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发展逻辑
——基于《共产党宣言》的分析*

2024-04-26 15:58郭强
观察与思考 2024年2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资产阶级

郭强

提要:从现代化的视角来说,《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一部关于现代化的宣言。它通过考察大工业与世界市场互动下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兴起,揭示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不仅对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对中国式现代化给予了巨大启迪。它说明中国式现代化要紧跟工业化引领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潮流,必须遵循现代化发展的逻辑,体现现代化的共同特征;科学阐明了现代化资本主义模式的内在固有矛盾,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说明中国式现代化要超越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历史限度,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发展的逻辑,保证现代化的正确航向;它明确其所阐述的基本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说明中国式现代化要跳出现代化的“欧洲中心论”,必须遵循中国历史发展的逻辑,彰显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党的二十大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10 月26 日。确定为党的中心任务,并明确把中国式现代化界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②《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18 页。。这一规定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发展的逻辑,又要遵循社会主义发展的逻辑,还要遵循中国历史发展的逻辑。作为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共产党宣言》用唯物史观的全新视野科学而透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起源、本质特征、内在矛盾及历史趋势等问题。有学者也把《共产党宣言》看作是未来一个世纪的现代主义运动和宣言的原型,甚至认为它是第一件伟大的现代主义艺术品。①参见[美]马歇尔·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体验》,徐大建、张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年版,第115 页。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共产党宣言》可以被认为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一部关于现代化的宣言。笔者试图回到《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原初语境,透过这一经典著作的文字信息进而捕捉其背后或隐或显的现代化思想,以求挖掘中国式现代化三重发展逻辑的思想渊源。

一、紧跟工业化引领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潮流,参照现代化发展的一般逻辑,体现现代化的共同特征

人们普遍把新航路开辟、西欧和北美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等看作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其中,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人类现代化探索的开端,西欧和北美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则标志着这些国家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变革。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一历史共识也是认可的。然而,与其他思想家不同的是,他们以唯物史观的理论视野,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来揭示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劳动工具是生产力的显著标志。《宣言》从生产力出发揭示了现代化生成的一般规律。它把机器大工业称为“现代大工业”,表明工业现代化的标志就是机器大工业。这样,从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来看,“现代化”的历史界标即肇始于西方的“工业化”,“工业化”便成为现代化的原初语境。

正如《宣言》所说的,“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404、403、402-403、403 页。。工业化让生长于传统自然经济夹缝中的商品经济成为社会主流经济形态,确立了现代商品经济的生产关系和交换体系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统治地位,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到现代大工业的历史转变。在现代商品经济的生产关系和交换体系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由基于人身依附的“人的依赖关系”变为以等价交换和自由交易的商品关系为基础的“物的依赖关系”。这种社会关系的变革让“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404、403、402-403、403 页。。《宣言》用极具文采和充满激情的文字,对这种商品关系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作了这样的描述:“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404、403、402-403、403 页。这种纯粹的利己主义和金钱关系,让“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404、403、402-403、403 页。。这一段关于商品关系对全社会渗透的描述,是放在“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402、401、401、401-402、402、405、405 页。之后的,表明相对于传统社会下含情脉脉的宗法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把现代社会的这种纯粹的利己主义和金钱关系看作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因为这种纯粹的利己主义和金钱关系是基于等价交换和自由交易原则的,它使社会成员摆脱了人身依附的封建羁绊,成为独立的“人”。

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推动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商品生产和销售的需要,为商品寻找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以攫取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在世界范围不断扩张,从而“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402、401、401、401-402、402、405、405 页。。对于工业化与世界市场的互动关系,《宣言》这样说道:“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402、401、401、401-402、402、405、405 页。这表明,欧洲封建社会后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进而促进了封建社会内部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种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主要体现在封建作坊或行会的解体并被工场手工业所代替,工场手工业又进而被机器大工业所取代。在机器大工业与世界市场的持续互动中,催生出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巨大发展,现代工业与现代商业、现代交通业则共同构成了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正如《宣言》所说的,“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402、401、401、401-402、402、405、405 页。。这种工业化与世界市场互动与发展的内聚力,来源于资本的逐利性而引发的扩张性。

