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双版纳傣族民居及其发展演变*

2024-04-27 03:42王腾月李海华高艳杰
陶瓷 2024年3期
关键词:火塘西双版纳傣族

王腾月 李海华 高艳杰

(云南艺术学院 昆明 650500)

西双版纳树木繁多、植被覆盖率高、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热带雨林保护区。因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很多动植物在此繁衍生息,如云豹、眼镜蛇、望天木、高山榕、绞杀藤等,而大象、孔雀、凤尾竹则是西双版纳的象征。其西双版纳傣族著名建筑——干栏式建筑,之前的传统形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演变与发展,逐步成为现在更适合现代化的傣族特色建筑。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帮助下,西双版纳傣族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西双版纳正面临新的有待开发的机遇。与此同时,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如乡村振兴、西部大开发等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整合其资源上的优势进而转向其经济优势,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且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西双版纳傣族民居创造了更加有效的方式。但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是,在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为了迎合汉文化,一部分傣族人民放弃其原有的许多传统建筑,并且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即使有些地方的建筑仍然保存完好,但随着各种科技产品和汉文化的传入,使他们的传统观念大大减少。并且随着疫情一直反反复复,西双版纳的传统旅游业也受到重创。

通过对西双版纳傣族民居的形式和特征,思考傣族人民传统民居的智慧体系。西双版纳傣族民居是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民的进步和文化的传播而不断地发展与演变,他们的一些传统智慧没有丢,直至现在,他们这些传统智慧也值得我们学习和鉴赏。

1 西双版纳传统傣族民居的建筑环境

西双版纳地处热带雨林地带,北面有哀牢山、无量山这种天然屏障,阻挡了南下的寒流,南面东西两侧靠近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因此造成了其四季不明显但干湿季足够分明的特点。西双版纳自治区地处盆地,河谷为热带季风气候,其平均气温大概在18~22℃,又因其地处低于海拔800 m 的盆地造成其年温差较小,但日温差较大,历年最大温差达到28℃。

西双版纳的昼夜温差大,年温差小,午时气候炎热,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行糖分积累,因此西双版纳地区的热带水果才芳香馥郁、满口生津。这种气候非常适合植物生长,因此,其竹子的生长茂盛。又由于其气候湿热,地面难以直接居住,于是便形成了干栏式建筑。一层用于置放杂物、畜养牲口;二层用于居住人口。这是由于西双版纳地处热带雨林气候(湿热大),一层不适宜居住,因此将二层设置为居住地点。西双版纳傣族民居为竹木构建而成,一楼与二楼之间的层面也是由竹编而成。其优点是:①竹编不是完全密闭的,有利于房间的通风、祛湿散热。②竹编之间总会有细细密密的小孔,这些小孔能够帮助居住的人随时视察一楼饲养家畜的情况;或有贼人到来,主人也能及时观察到。

2 西双版纳传统傣族民居文化

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们因其封建领主制度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同时村寨也因为不同人的居住而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在同一个村寨内,由于他们的祖先相近,每个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尤为亲近,这造成了传统西双版纳傣族民居的家人之间共处一个卧室的习俗。西双版纳傣族民居之间的小家庭其实也反映了大村寨之间的关系。西双版纳大村寨之间关系相对浓厚,傣族的村寨是其社会的一种基层组织,他有很多家庭或者家族构成。这些家庭或家族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而西双版纳原始村寨之间的关系很是亲近。西双版纳傣族民居,也因其家庭内部和谐而又融洽的关系和其一个家庭的美好愿景,原始西双版纳傣族民居通常都只会建有一个卧室,在这一个卧室内,西双版纳傣族人可能会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他们依照次序卧睡,每人都有一个编制的竹箱用来放置衣物或直接放置在自己的床尾部分。所有人在睡觉时头部都朝向一个方向,如果有已婚儿子或招婿的女婿,父母一定会睡在他们夫妻的中间。他们并不是按照每一个小家庭的方式来进行卧睡的次序,如果傣族家中有长者,一般情况下是长者睡在里面,其他人按照年龄次序来进行卧睡,因为上者为尊,这样来表达对长者的尊敬;如果有儿子媳妇则一般睡在里面、女儿女婿则一般是睡在外边(靠门)。传统傣族的卧室在没有经过主人允许的情况下,客人是不能进入或者观看的。一旦未经主人的允许进入或者观看,都会触犯到相当大的禁忌,甚至有民间说,外人看了傣族人家的卧室,就会被罚做几年苦力,以示惩戒。

3 西双版纳傣族民居的传说与习俗

在很早以前,西双版纳傣族人民就多居于传统的干栏式建筑之中,由于其材料大多由竹子木头构成,又称竹楼。传说从前的傣族人居无定所,一般居住在树山或山洞上,有一天来了一个叫的傣族人名叫“帕雅桑木蒂”,他发现芭蕉叶子等大片的物体可以遮雨,受到了启发便想要用这些森林中现有的物件来建造住所,但是一直失败。直到有一天,一位善良的天神被他打动,也期望能为这群人做些什么,化身一只凤凰,飞到他的面前,像人一样大大展开自己五彩的翅膀,寓意“人”字型才能挡住侧面飘雨。然后,凤凰又站起起来,用双脚支撑身体,暗示房屋应该分上下层,“帕雅桑木蒂”得到暗示之后,终于建造出傣家的高脚竹楼。于是傣族竹楼就这样流传下来,可能傣族人民也有根据这些传说来建造傣族竹楼。

