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融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24-04-29 00:06宗俊伟马凯露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3期
关键词:新文科创新研究高校

宗俊伟 马凯露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产学研创融合的新闻传播学视频制作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2021SJGLX328);郑州大学2022年度“四新”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文科背景下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编号:2022ZZUSX012);郑州大学2022年度“实验室管理研究”课题“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融媒实验室育人路径创新研究”(编号:ZDSYSGL202218)

作者简介:宗俊伟(1978— ),男,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影视艺术与传播;马凯露(1998— ),女,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影视传播。

摘 要:新文科背景下,新一轮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迫在眉睫,结合新文科背景构建符合时代需求、推动媒介技术升级、促进传媒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势在必行。当前急需加强学科融合,培养“一专多能”的融媒人才;推动机制创新,打造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平台;促进产教融合,完善与市场接轨的课程体系;加快内容升级,推出反映时代诉求的原创精品。最终创新高校融媒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新文科;高校;融媒人才;创新研究

随着大数据、数字化、5G、移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传媒行业的迭代升级,集视频、直播、音频、图片、文字等媒介形态和技能于一体的融媒体在当前移动化、娱乐化、年轻化的媒介传播格局中越来越普及,已然成为传统媒体转型和新媒体变革的共同指向。正是在这种新文科理念的影响下,高校开启了新一轮融媒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构建符合时代需求、推动媒介技术升级、促进传媒学科融合的融媒人才培养体系。

一、加强学科融合,培养“一专多能”的融媒人才

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融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首先要打破学科壁垒、整合相关学科资源、制定“一专多能”的融媒人才培养目标。所谓“一专多能”,是指“专长+特长”的融媒育人模式。在这种育人模式下,学生除了要掌握与本专业、岗位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还要掌握对本专业领域有益的技术、技能、特长。“一专多能”是融媒育人的新趋势,也是培养符合传媒行业要求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模式。当前,随着智能化、网络化、融媒化的进一步发展,社会所需的传媒人才不仅是简单的传媒行业内的“一专多能”,也需要与相近学科领域深度融合后的“一专多能”。

这意味着高校传媒教育必须改革已有的学科体系和育人途径,尤其是综合性应用型高校融媒人才培育更应该构建融“双创素养”“工匠精神”“信息化覆盖”“文化育人”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新闻传播学科发展需要,在原有新闻、广告、广播电视等学科专业的基础上,吸收和转化文学、历史、美学、管理、信息、通讯、大数据、物联网等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培养“一专多能”的融媒人才,使其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技能过硬的综合素质。新文科背景下的学科融合突出融会贯通,强调的是面;“一专多能”突出特长,强调的是点。高校应在学科融合的基础上以“一专多能”为培养目标,做到融媒人才培养的点面结合,让融媒育人成效最大化。

二、推动机制创新,打造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

在移动互联普及的当下,高校融媒人才培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不同媒介形态的深度融合呼唤建设更加高效务实、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要打造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形成完善的融媒实训与培训机制。除课堂教学和理论讲授外,也不能忽略高校融媒实验室在培育融媒人才方面的作用,高校融媒实验室不仅发挥着基础教学作用,而且也符合新文科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首先,高校融媒实验室建设需要专业设备和场地等条件支持,如搭建演播室、录音室、摄影室、直播室等实习实训场地,配置摄影机、灯光、相机、导播机、直播推流设备等。同时还需要专业实践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为学生实践创作提供指导,以此推动高校融媒实验室建设和完善。其次,高校融媒实验室在运行机制上,要以融媒体内容生产为核心目标,在高校融媒实验室和社会机构之间搭建桥梁,拓宽社会服务领域和渠道,让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探索高校与社会双轨培养机制。值得注意的是,融媒实验室应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与相对静态的专业知识相比,实践任务安排应考虑动态化、个性化和差异化等考量標准,做到因材施教,采用小组制、项目制、任务驱动等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培养融媒人才。

