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语境下红色综艺节目的创新手段

2024-04-28 05:58蔡晶晶
视听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献给党歌舞红色

蔡晶晶

近年来,以新中国成立70 周年、建党100 周年等关键时间节点和相关红色文化内容为载体的红色专题节目、红色综艺节目层出不穷,这促使红色文化以一种新方式得以传播。对于节目生产主体而言,更多地需要考虑如何通过创新性的手段生产出更接地气、更富现实意义的节目内容,顺应和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播。

红色综艺节目《我把歌舞献给党》是由扬州广电在2021 年建党100 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和背景下创作的歌舞类节目。该节目创作的初衷是借助歌舞这一喜庆的艺术形式讴歌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丰功伟绩,表达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这档红色综艺节目邀约了36 位各具特色的广电主播、主持人、名记者,搭配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及社会各界代表,形成了36支献礼队伍,最终通过网络票选和专家评定选拔出10 支代表团,参与建党100 周年《我把歌舞献给党》大型文艺汇演。

一、《我把歌舞献给党》的创新手法运用

(一)让红色主题综艺化,实现红色文化主流传播

综艺节目是受众普遍喜爱的节目形式。从表面上看,红色文化与综艺节目之间似乎缺乏明显的交集,因为一提到红色精神,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革命先烈舍身为国、英勇无畏的形象,顿时让人产生肃穆感,而综艺节目往往是轻快娱乐的风格。实际上,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性内容,可以借助综艺节目的形式进行主流性的传播,两者融合的难点和关键突破点是如何让红色主题综艺化。《我把歌舞献给党》中的歌舞节目元素大多是受众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歌曲和舞蹈,将红色歌舞以流行歌舞的形式进行编排的节目创作方式,使节目既呈现出年代感,又表现出现代感的艺术特点,在 “不忘初心感恩党”“引吭高歌新时代”“开拓创新接班人”“扬帆起航再出发”四个版块中,节目的主题和篇章设置更多地突出了节目的红色韵味和内涵,使节目具有明显的红色文化特点,并使红色文化更具时代性、生活性,让受众能够通过节目追忆革命先烈,聆听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

(二)让综艺节目年轻化,助力红色思想薪火相传

在红色思想传播方面,青年一代既是接受者,也是传播者,而要想真正发挥好青年群体传播红色文化的优势,就要努力为他们创造易于接受的文化触摸机会,使其真正感知、认同红色思想的时代魅力和价值。《我把歌舞献给党》的参与主体是扬州当地部分企事业单位中的年轻人,这样可以使参演的年轻人在无形中接受红色思想的熏陶,进而成为单位内部最基层的红色思想宣传员,带领和推动本单位内部的红色思想学习与传播。同时,参加节目的主播、记者又是媒体融合实践中的“领头人”,他们除了有“媒体人”的标签以外,还带有生活中的自媒体“网红”的标签。这些人与企事业单位中的年轻人一起排练红色歌舞节目,可以产生明显的互动感,使红色思想的传播范围和效果得到扩展。例如,一些参加排练的年轻人会将自己身着红色革命服装的照片、微视频发布到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上,形成舆论氛围,传播红色风尚。《我把歌舞献给党》的另外一个传播特点就是“老带新”“师带徒”。参加节目编排和录制的人员多是来自单位基层一线的老党员、年轻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在节目中,形成“老带新”“师带徒”的活泼机制,使各类人员能够围绕舞蹈动作、歌曲合唱等表演元素进行充分交流,同时,也使那些年轻党员有机会聆听老党员的红色经典故事分享。

(三)让红色传播平民化,感受榜样力量就在身边

媒体融合背景下,红色文化的传播已经完全突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或者网络媒体收听红色文化内容,并将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片段分享给周边的人,实现红色传播的大众化、平民化,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革命榜样的力量。2021 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各行各业都开展了丰富多元的党建活动。综艺节目《我把歌舞献给党》创作的最初思想就是把这些多姿多彩的党建活动作为分享内容,让参与人员寻找身边的优秀党员榜样、分享红色故事,并把这些主题活动搬上舞台,形成电视综艺节目的特定环节、情节,这种方式给受众带来的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陌生感、距离感,而是产生红色榜样就在身边、平凡人闪烁光芒的感受。例如,参与献礼歌舞节目队伍之一的“扬州三八疏沟班”的32 名女工,她们担负着市区276 公里下水道和二万多座窨井的疏浚、养护任务,被市民们亲切地称为“城市美容师”。“扬州三八疏沟班”女工们的参与,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实现了平民化的传播。

