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初中音乐红色歌曲教学研究

2024-04-29 16:16
学苑教育 2024年9期
关键词:首歌曲革命红色

周 韦

(辽宁省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初级中学,辽宁 大连 116317)

红色歌曲是我国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音乐代表作品,这些歌曲主题为歌颂社会主义和革命精神,蕴含着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顽强不息鲜明的革命精神,同时也有着脍炙人口的魅力以及独特的红色艺术审美。为了实现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当深度挖掘红色歌曲的德育价值和音乐价值,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环节,带领初中生真正走进红色歌曲,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革命文化,落实音乐育人、以德育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

一、红色歌曲的思政内涵

红色歌曲,也可以被理解为“红色革命歌曲”。其曲调优美,语言简练、朗朗上口、雅俗共赏、从老百姓口中传唱,到现如今的各种庆典活动,都能够见到红色歌曲的身影。红色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红色歌曲代表着那些歌颂社会主义、共产党和革命运动的音乐歌曲作品。红色音乐文化便是以革命歌谣、红歌为主体内涵的音乐文化形式。

红色歌曲无论是诞生于哪个年代,其背后所代表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文化内涵都是共通的。红色歌曲的旋律与歌词都十分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以音乐形式抒发着感人的深切情感,反映了那个年代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通过学习红色歌曲,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艺术魅力,集中表达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民族情怀和精神内涵;有利于向学生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

二、红色歌曲的思政价值

红色歌曲特有的人文属性和艺术属性,注定其与思政是密切相关的。红色歌曲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在不断被传唱的过程中,红色歌曲将伟大的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带给了所有人,给予人们奋发向上的鼓励;同时,红色歌曲能够帮助现代社会的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无论是社会人士还是学生,红色歌曲宣扬了理想信念以及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贝多芬曾说:“音乐当使人类精神爆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红色歌曲是践行音乐审美教育、思政教育的好途径。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红色歌曲纳入音乐课程教材,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践中去。在提升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同时,践行红色音乐教育,并将其发扬光大。

故此,红色歌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可行且必要的。可将其作为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扩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宽度和深度,真正意义上实现铸魂育人、以德育人。借助红色歌曲,充分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初中音乐红色歌曲教学策略

(一)音乐赏析,领悟伟大红色精神

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曾说:“音乐中储藏着如斯悦耳的催人奋进的力气。”基于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应当充分利用红色歌曲的精神内涵和历史特点,带领初中生认真赏析和品鉴红色歌曲,探究红色革命歌曲背后蕴藏的历史背景和价值理念。从欣赏歌曲开始,到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再到感悟红歌蕴含的深切革命思想以及红色文化,引导初中生牢记革命先烈的伟大牺牲,不畏艰险、顽强奋斗、团结一致、舍身为国的伟大精神,为弘扬红色革命文化而努力。红色歌曲所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能进一步推进中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知,培养学生学习不同时代人民英雄的精神气质。从音乐赏析开始,依托红色歌曲本身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故事,引领学生真正意义上走进红色歌曲的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涵。

以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下册《保卫黄河》为例,这首歌曲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欣赏品鉴歌曲《保卫黄河》,并学会用激昂饱满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首先,播放歌曲《保卫黄河》,要求学生仔细聆听本首歌曲的演唱、旋律以及歌词,听完后请学生们来总结一下“从这首歌曲中听出了怎么样的情绪情感?演唱的声调是怎样的?”。在学生作答之后,用希沃白板或多媒体设备播放课件,了解创作者冼星海为了民族解放,谱写歌曲,激励华夏儿女抗日热情的创作故事。在课件中还可截取一部分抗战纪录片或电影片段,屏幕上,一张张革命照片、一段段珍贵影像闪过,这种沉浸式体验将学生们瞬间带回了那个战乱纷飞的峥嵘岁月。接着,要求学生再次认真欣赏歌曲《保卫黄河》,并就歌词内容展开分析,感受歌曲的情绪、演唱形式以及效果。最后,在音乐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学生一起学唱《保卫黄河》,齐唱要能够达到步调一致,同心协力的效果。要求学生想象刚才所看到的纪录片画面,尽可能用激昂、饱满、奋进的情绪完成这首歌曲的演唱。“同学们唱得不错,但是情绪还不够饱满,请大家闭上眼想象一下,自己是一名正站在战场上的士兵,敌人就在我们的前方,家人就在我们的身后,我们要奔赴前线,坚决抗战!”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努力去体会革命战士坚定的决心和英雄气概,并学会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歌曲演唱之中。“吼和叫字要突出,同学们在唱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通过欣赏和演唱《保卫黄河》,辅以课件材料展现歌曲背后的历史与创作经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引领学生在歌声中回忆那一段段烽火交织的战争岁月,赞叹革命牺牲精神,弘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以歌叙史,传承红色革命意志

