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背景下以儒家人文精神促进陕西体育文化建设

2024-04-27 17:14韩畅杨凌波
文化产业 2024年8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陕西省儒家

韩畅 杨凌波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陕西拥有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文化自信背景下,探寻以儒家人文精神促进陕西体育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有助于促进陕西体育文化的繁荣,增强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目前,陕西体育文化建设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吸收儒家人文精神中“仁礼结合”“自强不息”“天人合一”“修身养性”等思想内蕴,促进陕西体育文化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文化建设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而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与中国体育的发展密切相关,探讨儒家人文精神对体育文化的影响,有助于挖掘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

儒家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儒家人文精神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思想理念,也是汉代以后对中国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主流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体育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在体育方面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其与整个社会的思想底蕴和文化状态息息相关。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人文精神不仅影响了中国体育的外在形式和竞技心态,也影响了中国体育的精神内核。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理念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都有较为明显的体现。例如,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重“礼”,“礼让三分”“点到为止”等理念深入人心,传统的体育活动甚至体育比赛往往不以提倡“武力”为终极目标,而是更加倡导“武德”。再如,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重视“修身养性”,正所谓自强不息、修身养性,将外在的体育锻炼与内在的精神修养合二为一,在内外兼修中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抵达理想的人格境界。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近代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下步履维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延续,对于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从秦朝建立起第一个集权制的国家政权起,关中便成为全国政治中心,此后绵延数千年,极大地推动了当地以儒学为主的学术文化的发展”。具体到体育文化领域,陕西有着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创了许多极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例如始于汉代、兴于唐宋的马球,始于商周、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武术,以及源于周秦、盛于明清的关中红拳等。如何创新利用这些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促进陕西地区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重要命题。

陕西体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陕西省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向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部分居民发放问卷共计1100份,回收问卷1039份,其中有效问卷1018份,并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通过调查发现,陕西省体育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居民体育文化意识模糊,体育文化宣传力度不足。陕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陕西省体育局出台了诸多政策以保障和促进陕西省体育事业的发展,在体育场馆建设、健身设施普及、体育赛事承办、体育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诸多成绩。但在肯定现有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陕西城镇居民对体育文化的概念认识并不清晰,并表示自己所在的社区较少举办体育文化宣传活动。

第二,日常体育活动数量有限,传统文化资源遭到忽视。近年来,陕西省的体育活动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如1993年西安创办的城墙国际马拉松赛,如今已成为陕西体育赛事和西安特色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在承办体育赛事方面,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的成功举办是陕西体育事业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此外,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体育局等单位承办的每两年一届的陕西省全民健身运动会,从2017年始办至今,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与重大体育赛事和特色体育项目所取得的成功相比,居民日常参与的体育活动数量较为有限。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居民表示自己所在社区的体育活动数量有限,形式单一,且受到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社区所组织的体育活动规模较小,难以满足群众丰富多样的体育运动需求。尽管陕西全省各市区的体育馆覆盖率较高,但部分居民表示在工作之余没有空闲时间经常前往体育馆进行健身,更希望所在社区也能有便捷多样的体育设施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针对传统文化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调查中,省内居民普遍表示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的举办过程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与体育赛事深度结合的魅力,不论是取象传统礼天玉璧的会徽设计,还是传统剪纸、皮影、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入,都让人耳目一新。但在实践中,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日常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文化宣传融合较少。因为社区体育活动没有专门的設计,居民很难从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第三,高校体育文化引领作用有限,体育文化影响力有待提升。本研究单独整理了参与本项调查的高校在校学生的问卷结果。从调查结果可知,陕西省内各高校的体育活动及相关体育文化宣传活动较为丰富。近年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意识不断加强,省内各高校的体育课堂和体育活动中都融入了一定的传统文化元素,校园内部体育文化氛围良好。但离开校园环境之后,绝大部分学生缺乏自觉宣传和建设体育文化的主动性,在社区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中充当志愿者的人数也较为有限。

