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儿童号”
——学前教育“质量提升与均衡发展”区域行动

2024-04-28 08:17王惠萍
好家长 2024年3期
关键词:园所研学教研

文 王惠萍

一、基础优势与特点

(一)幼教发展有亮点

我区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江苏省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区”,全区所有乡镇(街道)均成功创建为“常州市学前教育现代化乡镇(街道)”。截至目前,我区共有省、区、市“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园”四十多所。

(二)区域引领有方向

我区制定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在项目推动下,各园尝试编制课程实施方案。区内五所集团园依托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引领五个研学中心各成员单位协同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在集团化办学的带动下,覆盖面持续扩大。在“以点辐面”的思路下,形成五个“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研究共同体,引领课程游戏化的区域化、园本化实践。

(三)重点项目有突破

以“省市课程游戏化项目、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STEM 项目、幼儿园主动发展项目、‘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项目”等为抓手,从区域层面给支持、给平台,由此孵化的主动发展项目成果获得市级一、二等奖14 项。

二、项目释义与内涵

“永远的儿童号”强调的是儿童立场,追求的是游戏精神,突出的是“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观、教育观。

“永远的儿童号”课程游戏化区域整体行动,是指用始终“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观照行动,是基于区域园所现状,以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为切入口,为全区不同层次的幼儿园、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教师,提供相对适宜的提升策略,用以点带面、互学共研的方式,撬动各园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多元实践。

三、建设目标与内容

(一)建设目标

以“儿童为主体”、以“游戏精神、完整生活”为双翼,以“师幼成长”为引擎,助推区域层面对园所课程建设的引领,并不断创新区域教研方式,提升区域内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游戏化建设策略体系,让“永远的儿童号”列车幸福向前。

(二)建设内容

1.转变教育理念,落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核心关键,树立“以儿童为中心”课程观和教育观。

2.创生、完善区域教研方式,优化区域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浓厚区域课程改革的研究氛围。

3.探索课程游戏化的区域推进行动路径,提升各园课程管理水平。

4.完善保障机制,创新区域管理组织方式,促进区域学前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

四、实施举措与收获

(一)学习为基,把好“儿童为本”的方向盘

区域内省、区、市课程游戏化项目园和非项目园的各园教师,在理念上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聚焦学习、分层培养,成为项目建设的首要工作。

1.好书共读。根据省研学中心推荐书目,分层次制定阶段性阅读计划。区域层面由教师发展中心和研学中心负责,根据项目园、非项目园对于课程游戏化的理解层次不一,推荐相同或不同的必读书目,并匹配重点书目、重点内容的领读人,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内化和吸收。同时,各园成立阅读团队,采用自主阅读、小组交流、大组分享方式,共读、共研好书。区域层面、各园每月组织一次“线上阅读分享会”,在阅读、反思、交流、思辨中,助推全区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课程观。

2.精准研训。发放调查问卷,深入分析全区教师的现状和需求,根据项目园与非项目园的课程游戏化推进情况,量身定制精准研训方案。

(二)多维架梯,打造专业成长的新引擎

1.架构三级研学平台,密织区域教研管网

我们充分发挥五个幼教集团在课程游戏化建设中领衔、先行作用,成立了五个研学中心,将全区幼儿园按办园性质、发展基础、距离远近等合理分组,架构“幼儿园—研学中心—区域”三位一体的教研网络,做到教研管理全覆盖,并由此引导各研学中心、各园,建立和完善基于“儿童行为观察与反思”的沉浸式教研制度,不断浓厚“直面问题、真实客观”的教研氛围。

2.组建八大教研联盟,夯实项目教研根基

充分发挥区域内名师与骨干教师的领头、辐射作用,围绕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关键点,成立八大项目教研联盟,即儿童行为观察与解读联盟、主题画报研究联盟、环境创设与材料支持联盟、课程审议联盟、生活教育研究联盟、生成课程研究联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联盟、幼小衔接研究联盟,开启项目式专项研究,用“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方式推进课程改革。

