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装饰技法对马口窑艺术特征的影响*

2024-04-27 03:42王俊喆
陶瓷 2024年3期
关键词:马口水花化妆

王俊喆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马口陶器生产始于北宋年间,直到改革开放前都以制陶作为支柱产业,百姓生活中的实际需求为马口窑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后因为多方面原因,以生产民间杂器为主的马口窑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走向衰亡。马口窑是湖北的民间窑口,当地的陶器造型普遍刚健有力、挺拔雄伟,釉色浓郁、对比强烈,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产生了其独有的特色:以富含铁的红陶泥为胎,施以白化妆土装饰,趁施刻划,施草木灰釉烧制。

1 装饰技法的形成

探究其工艺技法的形成,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以及生产技术的发展。在自然环境方面,湖北省地处中部地区,东、西、北三面环山,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充沛,雨热同季。马口窑陶器就地取材,泥料为马口周围新集一带所产,由精泥、窑子泥、黄蜡泥和红、白陶泥混合而成,可塑性较强,不易变形且便于修补,耐高温,烧成后胎土呈暗红色。化妆土则采用汉阳县陡埠头白观音土,秞料采用湖北南漳县所产硬木栗树烧成的灰,加入河泥,再配制成釉。

晚唐时期,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依然流行,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并引领了后世中国陶瓷的基本风貌。北方“尚白”,但胎土却含铁量高,质地也不及南方细腻,虽然早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有白化妆土装饰的陶瓷,但并不多见。

在青瓷制造技术传入北方后,“磁州窑系”的窑口才开始大量使用化妆土。地处中部的湖北地区受此影响,南宋战乱,河北、河南磁州窑系的艺人南迁来,受到磁州窑风格的影响。其著名的水花技法,也许是北方传来的剔刻花技法,在湖北因地制宜,匠人的流动结合市场的需求,融合了南北方的特点而成。

以白化妆土粉饰,却施以酱色、青色灰釉。根据记载,明代中期以来,湖北各窑口制陶业相对独立,在漫长的演化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保留了民窑特有的单纯,质朴的特点。

综上所述,马口窑装饰技法的形成,与自然条件、社会背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著名的化妆土剔刻花、水花装饰技法,也是在多种原因结合下形成的产物。

首先,湖北地区降水丰富、气候湿润,有明显的梅雨季,坯体干燥较慢,再结合当地矿产条件,北方化妆土装饰技法和南方青瓷的烧制技术在处于中部地区的湖北马口窑不断碰撞。

其次,由于平民百姓对民间杂器的实际需求,产量巨大,成本力求低廉,工艺力求灵活快速,因此从选材、成形、装饰、到烧制,并不精雕细琢。

一次拉坯成形后,坯体稍事干燥后便淋、浸白化妆土,信手挥刀,刻划出形神兼备的图案。这种生产模式反而造就了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色。此种装饰方法原料容易获取,生产速度快,还能掩盖胎体本身的缺陷,是一种在长期生产中总结出的投入少,效率高,效果出众的方法。同时还体现了马口陶艺人的豁达胸怀和对艺术的追求。

2 对艺术特征的影响

装饰技法对艺术特征的影响要从器物的色彩构成、装饰部分的画面构成、器型的特色以及装饰技法的表现特征等方面来分析。

首先,马口窑形成风格的是统一的釉色。马口陶器施草木灰釉,烧成后,红褐色底胎,浅酱黄色纹饰,形成了强烈的撞色搭配。红褐色沉稳、厚重、低调,呈现出朴实的温暖。与浅黄色搭配,营造出浓厚的自然气息和厚重的沉静感,整体古朴、内敛、厚重。

其次,马口陶器的器型特色。马口陶器普遍遵循了一定的艺术规律和法则,小口,短颈,平肩,无底足。典型器物肩部多以回文或卷草纹装饰,主要画面以开窗的形式刻划在器物中部。花鸟纹饰多以阴纹形式呈现,人物纹饰多以阳纹呈现,与纹饰的复杂程度有很大关系。主体部分下部多以回纹或莲瓣纹装饰,在小一些的器型上会省略。

马口陶器浓厚的写意氛围与釉色的搭配以及所用的装饰技法关系密切。剔刻花技法是在器物坯体上先施一层化妆土,用工具勾勒出纹饰的轮廓,然后将轮廓外的化妆土剔去,常伴随划花技法一并使用,适合画面复杂的大型器物上。

