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研究

2024-04-29 12:03夏李莹
商展经济 2024年6期
关键词:链主嘉兴市嘉兴

夏李莹

(嘉兴南湖学院 浙江嘉兴 314001)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根据国际能源署报告,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4年的34.1万辆急剧增长到2022年的1075万辆。市场需求方面,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5年的54.9万辆增长到2022年的1065万辆,年均增速高达30%以上[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22年继续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连续八年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出了发展规划,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并提出了一系列支持举措。《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到2025年,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将位居全国前列,新能源汽车产量力争达到60万辆,规上工业产值力争达到1500亿元[2]。嘉兴市积极推进汽车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市经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155460台,同比增长121%,产量居全省首位;全市汽车产业链产值近90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产值约400亿元。其中,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2022年全系交付量达到152,073台,同比增长118%。此外,其旗下的哪吒U汽车全年交付量更是突破5.1万台,同比增长高达155%[3]。

如何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会,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嘉兴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发展路径,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实践意义。在理论方面,研究可以丰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的理论体系,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在实践方面,可为嘉兴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融合,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可为其他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现状和趋势

国内学者针对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之间的相互融合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理论层面的研究上,韩江波(2017)[4]提出了创新链推动产业链、产业链拉动创新链的双链融合模式;洪银兴(2019)[5]提出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关键是在技术前沿的产业链环节上进行创新。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实证层面的研究上,夏择民(2021)[6]研究了温州市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以产业创新联合体驱动产业集群创新,以技术经纪活动促进科技成果应用等对策;周伶俐等(2022)[7]针对常州新型碳材料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发展提出了注重规划引领、注重需求导向及注重技术驱动等对策建议。

目前,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等领域,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的研究仍然较少。吴君民等(2021)[8]采用三方演化博弈方法探讨了新能源汽车政产学协同创新机制;武建龙等(2021)[9]以蔚来新能源汽车为例对其创新系统的构建过程进行研究。刘雅琴和余谦(2019)[10]基于2000—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专利联合申请数据,研究了新能源汽车专利合作网络特征。

综上所述,将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理论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不但能对理论研究进行补充,而且可将理论研究更好地指导产业发展。

2 嘉兴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构成及现状

产业链是指产品产业化过程中提供生产或服务的全过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行业主要是指生产与新能源汽车及配件的原材料;中游行业主要是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相关行业;下游行业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和充电桩等相关行业[11]。其中,整车作为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终端产品,是实现核心价值的关键。

嘉兴市以“整车引领,一体协同;创新驱动,智造赋能;低碳绿色,融合发展;区域合作,拓展市场”为培养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基本原则,大力推进汽车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平湖和桐乡为核心,协同南湖、海盐和嘉兴经开区等地的“2+N”空间布局,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区域竞争力。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机电控、汽车电子、电池、智能网联及关键零部件和新材料等“1+5”领域,推动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发展,打造国内知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形成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12]。

(1)产业链上游。嘉兴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重点企业是华友钴业。华友钴业是专注新能源锂电材料和钴新材料研发与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的重要一环,已经取得显著的发展成果。目前华友钴业总部在桐乡、资源保障在境外、制造基地在中国、市场在全球的空间布局,这种布局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竞争力[13]。在产业链方面,华友钴业打通了从钴镍资源开发、冶炼到锂电正极材料深加工,再到资源循环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条,构建了新能源锂电产业链闭环生态,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环保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并推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华友钴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在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进一步提高了在新能源材料市场的竞争力。

(2)产业链中游。嘉兴市拥有多家位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的制造企业。其中,锂电池制造方面主要有游兰钧新能源和冠宇电池,嘉兴均为母公司的生产基地。氢燃料电池方面有爱德曼、锋源氢能及美锦国鸿等企业。其中,爱德曼总部位于嘉兴嘉善县,是国内先进的氢能装备高端制造平台公司,自主研发燃料电池及相关产品,同时具备装备母机与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能力,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电机电控系统制造方面有伊控动力、尼得科汽车马达及斯达半导体等企业。汽车电子方面有臻驱半导体、科博达及敏实海拉等企业,嘉兴均为母公司的生产基地。在汽车新材料方面有普利特、德毅新材料及明新旭腾等企业。其中,明新旭腾总部位于嘉兴,是国内汽车内饰材料领域领先企业,于2020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其他核心零部件方面有荣泰电工、加西贝拉、华人液压及易锋机械等企业。其中,荣泰电工总部位于嘉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等,并于2023年8月于上交所主板上市。