以儒家人文精神促进陕西体育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近年来,陕西省相继印发了《陕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省内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保障。此外,陕西省应加强体育文化宣传,进一步优化体育事业发展政策,从制度层面为体育文化的良性发展提供更充足的保障。同时,改革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思路,针对居民反馈的传统文化资源在日常体育活动中渗透力度不足的问题展开深入思考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根脉和不容忽视的宝贵精神财富。儒家学派在中华民族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天、地、人、物、我”及其关系不断反思,由此形成了儒家独特的精神信念和价值意识,即儒家人文精神。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人文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拓展。笔者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将儒家人文精神中的“仁礼结合”“自强不息”“天人合一”“修身养性”等思想内蕴与陕西体育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相结合,为促进陕西体育文化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仁礼结合,在体育文化建设中注入人本思想和礼仪意识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将“仁”作为君子毕生所追求的最高道德准则,孟子也提出了“仁者无敌”的观点,儒家学说围绕“仁”这一核心衍生出了仁者爱人、关爱他人等一系列人本思想。“礼”作为“仁”的外在表现,是儒家主张的规范化行为准则,正所谓“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儒家思想提倡用“礼”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在陕西体育文化建设中有意识地融入儒家“仁礼结合”的人文思想,以“仁”为内在理念,以“礼”为外化形式,有助于在各类体育比赛中构建和谐共赢的良性竞争关系,打造良好的外在形象,有利于营造和谐包容的体育文化氛围。

自强不息,为体育文化建设注入顽强拼搏的竞技精神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儒家培养君子的最高典范。孔子提出“不怨天,不尤人”,孟子提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体育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突破自我、追求卓越正是从事体育运动所应当具备的关键精神品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举办之后,陕西省的体育场地总面积进一步扩大,各类群众健身休闲场所进一步增加,据陕西省体育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省共有体育场地118841个,体育场地面积9271.93万平方米。在场地设施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陕西省应在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融入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鼓励省内运动员在体育训练中突破自我,顽强拼搏,取得优异成绩,同时也引导居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在体育运动中不断挑战自我、培养堅韧不拔的精神品格。

因材施教,在体育文化建设中关注省内居民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理念之一。后世将这种思想阐释为根据教育对象本身的特质来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笔者在此处借用因材施教的理念,目的在于强调陕西省在体育文化建设中应该有意识地关注省内不同居民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关注城乡居民对于体育运动场地和体育运动项目的不同需求,以及城市大型社区内部不同年龄阶层的居民对于体育运动场地和体育运动项目的不同需求等。以社区居民为例,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社区健身器材的使用者主要是老年人,还有部分健身器械由于不适合老年人而闲置,另外,参与调查的诸多年轻人表示,工作之余没有时间前往体育场进行锻炼,希望社区能提供小型的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篮球场等活动场地。如前文所述,体育文化包括体育认识、体育道德、体育物质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在陕西省体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服务理念,关注省内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的居民群体的实际需求,不断改善本省的体育物质条件,不断丰富本省的体育内涵。

天人合一,在体育文化建设中倡导修身养性、服务人生的

终极理念

儒家学说对天人合一的思想有着较为深刻的阐述,孔子在教导弟子时曾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句话中包含着对大自然朴素的敬畏之心。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学说,这种将人本身与大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观点得到了人们的进一步推崇。儒家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适用,我们应吸取其中敬畏自然的理念,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观念。这一观念在体育文化的建设中也不容忽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在体育文化中一味宣扬竞争、竞赛,将很难践行以体育服务人生的终极理念。因此要在传统思想中寻求智慧,将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念融入体育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引导人们顺应自然,在体育运动中关注身心健康,内外兼修,尝试寻找内心与外界的平衡,从而实现修身养性的目标。

此外,陕西省内高校众多,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和知识与文化的聚集地,能够有效促进地方文化发展。如前文所述,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省内各高校内部的体育文化氛围良好,但社会辐射作用有限,今后应进一步鼓励高校在校学生对接社会、服务社会,自觉参与到本省体育文化的宣传和建设中,提升本省体育文化的影响力,从而更加充分地发挥高校在服务地方文化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以儒家人文精神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是我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儒家人文精神促进陕西体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和落实,从而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提升本省体育文化建设水平、增强居民文化自信等多个发展目标。

本论文系陕西省体育局2023年常规课题《文化自信背景下以儒家人文精神促进陕西体育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3534)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陕西省儒家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