此类装饰技法普遍用于各个窑口的器物,易于把握,画面多以大面积的阳纹为主,阴纹为辅,可以精确的完成复杂的纹饰,精准的控制形象,因此能够完成图案性较强的纹样。

除此之外,对于工具的使用也值得探讨。用刀在化妆土表面快速刻划,会产生不平整的破损,是别样的美。水花技法是用竹签或橡胶制品制成工具,趁化妆土湿润时,用有弹性的竹签或者橡胶制作的工具,信手挥刀,竹签在湿润化妆土表面快速刮过,以简练的笔法刻划图案,下刀果断苍劲。此种技法可以说与国画大写意技法一脉相承,以水花技法装饰的图案大多几笔完成,主体以阴纹呈现。

水花技法对于图案的艺术特征影响非常大,笔法简练,下笔果断,熟练且不拖泥带水是此技法的必然要求,湿润的化妆土更加难以把握,若做不到用力均匀,眼疾手快,则无法刻划出生动形象的图案。

国画讲究“画多大的东西就用多大的笔”,这一点与水花技法有很高的相似性,对于工具使用的熟练度,甚至下刀的顺序都有严格的讲究。湿润的化妆土被刮划后堆积在一侧边缘,形成凸起的痕迹与飞白,边缘变化丰富,立体感更强。此技法需要长时间的练习,但熟练掌握后速度极快,兼具灵动和自由,在兼顾产品生产的同时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马口陶器风格独特、技法成熟,纹饰颇具魅力,应当从他的纹饰特征和工艺技法的研究中探寻其对当代陶艺创作的意义,让传统陶瓷的创作技法活化传承。

3 对当代陶艺创作的思考

虽然曾经辉煌的马口窑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仍然能给我们灵感与思考。纹饰图案的表现与其影响的因素,器物与纹饰,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以深入研究的点。技法永远是在手工艺创作过程中不可不谈的部分,对材料特性的了解,对工具的使用,都是值得探索的。

笔者一直在尝试将雕刻、化妆土装饰技法应用在作品中,引发思考的主要是马口窑陶器化妆土装饰技法中展现的当代性。剔刻花搭配划花技法,传统民窑陶瓷中传播最广,最为常见的装饰技法。划花是用工具刻划流畅的线条或纹样,是线条的艺术。剔刻花将主要部分保留,剔去轮廓外的部分,反差强烈,风格明快,此种技法容易控制,线条粗细均匀。

在当代陶艺创作中,如果配合不同粗细,不同边缘的工具,在刀尖偏向的一侧或平刀的两侧会产生不平整的破损,在较厚的化妆土上可以做出非常自然的破损肌理。剔除后的凹陷部分一直少有人关注,传统陶瓷的胎底一直追求均匀平整,然而胎底剔除部分的凹陷以及工具在坯体上留下的纹理,是当代陶艺创作中可以深入研究的地方。

而最著名的水花技法,更有许多可以发掘的地方。水花技法本身对材料特性的掌握和工具的选择,对图案大小的把握以及刻划的笔划都十分讲究。水花技法要求在湿润的化妆土上进行,化妆土的厚度和干湿度对图案的呈现有很大的影响。在表现图案意境的同时还要兼顾材料的特性,如果其他技法可以慢工出细活,那这种技法是必须一气呵成的。

在技法的学习中很容易害怕下笔、下刀,而在创作作品时若是扭捏,鲜活的情感和思维很容易流失。此种技法在工具刻划后,化妆土在一侧有油画般的笔触堆积,有浮雕式的起伏,对工具的熟练掌握可以使双色搭配产生有层次的效果。以简练笔划表现生动图案,也是当代陶艺创作可以深入研究之处。

综上所述,我们常说要创新,并不是要做出空前绝后的东西,而是有传承的创新,而在传统陶瓷中仍然有大量的养分等待我们发掘。在逐步分析探索的过程中,器物背后的故事和匠人的精神和理想都得以体现,这正是蕴藏在器物背后的价值所在。而在当代陶艺创作的探索中,笔者一直在不断尝试这些工艺技法的无限可能。

猜你喜欢
马口水花化妆
马口鱼
童年里的水花
颠覆传统的水花培育
非遗视野下湖北马口窑的保护、继承与开发
给语言“化妆”
化妆
友情的水花
来自马口窑的对话
——马口窑文献与当代陶艺创作研究展
马口煤矿分层开采工作面上覆采空区自燃治理技术研究
少女的化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