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常见心理危机类型及家校联动干预策略

2024-04-27 11:09董杨
广西教育·B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家校联动干预策略心理危机

董杨

摘 要:心理健康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前途命运,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高中生处于向高考冲刺的关键阶段,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危机,常见的心理危机类型有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自我认同危机等。构建家校联动干预机制,有利于高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切实提高心理危机干预效果,有利于保证心理危机干预长期有效。学校和家庭应联动起来,通过建立沟通机制、明确分工、持续关注预后工作,共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危机;家校联动;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5-0016-04

高中阶段是个人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交接节点,其心理容易受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引发心理问题,甚至产生心理危机,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还与学校、社会及家庭的稳定密切相关。因此,高中学校要充分认识家校协同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根据高中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科学运用家校联动干预机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和人文关怀,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促使学生增强承受挫折、自我调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可以弥补学校和家庭单方面心理教育的不足,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危机,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生常见心理危机类型

(一)学业压力

学业压力是高中生面临的主要压力之一,学业压力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首先,由于当前的教育体制仍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高考仍被视为人生的“分水岭”,这使得学生和家长都非常重视学业成绩,直接导致高中生面临较大的考试和升学压力。其次,许多家庭对子女期望高,希望子女能够考取优异成绩进入理想大学,这种期望往往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再次,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机会有限,许多学生认为只有学业成绩优异才能获得好工作,这种认知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学业压力。最后,个人因素也可能引发心理问题。有些学生自身性格内向、敏感,同时又缺乏应对压力的能力,当学业压力超过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时,就可能导致心理危机。学业压力导致的心理危机通常表现为焦虑、抑郁、学习障碍、行为问题等症状。

(二)人际关系问题

美国行为科学家梅奥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认为,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受到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员工在工作中寻求的不仅仅是物质报酬,还有社会交往、情感满足和尊重。此外,除了正式的组织机构,企业中还存在基于情感、兴趣和共同经历等形成的非正式组织,这些非正式组织对员工的行为和心态都有重要影响。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和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校中也会面临与同学、教师的人际关系,还会形成松散的社会交往圈子,这些人际关系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学生的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就可能产生心理危机。例如,如果与同学、教师或家长的关系紧张或疏远,学生就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梅奥提出的霍桑效应强调,当个体在工作中受到额外的关注、关心和尊重时,他会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便会主动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同样,当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他人的关注、关心和尊重,他会觉得自己被重视和认可,自信心和自尊心也会随之提高;反之,学生可能会觉得自己被忽视或不被重视,从而产生自卑和焦虑情绪。这些不良的情绪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最终导致心理问题,具体可能表现为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及嫉妒、恐惧、自卑、自傲等情绪。

(三)自我认同危机

高中生的自我认同是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自我身份、价值观、能力和形象的稳定认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如果存在自我认知偏差、自我价值感低和自我期望与现实存在落差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心理危机。

一是自我认知偏差。自我认知是指个人对自我心理、行为和外界环境的主观解释和评价。在面對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时,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可能会出现偏差,导致自我认同混乱。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等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出现偏差。例如,一些高中生可能过度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型,如果感到不满意,就容易产生自卑和焦虑情绪。另外,高中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和知识,高中生往往难以准确评价自己的心理状态和特点,这也会使学生产生自我认知偏差。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成功的定义和评价标准也不断变化,高中生处于社会变革的敏感期,容易受到社会舆论和价值观的影响,从而产生自我认知的偏差。

二是自我价值感低。自我价值感是指个人对自我价值和尊严的感受。在高中阶段,由于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高中生可能更容易感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受到威胁、挑战。这种感受可能导致高中生自我价值感降低,进而引发心理危机。具体而言,高中生如果感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如他人,可能就会产生自卑感、焦虑感和抑郁情绪,甚至缺乏自信和勇气去面对困难和挑战。另外,高中生如果感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不如他人,可能就会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从而导致社交障碍和学习困难等问题。

三是自我期望与现实存在落差。自我期望是指个人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期望和目标。在高中阶段,学生开始产生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和目标,然而当期望与目标、现实之间存在落差时,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例如,当学生对未来期望过高,在奋斗过程中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和失落,这种情绪会进一步导致他们缺乏动力和信心去面对困难和挑战。而当学生对未来期望过低,他们可能会感到失望和无助,这种情绪可能会进一步导致他们缺乏动力和信心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这些负面情绪积累到超出学生承受能力时,若缺乏正确的疏导,学生就可能产生心理危机。

二、构建高中生心理危机家校联动干预机制的意义

(一)有利于高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当代教育的目标。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其中提出“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心理健康监测、完善心理预警干预、建强心理人才队伍、支持心理健康科研、优化社会心理服务、营造健康成长环境等8项22条任务,明确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当前,高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采取讲座、专题活动及课堂渗透等方式,虽有一定成效,但对当今有更加多元化心理需求的高中生来说仍有不足。首先,高中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投入的人力和资金都相对有限,难以满足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需求。据曹凤莲针对上海部分学校的调查显示,仅有13.70%的学校成立了校园危机干预领导小组,有82.60%的学校尚未成立校园危机干预领导小组,还有3.70%的学校没有理清楚情况[1]。其次,学校教育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若缺少家庭教育的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很难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家校联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弥补上述不足,实现家庭和学校优势互补,全方位、全过程覆盖学生的生活学习,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有助于切实提高心理危机干预效果

