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 新教材 新思路

2024-04-27 18:59张云强
考试周刊 2024年19期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新高考新教材

作者简介:张云强(1979~),男,汉族,陕西宝鸡人,庆云云天中学,研究方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摘  要:在新高考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文章探讨了教育部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路径。分析了新高考對课程设置的影响,新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探讨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讨论了知识积累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求异和培养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案例和理论,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并结合教育部统编版教材内容进行了具体分析和应用。为高中思政课程的教学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路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关键词:新高考;新教材;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9-0148-05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观念的更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正面临着新高考和新教材带来的巨大考验与机遇。新高考形式的变化和教育部统编版新教材的出台,改变了课程设置和评价标准,提出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新要求。文章探讨了新高考、新教材背景下,教育部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路径,深入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求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 新高考与思政课程

(一)课程设置

新高考对思政课程的调整,引入了更加贴近时事和社会实践的内容,例如公民道德与伦理、法律基础,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这些内容不仅让学生从理论层面了解社会伦理与价值观,更能够将其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同时,课程还加强了对国家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国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育内容。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国家政治的运作机制,法律法规的制订与执行,以及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更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未来的社会参与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考试形式

新高考对思政课程的考试形式进行了重大改革,由传统的笔试形式转变为更为综合性、多样化的形式。现在的考试形式涵盖了论述题、案例分析、政治事件解读等多种类型,这种多样性的设计旨在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考试注重学生对政治理论的理解和运用,鼓励学生们通过理论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改变使得考试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检测,而是真正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理解政治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机会。这种考试形式的转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和政治现实时能够有针对性地运用所学知识。

(三)内容涵盖

新高考对思政课程的改革标志着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它不再将思政课程局限于传统的理论传授和死记硬背,而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深度。这一变革鼓励学生跳出书本,关注时事、政治事件和社会现象,将所学的政治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紧密结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问题的探讨和分析中。他们通过深入研究时事热点,了解政治事件的背后逻辑,分析社会现象的本质原因,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政治理论的实际应用。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理论应用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高考对思政课程的改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分析和评价时事政治事件,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建设和发展中。他们不仅关注个人的学业和成长,更关注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好青年。新高考对思政课程的改革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更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理论应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变革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评价标准

新高考对思政课程的评价标准进行的变革是划时代的,它彻底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知识掌握导向,转变为对学生能力的全面评估。这一转变体现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目标的提升,旨在培养出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新时代青年。现在的思政课程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意味着学生不再仅仅是被要求记忆和理解知识,而是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去分析复杂的政治事件和社会现象,去评价不同的观点和立场。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也更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同时,新高考对思政课程的评价不再仅仅依赖于单一的考试成绩。这意味着学生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价值观的把握都将被纳入评价范围。这种评价方式更加全面、客观,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为了适应这一变革,教师们也需要相应地调整教学方法。他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和讨论。同时,教师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参与、亲身体验,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新高考对思政课程的评价标准变革是一次深刻的教育改革。它不仅改变了思政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更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这一变革将为未来的教育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培养出更多有思想、有能力、有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

(五)教学方法

新高考对思政课程的改革凸显了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关键作用。这种变革鼓励教师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更多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剖析真实的政治事件和社会现象,学生能够接触到多元化的观点,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并锻炼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碰撞思想的平台。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可以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见解,并从不同的反馈中获得启发。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还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新高考改革还鼓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更好地理解政治与社会的联系。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被提倡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历史事件。阅读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深化他们对政治领域的理解。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批判能力。新高考对思政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通过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以及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阅读相关书籍,教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新时代好青年。这样的改革不仅提高了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热爱学科的重要性

当学生对某一学科充满热情时,学习不再是单纯的任务,而是一种乐趣和探索的过程。热爱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让学生更专注、更努力地探索学科内涵。热爱学科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不断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激发学生对学科的热情,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的学习之路注入更多活力和动力。在培养学生对思政课程的热爱和兴趣方面,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确保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与深度。案例和故事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直观而深刻地展示思政课的重要性。选择现实生活中的政治事件或社会现象作为案例,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并将抽象的政治理论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案例让课程内容更具体、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激发学生对政治问题的兴趣。通过案例分析,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和运用政治理论,将其应用到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中。运用情境化、富有情感色彩的故事,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故事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在情感上触动学生,使课堂内容更具生动性和深度。通过故事的讲述,唤起学生对政治问题的情感投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深入思考和学习的热情。除了案例和故事,与学生分享对思政课程的热情体验,讲述对政治学科的认识和体会。教师的表达方式和热情投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投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案例、故事以及个人热情体验的分享,营造一个充满情感共鸣和思维启迪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理性层面上理解政治理论,更在情感和实践层面上对其产生共鸣和深入思考。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采用具体而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抽象的政治理论,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案例的运用,通常选取自政治事件、历史背景或当代社会,具有代表性和现实意义。案例呈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从具体案例中直观理解并运用抽象的政治理论。详尽地呈现案例的背景、相关信息和理论内涵,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在探讨民主制度时,选择特定国家的政治选举事件作为案例,分析选举背后的政治机制和民意表达,引导学生理解民主政治的实践意义。将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中,案例可以是社会热点事件、历史事件等。通过对案例的分享、分析和讨论,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其中的政治原理、历史背景和社会影响。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引导学生探索政治理论与实际事件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讨论某国家的政治改革如何影响了其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激发学生对政治原理和国家政策的深入思考。通过案例的引入和实践案例的分享分析,构建了丰富而有深度的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案例中理解政治理论,更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以及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三、 知识积累与发散思维能力

