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县反排村苗族祭桥节芦笙文化

2024-04-27 17:14唐卿何蜜月
文化产业 2024年8期
关键词:台江县维系芦笙

唐卿 何蜜月

芦笙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芦笙文化是维系社会稳定和谐,构建苗族人际关系网的重要纽带,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反排村农历二月二祭桥节的挖掘,分析芦笙在反排村的生活展现,以及芦笙文化对其社会生态的构建、社会关系的维系。现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芦笙在祭桥节中的重要性和芦笙的文化内涵。研究发现,芦笙不仅是祭桥节的重要乐器,还承载着苗族的历史、信仰和民族认同。现旨在为芦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思考。

芦笙见证了一个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苗族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系社会稳定和谐、构建良好的苗族人际网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芦笙是苗族流传最长远的传统乐器之一,也是历史长河中苗族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一直嵌化在苗族社会生活的重大喜事、家庭祭祀、节日假日等重要场合,芦笙在苗族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芦笙文化不仅渗透在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还涉及苗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形态的构建、社会关系的维系等方面。现分析台江县反排村苗族祭桥节中的芦笙文化,以期对苗族的生产生活、习俗习惯、族群性格、精神面貌和心理素养等有更深入的了解。

台江县苗族芦笙文化的起源与背景

台江县苗族祭桥节的起源与习俗

台江县苗族祭桥节也被称为“敬桥节”,是苗族地区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在苗族看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万物醒”的日子。这一天,新婚未有子嗣或久婚未育的人家會架设“接引”的“桥”来“引进人才”,以保佑家族和个人的繁衍与发展。这个过程被称为“架桥”。

除了“架桥”,苗族人民还非常重视早已由祖先架设并已经“引进”了许多“人才”的“桥”。他们认为这些“桥”非常神圣,因此,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都要到“桥”上去祭祀,感谢这些“桥”为家族带来繁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二月二”敬桥节的习俗。

苗族芦笙文化的历史与背景

台江县苗族芦笙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据文献记载,芦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早在唐代,宫廷中就有芦笙的演奏。芦笙是苗族传统的簧管乐器,在苗族地区广为流传。台江县反排村芦笙表演把词、曲、舞三者融为一体,保留了苗族文化艺术的原始性。

台江县反排村芦笙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还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芦笙文化与苗族人民的生活、信仰等紧密相关。在苗族的祭祀、婚礼等场合中,芦笙都是不可或缺的乐器。它以独特的音乐形式和演奏方式,传达了苗族的历史、文化和信仰。芦笙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和身份认同的标志。每逢节日或庆典,苗族人民都会聚集在一起,吹奏芦笙,跳苗族舞蹈,共同庆祝。这种文化传统不仅丰富了苗族人民的生活,还增强了苗族人民的凝聚力。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芦笙文化的传承面临困境。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减弱,老一辈传承人逐渐逝去,都给芦笙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挑战。为了保护和传承芦笙文化,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制度、让芦笙文化“进校园”等。

“桥”的权属形态:族群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

祭桥节作为台江县苗族祭祀祈福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族群发展的社会结构和组织形式的体现。这种组织形式主要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涉及一系列的仪式和供品,包括在“桥”上烧香纸,摆放酒、腊肉、糯米饭、红蛋、米酒等供品,以及进行祭祀活动等。从这种组织形式可以看出,族群的发展不仅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延续,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传承。祭桥活动所体现出来的家族和亲缘关系,是维系族群发展的纽带。在此过程中,每个家庭和个体都会以特定的方式参与,以促进族群的凝聚和发展。

同时,祭桥也涉及一些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如祭桥时的先后顺序、祭祀物品的准备等,这些都反映了社会等级和秩序的划分。通过这样的组织形式,族群成员得以明确自己在族群中的角色,从而能更好地维护族群内部的稳定与和谐。

宗族桥权的文化内涵与意义

祭桥作为族群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既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传承,也是族群凝聚力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这种传统的组织形式的价值和意义也发生了改变。

苗族祭桥宗族桥权的文化内涵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第一,强化宗族认同。苗族祭桥宗族桥权是一种强化宗族认同的表现。通过祭桥活动,族群成员能够更好地认识和认同自己的宗族根源,明确自己在宗族中的位置和角色,从而增强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二,维系社会秩序。在祭桥活动中,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得到了明确的体现,祭桥的先后顺序、祭祀物品的准备等都有一定的规范。这反映了社会等级和秩序的划分。通过遵守这些规定,族群成员能够更好地维系社会秩序。

