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厌学情绪教育策略

2024-04-28 05:38陈桂花
秀江南 2024年2期
关键词:学业家校情绪

陈桂花

当前,中国小学生面临不同程度的厌学和不安等学习情绪问题,其中,厌学情绪是当前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比較常见的现象,并且存在一定的危害。本文采用了文献调研、观察等方式,深入探讨了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成因,通过“以知促情”“以意激情”等针对性较强的指导策略协助小学生调节并消除其厌学情绪,并根据成因建议进行心理干预、消除学业障碍、促进家校联合等,力求帮助厌学的小学生战胜不良学习情绪。

学习者心态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所学内容、过程和成果能否满足其自身需求而形成的心态与感受,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之一。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难看到,有个别学生上课不专注、不做作业、经常逃课或旷课、学习成绩落后,有的学生甚至对老师产生了厌恨心理。有研究分析发现,这些学生都存在一个问题—厌学。因此,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及其成因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

在我国传统义务教育中,习惯于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教师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体验。小学生群体客观存在水平差异,在学习中不同类型的心理情绪问题已成为限制其学业进展、造成学习被动甚至逃学辍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小学教师应树立育人先育心、育智先育情的教育理念,从研究小学生的学习情感问题出发,制定合理有效的情感指导对策,努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情感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究其原因,小学生厌学情绪源于以下方面。

学习障碍

厌学的小学生学习比较困难可能是因为合理支配注意力的功能不足,注意力的聚集与传递也存在一定的障碍。学习障碍形成的心理因素一般是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不足、情感和注意力控制水平较差、学习理解的能力较差等。其中,出现拖延症的学生学习不积极、精神涣散,自我管理意识也较弱,老师甚至父母每天花好几个小时陪伴在孩子身旁,并指导、监督其学习,但这种学生仍对学习有厌烦心理,因此,学习没有效果,更谈不上有效率。

学业过重

在“双减”政策实施之前,学校作业任务过重,大量的课外作业占用了小学生的大量业余时间,使小学生在一日之中极少有自由娱乐的时间,过重的学习压力让小学生无法适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小学生厌学情绪。

兴趣淡化

小学生在兴趣爱好逐渐淡化、学习情感不足时容易形成厌学情绪。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情感健康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特别是中低层次的小学生,由于心理发展还不完善,常常会将科任教师看成专业的化身,而他们对专业的态度也常常源于对专业教师的情感。德高望重的教师不论是在树立威信上,还是在专业能力和专业教学方式上,都更易于受到学生的尊重与喜欢。学生更易被这种老师的授课水平与人格魅力吸引,进而对其所教学科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反之,一旦师生之间无法很好地交流,低层次小学生最直观的反应便是不喜欢这个老师,随之出现情感的转化,就会不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课程,长期如此,小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期望过高

有些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值过高,孩子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某些家长总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态度,对子女高要求,例如要求子女成绩拔尖、掌握各项才艺等。老师则往往用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智”与“愚”。在考试不理想时,学生还会遭遇老师的“冷待”。更严重的是,在孩子不能取得进步甚至犯了错误时,父母和老师会对孩子进行训斥甚至处罚。如家长会缩短孩子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长,老师或许会让孩子过度抄写。一旦孩子频频遭遇这些不科学的“处罚”,便会产生厌学情绪。

针对以上小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我们应该怎么帮他们解决问题,应该在哪些方面对他们加以疏导,才能调节或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呢?

创设好的环境

教师要创造轻松、活跃、愉快的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同时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从根本上遏制小学生负面学习情绪的滋长。例如笔者在教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英语单词时,有意识地创设有趣的情境,帮助学生缓解对学习英语单词的陌生感、单调感和畏惧情绪。另外,笔者在英语课堂中创设了积极正面的评价机制,肯定并鼓励学生,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倡导“多赞扬、少指责、多鼓励、少打压”的评价准则,尽量避免对学生进行否定性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以知促情策略

不同的认识会引起不同的感受,正确的认识会带来积极的心态和感受,相反,错误的认识会带来消极的心态和感受。因此,防止和疏导小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要从树立小学生正确的学业价值观和学习态度下手。一方面,教师应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使他们知道自己的知识水平应建立在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基础上。另一方面,教师应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指导学生逐渐将现在的学业和未来的社会实际需要联系起来,将社会对学习者的实际需要转变为学生自身的学业需求,唤醒其内在的学习激情与求知欲,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给予正面、正确的期待。

以意激情策略

小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光靠智力和积极性还不够,更得靠学生坚持到底的毅力。教育经验表明,优秀的意志品质可以调整和抑制学生的不良学习心理,使各种情绪达到绝对服从理智的状态要求。所以,教师要通过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来控制他们消极学习心态的形成。如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倡导独立学习的学风和班风,鼓励小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独立思考,这样他们才会在学习中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立性。

干预机制

利用心理干预机制可以提高厌学孩子的自信心并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心理学上的“单纯曝光效果”可知,如果某个人(事或物)不断在自己的眼前显现,自己就有可能喜爱上这些人(事或物)。学校也能利用这一方法来疏导厌学小学生的不良情绪。因此,在课堂上,笔者多次“曝光”厌学类学生的进步,通过课堂提问,给此类学生提供比较简单、易于解答的题目,在学生解答无误之后,及时予以表扬与奖励,同时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特长以及优秀之举。教师采用这样的教育策略能有效协助小学生战胜困境,增强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内驱力,从而激发他们在心灵深处自主向上的意志。

家校合作

家校要相互沟通、加强合作,给厌学小学生创造愉快的校园环境。首先,教师和家长不要忽视孩子的厌学情绪,而应积极教育疏导,帮他们确定自己的目标。其次,家长和老师要加强联系,共同改进不合适的教学手段和做法。比如,笔者以师生交谈、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增进家校之间的交流,利用家校协作给有厌学情绪的孩子提供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标准一致、双管齐下的管理机制来帮助厌学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出现厌学情绪的小学生不是无可救药,教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寻找他们出现厌学情绪的根源,对症下药,协助他们切实解决问题,并义无反顾地加以实施,从根本上处理好孩子在学习上产生的心理问题,为实现育人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使每个小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成才!

(作者单位:韶关市仁化县城北小学)

猜你喜欢
学业家校情绪
家校距离
艰苦的学业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