(一)知识积累的有效策略

教育部统编版教材在知识积累方面运用了多种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学习体验。教材采用了模块化教学方法,将政治课程内容划分成小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着清晰的主题和目标。分块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更加专注于每个小单元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深入、更系统地掌握和理解每个知识点。教材所提供的案例和实例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政治理论、国际事务、社会现象等多個领域。案例以生动具体的方式展现了理论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更深入、更贴近生活的学习体验。通过深入分析案例,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还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材还结合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和实地考察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视野。尤其是利用网络资源展示当代政治事件和社会现象的实时资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多元的政治学习环境。除了案例和资源外,教材中提供的辅助工具也非常有帮助。思维导图、图表等工具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帮助更好地整理和归纳知识,培养逻辑思维和知识组织能力。工具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育部统编版教材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应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全面、立体的学习平台。综合教学策略与资源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发展,提升其综合能力,为未来的学术与社会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发散思维与想象力的培养

当涉及具体内容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阅读相关书籍和了解历史事件,是扩展学生知识面和理解政治领域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可以设计多元化的学习方法,以加深学生对政治领域的理解,并从不同角度审视世界。通过实地考察和参观,学生能够亲身感受政治理论在现实中的运用。组织学生前往当地政府机构、社区组织或政治活动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与政府官员、社会活动家或政治领袖进行交流,了解学生们的工作内容、挑战和责任。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加深对政治领域的理解。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历史事件研究,学生可以拓展知识面,加深对政治变革和社会演变的理解。教师可以指定一些与政治相关的经典和当代著作,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同时,设计课堂讨论或小组研究项目,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如法国大革命、美国民权运动等,以及这些事件对当今政治格局的影响。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的历史进程和现实挑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多元化的视角。

在课堂上,组织讨论小组,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的政治问题,或者参与模拟政治事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理论。实践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考。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分享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如社会热点、政治事件等。当涉及具体案例时,我们可以选择当前的社会热点或政治事件,以此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分析的素材,进一步培养其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考能力。

例如某城市近年来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给市民的日常出行带来了诸多困扰。政府制订了一系列交通管理政策,如限行、建设轨道交通等,以缓解交通压力。然而,这些政策是否有效?在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学生可以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公共服务等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更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又比如某国政府最近对移民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讨论和争议。一方面,政府希望通过严格的移民政策控制国内移民数量,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有人认为这种政策会对经济发展和国际形象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人权问题。学生可以从政府治理、国际关系、人权保障等角度进行分析,思考如何平衡国家利益和人道主义精神。在分享这些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不仅关注事件本身,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多层面因素。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们对复杂现实情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进而提升其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考水平。

四、 学生求异与逻辑思维培养

(一)鼓励学生求异

在思政课堂中,采用开放式的探讨、辩论或小组分享等交流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言论空间。即使与主流观点存在异议,也能毫不犹豫地表达个人观点。建立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想法、充分展示思考成果,培养了学生审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思政教学中,鼓励学生选择个人感兴趣的政治议题进行深入探究或实验,并在课堂上分享所得研究成果。通过亲身参与研究和实践,学生不仅是接受知识,更是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强了对问题的全面理解和分析能力。在课堂分享中,学生可以通过分享自身经历和成果,彼此启发,共同探讨,丰富学生们对政治议题的理解与认识。

在思政教学中,积极倡导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深度思考和接纳多元观点的重要途径。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得以自主选择研究的议题,自主探索相关内容,深入了解并全面思考问题。在教学环境中创设鼓励学生表达独立见解的氛围,有助于培养更为自信、具备批判性思维的学生群体。学生敢于大胆探索、深度思考,毫无保留地表达个人独特而具洞察力的观点,为其未来的成长和积极社会参与奠定坚实基础。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们从自身兴趣和关注点出发,选择感兴趣的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问题的关键点,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还能够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创设鼓励学生表达独立见解的教学环境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思考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互动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为学生提供展示个人见解的机会,促进学生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从而拓宽彼此的视野,培养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

(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部统编版教材的引导下,为了培养学生更为灵活和深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实践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政治议题。介绍不同的逻辑思维训练法,例如推陈出新、聚合抽象、循序渐进、生疑提问和集思广益等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深度。结合案例分析,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供应特定政治问题案例,激励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深入分析与解答。针对性训练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提升其逻辑思维水平。通过案例解析,学生得以训练逻辑分析能力,培养对复杂议题的深入思考能力。实践性训练加强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也为其发展高阶思维与分析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被积极鼓励并引导运用逻辑思维,特别是在小组讨论或项目研究中。实践性活动要求学生合作解决政治问题或完成特定课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通过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来培养自身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团队协作技能,并在思维碰撞中不断拓展自己的视角。全方位的训练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有益,也为整体团队的成长与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机会。通过教育部统编版教材内容及教学实践,学生逐步培养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培养不仅是为了知识的吸收,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全方位的培养,让学生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团队合作的实践能力,为其未来学术和社会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 结论

文章讨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豐富案例与实例培养其综合能力和发散思维。教育部统编版教材模块化教学、多元案例和实践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新形势下,教学应充分运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为其未来的学术和社会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明雪.基于“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路径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23(14):27-29.

[2]刘荣宗.基于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路径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11):17.

[3]赵跃伦.新高考,新教材,新思路——浅谈思想政治复习课的建构[J].教学考试,2022(17):68-70.

猜你喜欢
高中思想政治新高考新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高中思想政治课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认识与探究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