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

2024-04-27 09:13谢海兰
考试周刊 2024年19期
关键词:游戏化生活化幼儿园

作者简介:谢海兰(1977~),女,汉族,福建福清人,福建省福清市宏路第二中心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需要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与游戏活动环境,结合幼儿发展的各方面需求开展教学活动,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积累经验。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符合幼儿需求,能够激发幼儿兴趣和探究欲望,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可见,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至关重要。文章主要围绕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的内涵、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的重要性、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实施策略等方面展开阐述。

关键词:幼儿园;生活化;游戏化

中圖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9-0157-06

幼儿对游戏较感兴趣,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学习方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需要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与游戏活动环境,结合幼儿发展的各方面需求开展教学活动,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积累经验,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得到学习和发展。幼儿园教育需要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求,贴近幼儿生活的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符合幼儿的需求,能够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一、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和游戏化的内涵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其教育理论中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教学观点,他认为“最好的教育”活动应当是从教育者的真实生活中实现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指南》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也认为,教育活动应当向幼儿还原生活的真实样貌,引导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游戏中学习。笔者认为,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需要抓住“生活化课程”和“游戏化课程”两大关键点。“生活化”主要是指课程来源于生活,课程应以生活为背景和素材,强调生活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幼儿在具有生活化特点的教学活动中积累丰富知识和经验。“游戏化”主要是指课程具有游戏的特点,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尊重幼儿爱玩游戏的天性,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专注投入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学习和发展。游戏的过程不仅能够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也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克服紧张情绪,以快乐的心态和积极的情绪参与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的重要性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是顺应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幼儿需求,是提升幼儿园课程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指南》明确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由此可见,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的重要性。

幼儿园应围绕《指南》精神,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年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融教育于一日生活中,实施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

三、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和游戏化困境

据调查了解,目前大部分教师在实施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和游戏化存在以下困境。

(一)教师缺乏对课程生活化和游戏化认识

教师缺乏对课程生活化和游戏化认识,教师对幼儿园课程的认识仍旧停留在通过开展主题活动的方式强化课程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出现脱离实际生活以及简单讲述和重复说教等现象。笔者通过对多数幼儿园教师的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和游戏化认知比较粗浅、概念比较模糊,出现困惑现象,无法深入探究,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和游戏化的开展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更好开展,仅仅只是在开展活动后直接把一些生活知识一笔带过,走个过场,导致幼儿在学习时无法建立课程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无法进行深入探索,甚至一些教师在开展幼儿园课程时,形式、程序化的内容明显多于实践性的内容,并未展现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一些内容单调、生涩、偏小学化、教学难度高的内容无法与幼儿生活经验进行有效结合。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课程游戏化任务,将很多与课程内容无关的内容直接放在游戏设置中,出现脱节现象,重难点没突破,过于形式化,内容和目标不匹配,脱离了幼儿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导致幼儿园课程只具备形式,而缺乏课程内涵,导致无法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对幼儿园课程进行生活化、游戏化开展主要在于通过游戏形式或模拟生活场景,有机结合课程内容与生活经验,但就目前教师对幼儿园课程的开展情况来看,教师由于缺乏对课程生活化和游戏化的认识,导致课程实施流于形式。

(二)教师缺乏正确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业务理论知识

教师缺乏正确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业务理论知识,理念不正确,幼儿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业务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大部分教师没有认真深入花时间、精力学习、解读并领会《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没有深入研读《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研究》《儿童与健康》等幼教刊物,缺乏正确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引领和业务理论知识的支撑,导致理念和方法偏离,无法较好地围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和有关幼教业务理论知识,以及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幼儿的现有的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开展课程活动,无法较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无法较好地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

(三)缺乏轻松愉悦的环境和氛围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教师比较高控,放不开,一直担心孩子出错,担心孩子没有在老师预设的目标和设计的课程活动范围内,上课的气氛比较严肃,授课形式和方法也比较古板,没有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和氛围,孩子也比较拘谨,无法大胆地自由自主参与活动,无法较好地得到学习与发展。只有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和氛围下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幼儿潜能,幼儿才能更好地得到学习与发展,而教师过于高控,没有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和氛围,导致无法给幼儿开放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无法真正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高控状态下设置的幼儿园课程创新程度低、固化严重,教师在对课程进行设计过程中,虽然会在其中加入一系列活动,但是大多数教学活动都具有同质化的特点,如角色扮演游戏、手工活动等,幼儿无论在何种课程中都进行同样的游戏玩法,长此以往幼儿会丧失对课程的兴趣,觉得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幼儿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在开展课程活动时应当具备一定宽松性、创新性,教师不高控,要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和氛围,要把自主权还给幼儿。例如,如果正值春季,教师在设置课程活动时就可以展现春季的特点,将幼儿带到室外,寻找与春天相关的事物或特点,并让幼儿讨论和探索自己喜欢的春景。教师通过这种身边就地取材的方式让幼儿真实地感受课程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加深幼儿对课程内容的记忆,使幼儿具备较强的主动性,按照自己喜欢的想法参与活动,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四)缺乏恰当处理课程与游戏的关系

