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理论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有效性的路径研究

2024-04-29 00:44曲光华高自康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3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曲光华 高自康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生教育类)成果(编号:2023SJGLX186Y);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成果(编号:2021BKJGLX537,2021BKJGLX585);2022年中原工学院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成果(编号:2022ZGYLKC010)

作者简介:曲光华(1976— ),女,中原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自康(2000— ),男,中原工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

摘 要: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话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基于接受理论的分析框架,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有效性,需要以育人主体为导向,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受众需求为导向,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内涵;以主动参与为导向,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以接受效果为导向,使教學话语贴近学生成长实际。

关键词:接受理论;教学话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和关键课程,担负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教学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和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在当今全球信息化和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下,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有效性,对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至关重要。

一、接受理论的分析框架

接受理论又称接受美学,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学术界,深受现代阐释学理论的影响,强调从受众、读者出发,以研究接受活动为核心。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开始翻译、介绍有关接受理论的研究成果和核心观点。刘建军教授最早把接受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他认为“受教育者的接受问题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生长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要关注受教育者的接受特点和接受过程。

接受理论关于“理解”的核心观点是,理解总是要受到接受者“前结构”的影响,强调接受者之前的认知以及社会历史因素和价值观对接受者理解的影响。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前结构”成为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关于接受者的主体地位,接受理论强调接受是接受者的主动接受,以达成接受者的需要和利益为目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果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参与,将会大大降低高校思政课的获得感。

关于接受的效果,接受理论提出“期待视野”和“视界融合”的概念。“期待视野”是指接受者对待新事物,既存在之前的认知和预期,也有超越旧事物的期盼,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下,影响着接受者对待新生事物的态度。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着期待,这些期待是否符合他们的要求影响着接受的实际效果。“视界融合”即接受者的当前视界与接受对象所内蕴的过去视界的融合。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有效性便在于构建符合社会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成长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状态,使教师和学生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将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存在的问题

党和政府一向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政策文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近年,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成果颇丰,教学话语实效性也得以不断提升。但综合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话语仍然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政治性与思想性的结合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教学话语要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要向学生宣讲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因此,“讲政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重要特征。然而,在长期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存在着将政治性与思想性混为一谈,甚至以政治性遮蔽思想性的现象。这样一来,就必然会导致教学话语思想性的缺失和政治性的空泛化。教学话语想要说服大学生,就必须兼顾理论性和思想性。只有用思想性支撑政治性,才能保证教学话语的说服力。

二是教学话语和学生话语的融合不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教学话语建设,要认真考量学生立场,尊重学生话语习惯和认知规律,实现教学话语和学生话语的融合。但总体而言,当前教学话语对学生话语的关照还不够细致。一方面,一些教师仍然不能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以我为主”,将课堂变为教师个人观点对学生的单向输出。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双方在成长环境、人生阅历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认知方式的显著区别。部分教师对学生话语认知上存在偏差,教学过程中很难获得学生的认可和认同。

三是教学话语亲和力和“泛娱乐化”的冲突。提升教学话语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有效性的着力点。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存在着一味迎合学生喜好的“泛娱乐化”现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泛娱乐化”的教学话语只会降低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的获得感。

三、接受理论视域下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有效性的具体路径

(一)以育人主体为导向,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习惯于“以教师为主”开展教学活动,侧重于完整讲授教学内容,不能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升思政课教学话语的有效性,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和学生形成平等开放的互动关系,以真诚、尊重的态度和学生进行交流,建立双向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在教学话语建设上,要贴近学生的认知实际,要在课上和课下的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实现教师的教学话语和学生话语的融合。

(二)以受众需求为导向,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内涵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有基于自己先前认知结构的“期待视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理应满足大学生的思想期待。在成长过程中,大学生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已形成相对固化的思维模式。进入大学以后,他们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有一定的“心理期待”。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话语要尽可能满足大学生的期待,努力提升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要以思想性为基础,避免只讲空泛的政治話语,用坚实的理论阐述道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还要有丰富的时代内涵,要紧跟时代步伐,保持教学话语的鲜活性,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还应关注社会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及时回应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引导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三)以主动参与为导向,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接受理论认为,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前给学生充分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带着问题提前预习,提高认知水平。课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真知。课下,在实践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应依据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主动借助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可以尝试建立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四)以接受效果为导向,使教学话语贴近学生成长实际

接受理论认为思政课程教材是“第一文本”,学生通过学习后,加入自己的理解,形成了“第二文本”。提高思政课教学话语的有效性,要注重开展学情调查,从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困惑入手。教学话语要将学生能感知到的具体问题理论化,将抽象的理论生动化。要尝试用身边的案例,引发学生的共鸣。还要贴近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尽可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学习、就业、交往等过程中的实际困惑。要贴近社会实践,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增进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和了解,鼓励他们练就过硬本领,树立鸿鹄之志,激发担当意识,服务国家和社会。还应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教学闭环,重视学生的教学反馈。通过面对面的师生座谈会、线上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效果情况。依据反馈信息,开展集体备课,完善教学讲义,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库,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H·R·姚斯,R·C·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金元浦,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2]刘建军.接受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教学与研究,2000(2).

[3]高鑫.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结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3).

[4]李昊婷.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生成机制与提升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9(6).

责编:司 哲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毛泽东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Anti—MOOC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析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SWOT分析
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与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