通过初中音乐课程学习红色歌曲,能够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了解过去的红色历史,挖掘红色歌曲音乐作品创作过程中珍贵的思政教育资源,将“以人民为中心”“民族团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创作思想传递给学生,有助于激发初中生的爱国热情,提高民族责任感和向心力。为了发挥红色歌曲的思政价值,音乐教师可以从教学方法上入手,以歌叙,将音乐作品与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在提高初中生音乐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红色艺术文化。为达成音乐思政的教育目标,巧妙结合红色歌曲以及历史背景,打造富有活力与教育意义的音乐课堂。借助红色歌曲,鼓舞和引导学生感受革命人物、革命精神,通过学习演唱红色歌曲,引导中学生触及红色文化,深入体验与感悟,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在增加音乐演唱技巧和艺术素养的基础上,施展课程思政,激励学生不忘历史,珍爱和平。

例如,在进行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歌唱祖国——走向复兴》这课时,教师将歌曲歌词拆分,与中华民族走过的艰辛历程一一对应,既能够便于学生记忆歌词,同时也帮助初中生了解更多创作背景和中华民族60 年来走过的不凡路程,感受中华民族的团结奋进,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首先,在正式开始学习演唱之前,播放《走向复兴》MV,带领学生一同观看。《走向复兴》MV 用镜头语言传递了浓重的爱国情怀,从中国长城到圆明园,从故宫到天安门广场,这些国家标志性建筑展现了中华民族走向辉煌的缩影。尤其是在前奏尾声部分,穿着56 个民族衣服的演员共同前进,以震撼人心的直观画面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团结一致的伟大力量。随后,在图片、影像资料的辅助下,音乐教师带领班级学生回顾“中国梦”的发展道路,从饱受屈辱的历史到赢得独立解放,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观看完课件后,邀请班级学生认真研究《走向复兴》的歌词,将历史进程与歌词内容一一对应起来,找到其中的关联性,并尝试分析。“同学们,创作者在写这首歌曲时,他的创作出发点是什么?他又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写这首歌曲的?你作为一个听众,这首歌曲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欣赏、分析、思考、探究,用启发式的提问让学生走进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逐步了解其时代意义。最后,在学习演唱的部分,教师将会带领学生分段式演唱,将历史背景与歌词内容深层解析。要求学生演唱时,感受其中众志成城、昂扬向上的斗志,以歌叙史,以史串歌,以乐明志,以乐育人。

此次红色歌曲课堂教学,教师让学生在歌声中回望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在歌声中感悟中华儿女团结一致、齐心奋进的精神力量,“声”入人心,将爱国主义情怀巧妙渗透到音乐课堂中,在学习演唱中激发学生“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的情感共鸣,在以歌串史、以歌叙史的过程中心弦共振,彻底践行初中音乐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

(三)合唱练习,培养民族团结精神

音乐课程向来是以美育人的重要阵地。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的双重目标,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同时,要深挖红色歌曲素材,将红色文化内涵、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到每一节课堂上来。从音乐教学的基本形式出发,以红色歌曲为主题,组织丰富多彩、有趣生动的合唱练习,借机唤醒初中生的爱国情怀,落实和弘扬中国红色音乐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唱响红歌,组织合唱,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歌曲与音乐教育有机融合,实现音乐教学与思政工作相辅相成,并发挥红色歌曲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功能。最终实现灵魂的震撼与精神的蜕变,培养中学生的民族团结精神,宣扬红色文化,同时还能够营造出积极向上、友爱团结的文化环境,让民族团结精神和红色文化精华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心中。