以上这些企业在嘉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嘉兴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环节提供了完整的产业集群,促进了嘉兴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也为嘉兴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3)产业链下游。嘉兴市处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下游的三家主要企业是合众新能源、长城汽车及新吉奥汽车,均为整车制造企业。嘉兴市新能源汽车整车年产量超过50万辆,产值超过600亿元。

合众新能源是一家以创新设计、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服务为核心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双资质”和“双工厂”,具备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其中,作为合众新能源的子品牌,哪吒汽车在2023年1—6月累计销量达到62417辆,稳居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

长城汽车平湖生产基地是长城汽车在嘉兴平湖市设立的大型汽车生产基地,主要生产长城汽车旗下哈弗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可达10万辆整车和15万台动力总成。该基地采用了先进的薄膜前处理工艺、紧凑型水性涂料工艺和干式喷漆室等技术,不仅实现了多车型共线生产,还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保障了整车产品品质[14]。

新吉奥汽车桐乡生产基地总投资达到26亿元,是新吉奥汽车最大的新能源房车及新能源物流车生产基地。2023年上半年,戴德房车上牌量排名全国第三。此外,新吉奥集团、时代新安和利欧集团三方共同投资的摩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能源增程式专用底盘和智慧驾舱的研发及应用被公认为全球首创。

3 嘉兴市新能源汽车创新链构成及现状

创新链是指从基础研究到产品商品化的全过程,将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各个创新环节连接起来。

新能源汽车创新链是一个涵盖从上游到下游的整个产业链条,包括设计、研发、测试、示范、制造和生产多个环节[15]。上游阶段,主要涉及设计和研发环节,包括对新能源汽车外观设计、性能研发、技术验证等方面的工作。这一阶段是新能源汽车创新链中的关键,决定了整车的性能、品质及核心竞争力。中游阶段,主要涉及测试和示范环节,包括对新能源汽车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验证,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示范运行。下游阶段,主要涉及制造和生产环节,包括整车的组装、调试、包装、销售等。这一阶段是实现新能源汽车商业化、市场化的关键环节,需确保生产效率和品质,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新能源汽车创新链的每个环节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链条不断创新和完善,可提高整车性能、降低成本、推动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嘉兴新能源汽车创新链已形成上中下游完整的产业链条,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与保障。

在创新链上游的设计和研发上,嘉兴已建成中标院长三角分院、清研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多家高规格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服务平台,长城汽车长三角研发中心也正在快速建设中。目前,建成多家省级企业研究院,如合众智能汽车电子架构开发企业研究院、合众智能汽车电子架构开发企业研究院及敏实机械汽车零部件企业研究院等,丰富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载体。

在创新链中游测试和示范上,嘉兴打造了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浙江嘉善)示范区、桐乡乌镇5G车联网试点示范区多个智慧交通创新试验与应用示范基地,为新能源汽车的测试与示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创新链下游的制造和生产上,嘉兴现有185家涉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的规上企业,覆盖从整车到电池、电机、电控,再到零部件、汽车电子、内外饰及新材料各个产业领域。这些企业形成了集中、集聚、集群发展态势,为嘉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也为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和生产提供了坚实基础。

4 嘉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创新链存在的问题

4.1 新能源汽车“链主”企业影响力有待提高

目前嘉兴三家整车企业中只有合众汽车总部位于嘉兴,虽然在2022年取得了亮眼的成绩,累计新车交付量152073辆,同比增长118%,但根据中汽协的数据,合众汽车市场占有率仍较低,为2.2%。

