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策略探讨

2024-04-28 19:48孟圆媛
南北桥 2024年7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策略

孟圆媛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7.021

[摘 要]身处医疗制度持续改革、医药行业政策不断调整的背景下,国内医疗行业面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一些公立医院为了找到更合适的发展路径,提升综合实力,会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来实现。但是在医院本身经营规模扩大的同时,内部人员并没有注意配套制度体系的更新优化,也没有设计符合当前业务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所以医院常规业务活动开展中会出现各种不合理、不严谨、不科学的情况,严重影响医院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基于此,文章从内控环境、内控活动执行、内控监管三个方面探究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实施期间的各种不足,并对这些缺陷存在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提出有效的内控体系策略,可供其他类似医院机构单位等组织参考借鉴。

[关键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公立医院;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

公立医院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承担的职责众多,有着为广大社会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教育、公共卫生服务、文化推广、科学研发等职能,所以公立医院保持规范运营发展至关重要。在当前宏观政策局势多变的局势下,医院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引导医院有序开展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建设等工作,国家、政府层面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公立医院发展运营的制度文件,力求为医院内部控制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引导方向、支持动力。但是,当前医院建设内部控制体系依旧处于初步研究阶段,并缺乏成熟理论、成功案例可参照,所以公立医院应加大力度研究内控体系的建设和实践。

1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1.1 内控环境方面

一是公立医院领导层权利集中,其他中低层级领导和基层医护人员并没有各种事项的决策权,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权力制衡原则,也影响了决策的准确性、可行性。

二是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多数医院高层领导都是医学专业毕业,在医学方面有较高的造诣,但并没有系统地接受过管理方面的知识,以至于后续管理频频出差错,影响医院内控体系的落实。

三是医院文化建设不足。医院人员在特定的环境下、特定的模式中长期发展就会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职业观、价值观,经过长时间积累就会逐渐演变为医院文化体系,并成为纸质的、规范化的文化机制,最终存在于医院体系文件中。但是,部分医院并没有重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也没有塑造优良的文化机制,不仅影响自身成长发展,也影响医院内控体系的落实和作用发挥[1]。

四是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合理。部分医院在进行人员招聘时会出现违背制度原则的情形,人员考核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有待加强。部分医院没有为员工提供各种技能培训、外派学习等机会,不利于员工个人成长发展,也间接影响了医院的整体发展。

1.2 内控活动执行方面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活动执行是整个内控闭环管控的关键,该环节的管控不严谨会造成各方面业务流程杂乱、服务质量差、管控效率低、资金资源浪费等负面现象的产生。医院内部控制活动执行方面的缺陷可能体现在多个方面,如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药品库存物资管理、货币资金管理、收支管理等。

一是固定资产管理不科学。医院内部涉及的固定资产类别众多,数量众多,固定资产价值总和占医院总资产比重较大,而且固定资产是整个医院开展医疗服务的重要基础,所以说医院强化内部固定资产管控对于其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资产有效利用率、减少资产长期闲置、减少资产无故流失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是药品库存物资管理不科学。部分公立医院对药品物资的采购较为随意,审核人员并没有对采购申请的合理性进行判断,随意批准物资采购;采购过程中的监管也不够严谨,一些所用药品并没有经过相关环节人员审批签字,没有走规范的药品出库流程。后续也没有设置合理的药品及库存物资清查管理制度,最终导致医院方面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

三是货币资金管理松弛。医院货币资金与其他行业有着很大不同,所有业务活动都与货币资金相关联,再加上医保政策的广泛应用,医院内部对资金的流动性需求较大。如果对如此大量的流动货币资金管控不严谨,会对医院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

四是预算和收入支出管控不严谨。医院的每一笔收支都应按照预算方案实施,但是实际上部分医院并不重视预算方案的编制,也没有意识到预算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多数医护人员不会主动参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工作,预算内控工作无法落实,所以后续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就会存在较大的纰漏。部分财务人员并没有对相关资金后续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容易被不法人员钻空子,出现虚假费用申请的情况,大大增加了医院运营资金风险[2]。

1.3 内控监管方面

一是内控监管落实不到位。一般对于公立医院而言,院长主要负责医院日常业务运营事项的管控。涉及重要项目建设、中层领导调任、资金体量较大的项目等,都需要经过党组成员讨论后做决定,而医院纪检委主要负责对所有日常医疗服务、项目运营等的全面监管。这种内控监管方式在本质上并没有改变院长决策模式,也没有实现各层级间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职能监管,还缺乏外部监管的配合,所以医院的运营发展也无法达到预期。

二是内部审计效果弱,主要表现为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审计人员的专业性。虽然医院有审计部门、审计人员,但实际上部分人员并不具备审计工作需要的技能,医院内部也不具备独立开展审计工作的环境,甚至有个别领导层人员给审计人员施加压力,要求其随意更改审计结果、审计报告内容,最终导致审计只能停留在体系文件中,无法有效落地。

三是问责机制不完善。部分医院对人员职责边界划分随意,后续人员问责流程含糊其词,无法明确判断各岗位人员工作的成就和失误,也无法对其进行奖励或惩罚[3]。

2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體系建设策略

2.1 营造良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环境

一是提升管理者的综合管理能力。医院管理者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着内控体系的建设进度和实施效果。医院管理者要具备的技能是多方面的,一个合格的医院领导者需要具备的素质有专业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管理理论素质,还要有足够的自控能力、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端正的工作态度、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能够灵活处理突发事件等。领导者对医院内控的认知影响着医院文化氛围的营造,也影响着其他层级人员内控思维意识的建立,所以医院管理者要正确对待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并加大内控宣传力度,逐渐把内控意识融入医院文化机制。在内控文化氛围的渲染下,其他科室人员也能够逐渐树立正确的内控意识,有序配合相关人员开展内控工作,为内控体系建设、内控职能发挥提供助力。

