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在广电行业的传承与创新

2024-04-28 05:58
视听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戏迷晚会创新性

胡 骏

【关键字】戏曲文化;广电行业;守正创新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我国文化建设的内涵不断丰富,要求不断深化。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在世界戏剧文化中,中国戏曲以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的独特艺术特征,传递着中华民族坚守民族气节、坚持惩恶扬善等精神特质,散发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1]2021 年,中央宣传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部署当前传承发展工作,强调要从记忆、传承、创新、传播四个方面齐发力。为积极响应政策,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参与主办、江苏文艺广播参与承办,推出以弘扬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为核心的戏曲研学创演比赛《2023 全球网友戏迷大赛》,旨在充分整合戏曲优质资源,通过网友戏迷大赛进一步促进戏曲的传播与传承,展示戏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最新成果。同时每年举办《江苏中秋戏曲晚会》,该晚会于2007 年首次推出,2023 年是第十七届,一直以来,以弘扬传统艺术为宗旨,已经成为一年一度的高水准戏曲盛会。广电行业在戏曲领域不断深挖,推陈出新,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探索我国戏曲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纯线上竞演新模式

互联网的发展为传统文化开拓了无限的疆域,让广大网友能够通过更便捷和更经济的方式接触戏曲、爱上戏曲。如今,许多视频平台上都活跃着实力派票友,一部手机、一支话筒,便能叱咤梨园,他们没有专业背景,凭借纯粹的热爱而不遗余力地传承与弘扬戏曲艺术。当下年轻受众群体多集中在自媒体平台,让传统戏曲文化与年轻一代的距离不再遥远,让戏曲融入日常中“活起来”,可以感受,可以体味。同时,互联网端的戏曲传播从形式上更加符合现代的传播语境,能够打破旧有“门槛”,满足受众的好奇心理,从而获得持续关注。[2]

为吸引广大互联网用户、各年龄群体对中华戏曲艺术的关注,本届大赛以江苏广电总台全媒体平台和抖音平台为主要传播载体,为各位网友戏迷提供展示自我、弘扬传统文化的全方位舞台。与以往戏曲类比赛着重线下演出、观看为主不同,《2023全球网友戏迷大赛》采用纯线上竞演新模式,这一竞演模式不仅在戏曲类比赛里具有创新性,而且对年轻受众颇具吸引力。参赛作品内容中也处处体现着融通古今的创新理念。自启动以来,大赛吸引了无数网友的热烈参与,仅一个月时间,全网点击量破千万,收到了上万件优秀作品,涵盖23 个戏曲剧种。本次大赛不仅仅是一场竞技,更是一个属于所有戏迷的盛大节日。

二、新媒体科技助力

目前,江苏中秋戏曲晚会已走出剧场,登上卫视荧屏,主创团队在创作之初,就以努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目标,用极富特色的形式创新戏曲艺术。各届晚会努力呈现高品质戏曲舞台艺术,结合舞台声光电等技术手段,营造出团圆祥和、时代美好的氛围。有的采用现场录制与摄影棚外景拍摄相结合,突破传统戏曲的观演关系,顶机位与航拍、升格等主流摄影手段相结合,并首次使用360 度自由视角环拍技术;有的运用自由视角摄影系统“去舞美化”舞台设计等,让戏曲名家的表演呈现出虚实结合、美轮美奂的电影级质感,尤其是武戏画面做到了360 度无死角,把张力十足的动作瞬间定格,非常酷炫。

科技手段融合传统文化,打破传统戏曲节目视听界限,放大戏曲艺术的魅力和美感,晚会在各个环节的全面创新让传统戏曲节目火爆“出圈”。当前,从涵盖各个剧种与名家代表作的“像音像”工程,到游戏虚拟人物演绎京剧经典唱段,再到晚会里真人表演搭载全息背景的视觉震撼,“戏曲+ 科技”已有各种有益尝试。然而这还不够,要想真正实现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不但要以科技为手段,也要以科技思维拓宽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可能性。

三、融媒体多维传播

精准掌握并充分利用融媒体传播规律,因势利导推动节目的口碑式传播,已成为传媒界共识。而融媒体传播就是要紧密结合当前信息传播趋势,打通各个媒体间的传播渠道壁垒,从传统的单向、一对多传播模式转为双向、多对多传播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最大化提升传播效果。随着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传播媒介的发展,新媒体平台在戏曲文化传承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相较于传统的会展渠道、书本知识普及等文化宣传方式,利用自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借直播模式与短视频行业火热现状的“东风”推广戏曲,无疑可以做到与当下的互联网受众有效对接。

《江苏中秋戏曲晚会》虽然是一场戏曲盛会,但是其宣发传播渠道并不只限于江苏卫视频道、综艺频道、教育频道、国际频道、文艺广播等传统电视、广播,而是采用台网结合的融媒体传播方式,在荔枝新闻、我苏、大蓝鲸等客户端以及微博、抖音、快手、视频号等网络平台造势宣传,最终获得传播佳绩,形成集广播电视、网站、移动客户端于一体的全媒体广电传播矩阵。

晚会还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大小屏交互的现代传播特点,让观众不仅可以在电视上欣赏70 分钟的视听盛宴,还可以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回看每一段精彩的节目表演,并参与网上评论,大屏端和小屏端相互结合进行的高密度传播,老票友大呼过瘾,年轻人眼前一亮。2023 年《江苏中秋戏曲晚会》播出后引发热烈反响,截至播出后次日,微博话题#江苏中秋戏曲晚会# 总阅读量破1.3 亿,讨论量超3.8 万,在新媒体矩阵等平台的直播观看人数及预告片、拆条的播量总计超1500 万,晚会短视频在微博、抖音、快手、哔哩哔哩、视频号等多平台热度飙升。# 江苏中秋戏曲晚会# 微博话题累计阅读达1.3 亿次;晚会播出的同时,# 戏曲武戏把三星堆历史演活了#、# 中秋节教师节在戏曲晚会上适配了#等话题引发网友热议;晚会短视频在微博、抖音、视频号等平台热度飙升,专家、学者和戏迷也纷纷发表评论盛赞江苏中秋戏曲晚会,对晚会予以高度评价。

四、总结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一直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年一度的《江苏中秋戏曲晚会》已成为省内高水准戏曲艺术盛会,首度崭露头角的《2023 全球网友戏迷大赛》也收获一致好评。江苏文艺广播也曾多次举办聚焦于戏曲的文化活动,受到了全球范围内各年龄段戏迷朋友的欢迎,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掀起最炫“戏曲风”。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在广电的传承与创新道路上,《江苏中秋戏曲晚会》《2023 全球网友戏迷大赛》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现代科技与新媒体平台进行深度融合,并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呈现,推动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在未来的戏曲探索道路上,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按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推动文化艺术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猜你喜欢
戏迷晚会创新性
我家的戏迷外公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小戏迷登台
丁洋澜??《小戏迷》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戏迷的舞台 欢乐的天地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