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2024-04-27 08:24杨美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4年7期
关键词:学法能力教师

杨美

【摘  要】  本论文旨在探讨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对策.通过对问题导学法的概述和优势分析,揭示了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运用策略,包括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管理以及利用多媒体技术支持等.同时,从效果评价的角度分析了问题导学法的实际效果,并指出了存在的局限性和改进措施.最后总结与展望了研究成果,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问题导学法;高中数学教学;运用对策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知识点的传授和机械的演算为主,缺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核心素养.因此,寻找一种适合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成为教育研究关注的焦点.

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基于问题和探究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教育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然而,在高中数学教学领域,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挑战.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对策,以期提升高中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1]]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对策,以提升高中数学教育的有效性和质量.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探讨问题导学法的定义、特点和原理;(2)分析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和适用性;(3)提出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4)评价问题导学法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5)展望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未来发展.

2  问题导学法概述

2.1  问题导学法的定义和特点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问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导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思考,以及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和理解.

问题导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问题导学法注重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探究,并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来达到知识的掌握.

其次,问题导学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学生在问题导学法中扮演着主动学习者的角色,他们需要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和探索,从而主动地构建和共享知识.

再次,问题导学法注重合作与交流.问题导学法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小组合作或全班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学习.[[2]]

2.2  问题导学法的原理和基本原则

问题导学法的实施基于以下原理和基本原则:

首先,问题导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性.

其次,问题导学法注重学生的构建性学习.学生在问题导学法中通过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和重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再次,问题导学法强调知识的整合和跨学科融合.问题导学法鼓励学生从跨学科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促进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3  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教师和研究者通过运用问题导学法改进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取得了顯著的教学效果.

在数学教学的具体应用中,问题导学法可以应用于数学知识的引入与复习、问题解决与证明、数学模型的建立与运用等环节.通过引入问题和情境,问题导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此外,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互联网、计算机软件等,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也变得更加便捷和丰富.教师可以设计在线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虚拟实验和模拟推理,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3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3.1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問题导学法作为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问题导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过于注重公式和定理的灌输,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动力.而问题导学法通过引入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使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学生在问题导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3.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问题导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其核心要求之一.问题导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和评价结果等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问题导学中需要灵活运用已学数学知识,思考和解决复杂问题,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问题导学法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创造.

3.3  发展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问题导学法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在问题导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进行小组合作或全班讨论,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促进,尊重他人观点,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学生在合作中也能够相互激发思维火花,共同解决复杂问题,锻炼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3]]

3.4  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培养

问题导学法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培养.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普遍性,学生往往难以将抽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而问题导学法通过引入情境和具体问题,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学生在问题导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知识更加具体和实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4.1  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

在使用问题导学法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时,首先需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因此问题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问题应该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首先,问题的难度应适中,不能过于简单而失去挑战性,也不能过于复杂以至于让学生望而生畏.其次,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可以设计成开放性或多解性,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法.

4.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

问题导学法强调在问题引导下进行探究学习.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教师应该创设合适的情境,营造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和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际测量建筑物高度的问题,让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探究三角函数的应用.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意义,从而增加对问题的兴趣和投入度.

4.3  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管理

在问题导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学生进行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过程管理,以确保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首先,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形成小组或分组,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问题,共同探索解决方案.教师可以定期安排小组展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互动.

其次,教师要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当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错误时,教师可以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调整思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4]]

4.4  运用多媒体技术支持问题导学活动

为了提高问题导学活动的效果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支持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问题具象化,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模拟实验、图像等,以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图形化和可视化的方式,学生可以更清晰地感知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5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5.1  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选择

为了全面准确地评价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效果,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首先,评价指标应包括学生知识水平、问题解决能力、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等多个方面.学生知识水平可以通过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等客观指标来衡量.问题解决能力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解题思路的合理性来评价.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记录等主观指标来反映.

其次,评价方法应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数据收集工具.对于定量数据,可以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比较问题导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学生成绩上的差异.同时,还可以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学生对问题导学法的态度和学习动机等信息.对于定性数据,可以进行教师和学生的访谈或观察记录,了解他们对问题导学法的主观感受和经验分享.[[5]]

5.2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对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实证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

首先,问题导学法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证研究可以比较问题导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差异.结果可能表明,在问题导学法下,学生更倾向于主动思考和探索,能够更自主地解决问题.

其次,问题导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机.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可以比较问题导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方面的表现.结果可能显示,在问题导学法下,学生更感兴趣、更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地参与学习.

5.3  问题导学法存在的局限性和改进措施

然而,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采取改进措施来提高其效果.

首先,问题导学法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教师在问题设计、情境创设和过程管理等方面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培训和支持是必要的,可以通过教研活动、研讨会和教学观摩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问题导学能力.

其次,問题导学法可能会面临学生思维惯性和学习焦虑的挑战.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对主动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缺乏经验.同时,部分学生可能由于焦虑而表现出学习阻碍.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从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提供支持和鼓励,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柯巧茹.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运用对策探讨[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04):85-87.

[2]黄小杰.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2(12):6-8.

[3]刘全密.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高中数学问题导学开展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01):239-240.

[4]陈多平.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01):17-19.

[5]朱亦梅.问题导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0):12-13.

猜你喜欢
学法能力教师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最美教师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教师如何说课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