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情思共生课堂建设分析

2024-04-27 15:42高颖端
文理导航 2024年14期
关键词:情感教学高中化学

高颖端

【摘  要】高中阶段,情思共生课堂具体指同时兼顾学生课堂情感体验和有效思考,创造新课堂,促进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有序发展,帮助学生丰富学习经验,提高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合理设计情感线,通过问题串与项目任务群的建设创建情思共生课堂,从而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关键词】高中化学;情思共生;情感教学

一直以来,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点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课堂设计时往往会考虑学生的解题技巧,学生难以长时间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这样的状态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构建情思共生课堂,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发散学生思维意识,巧妙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基于问题的驱动下实现自主思考。

一、高中化学情思共生课堂建设的重要性

在素质化教育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建设情思共生课堂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如下:(1)调节学生学习情绪。高中生面对不同的课堂会产生不同的情绪,积极向上的情绪可以激发学习动力,丰富学习体验,而消极情绪也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体验。所以,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深刻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如此,情思共生课堂建设可以让知识点充满色彩,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减少疲劳感。(2)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化学知识点。高中化学情思共生课堂建设环节,学生会实现情感迁移,受某个事物的情感影响而提升学习兴趣。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丰富多彩的化学现象,通过各式各样的实验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在进行思维拓展的同时逐渐投入知识点学习,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二、高中化学情思共生课堂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教学情境,合理设计情感线

在情思共生课堂的构建中,首要步骤当属通过人文关怀和情境创造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探索知识点,强化主动学习意识。以学生能动探究为中心,支持学生科学探究,课上尽可能地还原社会文化场景,用情境驱动并指引学生。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整个情境创设环节应考虑以下问题:(1)课堂情境是一种课堂导入手段,有利于优化学生当前思维状态,情境创设应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教师应确保学生可以在一条情感主线下学习,强化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动机。(2)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按照学生切身生活体验来展开,帮助学生积累体验,形成更丰富多彩的感性思考,提升个人学习能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情思共生。(3)情境创设的方法有很多,应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引导学生思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例如,生活实物演示、实验启发等,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主动学习知识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与课堂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从而启发学生化学思维,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课堂问题,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化学学科的学习乐趣。比如在“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可通过演示实验打造教学情境,具体如下:在装满氯气的集气瓶内放入玫瑰花片,学生观察后说出实验现象,并发现花片褪色。接着,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红色的玫瑰花片能褪色,可以说出具体的原因吗?”学生在思考之后大胆做出猜想,认为这一现象与氯气的产生有关。教师将提前准备的干燥的红色纸片花放在集气瓶内,观察后,学生发现纸片花没有褪色,教师提问:“为什么鲜花在集气瓶内褪色,而干燥的纸片花却不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经过实验对比,学生思考后找出不同点,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课堂思考。以学生课堂分析为基础,学生会意识到鲜艳的真花花瓣内含有水分,而水与氯气产生化学反应,所以花瓣会褪色。经过这样的思考,学生对其中的知识点形成理解,在激发个人情感体验的同时,实现了思维能力的提升。

再如,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实践时,教师提前进行课堂准备,切开一个苹果,拍摄苹果变化的全过程,只是几分钟的视频,学生就能看到苹果的变化,说出苹果变化是因为被空气氧化的结论。随后,教师设计问题:“如何让发黄的苹果恢复原样?”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学生提出猜想,教师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讲解关于氧化還原反应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巧妙设计问题串,开拓学生思维

实际上,问题串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来设计问题,且各个问题有层次递进的特点,方便学生认识水平的逐渐提升,为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课堂提问可以带领学生建构化学知识,改善学生当前情感发育状态,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串时应尽可能地唤醒学生思维状态。比如“物质的分类”教学中,教师设计以下问题串:

问题串一:物质的分类

主问题:化学中常见的物资类型主要有哪些?

子问题:化学物质主要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请举例说明。

问题串二:什么是分类法?

子问题:分类的意义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分类法?

问题串三:

主问题:交叉分类法有什么特点?

子问题:交叉分类法是按照怎样的标准分类的?

