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拆、引”:融媒青年队伍建设的破圈之道

2024-04-28 05:58朱琳琳
视听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融媒江阴队伍

朱琳琳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大批青年人才投身媒体一线,各级主流媒体的队伍建设都迎来全新挑战。本文以江苏省江阴市融媒体中心(以下简称“江阴融媒”)为例,探索如何突破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瓶颈,使其与青年的生产生活、创新创意、实绩实效相结合,坚定青年立场,指引前进方向,传播党的政策主张,凝聚奋进力量,从而推动县级融媒加快融入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大格局。

一、融媒青年的思想状况及特点

通过对江阴融媒青年人才阶段性的调查访谈,以及和多家县区级媒体单位班子成员、中层干部面对面交流,分析得出,当代融媒青年成长于深度现代化阶段,得益于我国飞速发展的数字化进程,他们普遍具备学历较高、观念超前、个体意识强等特点。

一是思维活跃但认知有限。青年职工天然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气神。以江阴融媒为例,2019年4 月成立以来,新招录青年职工81 名,皆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新闻传媒类专业背景,部分有海外学习经历,他们的思想更活跃、思维更敏捷,探索劲头足、接受事物快,对媒体发展和职业生涯充满热情。但因阅历不深,对人对事的认识和理解不透彻,往往会在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尽管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仍存在局限性。二是政治观念积极但理论素养仍待提升。融媒青年都能积极拥护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但政治理论学习还不够,尤其是普通职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足。三是职业诉求较多但职业技能单一。当代青年生活在和平年代,多数没有经历艰难环境的考验和复杂斗争的历练,他们有着健康向上的职业诉求,但实际上存在职业期望、价值追求和个人能力不完全匹配的情况,如无正确引导,则会对思想层面产生负面影响。

二、融媒青年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24 年是媒体融合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整体推进的十周年。在迈入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新阶段的当下,青年是创新发展的生力军,面对新形势,融媒青年队伍建设任务更加紧迫和繁重。

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狠抓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人才的政治建设,才能确保阵地安全。在互联网时代,价值观多样杂陈、波涛汹涌,迫切需要强化青年队伍理论武装,加强政治引领,以此来凝聚共识,通过多种手段教育引导融媒青年坚定立场,做党的政策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和公平正义的守望者。通过持续深入有效的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制度保障等,把队伍建设工作植入日常,潜移默化,为新闻生产工作保驾护航,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贯穿新闻生产各个环节,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队伍建设的新探索开创媒体融合的新局面。

三、融媒青年队伍建设的破圈探索

“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面对新时代的融媒青年,队伍建设工作也有了新要求。如何将这样一群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青年拧成一股绳,共同成长、互相成就,为媒体融合注入新活力和新动力?江阴融媒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结合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对如何做好融媒青年队伍建设工作探索出一条“细、拆、引”的创新工作路径。

(一)融入感情、融入时间、融入精力,把了解青年朋友细化为温暖的日常

尽管“媒体人永远年轻”,但代际壁垒同样存在于媒体内部。60 后、70 后,与伴随着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和永远在线的互联网Z 世代,如何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手中那把融合现实与数字领域新世界的钥匙,江阴融媒的答案是建立一支队伍。集结一群政治素质过硬、工作经验丰富的各个年龄层的党员干部组成融媒导师队伍,从集团班子到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各支部负责人,担任青年的“职业导师”角色,发挥“知心人”的作用,经常走近青年干部、职工身边,用心用情倾听他们的声音。

一是针对职场新人,融媒导师多关注他们初入职场的不适应和无方向,经常性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深入了解新员工的思想、学习和工作状况,及时跟踪思想动态和成长足迹,将党媒属性植入心田,积极引导其遵守职业道德、维护职业形象、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二是针对青年骨干职工,融媒导师多关注职业生涯规划,日常通过非正式谈话和工作情境内的关怀,帮助其纾解情绪、缓解压力,加强鼓励激励,共享成长喜悦;教育引导青年骨干职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指导其从政治角度看问题,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主动吸纳青年骨干加入党组织,进一步提升党员发展质量、提优党员队伍结构。三是针对年轻中层干部,融媒导师多关注管理能力提升,通过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等,帮助其准确认识角色定位、迅速完成角色转型,在年轻干部成长的关键之处帮一下、紧要环节拉一把,确保年轻干部在工作方法上有人教、工作作风上有人带,切实提高年轻干部把握大势、把握方向的能力。