在体现技术创新能力的专利申请方面,根据智慧芽的报告,2012—2023年8月,合众新能源的专利申请量为2605项,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第一、第二阵营的品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进一步加强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和研发力度。

从合众汽车的产品结构上,5~10万的哪吒V占了65%,10~15万的哪吒U占了35%。哪吒品牌在个人消费者中的认知不够,合众也是位于造车新势力前五大品牌中,唯一还未上市的企业,对品牌和产品整体影响力有待提高。

4.2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多以制造为主,核心领域仍有空白

虽然嘉兴拥有百余家位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的零部件企业,覆盖电池、电机、电控、汽车电子等领域,但部分核心技术尚未达到领先水平,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和元器件仍然依赖外部企业。例如,新能源汽车部分模块所需的芯片、电池所需的电解液原材料六氟磷酸锂及电机所需的关键材料高性能硅钢片等对外部依赖较大[16]。此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企业中,总部在本地的龙头企业较少,在产业中游影响力较强的“链主”型企业仍显不足。

嘉兴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多为外地企业设立的生产基地,缺少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偏弱,创新链与产业链相比有所滞后,不利于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协同发展。

4.3 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研发人员仍然无法满足发展需要

嘉兴市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的研发人员数量和比例在过去几年中均有所增长,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与周边城市如上海、杭州等相比,嘉兴市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研发人员数量和比例仍存在一定差距。研发人员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企业中,中小型企业的研发力量相对较弱。

嘉兴本地高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人才培养机制尚不完善,缺乏与产业需求紧密衔接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科研人才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此外,目前嘉兴本地高校主要培养本科及以下人才,为本地企业输送高层次研发人员的能力偏弱。

5 嘉兴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对策

5.1 “链主”企业“质”“量”齐升,充分发挥“链主”引领作用

提高嘉兴新能源汽车“链主”企业的“质量”,即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增加嘉兴新能源汽车“链主”企业的数量,协同发挥引领作用,是推动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关键。

在提“质”方面,可通过为“链主”企业提供专项扶持资金,根据不同的企业年营业额、年纳税额、整车销售额及在本地供应链的采购额等,对“链主”企业进行综合评级并给予相应的级别奖励,支持“链主”企业通过投资参股、股权并购、战略合作多种方式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助推新能源汽车“链主”企业能够上市,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加强与产业链上企业的联系,提高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力。

在增“量”方面,可通过“筑巢引凤”的方式引入新的“链主”企业。结合嘉兴市新能源产业链的实际需要,抓住打造长三角都市群重要节点城市的契机,以行业“链主”企业、潜力“链主”企业为目标,着力引进一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头部企业,吸引更多国际头部企业在嘉兴设立分支机构。

5.2 促进中游零部件企业“拔尖”成长,提升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水平

位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的零部件企业对整个产业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帮助核心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企业间产业协同水平,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起着重要作用。

加大对中游零配件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提供财政资金支持、税收优惠、贷款利率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中游零部件企业加大研发和生产投入力度,引导生产型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助推产业链上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以促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壮大。

充分利用嘉兴市整车制造业优势,推动实现整车企业零部件市内采购,提高协同效率,降低协作成本,形成紧密的产业生态系统,促进各个环节的协同创新,提升嘉兴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系统水平。

5.3 加大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引育力度,提高新能源汽车企业科研创新能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产业人才和企业科研创新能力是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升级和融合的动力之源。

第一,鼓励并引导产学研合作。政府应强化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活动。政府可以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开展跨链产学研联合攻关,共同推进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第二,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政府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推进企业积极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鼓励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企业与高校相关专业进行联合培养。此外,政府还应加大人才引进计划、提高科技创新奖励等,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到嘉兴市从事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和创新活动。

第三,支持打造行业创新生态。政府可通过支持行业的创新创业活动、鼓励行业内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与交流等方式,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猜你喜欢
链主嘉兴市嘉兴
增资引战同步外资退出 助力新能源“链主”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李东生:“链主”企业要发挥“头雁”作用
《初心》
宁沪公司:勇担“链主”职责,引领通道经济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学院
浙江嘉兴卷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治理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