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引领下的校本作业设计路径探索

2024-04-29 16:16曹利姬
学苑教育 2024年9期
关键词:校本新课标作业

曹利姬

(福建省武夷山武夷学院附属小学,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校本作业设计的目的有三,其一是为了帮助学校突破当下所面临的困境;其二是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其三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以布置作业的方式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新课标的推行,让教师意识到语文课程教学应当更加明确育人方向,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落实核心素养。因此,在校本作业的设计中,教师结合新课标所提出的育人建议,让语文作业的设置能够满足当下的育人要求。教师立足当下校本作业存在的困境,充分理解校本作业的设置对小学语文课程的积极影响,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从作业目标的制定、作业内容的编写、作业形式的设计等多个方面切入,探索校本作业的设计路径,尝试以设计高质量校本作业为出发点,为本校教育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

一、当下校本作业存在的困境

(一)脱离实际情况,目标制定不明

校本作业的设置指向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因此在设计校本作业的过程中,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当结合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然而现下存在学校、教师所设计的校本作业脱离实际情况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校本作业目标并不明确,导致校本作业的真正意义被弱化,既无法达成理想的改进目标,也无法切实满足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

(二)作业内容单一,无法追溯个性

校本作业可以被称为学校作业,是学校在确保布置课标要求作业内容的前提下,针对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开发设计的新的作业内容。这部分作业应当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因此校本作业需要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但是,当下有很多学校所布置的校本作业徒有虚名,内容与普通的作业内容并无差别,无法充分满足在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缺少结果整合,弱化指导作用

校本作业的设置本质上是为了指导学校教育教学,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校本作业的设置不应止步于“布置作业”这一环节,更应当注重对于作业结果的整合。学校及教师都应对作业结果保持充分的重视。但有的学校在布置校本作业时出现避重就轻的情况,重视作业内容的设计,却忽略作业结果的作用,从而弱化了校本作业的真正积极作用。

二、小学语文中校本作业的设计意义

在探索校本作业的设计策略之前,教师应当把握小学语文校本作业的设计意义。从其价值意义层面的了解出发,认识到校本作业对学校、教师、课程、学生等的积极影响,从而精准捕捉校本作业的设计方向。为此教师从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这三方面出发,对小学语文学科中校本作业的设计意义进行深入分析。

(一)学校优质教育的窗口

校本作业最终指向改进学校教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稳步发展。因此在校本作业的设计期间,学校及教师都会着眼于本校教育教学的现状,将解决当下存在问题的方法融入到作业内容中。由此能够在无形中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二)诊断教学问题及时调整方向

校本作业的设计是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反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依据作业结果,对教学进行调整与完善,解决当下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进一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方向,使教师找到有效优化教学结构的路径。

(三)内化巩固所学新知促进能力发展

对于学生而言,校本作业的设计能够精准定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不仅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新知,完成知识的内化与升华,从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还能强化学生的学科技能,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在校个性化发展。

三、新课标对校本作业的影响

(一)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新课标的核心目标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此为教育思想,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布置校本作业时,学校及教师既要考虑到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出发点设计作业内容,让作业的布置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形式具有开放性特征

开放性作业的设置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完成开放性校本作业时,具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不再需要只完成纸质作业,还要完成自己所选择的实践性作业。对于语文校本作业而言,教师多为学生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合适的读物展开阅读,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充分重视趣味性特征

趣味是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各个学段的教学建议。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趣味性,能够帮助学生调动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因此校本作业的设计需要融入趣味性元素,设计能够让学生感到有趣的作业内容,既要达到巩固内化的目的,还要达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效果。

四、新课程标准引领下的校本作业设计路径

(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作业目标

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作业是新课标中所提到的具体教学建议。无论是在校本作业的设计层面,还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层面,教师都应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明确的目标,以目标为准安排具体的学习活动。在校本作业的设计中,教师也应当结合学校当下的教育困境,以及学生的真实学情制定具有科学性的作业目标。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讲解完成后,教师在布置作业前制定作业目标。首先,本校的教育困境之一在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不足。其次,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也暴露了思维能力不足的信息。最后,教师在调整教学模式,开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活动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评价结果作为导向。教师结合上述几项信息制定作业目标,期望学生能够在课后梳理本篇课文的结构,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准确呈现故事的具体情节。学生的作业任务完成情况既能够给学校教育以及教师教学的调整提供改进方向,还能极大程度上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对一篇课文进行思考与解读。