围绕以上问题串,学生会加深对物质分类和方法特点的研究,再根据教师提供的例题锻炼自我思维能力,实现对化学学科的深度学习。

(三)构建项目群,确定课堂学习任务

迎合新课程标准,构建项目式学习任务,构建情思课堂教学,教师在梳理单元知识点的同时巧妙设计项目式学习任务,打造项目群,帮助学生明晰教学内容,驱动学生完成知识点的迁移,提升个人化学素养。例如“化学能和热能”的研究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主线设计项目任务,具体如下:

任务一:探究化学反应当中能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与特点。

任务二:探究影响反应的能量变化因素。

任务三:通过实验确立守恒观念,讨论吸热放热现象。

任务四:根据氢气和氯气反应时的能量图探究化学反应期间能量变化的类型和过程。

任务五:综合生活案例探究化学能和热能在相互转化期间的反应过程。

结合以上项目任务,学生可在任务群内分析能量变化的类型与决定因素,提升自身思维水平,在突破项目任务后获得良好的学习情绪,从而达到情思共生的目标效果,以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积累经验。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为主题,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启发,促进情感线设计、问题串以及项目任务群的高效统一,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四)开展探究合作,促进“双主体”互动

构建化学情思共生课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进行化学探究,解决“问题串”中的难题,完成“项目群”中的任务。教师应设计合作探究任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创新,经过双主体的互动达到情思共生的效果。比如在“化学能与热能”的研究过程中,根据“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知识点进行逻辑主线设计,教师带领学生观察自热饭盒的加热过程,感受化学能向热能转化的原因和特征,巧妙设计“酸碱中和反应”“盐酸和铝片反应”,以及“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等化学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期间教师设计以下问题:“化学反应的用途是什么?”“铝片为什么一定要用砂纸打磨?”“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物搅拌后会产生怎样的现象?”“最终可以得到怎样的研究结论。”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都是处于独立思考的状态,为促进学生合作交流,以5~6人为一组,小组一同进行实验,再派一名学生发言,阐述反应期間能量变化的原因,通过这种方式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增进课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情感教育形式更加丰富。基于新课程标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引导者身份,倾听学生发言,了解其心中所想,根据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教学。重视学生和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其自信心。在彼此交流中引入情感元素,创建情思共生的高效课堂。比如在“保护水资源”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介绍与水有关的知识点,又如,关于水的化学方程式和净化方程式,学生加深对水资源的理解,以此为前提进行课堂讨论,再如“自来水在应用明矾净化之后会变成什么水?”“自来水用于杀菌消毒的物质是什么?”“引发水体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设计这类问题,鼓励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来思考,经过讨论后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予以鼓励,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

(五)挖掘课程情感元素,做好课堂导入设计

学生已经在初中阶段对化学学科有了一定的认知与了解,并对化学的学习形成固定思维,普遍认为化学枯燥乏味,且难度较大。学生面对化学往往会存在抵触的心理,教师应按照知识点挖掘并引入情感元素,帮助学生感悟学习乐趣,对化学学科产生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达到情感教育目标,推动课堂的情思共生建设。比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教师应转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按照元素周期表的内容融入趣味性材料,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悟生活中化学知识点的实用价值。从课堂导入环节开始,教师可引入关于门捷列夫的故事,学生在学习后会对元素周期表产生深层次的了解,尤其是门捷列夫发现无机化学已无法适应当前时代发展需求,所以他开始探索各类化学元素,并创造出元素周期表。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发掘情感元素,采用趣味性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设计,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学科的研究是不存在偶然的,通过巧妙的课堂活动感受其中的情感元素,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阶段化学教学活动中,情思共生课堂建设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连续性学习,从而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实践水平。教师应设计一条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情感主线,按照学生发育特点创建问题串和项目任务群,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深度学习,循序渐进地提升化学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谷金香.论高中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J].试题与研究,2022(35):91-93.

[2]郑碧芬.情感教育在高中化学元素及化合物教学中的渗透[J].名师在线,2022(5):85-87.

[3]李爱凤.高中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4):101-102.

[4]李坤.高中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研究[J].智力,2020(32):116-117.

(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情感线.问题串.项目群:高中化学情思课堂整体建构研究”,课题编号:D/2021/02/641)

猜你喜欢
情感教学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舞台恐惧与情感教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初探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研究
激发情感,让语文课堂教学“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