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二十四节气助力写作素养的提升

2024-04-29 11:26洛阳市未来小学刘远远张茜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农谚节气中华

■洛阳市未来小学 刘远远 张茜

二十四节气在人们生活中存在数千年,至今犹在发挥作用,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和强大生命力。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有哪些文化意蕴?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笔者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将其渗透到小学习作教学中,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节气文化、树立文化传承意识、积累自然和生活素材,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一、挖掘教材中的节气元素,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材中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占比不断加大,体现了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为此,笔者挖掘并整理统编语文教材中的二十四节气元素,寻找节气文化与语文学科教学的融合点,并积极探索二十四节气文化在写作、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应用,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农谚简单、通俗,反映着深刻道理,它在句法、修辞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比如,“六月六,看谷秀”“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等农谚,它们在表达的句法和修辞上精敲细琢,朗朗上口、简短押韵。因此,教师可以从课文着手,摘选一些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语句,指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农谚,总结农谚的修辞特点,并带领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在体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感受文字的魅力,促进学生萌发创作兴趣,进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感受节气中的美,积累创作素材

古今书籍中,一代代文人墨客写出了不少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诗词、农谚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文字资源,在每个节气到来前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给学生,丰富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认知。同时,教师可以将相关图文、视频等编排到一起,加深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受二十四节气的意境之美。

体验活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观察、了解各个节气的特点。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气日体验活动,如推荐学生阅读关于节气的书籍,让学生请家人讲述有关节气的故事、观察与节气有关的自然气象等,让学生在阅读、观察、体验、实践中认识、了解各个节气,使习作内容更加充实、写作素养进一步提高。

三、节气种植课程,让学生习作更灵动

教师可开设二十四节气种植课程,并与写作教学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有思考地看、有体验地写,重新定义习作课堂。

为了开好二十四节气种植课程,笔者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带到学校的“启迪农场”“一米菜园”,体验四季耕作场景,观察每一个节气的自然变化,引导学生多维度感知事物,并将收集到的自然素材记录下来,以充实习作内容,提升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农谚节气中华
蝗虫农谚试析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秋日,跑在农谚里的父亲
农谚
20世纪以来中国农谚研究概评
24节气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