作为资本人格化的群体,资产阶级在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逐步代替工场手工业时期的中间等级,依靠自己资本的快速增加,排挤掉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与这种社会经济变革相适应,资产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欲望日益强烈,并在提升自己政治地位直至取得政治统治地位的斗争中,推动了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的转变。正如《宣言》所说的,“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上的进展。它在封建主统治下是被压迫的等级,在公社里是武装的和自治的团体,在一些地方组成独立的城市共和国,在另一些地方组成君主国中的纳税的第三等级;后来,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它是等级君主国或专制君主国中同贵族抗衡的势力,而且是大君主国的主要基础;最后,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的时候起,它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402、401、401、401-402、402、405、405 页。。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历封建统治下的被压迫等级、工场手工业时期在君主国中同贵族相抗衡的等级等阶段后,最后以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为标志,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取得了统治地位。资产阶级政治地位这种提升的历史过程表明,代议制民主是现代国家普遍采用的政治制度安排,而这种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产生,归根到底可以归因为大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建立,是机器大工业和世界市场互动的结果。机器大工业与世界市场的持续互动,让“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402、401、401、401-402、402、405、405 页。。这一功绩的取得,原因就在于资产阶级在不到一百年的统治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构建起“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402、401、401、401-402、402、405、405 页。,即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制度和以民主政治为核心的现代政治制度。

从《宣言》描述的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的世界历史变革来看,工业化是现代化生成的重要引擎。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启、推进与拓展,工业化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融入世界工业文明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这一曾经辉煌灿烂的文明古国之所以在近代蒙难、蒙辱,原因之一就在于当新航路拉开世界现代化序幕时,曾经“万国来朝”的古老中国却逐渐关上了国门而成为与世隔绝的“天朝上国”,从而阻断了现代工业文明在中国的传播和生长。1949 年,毛泽东在为筹建新中国而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要使我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以及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和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战略目标。1954 年,他又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将工业化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显著目标,并指出:“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①《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350 页。尔后,我们党便将现代化的工业与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国防一起构成“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按照1975 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出的“两步走”构想,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第一步要实现“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②《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年版,第696 页。的阶段性目标。这表明,在“四个现代化”中,工业现代化是处于主导地位并起关键作用的。当前,我们党充分抓住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提出了基于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新型工业化”概念,积极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准确把握产业升级的方向与动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挖掘城镇这一现代化建设载体的最大潜力。由此看出,在这“新四化”中,新型工业化是处于主导地位并起关键作用的。而基于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需要紧跟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步伐。

二、超越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历史限度,遵循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保证现代化的正确航向

以工业化为引擎的世界现代化浪潮的兴起和发展,背后的动因源自资本的逻辑,但这种以逐利性为目的的资本逻辑并不能让现代化无限发展,其固有矛盾使资本主义发展的现代化具有必然的历史限度。《宣言》在高度肯定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功绩之后,笔锋一转,写道:“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406、405-406 页。这个“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就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这一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最基本矛盾。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深刻剖析了现代化资本主义模式的发展瓶颈的固有根源。正如《宣言》所说的,“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406、405-406 页。。资本主义工业化,让社会生产日益专业化、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社会各生产部门更加相互依赖、紧密衔接,整个社会生产就成为劳动者分工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但是,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和产品并不归使用生产资料并生产出劳动产品的劳动者共同占有,而是被少数资本家占有和支配。这便产生了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矛盾。《宣言》对这一矛盾作了如下阐述:“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406、406、412 页。马克思、恩格斯把《宣言》发表以前几十年的机器大工业和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看作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的历史。现代生产力就是资本主义工业化下的社会化大生产,现代生产关系就是以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是资产阶级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占据统治地位的存在条件。这种所有制便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就是生产的社会化反抗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