例如,教授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歌曲演唱《彩色的中国》时,教师可以在合唱练习过程中加入思政教育素材,将音乐教学与思政德育完美融合。《彩色的中国》这首歌曲旋律悠扬、优美动人,赞美了祖国和中国大地。首先由音乐教师弹唱两遍《彩色的中国》,请班级所有学生一起认真聆听,并尝试从歌曲中寻找“歌词中描绘了哪些事物?”,诸如:沙漠、平原、长江、黄河、台湾等。然后,请学生思考“《彩色的中国》这首歌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分别描述了什么内容?创作者在歌词中提到了中国大地的这些美好景色,歌曲的核心情感是什么?”请学生认真思考并作答。在演唱练习前,教师还会请班级学生分享一下自己的旅行经历,谈一谈曾经去过国内的哪些城市?自己最喜欢哪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随后老师会播放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带领学生领略华夏大地的美好和广阔,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紧接着,分小组学唱歌曲《彩色的祖国》,男生学唱低声部,女生学唱高音部旋律,一起弹奏乐器,合作演唱。提醒学生注意音准,不要被其他音部带跑,注意声音的和谐统一。互相督促、合作演唱,鼓励和引导学生在齐唱歌曲时,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用深切饱满的情绪、用美妙的歌声为祖国喝彩。

此次课程以爱国情怀为主题,借助合唱演练的音乐课程环节,营造了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既丰富了初中生的音乐审美体验,锻炼了学生的合唱演唱能力,同时也传承了经典作品,达到了“以美育人”“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如《彩色的祖国》之类的红色经典音乐还有许多,这些红色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体裁都十分多样,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学生们也可以接触和体验到更丰富的音乐作品,同时也将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怀深埋在学生们心中,有利于增强初中生的民族荣誉感和文化认同感。

(四)情境表演,践行爱国主义教育

基于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不仅要遵循新课标、新课改要求,同时也要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围绕红色音乐文化与红色歌曲,组织学生开展情境表演活动,引导学生在沉浸式表演体验过程中感受红色革命文化,进一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建设祖国的学习动力和决心,将音乐、育人、思政全方位穿插到音乐课堂中来。通过情境表演、歌舞剧创编等有趣的课堂体验,激发中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学唱红色歌曲,创编红色音乐,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传承红色革命传统,使中学生能够同时接受音乐艺术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初中音乐课程的思政育人实效。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军民一家亲》这首歌曲来自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学习歌曲演唱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带领学生一同观看《红色娘子军》舞剧选段,并对其创作的背景故事和时代特征进行讲解。通过作品背景的分享和歌曲赏析,学生们对于这首歌曲有了自己的理解。随后,教师邀请班级学生分组表演,学生可在教材歌舞内容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象,创编《军民一家亲》歌舞剧,扮演红军战士和老百姓,活用演唱技巧和肢体律动,加入适当的舞蹈动作,再现老百姓编斗笠送给红军战士的场景。部分小组不仅奉上了精彩满满的表演,甚至还有学生自发配上台词,将歌舞情景剧变得更加有趣鲜活,课堂上师生笑声连连,掌声不断,教学效果非常好。

本次课程将《军民一家亲》红色歌曲转化为思政教育的优质内容,让学生们在自己熟悉的音乐学习环境中接触革命历史。用“音乐+ 表演”的方式展现爱国音乐工作者谱写革命歌曲,以及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懈努力。唱响红色歌曲,表演红军故事,重温革命历史,掌握一定的音乐演唱技巧的同时了解红色经典音乐背后的故事,传播红色艺术文化。在歌舞剧表演的沉浸体验中,以实际行动展现革命精神,感受到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

四、结语

以乐育人,课程思政,“声”入人心。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应当努力挖掘红色歌曲背后的历史背景和革命精神内涵,借助音乐鉴赏、情境表演、集体合唱、以歌叙史等课堂环节,培养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励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弘扬自强不息、勇于奋斗的红色精神。

猜你喜欢
首歌曲革命红色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张傲全新单曲《爱我所爱》暖心来袭
陈曦全新单曲《不转弯》震撼发行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