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字入境 品味诗情

2024-04-26 05:26李鑫
新校园 2024年3期
关键词:炼字古诗词诗词

李鑫

古诗词,似乎一字一词皆关乎情与景,慢嚼细品总感觉言近旨远、情韵无穷,这也正是古诗词的魅力之所在。在古诗词的鉴赏、教学之中,试窥见古诗词之美,需要教师创设炼字情境,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语言实践和赏析实践,通过炼字教学,带领学生品味诗词语言,步入诗词情境,体悟诗人情感,进而感受古诗词的独特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古诗词炼字之表征

炼字,在传统意义上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于诗词的创作之中。因古诗词讲求炼字炼句,所以诗人在用字遣词之时会进行锤炼推敲、用心磨砺以求得诗词的简练精美、活灵活现。有时候也正是因一个字,而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此中个例不胜枚举,如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显蓬勃春意;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展露月下花影婆娑之美。古诗词,往往一字见褒贬,也正是因为这一字,足见诗人笔力,而流传千载。可以说,炼字既是诗人语言的精心锤炼,更是诗人情感的熔铸。何谓炼字教学?是指教师带领学生运用炼字方法对古诗词的字词进行思考、锤炼、运用,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步入诗境、感受诗情的一种教学活动。

二、古诗词炼字教学之意蕴

1. 感文字之妙,提高语用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一直以来都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古诗词的炼字教学正是基于语言层面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时下互联网时代,网络用语不规范,致使各种网络语言大行其道。学生正处于一个语言学习、语言接受的重要阶段,极容易受到干扰。因而,古诗词的炼字教学实践,正是让教师引导、带领学生感受语言之妙用,从而学会辨别语言,学会扬弃,学会用好语言,提升语言品位,以真正落实语言建构与应用的素养要求。

2. 入诗词之境,提高审美力

古诗词以其高度凝练的语言、丰厚的情感意蕴见长。一首诗或词,往往几十个字,却含蓄隽永、意味无穷。历史上,古人也常因一字而反复推敲锤炼,如贾岛“鸟树池边,僧敲月下门”的“推敲”故事,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艰难曲折。一个字能影响一首诗,一个字炼得好,能改变诗词意境,传达出事物的特征及诗人感情,使之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用。正如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提道:“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了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教师的炼字教学,正是基于语言实践,带领学生探究古人炼字的独具匠心,在揣摩中领悟,在领悟中感叹,让学生透过语言的表象,步入古诗词的意境之中,让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审美的共鸣。炼字的过程实则是语言文字美化的过程,是一个审美鉴赏的过程。这种美不仅是文字本身所具有的文字之美,也是组合、搭配、应用的诗词意境、格调之美。在炼字过程中,要让学生获得美的双重感受,提高审美鉴赏和创造力。

3. 品诗词之意,提高思维力

史学家司马迁认为治学应“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诚然,古诗词的鉴赏也需如此。诗词是诗人关于情与景的描绘,也饱有哲思,唯有勤于思考,方能品悟其中意味。诗人对语言文字的锤炼,同时也是一个情感熔铸的过程,没有经过反复思考、锤炼,难以写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惊世之作。通过炼字教学,在字斟句酌的过程中,反复取舍、思考语言的妙用,有助于学生思维逻辑的训练。炼字教学的过程,不能仅停留在语言的素养目标之上,也需要树立思维训练的意识,提高思维的批判性、灵活性,助力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4. 窥文化之美,提高传承力

近年来,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比重明显增加,这意味着语文教育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继承和发扬。但在传统的教学范式下,古诗词教学往往是背诵默写,讲解灌输,而不是从语言鉴赏、语言实践的角度出发,让学生通过探求古诗词深刻意蕴,领悟诗词意境。因而,教师需要通过炼字教学,引领学生感受语言之精妙,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窥见古诗词之美,从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落实文化理解和传承。

三、古诗词炼字教学之探究

1. 明晰炼字类型,确定教学目标

炼字教学中,首先需明晰炼字的类型,以便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炼字教学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为动词、形容詞、数量词等。一是动词,动词是教学时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动词常将物拟人化,赋予主语以生动的形态,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如叶绍翁《游园不值》“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将动词以拟人化,化静为动,“闹”字一出,尽显春意盎然。二是形容词,炼字教学中的形容词,尤以颜色、声音、形状等最为常见,形容词摹状绘景,化抽象为具体,使人如见其物、如临其境。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直”显示烽烟之劲拔,“圆”给人以苍茫之感,孤寂情绪犹然融合自然物象之中。三是数量词,数量词的妙用,往往也能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千”“万”,广阔寂寥之中以凸显“孤舟”“蓑笠翁”形象,从而勾勒出一幅清冷画面。