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在供求关系上直接表现为,从生产方面看,资本主义生产在资本追逐最大利润这一内生动力的驱使下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从消费方面看,相比较而言,资本家消费能力强但消费欲望不足,工人等普通劳动者消费欲望强但消费能力不足。这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一旦激化,必然爆发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宣言》把经济危机称之为“商业危机”。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主要体现在周期性重复的经济危机不断发生。经济危机之所以总是周期性重复爆发,原因在于,经济危机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激化的结果,同时通过经济危机的爆发,在社会生产力遭受巨大破坏的代价下,又会使这个矛盾得到暂时的、强制性的缓解,使经济得到重新恢复和发展。然而,在渡过经济危机和经济获得恢复及发展后,资本主义经济各种矛盾又加以积累,经过一定时期,达到一定程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会重新激化,导致新一轮经济危机的爆发。这种经济危机的代价就如同一次饥荒或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一样。商品大量滞销,机器设备和厂房大量闲置,企业大批倒闭,劳动者大批失业,信用体系大面积崩塌,整个社会生活在生产迅速下降中陷入混乱。正如《宣言》中所说的,“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状态;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使社会失去了全部生活资料;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406、406、412 页。。《宣言》将经济危机称之为“生产过剩的瘟疫”,表明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支配下,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还会形成严重的社会两极分化。这种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本身就是资产阶级社会两极分化的反映。经济危机下所谓的生产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于劳动群众有效需求而言的生产的相对过剩。正是由于这种生产的相对过剩,才使得“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在经济危机期间被毁灭掉。这样,一边是财富的聚集和整个社会的生产过剩,另一边却是“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406、406、412 页。。这种社会财富越来越向少数的资产阶级集中,而无产阶级等广大劳动群众却处于贫困状态,从而造成因广大劳动群众有效需求不足而导致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究其根源,还是在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资产阶级所有制、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的核心。正如《宣言》所说的,“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而现代工人“并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越来越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412、406、413、422 页。这样,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便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其底层逻辑就是基于雇佣劳动制度的资本与劳动的对立。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是在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中增加的,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就是资本的存在,而资本的条件又是雇佣劳动。

《宣言》在分析资本主义现代化内在矛盾的基础上认为,资本主义只是现代化的一种过渡性的文明形式,人类必然会以一种全新的社会文明新形态来进一步推动现代化的发展。经济危机这种“生产过剩的瘟疫”周而复始地爆发,总有一天会使资产阶级所有制、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因而,要彻底消灭经济危机这种周期性“瘟疫”,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资产阶级所有制、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而这一历史使命则落到了无产阶级身上。正如《宣言》所说的,“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412、406、413、422 页。。无产阶级就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其余的阶级则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只有废除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一现存的、不合理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剥削和奴役他人的全部现存的、不合理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无产阶级。因而,“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412、406、413、422 页。。《宣言》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标志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此后就进入新社会建设过程,但新社会建设的每一步也都是革命的继续。《宣言》特别强调,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必须要改造旧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建立新的共产主义生产关系,但这是一个过程,不能一下子完成;对资产阶级的所有权和生产关系要实行强制性干涉,采取一系列过渡性措施,当然,这些措施在不同国家会有不同。《宣言》还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旧社会的崭新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412、406、413、422 页。。

而随着无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开始联合起来形成阶级和政党,并与资产阶级展开有组织的政治斗争。而在众多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只有共产党这一没有自己特殊利益的政党,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运动的方向。因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这就阐明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与无产阶级运动人民性的客观联系和内在逻辑,揭示了共产党在无产阶级运动中领导地位的合理性。共产党人掌握的先进的科学理论为无产阶级运动提供了可供遵循的行动指南。他们比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性质、条件、发展逻辑和历史趋势,从而能够在无产阶级运动实践中成为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表明,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人不代表任何特殊利益集团,也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而只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他们将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夺取政权,建设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前面加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两个定语,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18 页。。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和发展的现代化,是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推进的现代化。这是一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扬弃资本统治、跨越西方现代化资本逻辑的“鸿沟”、让中国这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通过社会主义走向现代化的发展之路。这就从根本上颠覆了现代化的资本中心主义逻辑。这表明,现代化虽源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起,但现代化绝不等同于“西方化”和“资本主义化”。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更不是现代化的唯一模式。中国式现代化绝不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在中国的翻版。

