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媒体创作的创新发展

2024-04-28 05:58张文清
视听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综艺农村

寇 飞 张文清

一、媒体创作“下乡”,“铁脚板”踏寻好题材

2018 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四力”,“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对整个宣传思想战线提出了殷切希望。

近年来,随着门户网站和微博等社交媒体的日益发达,使得一些媒体人热衷于依赖网络创作,足不出户就能追随网络热点,也导致部分从业者逐渐失去了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践行“四力”的要求,为宣传工作者提高本领能力再次指明了方向。

恰逢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方兴未艾的重要时点,乡村的发展和变化为各类主题报道提供了大量鲜活的优秀题材:一是聚焦乡村人文与自然风光题材,如“沿着公路看乡村”“最美自驾路”等,从农村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到沿线如画的田园风光,再到舒适怡静的民宿旅游等,用可视可感的发展实效,让受众感受乡村生态之美;二是挖掘乡村发展故事的题材,如“第一书记”“村里的年轻人”等,特别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一大批优秀的基层干部,驻村蹲点、废寝忘食地工作,记者也跟随他们的足迹深入基层,用“铁脚板”走了好无数好故事,江苏广电总台拍摄制作的《第一书记种瓜记》,就以幽默纪实的风格,讲述第一书记带领村民种瓜这件“不起眼的小事”,获得中国新闻奖众多评委的肯定;三是借助新媒体平台分享乡村生活的题材,如“张同学”“拉面哥”等,基层干部、农民摇身一变成为草根网红,他们活跃在新媒体平台上,自创记录乡村工作、生活的短视频,让受众以第一视角感受乡村的真实生活,生动地记录了美丽乡村的故事。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农业现代化……一个个目标的推进和实现,让广大农村生产生活面貌实现一次次跨越式发展,涉农类新闻报道,把握时代趋势,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纪实的镜头,展现乡村的景美、人美、日子美,在农村创造一个个良好的“民间舆论场”,也为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提供着动能。

二、沉浸式“下乡”,乡村综艺异军突起

如果说,新闻报道是乡村信息长久以来主要的输出端口,那么乡村综艺在各大媒体平台的异军突起,则是涉农题材媒体作品创作方向的一次重大转变。

十多年前,乡村综艺概念较为狭义,可能只有央视农业频道独挑大梁。《乡村大世界》《乡村大舞台》《我的美丽乡村》《乡村栏目剧场》等优秀品牌栏目,在农村地区有着广泛群众基础。但也因为乡土味太浓,造成目标受众单一,城市地区和年轻群体难以产生共鸣。

但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了文艺创作的热词。2017 年,湖南卫视推出的乡村生活纪实类慢综艺《向往的生活》第一季播出后广受好评,而且热度经久不衰。由它带动起的这股乡村综艺热,近年来也呈现出井喷状态。取景于乡村的经营类节目《亲爱的客栈》,主打农务劳动沉浸体验的《哈哈农夫》,以及养成系乡村劳作纪实互动节目《种地吧》,都真实还原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常生活;《山水间的家》采取纪录片的拍摄手法,精心选取了在文旅融合发展层面具有代表性的24 个特色乡村,以平易亲和的“探访”视角与当地村民进行深入交流,通过一个个有温度、接地气的人物故事,折射出中国农村在乡村振兴政策背景下收获的喜人成果。

无论从叙述角度,还是制作手法和传播手段上,近几年出现的“乡村+ 娱乐”综艺节目实现了创新路径2.0 迭代升级。很多观众抱着真人秀综艺的视角来观看,最后却被乡村的自然美景和农业农村的真实发展所吸引。这样力求真实的呈现手法,不仅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和影响力,更成功打破了城乡之间的传播“次元壁”。综合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把准时代脉搏。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之下,这些新乡村节目以政策为脉、以综艺为媒,生动展现农业、农村、农民的真实状况,打破了观众对农业农村农民固有的印象,用创新、多元、寓教于乐的电视综艺模式,书写火热的乡村振兴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的力量。二是真实性表达。乡村综艺大多将节目嘉宾放至真实的农村生活环境中,沉浸式地进行乡村体验,记录和展现当地农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农村的现状。但真实中又有惊喜,观众带着“小桥流水慢生活”的固有印象观看时,不时出现的高科技、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场景,也给了大家带来了不小的震撼。三是朴实的表述风格。相比近年来,特别流行的真人秀综艺,乡村综艺节目风格朴实,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包装。这种朴实的风格与农村的自然环境和农民的质朴性格相得益彰,也满足了部分观众对“归园田居”的向往,感受乡村的真实和自然的精神期待。

三、新技术新理念“下乡”,新媒体为乡村振兴赋能

微信、淘宝、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迅速普及,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的“信息时差”,农民对新事物、新理念的理解,对新技术的掌握,让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乡村丰富的农产品和独特的旅游资源,不再受传播限制而无销路,跟随着一条条推文,一个个短视频,便轻易地进入大家的视野。通过短视频营销、电商直播、物流加持,消费者可以更真实、直观地看到农产品的原产地,甚至养殖和采摘过程,加强了对产品的信任感,形成了巨大的流量效应,轻易解决了以往最难的农产品销路问题。有关部门也充分利用这些新媒体平台,讲好农村故事,展现美丽乡村,展示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又进一步圈粉赋能。“互联网+ 文章+ 短视频+ 直播”的全媒体、全方位的传播,形成新媒体传播矩阵,才能帮助相对贫困地区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从而吸纳多方社会资源参与乡村发展。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的跨越式进步和发展,农村地区的社会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吸引着媒体创作对乡土文化内涵进一步深入挖掘。内容更加丰富、品质更高的涉农题材作品,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也通过媒体发掘、提炼、记录和传播,逐渐打造出了符合时代潮流的地方特色精神文化符号。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未来,媒体创作应该继续践行“四力”,深入基层,记录和发掘美丽乡村故事,创新发展乡村题材节目的表现形式,增强大众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亲近感和关注度,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综艺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电视综艺泡沫化隐忧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第七届《综艺》年度节目评选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