二是重视人力资源管控。公立医院应当制定健全可行的用人机制,在官网发布招聘公告,便于社会各界优秀人员积极应聘,采用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选拔人才,要求各岗位聘用人员具备岗位综合素质要求。应当完善用人机制,在优秀人员入职后,还要保障这些人员充分发挥个人优势,为医院发展储蓄力量。应当设置合理的薪酬和奖惩机制,一般优秀人才的薪资组成部分包括岗位基本薪资、津贴福利、人才评估奖金、荣誉奖金等,以此来留住、用好人才,充分体现人才价值。

三是强化各层级各科室信息传输、人员沟通。医院强化内控信息沟通可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内容。每日查房不仅要有医护人员,院长及其他领导层人员也要定期参与,以便了解基层医护人员的实际需求,并帮助其解决困境;设置领导接待日,医护人员可以借此机会与院长、副院长等进行沟通交流,为一些疑难杂症研究解决对策;每月召开一次全体医护参与的例会,会上院长就医院当前发展情况、优势、劣势等进行陈述,使基层医护人员都能够对医院发展局势有正确了解;设置匿名举报信箱和保护举报人机制,保障高层领导能够真实了解基层问题,不被虚假书面报告所蒙蔽;开通医院网上论坛,借助网络为更多异地患者提供就医咨询、在线解答服务[4]。

四是加强风险评估,强化岗位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各岗位人员不仅要树立正确的内控意识,还要有内控风险防范控制意识,从个人做起,时刻关注各业务流程内控风险,尤其是重点风险环节。可以通过培训、讲座等活动强化人员内控风险意识,然后结合内外部风险识别、评估、防范手段来规避风险发生概率,最终保障医院内控目标的转移和实现。

2.2 强化医院内部控制执行的规范性

医院方面要保障内部控制执行的规范性,就要对所有涉及的板块进行强有力的管控。公立医院强化内控制度规范性涉及多个内容,有预算管控、收入支出、货币资金、药品库存物资、固定资产、采购管理等。

一是货币资金。货币资金存在于医院所有业务流程环节中,是医院发展的经济命脉,所以医院要强化货币资金内控执行管理,具体可采取的管控措施有以下内容。制定可操作的、精细化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体系,要求相关人员严格遵循;需要设置单独的岗位并安排专业人员负责该岗位工作,同时要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定期轮岗原则;每月对货币资金剩余量、流动量进行盘点,以保障账实相符,避免长时间不管不顾,年末发现问题无法追究相关责任人。

二是药品库存物资。药品作为医院主要的支出品类之一,其管控、库存管理有着明显的行业特征,可以说药品库存物资管控情况直接关系着医院整体运营水平,所以该环节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强化该环节管控应从科室药品请购开始,审核批准岗位人员需要对各科室实际药品需求量进行预估,并对市场同类型药品供求关系进行分析,判断科室提出采购申请是否合理,确定合理后予以批准进行相应药品量的采购。在采购期间,相关人员需要对供应商选择投入一定精力,经过货比三家、供应商评分等最终确保所选供应商物美价廉。后续进行采购合同的拟定、审核、签订,为了保障所有采购工作符合相关制度体系规定、人员操作严谨,需要内控监管人员全程进行监管。所购药品物资到货后,需要对其质量、数量进行核验,确保无误后转入库存保存,需要注意所有物资出入库期间都要填写详细的登记记录,且医院方面要安排人员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物资盘点、清查。

三是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控要求对所有涉及资产的环节进行管控,如资产采购计划提出、审批、采购验收、出入库、使用、维修保养、报废、租赁、处置等,每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责任人,这样既方便约束各环节人员行为,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任一环节操作都要求留有原始记录,这样也方便后续资产出现问题进行溯源、追责[5]。

2.3 强化内部控制监管,推行问责机制

一是强化医院内部控制监督管控,常规举措是落实内部审计,并保障其独立于所有科室之外,由医院最高级别人员直接负责管控,这样能够有较规避中间环节人员主观意识干预审计结果。为了保障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医院还要重视这方面人才的引进,或者自行培养一批优秀的、复合型的审计人员。

二是健全并落实问责机制,该机制的完善主要是为了防范业务活动中人员滥用职权、保障流程数据公开、提升工作质量效率。可建设多元化的问责形式和主体,强调各科室人员个人职责,对每个岗位都设置详细的岗位任职说明书,其中要对岗位人员技术水平、权利、职责等内容有详细规定,并以此为依据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内控考核。与患者及家属利益紧密关联的是医疗费用使用情况,为了合理保障广大民众权益,医院方面可以采用公开药品价格、公开收费标准等方式,进一步规范医护人员行为操作。问责流程的设计要符合法律法规,确保问责工作能够科学、合理、透明化开展,所有问责对象的确定、调查取证、书面记录等内容都要保障其公正性、完整性,才能积极保障关联利益者合法权益[6]。

3 结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要加大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力度来保障内控职能发挥。本文探究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详细的优化策略,希望在本文研究基础上,能够切实帮助公立医院建设符合业务发展需求、责任划分合理、权利相互制衡的内控体系,促进医院不断提升运营效率、防范业务风险,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红军.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思考[J]. 质量与市场,2023(5):100-102.

[2]张霞.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J]. 财会学习,2022(22):164-166.

[3]刘虹.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现状研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65-67.

[4]陈娟.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22):30-31.

[5]王庆庆. 关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探索[J]. 商讯,2020(22):167-168.

[6]陈翠华. 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探讨[J]. 商讯,2020(21):150,152.

[作者简介]孟圓媛,女,浙江嘉兴人,嘉善县卫生健康局,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内部控制。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促使公立医院达到三个转变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