传统傣族人民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习俗,就是傣族十分重视火塘习俗。火塘一般是由木板定制而成的一个方形木盒,这种木盒没有盖子方便生火,在傣族新房建成之际,傣族人一般会把木盒子钉在楼板上,将木盒子内部加上填充物,按压结实后,放置一个铁制的三脚架在上面,这个三脚架就类似汉族早期煤炉上面的铁环,起支撑作用,用来放置炊具来料理食物。但对于傣族来说,他们的三脚架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也许是傣族人民天生对自然有着亲近与幻想,他们将三脚架的每一架都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红宝石、蓝宝石和吉祥之石。傣族人民信奉三脚架上的,每一只小架所代表的宝石都会保护他们。傣族人民做饭时,也有一定的习俗。他们要求只能够从三脚架的一个脚架生火,火塘在不用时要用锅盖盖住,进行火种保留,火种寓意着生生不息的希望。但现今,这种习俗已经慢慢消散,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播,傣族人民逐渐发现并学会使用了更加方便的电器来做饭生活。由于傣族民居地处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十分大,白天十分温暖,夜晚却十分寒凉,这时候火塘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白天火塘用于生火做饭,到了晚上火塘就可以取暖。

4 近现代西双版纳傣族民居的演变

傣族人民的生活习惯随着时代的更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随着汉文化的传入和一些具有高科技含量电器的传入,使得傣族人的住宅不再像传统傣族人一样只为遮风挡雨。他们也像汉人一样大大方方的交际,设置了客厅用来待客。他们对隐私性的高要求也发生了改变,卧室的功能也变得更为丰富。他们的卧室也渐渐的摒弃了传统的分床不分间习俗,这样卧室中的辈分排序的观念也慢慢消失。他们提高了建筑的空间,用吊顶在屋顶形成人字形的方形空间,二层的维护使得结构更加丰满,同时还设置了一系列的窗户。

火塘原始的功能就是为食材提供烹饪条件,以便做饭和夜间供暖,又由于原始傣族中没有其他可以烹饪和夜间供暖的条件。火塘既能保证人们吃好,又能保证人们夜间不被着凉生病,因此,原始或糖在人们生活和心中具有非常神圣而又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文化的传入和一些具有高科技的电器传入,火塘也渐渐地不再具有神秘的气息,因为家用电器做饭更方便快捷,而火塘则需要生火、控火;甚至对比家用电器火塘会产生更大的空气污染,火塘逐渐被抛弃,有的甚至被放置在了一楼。

傣族人民开始关注他们一层空间的利用,通过对一楼空间功能更加细致的划分,使得傣族民居的发展更具有创新和借鉴意义。随着中国共产党对,傣族人民的教化使得其传统的宗教观念逐渐淡化,对于其火塘,甚至寨子中寨心、水井等传统上具有神圣意义的空间,也慢慢的去形式,甚至是为了满足游客的好奇心而进行布置,越来越趋向于商业化。与此同时,由于西双版纳地区与泰国距离较近,小乘佛教传入西双版纳并受到西双版纳傣族人民的追捧。他们不再相信生活中处处有鬼神,处处崇敬的心态,反而把自己对信仰的崇拜放到了佛寺中去。佛寺成为西双版纳傣族人主要的祭祀场所。与此同时,家庭内部的火塘或其他相对让人产生崇敬心理的家用物品的迷信色彩也逐渐消失。

5 西双版纳傣族民居演变发展过程中仍不可抛弃的智慧体系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历史悠久,直到今日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的智慧体系功不可没——地域性:地处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可持续性:西双版纳傣族竹楼的建材使用的是当地生长茂盛和生长周期较短的竹子和一些木头;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理念:西双版纳傣族人热爱自然,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并认为万物有灵,他们从不轻易做伤害自然的事情,甚至在使用一些竹子作为建材之后,一定会播种新的种子进行绿化。这种优秀而又传统的三位一体西双版纳傣族民居的智慧体系使得西双版纳傣族人一直绵延至今并经久不衰。

笔者认为,未来西双版纳傣族民居发展最重要的点就是在保护其传统民居的基础上来发展旅游业,西双版纳地区由于其气候原因和生物多样性等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景观,使得其旅游业相对发达。傣族在今后旅游业的发展及开发方面,维持村民原有日常生活的同时以挖掘其民族文化内涵,保护其原有建筑生态,展示其特有的民族特色,用其优秀的生态理念和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环保的生活,来打造出金牌旅游规划项目。保留自己原有民居智慧体系、吸收汉文化,使用高新技术电器的同时不遗忘保护,使得传统智慧与当代科技进行完美的结合,使得傣族民居不断发展进步且适宜,打造出真正传统且优质、绿色的傣族民居。

猜你喜欢
火塘西双版纳傣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西双版纳 一个与冬天背道而驰的地方
云南彝族的火塘文化
火塘情思
火塘边的乡愁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吉祥火塘
YUNNAN
西双版纳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