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的镜像之旅

2024-04-29 00:44张春
金山 2024年4期
关键词:擦鞋人性小说

张春

第二十一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2022)已经揭晓,李海燕的《大红袄》、刘怀远的《琴痴》、杨启彦的《雪里红》、响雷的《麻袋》、司玉笙的《信封里的儿子》、高春阳的《石头记·老沙头儿》、奚同发的《瑟犄》、安晓斯的《界河》和谷希的《就要你擦鞋》,分别获得相应的奖项。总体来看,这批获奖作品(包括其他提名作品),涵盖世间万物,包纳人情冷暖,滴水藏海,各有千秋,质量较高,代表了全国微型小说的年度创作实绩。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获奖者中既有成名已久的中坚力量,也有近年来风头正劲的创作新秀——他们逐步成熟,努力扩容微型小说的新世界。可以说,在碎片化阅读都成为稀有之事的当下,我们的微型小说仍以傲然风骨和挺拔姿态,涵养着大时代的芸芸众生。

李海燕擅长创作红色题材作品,她的《大红袄》在情感、形象和主题上都表现出色,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深沉,获得一等奖实至名归。在情感表达上,作者细腻地描绘出奶奶对孙子的疼爱,对孙媳妇的期待,以及小远父母对儿子牺牲的痛苦,令人动容。在形象塑造上,奶奶坚强慈爱,小远父母默默奉献,小蕊纯真坚强,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让小说更加生动有趣。在主题揭示上,小说通过大红袄这一象征物,深刻探讨了家庭、爱情和生命的意义,展现了爱情的伟大、使命的光荣以及生命的脆弱。总之,《大红袄》以其细腻的情感、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主题揭示,让我们对家庭、爱情和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展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刘怀远的作品能够很好地呈现历史的深邃感,其《琴痴》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家庭与时代交织的悲歌。小说深刻展现了三丫头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即便面对家庭与社会的重重阻碍,她仍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坚守梦想。同时,肖爱枝这一传统母亲形象,揭示了传统观念对个体梦想的束缚。她忙于生计,缺乏对女儿梦想的理解和支持,最终也在女儿的悲情中抱恨终身。此外,小说还通过文化劣根的角度,反映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与困境,她们的梦想与追求往往被忽视和压制。《琴痴》用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主题,让我们反思传统观念和社会文化对个体追求梦想的影响,也让我们看到了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多少代价。

杨启彦的《雪里红》很容易让人想起张承志的《黑骏马》,该作深刻探讨了人与动物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系以及生命的尊严与价值。主人公与雪里红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展现了跨物种情感的纯粹与美好。然而,当主人公面临家庭困境和职场压力时,他不得不面对与雪里红分别的痛苦抉择。这种无奈与挣扎,让我们反思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境与矛盾。同时,小说也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雪里红强烈的求生欲望和主人公最终的选择,都传递出对生命的珍视。尽管主人公为了救父而放弃了雪里红,但他内心的忏悔和对生命的敬畏,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复杂与深沉。也就是说,这部作品不仅让我们重新审视人与动物的关系,更引导我们思考生命的真正意义与价值,提醒我们珍惜与每一个生命体的情感纽带。

响雷的作品能带来一种错位的张力,他的《麻袋》深刻剖析了国恨家仇中周荣宽与白酉生间的复杂纠葛,引导我们反思仇恨与和解的边界。两家世仇,因小事频发冲突,其沉重与无奈令人叹息。周荣宽处理白酉生尸体的过程,展现了他内心的恐惧、决绝与挣扎,同时流露出对过去的反思。最终,他在埋葬仇敌的过程中意识到世仇的荒谬,渴望解脱。作品提醒我们,在国恨面前,个人恩怨微不足道。仇恨只会带来痛苦,而和解与反思才是通往未来的道路。通过周荣宽的内心转变,我们得以窥见仇恨有别,并思考如何在困境中寻求和解与解脱。

司玉笙的《书法家》被誉为一代经典,他的近作《信封里的儿子》则以深沉的母子情、战友情和英雄情为主线,展现了战争年代人性的光辉与英雄的崇高品质。主人公对班长的思念与对母亲的牵挂,凸显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主人公与班长并肩作战,战友情深似海。班长英勇牺牲,主人公继承其遗志,更显英勇无畏。他化身为班长,用信笺传递关爱,让班长的母亲在孤独中感受到温暖。他拒绝组织安排,选择回乡照顾班长母亲,展现出英雄的无私奉献。这部作品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战争年代英雄们的崇高品质,他们的精神将永载史册,激励后人前行。

