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在何处?

2024-04-28 05:38尹霜菊
秀江南 2024年2期
关键词:长凳外化蒙古族

一屋,一凳,一灯,一人,在昏暗的光影中思索着:吾心在何处?此时,耳边传来蒙古族长调“一只老雁带着七只小雁……”雁将带我们飞向何方?蒙古族双人舞《老雁》由北京舞蹈学院田露教授编导,洛松丁增、冯敬雅表演。作品在中国舞蹈家协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创作活动五周年纪念演出中首演,还荣获了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奖。

一段低沉孤独的蒙语吟唱,一盏缓缓亮起的白灯,一张小小的长凳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吾心在何处?《老雁》虽是蒙古族双人舞作品,但其蒙古族舞蹈语汇的种类屈指可数。编导将“柔臂”这一元素,通过时、空、力的不断变化,重构传统舞蹈语汇,其每一次出现都有不同的含义。如第一次小雁的出场,伴随音乐的声调和节奏,向上、向下挥动臂膀,像是从远方向我们飞来;当空间出现变化时,又像是在翻越山岭。除了对“雁”形象的外化,还有对老人内心活动的外化表现,赋予其动作语言化。

该作品男女舞者配合,通过身体动作、姿态和造型的组合、发展、变化所形成的舞蹈语言有着丰富的内涵,塑造了生动、鲜明、具体的老人形象,并将其内心外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大多数剧目都有大量的空间运动路线变化,通过舞臺空间的运动线或距离的远近对比等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关系。可在《老雁》中,动作元素的选取单一,其所呈现的空间构图也单一,所有动作都围绕那张长凳,舞者始终没有离开它。那张长凳上体现了时空虚实变化,老人和小雁从若即若离发展到合二为一、身心一体。在那张长凳上,通过平面的低、中、高三度空间,人物的情感变化层层递进。在低度空间,老人孤寂落寞,沉闷苦思,不知心在何处;在中度空间,老人似乎看到了自己那熟悉又陌生的初心,挣扎、惶恐、害怕,却又想触及;到了高度空间,老人似乎已找回初心,陶醉于其中;最终回到低度空间,老人即使生命结束了也保持着向上的姿态,紧紧抓住自己的初心。该作品没有复杂的变化,让观众的眼光一直盯着那单一的空间,沉浸地感受、体会,和老人一同追寻曾经被遗忘的初心。

《老雁》将老人这多变繁杂的情感通过单一的形式呈现,在“简”中体悟“繁”,不由让观众品了还想细品。

面对即将终结的生命,人们的内心孤独迷茫,是应该消沉、麻木地等待死亡的到来,还是应保持奋斗的初心、积极乐观地面对?该作品没有选取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也没有选取高大的英雄形象,而是选择了一位普普通通的蒙古族老人。这位蒙古族老人面对生死时依然坚定恪守一生的信念,体现出蒙古族人民雄健刚劲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

其实,这位老人不仅代表有坚韧忠厚品格的蒙古族人,还代表有中国精神的普罗大众。道阻且长,在低谷时我们只需回头看看自己出发时的那颗初心,回头望望那个斗志昂扬的自己,然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行则将至。

老人虽身老,但其心仍在飞翔,在他离去后飞进了每个观众的心中。《老雁》为蒙古族舞蹈的表达注入了新的血液,是民间舞蹈创作的大胆突破和创新,既保留了传统舞蹈的独特风格,又把人的情绪、思想通过无声的动作表达转化成了肢体语言,为民族民间舞蹈经典动作的重点打造开发了更多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尹霜菊,女,四川兴文人,四川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创作。

(图片来源:舞影佳创)

猜你喜欢
长凳外化蒙古族
A love bench at a bus stop公交站的爱心长凳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同一张长凳,不同的故事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外化于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杭州模式”研究①——基于杭州市民公共文明行为的视角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长凳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极简OSLO椅和VALENTINO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