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的策略

2024-04-28 15:52三门峡广播电视台刘辉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年5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广播电视融合

三门峡广播电视台:刘辉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广播电视领域发展面临艰巨挑战。要想顺应持续变化、全面普及的网络时代,需重视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通过优势集成来助力广播电视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依托于良好体验与优质资讯来吸引受众。本文对互联网化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的融合发展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从发展互联网电视平台、基础设施升级、高清视频服务、先进技术应用、人员素质提升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

1. 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优势

1.1 拓宽传播渠道

得益于互联网技术与广播电视的深度融合,可实现以广泛的传播渠道来增加受众群体。纵观以往传统媒体运营,其广播电视节目极易受到地域、频道的限制[1]。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应用,为让广播电视节目依托于网络平台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实时传输、点播,意味着广播电视节目可以突破传统的时空限制,触达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同时,观众可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选择不同节目,为其赋予个性化体验。另外,广播电视可通过互联网技术来丰富传播途径,如在互联网站中进行传播,吸引更多年轻受众群体,有助于推动传统媒体更新换代,并为广告商和内容创作者提供多样化营销和创作契机[2]。

1.2 提供交互式体验

以往广播电视节目以媒体机构为单一主体来完成精选和推送,因其内容固定、单一,无法为观众创设互动空间。基于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观众可依据兴趣和需求来合理选择节目,且观众可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观看节目,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另外,依托于互联网平台,观众可与广播电视节目进行互动,如参与投票、发表评论、提问等,与节目主持人和其他观众进行实时互动交流,有助于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此外,受众可订阅感兴趣的主题频道,确保其节目推荐与接收符合自身需求,实现个性化媒体服务的提供。

1.3 提升广告投放效果和商业价值

商业价值的提升与广播电视媒体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可为广告投放效果的提升提供契机。一方面,技术深度融合可保障广告投放更为精准、有效。以往广播电视广告投放以时间段为基准,观众接收、反馈成效不理想。基于技术的融合应用,广告投放可根据观众兴趣、地理位置、行为特征等个体化信息进行定向投放,以提高广告的曝光效果和触达率,以获取更为理想的广告点击和转化率效果。另一方面,深度融合实现广告与内容的无缝衔接。传统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过程中,广告多以插播形式为主,大部分观众对广告的接受度较低。通过技术融合可实现广告与内容有机整合,如在节目中自然地融入品牌和产品宣传,或通过植入式广告来提升推广效果,以提高观众对广告的接受度,通过获取更高商业价值来实现长远发展。

2. 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的策略

2.1 合理推动多媒体电视业务

2.1.1 发展互联网电视平台

为进一步推动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并依托于多媒体电视业务来增大传统媒体的效益创造,需以互联网电视平台的发展为前提。通过为广播电视节目提供在线点播、直播等服务,满足观众随时随地观看节目需求。同时,可对广播电视节目和网络独播内容加以整合,利用多样化和个性化内容提升用户体验。鉴于此,在技术融合过程中,可分别从技术支持和内容建设方面入手,保障互联网电视平台的发展满足多媒体电视业务的开展需求。对于技术支持而言,需进一步提升互联网电视平台的稳定性、流畅性和安全性,保障用户的观看体验和信息安全[3]。另外,还需提高对用户体验设计的重视度,对互联网电视平台提供个性化推荐、互动社区等功能,吸引用户留存和增加使用时长。对于内容建设而言,则需加大对优质内容的投入和支持,推动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向互联网平台转型,并在平台发展期间鼓励原创网络节目的制作和推广,丰富互联网电视平台的内容库,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基于对互联网电视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实现在助力技术深度融合的同时,为广播电视多媒体电视业务的有效推进提供支持。

2.1.2 基础设施升级

为促进互联网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需以基础设施升级为前提。对于广播电视技术而言,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方式已逐渐被数字传输技术所取代。通过升级传输网络,采用更先进的数字传输技术,如IP协议和光纤传输,以提高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稳定性。同时,数字传输技术可以确保内容的高清晰度和无延迟地传输,为用户提供高质量观看体验。对于互联网技术而言,随着视频流媒体的兴起,对网络连接速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支持大规模的视频流媒体传输和互动服务,需要提供更快速、更稳定的网络连接。因此,需在融合发展期间重视对网络基础设施的升级和扩容。此外,基础设施升级还需要考虑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的保护[4]。随着广播电视内容和用户数据的数字化,网络安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在进行基础设施升级的同时,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以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2.2 应用数字化提高服务品质

2.2.1 流畅、高清视频服务提供

在现阶段互联网与广播电视技术融合过程中,数字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可在提升广播电视服务品质的同时,通过对高清、流畅视频服务的提供,实现以更高观看体验来提升用户满意度。以往广播电视信号采用信号传输画质受限,继而影响到用户观看体验[5]。依托于数字化压缩和传输技术的有效应用,可提供超高清图像与声音,提升观众的视听体验,并支持多路高清节目的同时播放,满足观众对于多样化节目的需求。同时,可通过优化网络传输算法和提升带宽速度,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快速加载和无卡顿播放,消除视频卡顿和缓冲的问题,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并根据用户网络条件和设备性能,动态调整视频的码率和分辨率,保证视频流畅播放。需注意,为保证视频服务的提供满足用户需求,应以技术支持和内容优化为关注点[6]。对于技术支持而言,需加强视频编码和传输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视频的压缩率和传输效率,实现高清视频的快速加载和流畅播放。并重视对网络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升级,提升网络的稳定性和带宽速度,保障视频服务的质量和用户体验。对于内容优化而言,则需视频内容质量进行严控,提升视频的清晰度和画质,通过对丰富、多样化视频内容的提供来满足用户观看需求。

