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2024-04-29 16:16徐如艳
学苑教育 2024年9期
关键词:结构化目标内容

徐如艳

(安徽省滁州市东坡中学,安徽 滁州 221000)

结构化教学是指以结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教学方法,包括有结构意识、结构思想、结构方法等内容。初中阶段的英语内容其结构是清晰的,但是许多学生无法借助自己的能力完成对知识的构建。故而,教师便需要以结构化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对英语内容的结构认知,使其树立结构意识、建立结构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教师需要重视对结构化教学方法的解构,完成对学生认知结构、思维能力、言语结构等多种素养的培养。

一、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初中英语教学要点

(一)重视知识讲授的关联性

知识与知识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在某种中介作用下彼此相连。但在日常学习中,部分学生并未发现知识间的关联性,这是学生无法有效记忆英语知识、应用英语知识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关联性认知,教师应有效开展结构化教学,并通过对知识的梳理,让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关联性做出有效认知,以此引导学生树立知识的关联意识,学会用关联思想思考英语内容。

(二)重视内容呈现的层次性

在学习英语知识时,学生首先要建立起英语知识无法速成的思想,旨在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地学习英语知识,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基于此,在进行英语的结构化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层次性的方式呈现知识内容,以保证学生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获取知识。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设计,让学生经历词汇认知、句式分析、文章阅读、读写练习等过程,这样,学生才能意识到内容的层次性、知识的连贯性,才能让学生更重视英语知识、重视对英语学习方法的掌握。

(三)重视思维训练的结构性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思维能力,能够对简单的知识内容,进行结构思考。但在学习英语知识时,许多学生的思维模式依然尚未转化,导致其始终不能做到对知识的系统性记忆。面对这种情况时,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层面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思维,让学生学会从系统中的一个知识点,关联思考整条知识线。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结构才能得到巩固、深化,才能做到有效运用思维思考知识、解决问题。

二、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一)从知识关联入手,设计课堂整体教学结构

在英语教学中,知识间的关联与课堂教学设置是否紧凑有着紧密联系。当课堂知识紧凑时,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也是紧凑的,学生也能够建立紧凑学习知识的意识。这是因为,当知识按照既有教学设定讲授,教学手段的使用也是一环扣一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是一个逻辑紧扣一个逻辑。所以,在结构化教学下,教师需要从知识关联入手,对英语课堂进行整体设计,使其形成一个逻辑紧密的教学结构。

以人教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 单元“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为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Section A和Section B 的内容,掌握六个方面的知识内容,分别是Topics;Functions;Structures;Target Language;Vocabulary;Recycling。基于此,教师也需要将上述六个方面的知识内容融合在模块A与模块B 的教学中,并通过设计课堂整体教学结构,带领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按照教材内原有的结构进行教学活动,但需要在设计重要知识点时,给予学生提醒,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做到对知识的关联性掌握。比如说在学习Section A 这部分知识时,教材中的内容是以1a—1c、2a—2d、3a—3c 的形式设置,且其中涉及词汇、句式、文章、语法等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不同部分的内容进行重点知识提炼,明确知识间的关联。在1a—1c 这部分知识中,主要是以识图、听力的内容为主,而学生则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内容:第一,熟练认读、书写词汇和短语:vacation,visit,mountain,summer camp,on vacation;第二,根据听力内容,了解并掌握句型:—你假期去了哪里?—我去爬山了;—他/她假期去了哪里?—他/她去爬山了;第三,引导学生理解一般过去式,并组织学生尝试运用一般过去式叙述假期所做的事。而在2a—2d 这一部分内容中,学生需要进一步认知和使用上述词汇、句型,理解一般过去时态的应用。这样,学生便可以将不同部分之间的知识点做到相关联,从而实现对知识点的扎实掌握。

(二)从目标设定入手,渐进培养学生认知结构

课程学习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引,这样才能保证学习的高效性。但在以往的英语课堂中,很少有教师会告知学生课程学习目标,多数情况下是直接开始讲授英语知识,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只能跟随教师的节奏认知知识,且无法对后续知识的学习做到有效预判。而在进行结构化教学时,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会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并将目标内容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做好提前预习。同时,知晓学习目标,学生便可以形成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内容做好学习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实现高效学习。

以人教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第2 单元“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为例。在设定学习目标时,教师可以从单元整体目标入手,分别设置具体课程教学目标,从而使单元知识内容在目标设定这一环节,便呈现出结构特征,进而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其可以在学习中逐渐形成结构化认知模式。根据单元知识内容来看,学生需要从六个方面整体认知单元内容:第一,知晓本单元的主题是业余活动;第二,从功能角度思考、讨论,你多久做一次事情;第三,从语法结构考虑,掌握“How often...?”这个询问程度或频率的句型,以及相关词汇;第四,从目标语言的角度,学生需要掌握“—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I always exercise.”“—How often do you go to the movies?—I go to the movies maybe once a month.”等句型;第五,从词汇的角度,学生需要掌握housework,junk food,hardly ever,once等词汇与短语;第六,从巩固的角度讲,学生需要对前面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在完成上述六个单元学习目标的设定后,还需要为学生明确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学习目标层面建立认知结构,形成系统思维。如在设置1a—1c 学习目标时,学生需要掌握与运动相关的词汇,运用频率副词谈论活动内容,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从具体课程目标的设置情况来看,其作为单元整体目标的组成部分,在设定时,二者之间便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做出综合考虑,设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目标。这样,在学习中,学生便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做到对英语知识的有效学习。

