产品设计以创新创造为核心价值,可以为大运河(河北段)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成长土壤。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现代大学自身五项重要基本职能之一,对于大运河(河北段)文化的发展与再造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正是从文化创意、设计创新的视角,培养学生挖掘大运河文化,用文创形式讲述大运河(河北段)的历史故事,展示大运河(河北段)文化的核心价值。总之,大运河(河北段)文化融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中,既符合新时代教改的需求,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又顺应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需求,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与文化认同感,继而能成长为具备完整知识体系的专业人才,为日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大运河产品设计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智能产品设计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冷·暖》
《教堂之夜》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放歌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