近年来,吉林作家的微型小说佳作不断,高春阳的《石头记·老沙头儿》展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不凡智慧、价值与人性光辉,让人印象深刻。老沙头儿凭借丰富的地质知识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成为石材厂的指路明灯,帮助石材厂走出困境实现盈利。他的存在不仅是经济上的助力,更是老板精神上的寄托。通过交往,老板从老沙头儿身上学到了许多,看淡了许多事物,不再为小事所困。老沙头儿的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并非只属于高位者,普通人也能闪耀光芒。他的价值不仅在于物质的贡献,更在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影响。这部作品让我们重新审视普通人的力量与智慧,感受人性的温暖与美好。但同时也告诉我们,在历史长河中,每个人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也不用为某些过失而苛责。

扎根于中原大地的奚同发,以古瑟的神秘性、历史价值及研究者刘正权(有一位微型小说作家也叫刘正权)的情感历程为主线,构筑了一个充满魅力的世界,和走出世俗的决绝(《瑟犄》)。古瑟出土于楚墓,历经千年仍保持油光温润,其弦丝由珍稀材料混编,融入古人智慧与情感,充满神秘色彩。这张古瑟不仅是文物,更是历史的见证,展现了古代瑟艺的高超及古人对艺术的热爱。研究者刘正权痴迷于瑟,倾注心血使其重现光彩,却在试奏中受伤,凸显了研究的艰辛以及他对瑟的深情。得知瑟的制作秘密后,他选择将材料捐给母校,闭门喝茶,既告别过去,又期待未来。这部作品展现了古瑟的魅力和研究者的执着,让人深感震撼与敬佩。但更为重要的是,个人如何做到不惑,如何在世俗名利面前独善其身,确实值得好好深思。

安晓斯的作品十分“接地气”,《界河》生动地展现了老李和白燕这对老夫妻退休后回村生活的和谐与温暖。他们通过设立“界河”避免了争吵,维持着彼此的独立与默契。在日常相处中,他们的感情逐渐加深,从避免冲突到相互关心,体现了深厚的情感纽带。老李在雷声中的陪伴,白燕离开时老李的不舍,都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温暖与理解。而那条“界河”,既是他们保持独立的界限,又是情感交流的桥梁。这种既独立又相依的关系,既充满生活气息,又彰显了人性的温暖与善良。文章细腻入微的情感描写,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真挚,也让我们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谷希喜欢讲故事,而且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就要你擦鞋》从社会现象、人性反思到教育意义,都进行了较好的剖析。文章通过王强与擦鞋女人的互动,展现了社会偏见和职业歧视的问题,呼吁人们尊重每个职业和个体。同时,文章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通过王强的转变和擦鞋女人的巧妙教育,提醒我们要保持谦逊,避免伤害他人。更重要的是,文章强调了做人比学历更重要的道理,无论身份如何,缺乏基本素质和道德观念都难以赢得尊重。因此,文章呼吁我们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道德、有素质的人。总之,《就要你擦鞋》不仅揭示了社会现象,更引导我们深入反思人性,重视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抛砖引玉,笔者对获奖作品逐一作了简短解析。总的来说,年度獲奖作品以其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为我们展现了时代的风貌与人性的幽微。这些微型小说,虽短小精悍,却如历史长河中的水滴,映射出时代的变迁与情感的波澜。它们精准捕捉社会现象,将时代印记融入字里行间。同时,这些小说在情感共鸣与人性探索上力量惊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性的多样与复杂,引发我们对情感与人性的深思。此外,它们在文学创新与文化传承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示了作者的才华,为文学发展注入新活力,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相融合,为文化传承贡献新力量。当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目前获奖的这些作品,悲剧类作品占比更多,这似乎在告诉我们,不论是微型小说还是其他种类的文学作品,只有具有浓郁的情感因素,才能更好地打动人。另外,《界河》《就要你擦鞋》等作品稍显单薄,这其实也给我们带来一个思考,那就是现代题材如何才能更好地进入微型小说。因此,我们热切期待广大作家朋友能够继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微型小说,并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为大众展现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作者系湖南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理事,出版《中国小小说六十年》等著作,曾获湖南省社科成果奖、中国微型小说理论奖。)

猜你喜欢
擦鞋人性小说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高端大气”擦鞋摊(大家拍世界)
功能与人性
夫妻擦鞋28年始终收1元:人生不只是为了钱
高脚凳
独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