学生心理危机的形成通常要经历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且具有较强的隐匿性。学生刚升入高中时,学校难以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此时家庭若能及时将学生的特殊情况告知学校,如心理疾病治疗史、自伤自杀史等,使学校全面掌握学生心理情况并建立心理档案,确定重点关注对象,能起到引导学生心理、预防极端事件发生的作用。同时,家长的关心关爱,对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而言,是渡过难关、摆脱痛苦的重要支持力量,如果家长能及时参与,与学校共同应对,就能够产生干预合力,提高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而若学生的心理危机达到需要就医的程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规定,学校无权直接将学生送往医院就医,所以家长参与能确保学生可以及时就医和接受治疗。

(三)有利于保证心理危机干预长期有效

家校联动能够建构起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社会支持系统,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丰富、更长效的心理健康资源,对学生心理恢复及预后工作的开展都非常重要。一方面,在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或完成治疗后,家长的反馈是学校进行追踪干预效果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心理危机干预不仅要解决当前问题,还要保证学生的心理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家校联合能够为学生提供长期的情感和理论支持,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有研究发现,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对减少青少年自杀现象具有积极作用。

三、家校联动在高中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实践

高中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当坚持早预防、早干预的原则。家校联动干预就是要引导家长参与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预前、预中、预后全过程,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家校共同体”[2],做到早预防、早干预。

(一)建立家校沟通机制,筑牢联动基础

建立家校沟通机制是高中生心理危机干预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这一机制是否完善合理,决定了家校联动干预能否取得实效,所以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参与,才能确保机制的全面性、科学性和透明度。首先,在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前,高中学校应当明确沟通的目标和内容。对高中生心理危机干预而言,家校沟通可以增强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和合作意愿,促使家校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沟通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情况、行为表现等,以及学校的教育理念、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其次,确定沟通平台和渠道。高中学校应当设立家长代表会、家长委员会等,或者建立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为实现学校和家长的有效沟通搭建稳定平台。在此基础上,高中学校还应准确、全面地收集家长的联系方式,如手机号、微信号、QQ号、邮箱等,并将校方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指导员等人员的联系方式告知家长,为家校沟通提供畅通的渠道。在具体工作中,家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沟通,如采取家长会、座谈会、家访等方式,或是通过短信、邮件、微信、QQ等方式,或是利用騰讯会议、钉钉等App举办线上会议,保持沟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使沟通常态化。最后,建立监督和反馈机制,对家校沟通的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如由学校领导、教师、家长代表等组成监督小组,负责监督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执行情况,并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监督档案,记录每次监督活动的情况、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同时,建立反馈机制,鼓励家长和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深化家校沟通,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和质量。

(二)明确家校分工,确保联动干预效率

学校和家长作为学生教育的责任主体,应当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保持密切联动,并且明确各自的职责,确保家校联动干预取得实效。首先,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承担着为学生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责任。由于大多数家长缺少心理危机干预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家长在面对子女的心理问题时容易出现焦虑、恐惧、自责等负面情绪,或者对心理疾病存在病耻感,容易导致危机处理不当。因此,学校应当利用自身优势为家长提供专业培训和支持,如建立家庭信息库、为家长发放沟通卡和心理健康宣传手册、设立专门的咨询窗口或热线电话、定期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的培训课程、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等。例如,南宁市第三中学建立了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堂,培训课程包括亲子关系、家庭治疗、情感支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如何识别子女的心理问题、如何与子女建立良好的沟通、如何给子女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等,帮助家长正确认知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了解青少年心理特点和需求,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心理支持方法,掌握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帮助家长更好地与子女建立亲密关系,预防子女出现心理危机。另一方面,教师既是家校联动的主要实践者,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引导者。学校应当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干预技能,提升教师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教师在家校联动中的积极作用。

其次,家长是学生教育的重要支持者,家庭是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家长作为该场所的主要角色,应当积极参与家校联动,积极了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子女的心理状况,与学校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并学习指向学生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观,增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提高心理危机处理能力,为子女营造一个宽松平等的心理发展家庭环境。同时,家长应该为子女提供温暖的家庭支持和关怀。在子女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应该给予子女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尊心。家长还应当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向学校反馈子女的需求和问题,协助学校制订更准确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帮助学校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三)持续关注预后工作,确保联动干预长效

完成心理危机干预后,做好预后工作、确保联动干预长效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应当采取定期回访和评估的方式,定期與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干预效果。回访可以采取电话、面谈、邮件、在线聊天等方式,主要询问学生的感受、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干预方案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等问题。同时,学校还可以了解家长对学生的关注和支持情况,以及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定期回访,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否得到改善,以及干预效果是否稳定。评估则是通过评估工具和方法,对学生经过干预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以了解干预效果和预后恢复情况。评估可以通过心理测评、观察、访谈等方式进行,主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学生对干预的满意度和反馈意见,以便及时调整干预方案。此外,学校和家庭还应针对学生心理危机程度及类型共同制订预后支持计划,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心理恢复环境。例如,针对学业压力造成的心理危机,学校应当注重帮助家长重塑家庭教育观,扭转家长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的教育观念,并针对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及个性特点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确保学生在未来的学习、成长过程中不再遭遇同样的压力,杜绝类似危机事件的再次发生。

高中生心理危机是教育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当前教育的难点、痛点问题。家校联动干预要求学校与家长协同合作、相互支持,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明确各自分工和职责、持续落实预后工作等策略,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曹凤莲.高中生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6):69-73.

[2]李彬.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全程家校联动机制构建路径[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6):41-43.

(责编 蒙秀溪)

猜你喜欢
家校联动干预策略心理危机
浅谈家校联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大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FCM学习适应性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专业化干预
警卫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失落的一角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盗窃罪发生机制及干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