课程游戏化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能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积累经验,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学习与发展。大多数老师为了强调并突出游戏,教师一味地将课程转变为游戏,为了开展一个课程活动设计了不相关联的多个游戏,就会导致为了游戏而游戏,忽视了游戏的过程和课程目标。就目前教师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进程来看,其对游戏的组织方式不恰当,整体游戏设置缺乏目标和方向,导致无法通过游戏活动掌握本质。游戏场景创设与预期目标存在偏差,无论是游戏结构还是游戏环节都不具备合理性,降低了课程游戏化质量。

(五)缺乏切实可行性

缺乏切实可行性,出现局限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教师在实施课程生活化时,局限于在课程中锻炼幼儿的生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幼儿生活技能的培养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与课程之间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第二,在课程设置时忽视了课程内容与生活化和游戏化之间的契合点,课程单调枯燥,脱离现实生活和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幼儿发展水平,不切合实际,不好开展,缺少游戏性,无法推进幼儿游戏活动,幼儿也不感兴趣,无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课程内容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利用合适游戏组织方式,展现课程内容的游戏化和生活化,课程内容和目标要切实可行,课程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需求,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课程活动。

四、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一)回归生活本质,贯彻《指南》精神

著名幼教专家唐淑教授曾提到,“教育要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一日生活皆课程”。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也曾说过:幼儿的生活是学习的起点,只有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与人、事、物的相互作用,通过游戏参与、探究知识,亲身体验,获得经验,课程才有鲜活的生命力。生活化的内容,必定是幼儿感兴趣的、富有游戏性,幼儿园课程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从大自然、大社会中寻求有益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课程契机。作为幼教工作者,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理解生活、游戲在课程和儿童发展中的价值,让课程回归生活,回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真实的自然生活、社会生活。另一方面,要贯彻落实《指南》精神,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和学习方式,让游戏落实到一日生活中,用适宜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方式去引导儿童学习和发展,贯彻《指南》的落实和儿童的发展。从生活、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中取材,使得课程目标反映儿童生活经验,又高于生活,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参照《指南》的目标体系,研读领会、贯彻落实《指南》精神,处理好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把握适宜性、切实可行性,推进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开展。

(二)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

《指南》明确提出:“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幼儿园要根据本地本园实际情况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投放丰富多样的生活化的活动材料。丰富的环境和游戏材料不仅可以给幼儿较多的选择机会,还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比如在《弹力》活动中为幼儿提供皮筋、海绵、弹簧、拉力器、皮球、气球等生活中常见的、幼儿比较熟悉的东西,幼儿对这些材料比较感兴趣,操作起来也比较投入,在反复摆弄、操作、亲身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生活经验。因此,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材料,和幼儿、家长一起收集生活中的材料,多为幼儿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幼儿创设条件,注重幼儿、教师、家长的全体参与,收集、整合丰富的资源。幼儿园室内、户外都是课程实施的场所。规划户外环境就是规划儿童的生活,也是规划幼儿园课程。从幼儿的需要出发,规划并创设幼儿园室内外丰富的环境,创造宽松愉悦的活动空间,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让课程更好地反映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地制宜,充分运用各个角落,精心设计幼儿园的整体校园环境,以及各个班级的空间环境,合理设置生活化游戏化的设备、教具及活动场所,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好奇心。通过创设野战区、生活操作区、生活休闲区、生活坊、阅览室、游戏区、烘焙室、科发室、多功能室、沙水区、种植区等丰富环境的创设,让整个校园充满生活化和游戏化气息。同时提供幼儿自己动手折叠被子、穿脱衣裤、制作糕点等活动空间和机会,不断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在班级主题环境的创设上,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需求,根据季节的变化,不断丰富、更新环境,通过主题环境的创设,引导幼儿关注生活,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环境创设,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三)实施适宜策略,丰富课程内容