(二)设计平台、设计形式、设计制度,把系统性青年工作拆解为鲜活的项目

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润物无声的工作,融媒导师必须做“热心人”,认清并掌握青年成长规律,主动作为、积极创新,不断丰富队伍建设工作的形式,积极探索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的激励机制和有利于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结合青年职工喜好,设计平台、设计形式、设计制度,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强化队伍建设工作的实效性。

江阴融媒根据融媒青年的特点,打造了“Y-talk融媒青年说”“融媒夜课堂”“video 青蓝孵化营”等平台,由青年自发组织开展论坛、讲座、辩论、业务研讨、内部培训等活动,全面锻炼和发掘其综合能力,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和发挥个性的空间,营造良好的青年人才成长环境,有助于青年实现自我价值和满足精神需求。依托这些平台,一批批多才多艺、个性鲜明的融媒青年脱颖而出,跨小组甚至跨部门牵头项目和活动,使其业务范围和职业通道都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如由青年干部引进的“音乐思政课”项目,由多部门青年共同协作,一改传统的政治理论学习形式,以新颖的授课形式和独特的呈现方式,通过折射历史意蕴、彰显信仰力量的优秀音乐作品,进一步引导青年职工深入理解政治理论,增强了理论宣讲的感染力、生动性和针对性。鲜活的项目背后有完备的青年人才使用机制支撑:为新进员工提供“多车道”,对其推出为期一年的轮岗学习,力求实现全方位技能培训和最优化人岗匹配;为优秀人才开辟“绿色通道”,持续推出优选人才培养计划,在青年职工中评选领军人才、技能英才和青年优才,落实人才激励和保障措施,有效发挥青年专技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为骨干人才拓宽“快车道”,创新开设“融媒大师班”,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加快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县融持续健康发展储备专业人才和智力资源,多维度构建融媒青年人才发展体系。

(三)抓住契机、抓住目标、抓住成效,把青年职工引领成为融媒事业的栋梁之材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1]这既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明确奋斗目标,又为新征程上青年队伍建设工作指明前进方向。江阴融媒构建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相融相促的队伍建设工作体系,以守住思想关的底线和培养接班人的高度,做好全方位“引路人”,积极为融媒事业培养栋梁之材。

一是抓住契机,引领业务能力提升。江阴融媒坚持把培养青年成才作为工作重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除定期集中组织开展融媒业务专项培训外,利用各种工作场景对出师不利的新闻主播、遭遇瓶颈的新媒体出镜记者、不善管理的年轻干部等进行一对一辅导,从政治角度夯实思想根基、思想角度消除顾虑包袱、工作角度指导业务技能。

二是抓住目标,引领融媒人才方向。近年来,江阴融媒在推动青年职工队伍建设工作中,从新人入职开始即不断强化融媒发展规划,根植“如智者般思考、如农夫般细作、如战士般勇敢”的融媒文化精神,将青年职工渴望进步、期待成才的需求与本单位发展目标深度捆绑,形成良性的同向同力、同频共振。

三是抓住成效,引领青年发展道路。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江阴融媒青年的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他们的理想信念日益坚定,对党组织的向往强烈,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已经成为青年职工的政治追求,江阴融媒近三年发展40 周岁以下党员占比超八成;他们的归属感日益增强,切实做到个人进步与单位发展紧密联系,一批青年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入选优才计划,薪资直接对标中层干部;他们的生力军作用日益彰显,冲锋在前、勇当重任,工作业绩突出,年轻干部提拔晋升迅猛,近三年提拔40 周岁以下干部占比近七成。实实在在的成效对全体青年职工产生正向激励和深度引领,人才队伍逐步成熟壮大,媒体融合的成果全国领跑。江阴市融媒体中心先后获评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 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奖和国家广电总局2023 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导单位,是全国唯一同时荣获报业系统和广电系统最高奖项的县级融媒。

四、结语

融媒青年是县融发展进程中最为活跃的力量。在全面推进青年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把握青年工作规律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新时代、顺应新形势。只有持续探索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破圈”新路径,才能激发创新活力,提升融媒引力,增强发展动力,从而推动县融建设事业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融媒江阴队伍
魅力江阴
主流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融媒创新调查
《登江阴黄山要塞》
江阴特产——马蹄酥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别逃啊,霍金!——一次跨越时间的融媒采编行动
以融媒之势扩大主题报道传播力——以嘉兴市广播电视台新闻实践为例
报业融媒要巧借“东风”觅突破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