(三)从核心素养入手,逐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在学习英语知识时,学生需要借助对英语知识的分析与理解,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英语素养。而在结构化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对英语内容的讲解,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对学生而言,英语思维能力的进步,使其能够更加系统地看待英语知识,逐渐实现对英语知识的深层思考。

以人教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第4 单元“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为例。在学习1a—1c 这部分知识时,教师便可以借助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进步。首先,教师可以提出思考问题,如What is important for you to choose a movie theater?这就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给出真实的回答。同时,在回答时,学生会面临自己不清楚如何用英语表达的情况,这需要教师给予帮助,让学生知晓自己中文表达的英语翻译。如有同学回答自己喜欢电影院舒适的座位,其英语表达为comfortable seats;还有同学认为屏幕的大小很重要,容易影响观感,那么大屏幕的表达为big screens。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the best sound、buy tickets quickly、close to home 等选择电影院的重要原因。其次,教师结合1a 内容为学生提出了新的思考问题:你如何选择去哪家电影院?把“重要”或“不重要”的事情写在方框里。在教材给出的内容中,学生需要对给出的选择项目作出划分,这对学生而言,是在前一问题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思考,也可以让学生再次记忆短语内容。在完成上述内容的学习后,学生需要思考1b 部分的内容,即听录音,把句子和电影院联系起来。在听录音时,学生需要调动自己的思维,抓住录音中的关键性内容,如“the biggest”与“Movie World”相对应。这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仔细听取录音中的内容。

(四)从教学环境入手,引导学生突破言语困境

面对英语时,许多学生存在不敢表达、不敢运用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在以中文为主的学习中认知英语知识尚未做到思维的及时转化。基于此,教师可以从优化教学环境入手,为学生打造以英文为主的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中,教师会采用英语讲授知识,学生需要用英语回答问题。同时,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敢于用英语回答问题。这样,学生才能突破言语困境,做到对英语知识的熟练运用。

以人教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第7 单元“Will people have robots? ”为例。在学习Section B 的1a—1e 这部分知识时,学生需要根据学习的知识内容,谈论对未来的预测,并且能够在谈论中正确使用一般将来时。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自信地进行英语表达。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充满科技感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未来世界的样子。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描述视频中世界的样子,以此来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完成回答。在完成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后,教师便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使用英语表述后面呈现的内容。其次,教师会呈现出许多图片,学生需要根据图片中的现象做出判断,并使用“more,less or fewer”进行回答。如干涸的水源地与干裂的土地、肚子中满是垃圾且搁浅在沙滩上的鲸、拥挤的交通、供过于求的求职招聘等,学生可以回答出“There will be less fresh water(淡水) because there will be more pollution in the sea.”“There will be more cars because there will be more people in the cities.”等句子,以这样的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突破言语表达困境。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同桌之间进行对话交流,互相提问对方将来想做什么,以此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如“你将来想做什么?我将来想当飞行员。”“你想住在哪里?我想住在一个高楼里。”

(五)从中西文化入手,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在面对英语知识时,学生需要树立一种中西文化融合的态度,这样才能让学生接受西方文化的进入,也能够认识到中国文化应向外输出。在结构化教学中,教师需要从中西文化入手,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意识到文化的非唯一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促进学生文化认知能力的进步。

以人教版英语教材九年级全一册第6 单元“When was it invented? ”为例。在学习3a—3c 这部分知识时,学生需要了解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并完成后续阅读任务。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讲解阅读文章,其一是带领学生分析文章本身,以实现对茶知识的了解;其二是拓展教学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茶文化是如何做到有效输出国外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首先,学生需要阅读文章,并提炼出文章三个段落的核心内容。通过分析,第一段的核心内容:茶是如何被偶然发现的;第二段的核心内容:陆羽和《茶经》;第三段的核心内容:茶是如何被传入其他国家的。在提炼出核心内容后,便需要对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学习。如在第一段中,学生可以提炼出关键词,如“a Chinese ruler Called Shen Nong”“About 5000 years ago”“was boiling”等。在提炼关键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提炼的内容按照顺序进行记录,便可以做到对第一段内容的掌握,并可以根据关键词的顺序复述出原文。其次,教师可以拓展茶的知识内容,既能够以其他资料佐证课文所讲内容,也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在文本的第三段中,提及了Korea、Japan、England、Western countries 等国家与城市,对此,教师便可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资料拓展。比如说介绍茶是如何传入英国,并对英国产生影响的。在介绍时,教师可以选择重要内容分享,这样可以在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可以重点介绍外国人对茶的态度,以此让学生认识到茶的世界影响力。

三、结语

综上,结构化教学法作为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紧紧围绕“结构”设置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进而将课程中的知识点串联,形成体系。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做出结构化的呈现,且能够对英语知识做到结构化思考。故而,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应持续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细节,推动学生在结构化教学中提升能力、强化素养。

猜你喜欢
结构化目标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我们的目标
基于图模型的通用半结构化数据检索
基于软信息的结构化转换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