鉴于此,教师要根据诗词内容,结合课标要求,明晰炼字的类型,以便确立教学目标。教学实践中,炼字教学目标不能只停留在浅表化,在寻找炼字教学的切入点、对接点之时,教师要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诗词内涵,考虑到学生的素养提升,否则就无法达成炼字教学的真正价值。炼字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基于语文的核心素养,在语言的建构与应用上着力,助力最为基础、最本质的语用能力的提高。其次,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如果古诗词的学习总是以释义、背诵、应试为主,那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传承就无从谈起,因而还需要教师创设任务情境,设置具有审美、思维、文化层面的教学目标,通过炼字建立起核心素养的桥梁,提高语文学习的内涵。

2. 掌握炼字方法,促进深度学习

炼字教学既要有直接的知识传授,帮助学生理解、分析诗词,也需要科学的方法,挖掘文字背后的内涵,感受语言之妙用,促使深度学习的发生,落实素养要求。

一是诵读法。古诗词都讲求押韵对仗,具有韵律性,古诗词诵读这基础的一环是绕不开的。炼字教学可以从语音的角度出发,解读其中的遣词用字,思考诗人遣词用字的独特之处,感受诗词韵律性。不同诗歌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通过诵读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这很大程度跟诗人的遣词用字相关。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读来总感觉有一种急促之感。字是无声的,却传递出来有声之感,何为?是诗人遣词用字的巧妙。教师可让学生选择是从哪些字眼之中感受到音乐的急促、情感基调,学生很快就能锁定“嘈嘈”“切切”“急雨”“私语”。“嘈嘈”“切切”是对大弦小弦的音色的描绘,再加以“急雨”“私语”的贴切比喻,借助几个简单的字词,便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声为有声。

二是对比法。对比法,即在炼字教学中将所选定的字词进行替换、比较,是古诗词教学常见的方法之一。炼字教学中对比法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因为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字词的基本含义,还需思考诗人为何选择这一字、这个字妙在何处,选择另一个字对比、替换是否可行。如杜甫《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垂”和“涌”,首先试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字的妙处——“垂”字表现出星空辽阔,漫天繁星,放眼望去繁星似乎随视野垂落,呈现出一种动态感;“涌”则给人无限遐想,水天相接,江月相融,月随江涌,给人静谧的月光在奔腾之感。学生在鉴赏之时,教师可提问是否能换成“下”和“照”。对比一下就显而易见,虽能解释得通,但是却缺乏动态感、情感性,从对比中足见诗人炼字功力高超。

三是启发法,即以一个字为抓手,巧设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感受用字之妙,体悟诗人情感。语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经典文本的历史性与学生主体的经验隔阂问题,尤其是古诗词教学,受制于时间之远、跨度之大、修辞之异,学生往往只是听教师讲解,难以建构自己的经验理解,因而炼字教学也需要启发诱导,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进入文本规定的情境之中,更好体悟诗人的情感。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孤”和“尽”字,教师抓住字眼,提问:“‘孤字说明只有一条船,而彼时正是盛唐,黄鹤楼也是当时的名胜古迹,为何只有一只船?”由此引发学生思考,不是只有一条船,而是诗人只盯着朋友的船,一个“孤”字尽显诗人用字之巧妙,同时对朋友的关怀、不舍的复杂情感也跃然纸上。而一个“尽”字,则显示出诗人追随远影,直至消失,一种眼睛注视的动态感就有了。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彰显出诗人的匠心独运。

3. 创设炼字情境,落实素养要求

古诗词的炼字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炼字能力、语言实践为主,而创设情境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品味炼字之妙。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创设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潜移默化地提升语言理解、应用能力,感受文字的丰富内涵、深厚韵味,进而增强文化自信。

鉴于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炼字教学之时,加入一些有趣的练习,创设炼字实践情境,以便学生能将炼字方法应用于生活、学习之中。教师教学时,可以去掉诗词中的某个字词,让学生自己去補充,然后讨论评析;也可以让学生替换字词,寻找最合适的词;还可以举办诗词主题活动,确定某一主题,填词讲解,分析妙用。如诗句“轻风( )细柳”和“淡月( )梅花”,教师可让学生尝试填字,讨论评析,然后再给出苏东坡的答案“摇”“映”和“舞”“隐”,与苏小妹的答案“扶”“失”进行对比。最后教师讲解其妙用,一个“扶”突出轻风之柔美,又恰好映衬柳枝之纤细,给人以柔美的动态感,可谓是恰到好处;而一个“失”字,写出梅花与月色水乳交融,因是夜晚,虽是淡月,却能看到月色与梅花的映衬之美。这样在具体的实践语言情境中,提高学生语言的实践应用能力,引发学生思考,惊叹于古人的用字之巧妙、博学之智,同时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古诗词的精巧。

炼字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在古诗词教学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古人炼字之精巧,开展积极的语言实践,引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多方面实现提升。诚然,古诗词的鉴赏、教学,炼字或并不是唯一的方法、途径,但唯有学会真正的“炼”,才能做到真正的“赏”,才能达成语文课真正的“育”。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炼字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炼字·炼句·谋篇(外一则)——杜甫《望岳》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炼字”
古诗词中的新年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