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2024-04-29 00:44田林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3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精神思政课教学

作者简介:田林(1979— ),女,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将中国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关键词:中国精神;思政课教学;“思想道德与法治”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正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中国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法治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国精神,不仅可以提升青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因此,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中国精神中蕴含的丰富资源,发掘其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灵魂,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国精神强调家庭观念、社会责任、和谐共处等价值观,强调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对人性、生活、社会等方面智慧的总结,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面对新的时代条件,中国精神需要进一步弘扬和发展,尤其是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一是实事求是精神。实事求是是中国精神的核心要素之一。实事求是精神要求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理性思考和科学决策,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二是改革创新精神。改革创新是中国精神的重要方面。改革创新精神要求我们积极适应时代变化,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不断进取。

三是以人为本精神。以人为本是中国精神的重要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精神要求我们关注人民的需求、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在社会发展中注重人的价值体现和幸福感的提升。

四是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强调甘于奉献、勤劳努力、勇于担当、追求卓越。

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继续弘扬实事求是精神、改革创新精神、以人为本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这些伟大的精神品质将有助于我们应对新形势、新实践、新任务和新挑战。

二、中国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中国精神强调仁爱、公正、诚信、责任等价值观念,与培养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目标相契合,与思想道德建设密切相关。青年学生处于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需要正确的引导。将中国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精神的内涵和特点,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塑造健康的人格。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汲取中国精神中蕴含的智慧养分,培养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国精神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相互渗透、相辅相成。通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精神。中国精神也为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其精神实质和价值原则也能够为课程教学提供正确的内容指导。通过二者的有机融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使他们更快更好地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中国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更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政治理论的本质和意义。例如,在“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这一节,我们可以通过讲述《论语》中的孔子言行或《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向学生展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修养、家庭观念和人伦关系等。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深入思考,如故事叙述、影像展示、音乐欣赏等;可以用生动的方式讲述故事,进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传递的文化思想,深刻感受中国精神中强调的家庭观念和努力追求知识的价值取向。

在教学中,还应营造积极的学习和讨论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并尊重不同的意见。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积极表达对于中国精神的见解。例如,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古代先贤提出的重要思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课堂上的思想碰撞和知识交流。

(二)强调实践、培养能力

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实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还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中国精神强调在实践中不懈奋斗。教师可以通过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使学生从不同形式的实践中更加深刻地感受中国精神的价值意蕴。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能够主动观察和思考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时,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应该如何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而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和担当精神。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课堂辩论等形式,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如,在讨论“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研讨,围绕中国精神的核心价值观进行辩论、讨论。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中国精神的内涵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体现,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后,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反思學习效果。通过及时的课堂反馈和学习评价,鼓励学生总结实践经验,归纳实践感悟和学习收获。同时,要求学生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努力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尊重差异、包容共存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文化存在的价值。例如,在讨论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时,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丰富多样的中华文化,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这些文化现象的理解。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学生意识到中国精神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特性。

另外,还应該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鼓励学生做到相互尊重。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能够在开放地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尊重不同的意见。引导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在观点交流中,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中国精神的内涵和意义。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时,重点介绍这些国家的习俗和传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来自异域的不同文化。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更加包容地看待世界。

(四)创新方式、提升效果

考虑到中国精神内涵的丰富性,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多维度理解中国精神。比如在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的课堂讲授中,可以利用互动式教学工具,创造全方位的教学环境。在讨论改革创新的重要性时,教师可以引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实践予以说明。通过使用影像资料、纪录片等资源,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改革创新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

另外,演讲比赛也是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中国精神的不同特征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在搜集相关素材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并探讨不同文化思潮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还可以通过文化体验的方式来强化学生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参观,让他们在各类博物馆中了解中国的文化底蕴。通过设置这样的现场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在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下,中国社会面临着多元价值观念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中国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将中国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使学生真正领悟中国精神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刘辉,徐艳.以贺信精神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3(14).

[2]王晓楠.雨花英烈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J].才智,2022(13).

[3]李杨.劳模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J].大学,2022(6).

[4]李薇薇.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7(3).

责编:司 哲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精神思政课教学
分学科教学视阈下的“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的教学改革探索
攀枝花三线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路径
试论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提高的策略研究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背景下应用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思考
浅析弘扬中国精神与激发改革创新实践活力
“感动中国”视域下少数民族模范人物的中国精神特质评析
中国文化元素对现代油画艺术的影响探究
孟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