三、促进产教融合,完善与市场接轨的课程体系

在新文科背景下,实施产教融合是创新融媒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产教融合是一种把产业急需的传媒人才与高校传媒教育有机结合,促进传媒教育与行业产业快速对接、良性互动的育人形态。深化产教融合,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产业实践,精准选择就业岗位。一方面,这符合教育部提出新文科建设的发展规划,提倡科技为核、学科融合,努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基于我国媒体行业的深度融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人工智能(AI)、大数据、5G等新兴技术的变革,迫切需要技能型融媒人才。因此,推动优质产业项目深度融合高校融媒教学,通过校地、校企、校媒等多种合作方式,构建智媒企业、地方院校、技能型人才三者互惠共赢的发展格局。首先,打造核心课程,以课程为平台,广泛开展与企事业单位、新媒体行业、专业竞赛及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的深度融合,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其次,通过培育优质项目,以项目为抓手,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融媒实践技能水平,掌握最新融媒技术与理念。再次,积极参与企业项目,争取项目资金,进一步补足融媒实践教学方面的经费需求。最后,以就业为导向,紧贴传媒行业发展趋势,培养业界真正需要的融媒人才。

四、加快内容升级,推出反映时代诉求的原创精品

在学科融合、机制创新、产教融合的基础上,高校融媒人才培养模式还要加快内容升级,引导学生树立精品意识和原创意识,注重原创精品开发和品牌节目创作,推出一系列反映时代诉求的高质量融媒作品,向社会输送经得起实践检验的高水平传媒人才。

结合近年在视觉传播领域活跃的网络原创视频创作情况来看,高校应充分利用和开发网络平台资源,适时打造优质内容IP。当下除爱奇艺、优酷、腾讯等主流网络视频平台每年会定期投入一定资金鼓励原创剧目及影片创作外,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喜马拉雅等新媒体平台短视频、直播以及音频节目的爆火,同样也提供了新的创作赛道,为高校融媒人才培养提供了条件。

一是专业教师团队在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训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原创意识和精品意识,拒绝廉价的粗制滥造和片面化的追求流量、博取关注等行为,要更加注重节目的内涵建设、形式创新及文化价值。同时还要善于结合一些专业赛事、以赛促学,如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积极响应大思政课建设,参与课程思政教改项目等。二是打造原创精品节目,勇于走出校门,聚焦时代发展、关注社会议题、挖掘独特题材,通过不同形式的融媒项目训练和深入社会的实践拍摄活动,如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美丽乡村河南行”、反诈骗与新能源科普视频等一系列调研与视频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行恰当的审美化、情感化表达,讲好中国故事和本土故事。同时,还要想方设法把原创精品节目积极传播出去,增强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关注度,借助网络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发布并建立用户粉丝群。三是利用短视频、图文、直播等新兴技术手段,创作优质品牌节目,如《真美河南》等。把握未来传媒市场的风向标,紧抓“原创+精品”两大因素,始终保持精良的作品创作水平和认真钻研的工作态度。

在新文科背景下,创新融媒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秀的融媒人才,是高校融媒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高校应当积极联合政府、高校、产业等多方主体力量,结合新文科背景下融媒人才特点,从加强学科融合、培养“一专多能”的融媒人才、推動机制创新,打造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平台、促进产教融合,完善与市场接轨的课程体系、加快内容升级,推出反映时代诉求的原创精品等方面出发,多措并举,双管齐下,加快高校融媒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作品质量提升,构建符合时代需求、推动媒介技术升级、促进传媒学科融合的融媒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一流融媒人才贡献院校智慧。

参考文献:

[1]林燕,薛靖峰.文化育人视域下“一专多能+学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品位·经典,2022(18).

[2]张智,张丹.“新文科语境”下技能型智媒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中国地市报人,2022(9).

责编:勉 耘

猜你喜欢
新文科创新研究高校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