第三,增强地方凝聚力。祭桥活动通常在特定的地点进行。这些地点在当地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是当地居民共同的记忆和认同标志。通过祭桥活动,地方凝聚力得到显著增强,居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第四,促进族群交流与融合。祭桥活动不仅是一种宗族活动,也是一个族群交流与融合的平台。在祭桥活动中,不同宗族之间得以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族群融合,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五,促进文化传承。苗族祭桥活动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通过祭桥活动,族群成员能够了解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历史故事和民族精神,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苗族宗族:维系族群生产发展的社会组织

苗族宗族是维系族群生产发展的重要社会组织。在台江县苗族社会中,宗族是由同一祖先的后代组成的血缘群体,具有明确的地域特征和亲缘关系。祭桥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增强族群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还能激发宗族成员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族群生产发展。

苗族宗族作为维系族群生产发展的社会组织,在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生产协作、传承技术和知识、弘扬文化和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宗族的影响力和地位有所降低,但在一些地区,宗族仍然是重要的社会组织。保护和发展苗族宗族文化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生境下的祭桥文化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始终坚信万物有灵,进而产生了对自然的敬畏。苗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祭桥节是对古桥的祭祀,体现了苗族人民传统的信仰。

对芦笙文化发展的思考

不论是吹奏芦笙,还是踩芦笙活动,都反映出苗族群众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富于创造的精神。如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承好芦笙文化,让芦笙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是苗族人民目前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如下表所示)。

关于芦笙文化发展的思考及建议表

关于芦笙文化发展的思考 建议与对策

1.各地区是否能成立芦笙协会?是否能得到政府以及相关爱心机构的资金支持? 建议开展芦笙交流座谈研讨会,所使用的每一笔账目向政府、资助机构、协会成员进行公示,协会做好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建立协会组织架构,合理分配职权

2.非遗部门是否能做好芦笙文化传承工作? 建议在苗族重大节日邀请芦笙传承人在社区、学校等场所开展芦笙制作体验、芦笙演奏教学、芦笙舞蹈教学等活动。鼓励全民参与,亲身体验,感受芦笙文化的魅力,提高对芦笙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各地区文化部门是否能举办芦笙比赛? 建议文化部门举办传统芦笙与多管芦笙的比赛,让更多的民间芦笙爱好者和专业芦笙演奏者参加,增强芦笙文化的影响力

4.芦笙教学是否能“进校园”? 建议学校开展芦笙社团活动,开设制作芦笙、吹芦笙、跳芦笙等课程,让更多人接触芦笙,学习芦笙,热爱芦笙,促进芦笙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5.苗族各村寨是否能在春节、苗年节等重大节日中举办芦笙吹奏比赛? 建议以家族为参赛单位,以便家族老者对年轻人进行芦笙演奏培训。这一方面可以增强家族凝聚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芦笙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6.芦笙师傅是否能尝试对芦笙制作进行创新? 苗族地区芦笙师傅普遍年龄偏大,采用传统的芦笙制作技艺。芦笙师傅可以到芦笙制作厂学习芦笙制作技艺,在外观方面做得更加美观、精致,缝隙更加紧密,音色更加饱满。芦笙师傅还可以培育一批年轻的芦笙制作者,整理出一套完整的芦笙制作技术。只有不断创新芦笙的制作技艺,满足芦笙演奏人员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推广芦笙,促进芦笙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7.能否集中力量发展芦笙旅游业? 将芦笙与旅游相融合,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路线,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芦笙文化的独特魅力。加强对芦笙演奏人员专业技能、沟通能力等的培训,提升芦笙演奏人员的综合素养。加大对芦笙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这不仅能提高相关从业者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苗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本研究通过对台江县反排村苗族祭桥节中芦笙文化的分析,深入了解了芦笙在苗族文化中的重要性和独特价值。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芦笙文化的传承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更好地保護和传承芦笙文化,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策略。希望本研究能引起更多人对芦笙文化的关注,为其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新形势下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基于台江县反排村祭桥文化的田野调查”(项目编号:2022ZC014)。

(作者单位:贵阳人文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台江县维系芦笙
民族互嵌村落共同体生成与维系机制研究
岜沙芦笙节
台江县老同志文化助力脱贫攻坚
你好,芦笙
是什么维系着婚姻
异质型村庄共同体何以维系——一个滇西北民族村寨的互惠实践研究
仙灵骨葆对老年妇女Colles骨折血清碱性磷酸酶及钙磷的影响
芦笙恋歌
苗族芦笙制作师
台江县举办中老年舞蹈健身队成立九周年庆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