(四)让媒体平台融合化,构建立体格局新式样板

《我把歌舞献给党》充分考虑了各种媒体平台在红色文化传播方面的特点,使节目尽可能地做到传播效果最大化。一方面,线上线下渠道融合,扩大节目传播力。在录制过程中利用好演播室、海选录制现场等线下场合,与群众实现零距离接触,让群众感受红色文化熏陶;在播出方面,除了通过电视频道进行播出以外,还将节目内容以音频的方式在广播媒体进行传播,将节目片段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碎片化发布,让受众可以通过公交电视屏,商圈、路口的户外大屏上观看展播内容;另一方面,线上多元渠道结合,扩大节目影响力。在线上传播方面,节目组除了将所有节目上传至扬帆APP《我把歌舞献给党》网站专页以外,还将选拔过程的视频通过扬帆直播平台进行公开传播,同时,网页和直播平台还设置有转发、分享等链接,受众可以实时将自己看到的精彩内容通过一键分享的方式推送,实现网络的广泛传播。《我把歌舞献给党》的融合化传播方式,一方面使参与节目的各企事业单位有机会获得多渠道、多角度的资源来展示本单位的形象,丰富单位员工的文娱活动;另一方面契合扬州开展的迎党建、庆党建的主题,可以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基层群众的生活中。再者,这种方式也彰显了扬州广电作为城市媒体在服务地方、宣传时代主旋律方面的公益担当和社会责任感,更让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绽放红色光华。

二、《我把歌舞献给党》对红色综艺节目创新的启示

(一)坚守红色文化底线

媒体融合背景下,节目传播的方式更具多样化,但真正能够让受众有所感悟、有所成长的综艺节目仍然偏少,然而受众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我把歌舞献给党》的创新实践表明,红色文化综艺节目的重点应当在“红色”,所应坚持的路线是又红又专又欢乐,即坚守红色文化底线、展示专业综艺品牌实力、创作欢乐轻松的文化传播氛围,使受众尽可能地体会到红色年代的生活情境,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认同。同时,《我把歌舞献给党》也凸显了文化自信在红色综艺节目创新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即文化综艺节目的创造要坚持以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为核心,通过节目内容的编排来深化广大受众对国家精神文化实力的认同和信心,并在节目中彰显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使红色文化这一中国特色文化能够为更多受众所了解、认同和传播。

(二)增加节目的群众参与性

群众是红色文化学习和传播的力量主体。虽然媒体融合丰富了红色综艺节目传播的方式和渠道,但并没有改变群众在红色文化综艺节目传播方面的主体性地位。因此,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红色综艺节目创新要以调动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我把歌舞献给党》创作中,节目组不仅邀约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和组织,还在节目中加入了全民海选环节,使群众能够充分参与到红色综艺节目的创新中,并在参与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在当前群众热衷于学习和践行红色文化内容的情况下,红色文化综艺节目应当坚持走群众路线,以发现、满足群众红色文化需求作为综艺节目创新的重要发力点,避免节目“空心化”。

(三)调动节目参与者的激情

调动人的参与感,是综艺节目制胜的关键,红色文化综艺节目同样要遵循这一规律。《我把歌舞献给党》在制作过程中,除了依托红色歌舞表演,同时还设置了每个献礼队伍的出场专属舞姿、口号和短拉歌等容易激发团体激情的元素,使节目的参与者有激情、有动力。红色综艺节目创新要充分考虑到节目参与者的感受和体验,要有一根能点燃所有参与者热情的“火柴”,并适时点燃,使节目群众综艺的特点得到显现。

三、结语

红色综艺节目是媒体综艺节目创新的主要方向。而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红色综艺节目的创新不可完全照抄照搬传统综艺节目的模式,而是应当遵循红色文化传播的规律。红色综艺节目的创新要坚守红色文化底线,增加节目的群众参与性,调动节目参与者的激情,以此来体现和拓展综艺节目的红色文化基因。

猜你喜欢
献给党歌舞红色
红色是什么
赞歌献给党
红色在哪里?
唱一曲童谣献给党
莲花池畔歌舞飞扬
歌舞欢庆“三月三”
歌舞爷爷
赢来安宁献给党
追忆红色浪漫
一起歌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