(二)依据教学现状,编写作业内容

教学现状能够成为学校教育现状的一部分可靠参考。教师当下的教学特征能够极大程度上反映学校的育人方向。因此要想通过校本作业来达成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的目的,教师则应当准确把握本学科的教学现状,运用逆向思维,以改变现状为切入点编写作业内容,从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继而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此学段的学生想象力不够,甚至有许多学生的想象力被自己禁锢,不能或是不敢迈出脚步展开想象,而教师对学生想象力的开发也相对欠缺。针对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期间,在课堂上布置实践性的校本作业。比如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绘画活动,为学生分发长长的画卷,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以图画的形式展现在画纸上。这项实践作业为学生架起想象的桥梁,给学生提供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并且让学生获得发挥想象力的技巧。由此教师从实际出发改善这一教学不良现状,为学校整体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三)结合学习需求,设计作业形式

在上述内容中教师曾提到,新课标要求语文学科作业内容应当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这一教学建议是要让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从而充分落实趣味性教学,继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果,促进学科教学及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由此可知,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当从学科教学的具体改进入手。为此在校本作业的设计中,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定向作业形式的精准定制,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例如:在设计校本作业时,教师调查学生的兴趣点,对应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作业形式的设计。三年级的学生对游戏活动非常感兴趣,游戏能够带给学生快乐,同时还能让学生专注于游戏过程,达到提升学生专注力的良好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校本作业时,结合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比如,教师为了让学生巩固“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中的生字词,设计“你划我猜”的游戏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该游戏,由家长配合学生完成游戏,学生在游戏中非常专注,许多家长反馈学生在课下学习中的学习状态良好,由此能够证明教师所设计的作业形式能够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

(四)尊重个性差异,指向学习改进

尊重个体化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也是新课标中所着重提出的关键点。每一名学生都具有自身的个性化特征,而学生的个性化对应的即为不同的学习改进方向。为了达到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教师认为校本作业的设计应当秉持尊重个体化差异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进行教学改进。例如:教师依据学生的真实学科学习能力,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为,基础能力夯实且具有良好思维能力的学生;第二层级为,基础能力中等,思维能力有待开发的学生;第三层级为,基础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对应三个层级对作业内容进行分层设计。在此教师所提到的分层作业,不代表每一层级学生只需要完成对应层级的作业,而是给教师以提示着重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完成本层级的作业,基于此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科学习改进建议。这既是教师尊重学生学科能力差异性的表现,也是教师为语文学科教学改进开拓的有效渠道。

(五)立足学校整体,调整教学方向

校本作业的目的之一即为辅助学校进行教学改进。为此教师在布置校本作业时,也应当立足学校整体,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立足于分析结果调整教学方向,按照学校的整体教学要求,帮助学校创造影响力,打造校园特色。例如:本校近期依据新课标中的教学建议,开展了许多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实践活动。这也在提示着教师们,在进行学科教学时,也应当注重学生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拓展。为此在校本作业的设计中,教师也会设计类似的作业内容。教师认为,语文学科创造力可以在“习作”上体现。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版块“我来编童话”,这一习作实践活动带有创造性特征。为此教师结合这一版块为学生布置校本作业。为了体现创新性,教师在原本的作业内容中进行延伸。这一版块要求学生自行编写童话故事,为了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拓展,教师还设计了依据故事创作漫画的环节。学生可以用画笔将自己所编写的故事画出来。除此之外,教师还会选出出色的故事,组织学生展开话剧表演。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符合学校当下的育人方向,同时还能有效落实课标要求。教师依据学校的育人主要目标调整教学方向,设计具有教育意义的校本作业,促进学科教学及学校教育的有效发展。

(六)及时发现问题,共同探讨方案

学校会定期开展各种会议,会议内容即为学校与教师一同探讨近期教学、育人中存在的问题。校本作业就是教师发现学生问题的有效参考,学生所完成的作业成果能够体现学生多方面的学习、生活状态。比如学生所集中犯下的错误代表着典型的教学问题与学习问题,校本作业的设置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校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问题,对于学校育人质量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为此教师在设计校本作业的过程中及时捕捉问题,并且定期汇总问题,以此在会议或教研活动中提出问题,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讨论交流,在过程中制定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例如:在古诗相关校本作业的审阅中,教师发现三年级的孩子总会在古诗的解读中出现问题。教师所带班级的学生,时常会错误理解古今异义的汉字。对于这一普遍现象,教师探究问题根本。经过思考,教师认为学生对于古今异义汉字的把握不准确,归根结底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未对古今异义汉字版块做阶段性的总结。为此教师带着这一问题与其他学段的语文教师进行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发现,其他学段教师也曾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在总结教训后设计了阶段性古今异义考察与总结的环节,将其作为重点考查项目,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时常查问学生,从而实时掌握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了解程度。由此形成具体的方案应用于语文教学中,最终解决此项问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校本作业的设计需要教师充分解读课标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校本作业方案,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情况下,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找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使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与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对此教师仍须不断努力,设计更加符合要求的校本作业,为学校育人、学科教学贡献微薄之力,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问题,让校本作业发挥更加重要的参考作用,使校本作业更有价值。

猜你喜欢
校本新课标作业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快来写作业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作业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