幼教工作者需要实施适宜策略,不断提高幼儿生活认知,丰富课程内容。教师要引导幼儿了解国内外的风景名胜、生活习俗、特色产品等。引导幼儿讲述假期生活和旅行过程中的经历,遇到哪些有趣的事情和困难、问题。通过家长资源来拓展儿童的认知空间和生活空间,让幼儿感知周围生活设施、生活现象、生活事件,体验并充实生活活动。让幼儿在观察、交往、尝试、体验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丰富周围生活世界的认识和经验,获得生活经验,提升生活能力。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也意味着包含了包罗万象的大自然融入幼儿园课程中,例如天上的飞鸟、地上的昆虫、水里的植物等生活要素,均可成为课程内容的素材,组织幼儿以喜爱的游戏方式开展活动,让课程呈现出无限的乐趣。引导幼儿在趣味性的大自然探索过程中亲近自然,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经验。例如在雨天的情景中,教师可组织幼儿参加以“雨水”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带领幼儿走出班级,在户外与雨水进行更多形式的亲密接触。通过看雨水、听雨水、摸雨水、玩雨水等趣味性互动来增强幼儿对雨水颜色、形态等知识的认知,通过不同物品在雨水中的沉浮以及不同形状器皿盛装雨水后的形态变化等,激发幼儿探索兴趣,感知水的浮力与状态等知识,在探索过程中促进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需求生成的生活化游戏化课程,有益于幼儿成长。作为幼教工作者,要不断丰富课程内容,积累幼儿生活经验,采取适宜的方法和策略,避免重复说教,避免以往的教学以挂图、绘本等为主要素材,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单一、固化。将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通过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进行呈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学习欲望,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引入更丰富的生活化教学素材和教学形式,通过课程内容的丰富和拓展,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例如在教学活动“认识图形”中,不仅可以带领幼儿观察书本上的图形,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在平时日常生活当中有关生活化的课程素材,引导幼儿观察并找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图形,是什么样子……在幼儿园、在家里、在超市、在社区等场所都存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和内容,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找一找”“闻一闻”“数一数”“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做一做”等方式,抓住生活当中存在的数量、形状等内容来拓展教学活动。又如,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探索后说说,发现了什么问题和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激发孩子思考和探究欲望,并引导幼儿用绘画、符号、游戏故事等形式记录、表征、表述,不断提高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从而不断丰富课程内容。

(四)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构建生活化游戏化课程

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是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积极思考、创造表达、投入游戏等方式来学习并获得直接经验的。《指南》中指出:要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性,教师就需要改变生硬说教、严肃的活动氛围,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让幼儿能够放下心理压力,轻松愉悦地投入学习活动中。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能够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驱动力,从被动实现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也能更好地构建生活化游戏化课程。笔者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 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严控、混乱和无所事事都是不可取的,要真正让儿童成为活动的主体,热情、投入、专注是理想的状态,是最能显现游戏精神的状态,是真正快乐、充实的童年生活状态。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幼儿能够放下心理压力,轻松愉悦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2. 整合资源,构建课程

因地制宜,挖掘并整合一切可以有效利用的生活资源,打造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园本课程。为此,幼儿园需要重视本土资源、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的整合应用,为课程的构建积累丰富的素材。

(1)立足当地实际,挖掘特色资源

在课程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重视本土优势资源的挖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搜集与整理生活化游戏化教学资源和题材,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资源,深度挖掘其教育价值,引导幼儿认知本地生活,立足于本地区域文化特色,基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儿童的视角来预设和生成课程。例如,通过“好吃”“好玩”“好看”等幼儿感兴趣、符合幼儿需求以及幼儿的生活经验生成“福清扁肉”“福清光饼”“小吃店”“娃娃家”“福清美景美物”“福清美食街”等不同主题的生活化游戏化课程,将具有地域特点的美食文化、建筑物、民间游戏以及民俗、传统文化等元素融入课程,体现园本课程的本土性和特色性。又如,生活操作区,可以引导幼儿动手包扁肉、制作福清光饼等,幼儿非常感兴趣,能够运用生活经验,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在与环境、材料互动中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