三、跳出现代化的“欧洲中心论”,遵循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逻辑,彰显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宣言》阐述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起源、本质特征、内在矛盾及历史趋势的一般原理。这些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曾直接指出:“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会给我过多的侮辱。”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466 页。《宣言》在第四部分“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就根据各国不同的革命形势,对法国、瑞士、波兰、德国革命策略给予不同的回答。而在《宣言》1882 年俄文版序言中,马克思对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进行了预判,认为:“俄国公社,这一固然已经大遭破坏的原始土地公共占有形式,是能够直接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的公共占有形式呢?或者相反,它还必须先经历西方的历史发展所经历的那个瓦解过程呢?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379、419 页。因为落后国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得现代化矛盾的累积、爆发未必先在发达国家出现,而有可能首先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爆发。资本主义不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路径选择,人类存在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正如《宣言》所说的,“无产阶级首先必须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阶级,把自身组织成为民族,所以它本身还是民族的”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379、419 页。。比如:1848 年欧洲革命爆发时,相对于英国、法国,德国属于相对落后的地区。彼时它是由分裂的35 个联邦和4 个自治市组成的松散联盟,同时又是一个既受沙俄压迫又参与反对波兰的民族的国家。当时欧洲革命的任务,就是要把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结合起来,消灭封建制度或其残余,摆脱民族压迫,建立起统一的民族国家。马克思坚决主张以革命的方式反抗民族压迫,夺取政治权利,实现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他明确提出德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把全德国建成为一个统一的、不可分裂的共和国。而且,在他看来,即使是未来的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建设,也要以解决民族问题为先决条件。正如恩格斯在为1893 年意大利文版《共产党宣言》所作的序言中强调的,资产阶级的统治离开民族独立是不行的,同样,“不恢复每个民族的独立和统一,那就既不可能有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也不可能有各民族为达到共同目的而必须实行的和睦的与自觉的合作”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397 页。。对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比较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而言,无产阶级首先要带领本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建立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因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基础上实现现代化,中国人民首先要对外彻底结束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特权,对内彻底推翻本国封建主义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残暴压迫,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②《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478 页。。这是开拓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这里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社会主义。《宣言》第三部分“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形形色色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但共产主义的实现必须以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为前提,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不可逾越。通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首先不可能是“封建的社会主义”,也不可能是“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是代表旧式封建贵族的社会思潮。旧式封建贵族统治的社会条件被资产阶级摧毁了,于是他们便装模作样地站在无产阶级利益一边去控诉资产阶级的剥削,企图恢复落后于现代历史的封建秩序。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则是代表城乡小私有者利益的社会思潮。小资产阶级的大部分成员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纷纷破产,于是他们便以社会主义的面貌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企图恢复小私有者的生产关系。《宣言》将“封建的社会主义”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归结为反动的社会主义。这种反动就是相对于现代化而言的反动。这些社会主义流派完全不能理解现代历史的进程,其主张的历史基础即封建秩序的崩塌已经被资本主义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而不断加剧坍塌,其存在完全不具备现实性。当然,社会主义现代化也不是“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尽管这两种社会主义思潮已经属于现代范畴。“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是现代资产阶级,他们以改善无产阶级物质生活状况为幌子,却拒斥对现存社会的根本变革,试图将导致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要素控制在资本主义体系的框架内,试图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成永恒的“自然法”。“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意识到了阶级的对立,同情工人阶级,但他们不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不了解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与历史使命,而是寄希望于统治阶级“良心发现”。这种试图超越阶级对立的美好愿望,在阶级斗争异常激化的情况下很容易蜕变成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说辞。他们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描绘过于具体,而这种具体的描绘不是基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是凭借自己的主观设想。中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起点上选择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发展路径。这一历史起点决定了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难免要受到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及其各种变种的干扰和影响。《宣言》对“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的批判,可以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路径避免“踩坑”提供借鉴。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要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的界限,清除“封建的社会主义”等落后于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反动社会主义的土壤,防止没有超越现代化资本逻辑的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干扰,力求避免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空想”成分。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 年版,第94 页。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了现代化发展的逻辑,又遵循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逻辑,而对这两大逻辑的遵循,又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中国历史发展逻辑的考量,中国在鸦片战争后被动地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主导下的现代化浪潮之中,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现代化的资本主义方案无法实现。这就使社会主义成为中国通向现代化之路的必然选项。而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又让这一必然选项变为历史必然。于是,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之路。这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开启的显著特色。当然,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在中国的简单套用,更不是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中国的再版,而是基于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逻辑而提出的中国方案。比如:在经济结构上,我们没有像苏联那样实行单一公有制,而是主张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主导下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而这种公有为主、多样并存的经济制度,也是对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把中国式现代化纳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进程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出发,基于最大发展中国家这一现实国际地位考量,以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激活5000 年的中华文明,“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②《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22 页。,发挥后发国家优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一种通过社会主义走向现代化的全新选择。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资产阶级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抉择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
俄国资产阶级军事改革家——米柳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