2.2.2 引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

为充分展现出互联网在广播电视发展中的价值,离不开对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合理引入,以实现内容个性化推荐、用户画像分析、智能节目制作等,确保用户体验和满意度得以显著提升。首先,可实现内容个性化推荐。基于对用户的观看行为、偏好和社交关系等数据的分析,广播电视媒体能够对用户兴趣的精准把握,推荐符合用户口味的节目和内容。并根据用户的观看历史、点赞收藏等行为数据,智能地推荐相关内容,提升用户的观看体验和满意度,并促进传播效果和用户黏性的显著提升。其次,可实现用户画像分析。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对用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并结合实际需求建立用户画像,了解用户年龄、性别、地域、兴趣爱好等信息。以期通过用户画像分析来量身定制节目内容和服务,提升内容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最后实现智能节目制作。即在节目制作前进行海量观众数据分析,明确掌握受众的喜好和需求,进而为节目制作和内容创作提供指导。在具体节目制作过程中,可依托于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节目制作团队进行创意构思、剧本编写、节目策划等工作,提高节目制作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视频剪辑、特效制作等环节,以确保节目观赏性和艺术性符合观众实际需求。通过技术深度融合提升观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黏度,并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节目体验。

2.3 合理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

当前传统媒体创新发展过程中,互联网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能否实现深度融合,受到技术人才培养的直接影响。鉴于此,需依据对广播电视行业特点、节目要求等方面的分析,结合以下几点来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与高校、研究机构积极合作。即联动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广播电视与互联网技术复合型人才。并重视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提升技术人才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若条件允许,可借助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资源和平台,开展技术人才的培训和实践,以期加强人才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二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广播电视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的实现,要求技术人才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素养。鉴于此,需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提供实际案例和真实场景的学习机会,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三是持续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要求技术人才应具备持续学习和创新能力,不断跟进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因此在培养期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要求其适应技术发展的变化和挑战。

2.4 注重节目内容创新与丰富

为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符合民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需在推动技术融合的同时,提高对节目内容创新与丰富的重视度。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可依据用户需求、节目要求分析,结合以下几点来丰富、创新节目内容:首先,互动节目形式。通过技术融合来实现多样化互动,如通过观众的投票、评论、参与游戏等互动方式,进一步提升观众参与度与积极性。同时,观众可借助互联网平台与节目主持人、嘉宾或其他观众进行实时互动,增加观众与节目之间的联系和参与感。二是用户生成内容。即引导观众利用互联网平台上传、分享自己创作的视频、音频、图片等内容,与其他观众共享和交流,不仅可丰富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亦可促进观众的参与度和忠诚度的有效提升。三是跨平台内容整合。广播电视媒体可将电视节目内容与互联网平台上的内容进行整合,为观众提供多样化的内容体验。如在电视节目中引导观众参与互联网平台的活动,或者在互联网平台上推广电视节目的内容,实现内容的跨平台传播和观众的跨屏观看。通过内容创新与丰富,进一步加强对广播电视节目品质的把控,并为广播电视媒体的创新、转型发展提供助力。

2.5 用户数据价值挖掘

以互联网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的深度融合为视角,可帮助媒体获取海量用户数据,具体涉及用户观看习惯、兴趣偏好、地理位置等。基于对上述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为广播电视行业提供精准的用户定制服务,并促进数据变现价值的体现。在实际技术融合过程中,可实现:①个性化推荐和广告投放。以用户观看历史、兴趣偏好和行为数据的分析为前提,可通过个性化的节目推荐和广告投放来增大效益创造。如根据用户喜好向其推荐相关节目和广告,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和广告的点击率,以吸引更多广告商投放广告,确保用户数据变现价值得以提升。②数据分析与市场研究。以技术融合为前提,可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为广播电视行业提供高价值研究分析服务。以用户需求和喜好的明确为其前提,为节目制作和营销策略提供参考。同时,可通过与其他行业的数据进行交叉分析,探索更多商业模式和合作机会。③数据合作与共享。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可从技术融合入手,与其他行业进行数据合作和共享,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创造。如与电商平台合作为前提,根据用户观看数据向其推荐优质产品和服务;或与旅游行业合作,根据用户地理位置数据推荐附近的旅游景点和酒店等。实现以数据合作和共享获取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

3. 结束语

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可为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并保证其节目内容满足民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鉴于此,需在明确技术融合优势的前提下,从多媒体电视业务推进、数字化技术手段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内容创新丰富等方面入手,持续推进互联网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的融合,继而为我国广播电视领域的长久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广播电视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