(2)结合季节特点,构建生态课程

结合季节特点,构建生态课程,大自然犹如一本立体式的百科全书,在无穷的百科知识中蕴含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将大自然元素融入课程中,能够向幼儿展示最真实、最形象、最生动的学习内容,指引幼儿在探究大自然奥秘的过程中打开知识的大门。不同季节具有不同的物产特点,将其进行有效整合,就能成为课程的素材,打造出活教材。因此,幼儿园应当结合季节特点,充分运用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构建生态课程。例如在幼儿园创设符合幼儿兴趣和需求的种植区、自然角等,引导幼儿观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积累丰富生活经验。带领幼儿走进公园、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幼儿园的种植区和自然角,让幼儿在广阔的大自然中感受季节的变化和万物生长的特点,激发幼儿兴趣和探究,通过观察、探索、绘画美景等方式,让幼儿感受、探索大自然无穷的乐趣。同样,在夏天、秋天和冬天也可构建画树叶荷花、趣味采摘等活动,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认识鲜嫩多汁的柚子、金灿灿的稻谷等,更大程度上丰富幼儿的自然科学知识。

(3)联系社区,构建课程

社区生活是幼儿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来源之一。幼儿对居民小区这种生活场景比较熟悉,教师带领幼儿参观社区,无论是房屋还是店铺,还是其他公共设施等,都能引发儿童的兴趣。社区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具有一定的区域特点,也包含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以社区内广泛分布的快递站为例,就可以成为一种生活化教学资源,通过“快递员角色体验”的方式组织趣味游戏活动,增强幼儿对快递行业的了解,初步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如今,快递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许多幼儿都曾有取快递、拆包裹的生活经验,但对快递行业的工作模式并不了解。基于此,通过“走进快递站”的活动,以“快递站是做什么的”“怎样邮寄快递”“怎样处理快递包装”等问题作为基本导向,让幼儿了解快递的打包、填单等各个步骤,学会如何处理废弃的快递包装等,从而拓展并延伸生活当中的垃圾分类等活动。让幼儿在体验式游戏活动中得到学习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提高了生活技能。同时,让幼儿感知周围的生活设施、生活现象、生活事件,体验生活活动,幼儿在观察、交往、尝试、体验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充实对周围生活世界的认识和经验,推进课程构建。

(五)合理规划区域,丰富游戏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施应当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幼儿能够在生活情境和游戏活动中实现学习和发展。为此,应当合理规划区域,充分利用幼儿园布局的不同特点设置生活操作区、科学探索区、生活体验馆、表演游戏等区域,让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游戏,与其他同伴交流互动。重视班级特色区域,设置可变动的美工区、益智区和表演区等空间,增强游戏活动的丰富性。在区域游戏的开展过程中,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参与性。一方面,引导幼儿和老师以及家长一起搜集生活化的游戏材料,例如纸箱、石头、可乐瓶、礼品盒等,不断激发幼儿参与的热情,引导幼儿对生活中各种废物材料通过废物利用等方式进行创意设计、大胆创作。另一方面,引导幼儿利用生活废品制作的头饰、服装、道具,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开展创意有趣的游戏活动。

(六)教师适宜的支持,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教师要给幼儿适宜的支持,无论是购置的活动材料还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对幼儿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活动材料应丰富多样,能满足儿童活动和创造的需要;活动材料要分层次,能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幼儿的需要;把自主权还给幼儿,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幼儿有获取所需材料的机会和权利。允许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材料、同伴,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和游戏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从事与角色相关联的活动,给幼儿与周围环境、材料互动的机会和权利。强调幼儿的自主性,教师要发挥适宜的作用,教师要对环境、活动材料进行适宜的规划、设计和供给。对幼儿兴趣和需要的了解,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在问题、目标和幼儿能力之间进行系统分析和判断。根据幼儿的现实行为,不急于介入、帮助和指导,而是有了正确的判断后再进行适宜的回应。面对幼儿的活动,教师要善于观察,理解幼儿,分析幼儿的所为,在必要时提供适当的支持。

五、 结论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意味着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的教学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单一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教师适当的支持,围绕《指南》精神,根据幼儿的需求和兴趣,贴近幼儿的生活,积极整合多方资源,立足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构建生活化游戏化课程。重视幼儿园环境创设,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化素材,为幼儿创建具有生活气息的教育场所。在一日生活的各类活动中充分渗透游戏精神,让幼儿园课程更生动、更有趣,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让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焕发光彩,让生活化游戏化课程伴随着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參考文献:

[1]张碧莹.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研究[J].智力,2022(7):196-198.

[2]谭伟琴.幼儿园践行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理念的方法[J].幸福家庭,2021(22):103-104.

[3]王士微,欧兆晨.浅谈如何实现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与生活化[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5):11-12.

猜你喜欢
游戏化生活化幼儿园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我爱幼儿园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爱“上”幼儿园
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支柱
幼儿音乐课程教学游戏化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