3.开启“三雁”成长工程,推进教师群体成长

振翅欲飞——“雏雁工程”。面向教龄1~3 年新教师,出台《幼儿教师“青蓝工程”区域化实施方案》,以片区为单位,开展师徒结对。每学期完成“四个一”工程:制定一份专业成长规划、一本幼儿观察记录、一次半日组织展示、一项微研究实践。每学期以片区或者园所为单位进行专项考核,加速新教师成长。

展翅高飞——“成雁工程”。按照“重点培养、带动提升”思路,成立区域骨干教师人才库,搭建“区域名师大讲堂、教研联盟活动展示、研学中心教研、骨干教师专题沙龙”等多种平台,让骨干教师在承担不同的教研任务中,锻炼能力、提升智慧,加快成长步伐。

雁阵群飞——“领雁工程”。依托区域内的省特级教师和市特级园长,以名教师和名园长工作室为载体,进行“3 +1”辐射,围绕“课程建设、园本教研、文化建设、园务管理”等方面,对全区园长、业务副园长进行一年一轮的跟岗培训,加大区域学前教育名优人才培养力度。

4.创生全域共享机制,盘活课程建设资源

绘制资源地图。引导各园成立由幼儿、家长、教师、社区代表组成资源开发核心团队。重视各园所内、外现有资源,从不同维度梳理、挖掘。从区域层面,开发共性的场馆资源、场地资源,绘制区域幼儿园课程建设资源地图,统整区内各种资源,为不同园所的课程服务。

共享课程资源。动态化整理课程游戏化推进中的成果经验,创建“理论检索中心、智慧交流中心、成果展示中心”区网专栏,以“集群”方式实现资源共享、深化。

(三)立足实践,增添“课程为人”的四驱轮

朝向既定目标,凭借四轮驱动的动力,激发“儿童号”列车每个单元的潜力,全面提升全区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水平,促进区域学前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

1.优化课程环境

通过“盘点环境资源—重新规划布局—专家问诊把脉—全员参与改造—专家现场视导”的路径,科学、合理地改造园所环境,拓展户外自然环境资源;进一步强化游戏环境内涵建设,从物型课程角度全面思考园所环境、材料的合理性、适宜性,让环境引发、支持儿童的游戏与学习,让环境促发多元互动,讲述儿童、教师、园所的成长故事。

2.升级课程方案

按照“盘点、创生、优化”三大循环行动路径,引导各园优化、升级园所课程建设方案,珍视儿童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探索“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游戏化实践,落实“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

盘点——通过“调查研究、学习研讨”等方式,对现有园所课程实践全面深入梳理,立足儿童立场,尊重自身基础,找准园所课程的价值定位和发展方向。

创生——以“整体架构、专题论证”等方式,对园所课程方案和实施路径不断问诊把脉,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评价等多个维度审议与优化,鼓励“以儿童为中心”的支持式、追随式生成课程的创生。将儿童自由活动、自主计划、习惯养成、动手劳作等作为考量一日活动质量的重要内容。

优化——以“园本教研、区域指导”等方式,修订课程方案,进一步优化实施路径,帮助园所形成课程游戏化建设策略,并在区域层面的分享交流中,辐射优秀经验。

3.“分层培育”行动

依据我区课程建设现状展开,统整资源,互促共进,差异发展,形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以省市项目园为主,重在引领其在“一园一品”“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深度转型,让园所课程既支持儿童主动学习、深度学习,又富有内涵和张力。第二梯队,以公办非项目为主,在五大研学中心的引领下,鼓励公办园将“课程游戏化”理念与园所独特教育理念、课程文化等高度融合,不断改造园所课程,凸显“儿童在课程中央”;第三梯队,以民办普惠园为主,根据省课程游戏化相关要求,推进跟踪式、跟进式教研。

4.“专项视导”行动

围绕“环境创设、幼儿游戏、资源建设、课程审议、生活环节安排”等主题,开展区域内“全覆盖、零死角、常态化”的专项视导活动,做到“幼儿园随时进、现场随时看、教研随时听”,整体提升区域课程游戏化实践水平;根据“武进区幼小衔接指导方案”“幼儿园、小学、家庭‘幼小衔接’联动制度”等,开展“幼小衔接”专题化常态化督导,积极推进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园所研学教研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构建园所课程文化建设与课程游戏化的新思路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幼儿园园所文化之浅析
幼儿园摇篮文化引领园所内涵发展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