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艺术通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4-04-29 00:34齐卫颖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3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河南警察学院教改项目“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公安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艺术通识课程为例”(编号:SZ2022013)

作者简介:齐卫颖(1987— ),女,河南警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教育。

摘 要:艺术通识课程思政是公安院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实现隐性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挖掘融入思政元素、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等实践基础上,提出持续深化课程思政理念、改革艺术通识课程考核体系、融入学院“54321”文化育警体系等实施路径,进一步提升公安院校艺术通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关键词:公安院校;艺术通识课程;课程思政

“公安姓党”的根本政治属性决定了公安院校必须不断强化对青年学警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艺术通识课程作为公安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加强艺术通识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公安院校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提高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公安院校艺术通识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指归

(一)是公安院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渠道

艺术通识课程倡导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艺术通识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已然成为公安院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渠道。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就已经意识到艺术对人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化的作用,在春秋末年,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正是因为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生活,发现和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一方面,教师需要在艺术通识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对不同表现形态的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另一方面,艺术通识课程涵盖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等多个艺术门类,涉及古今中外大量的优秀经典艺术作品,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丰富的思政元素,能够为思想政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公安院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艺术通识课程面向全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其覆盖范围广,为促进“三全育人”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艺术通识课程包括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和评论类、艺术体验和实践类,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不同需求。艺术通识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艺术导论为音乐、美术、影视等鉴赏类课程提供理论支撑,鉴赏类课程则为艺术通识课程提供作品案例。与此同时,艺术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又可服务于思政课、专业课教学,使不同课程之间协同发展,强化思政育人效果。

(三)是开展隐性思政教育的有力抓手

教育部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設时就明确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既形成“惊涛拍岸”的声势,也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艺术审美教育具有以情感人、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特征,艺术通识课程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如电视剧《觉醒年代》以鲜活的艺术形象生动讲述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历史事件,教师如果在讲授艺术形象概念时融入电视剧《觉醒年代》相关思政元素,让学生与剧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艺术通识课程借助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元的话语范式等艺术表现手法,能够提升青年学生的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

二、公安院校艺术通识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索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印发后,河南警察学院迅速响应,积极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围绕公安院校思政育人目标,结合课程的鲜明特色和青年学生的学习情况等,进行了艺术通识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首先,梳理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纳入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和课程讲义中。学院先后多次组织全体教师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建设富有公安特色的课程思政资源库;艺术通识课教师也积极参与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从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中深度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将中国梦、理想信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警察职业道德等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进行融合。学院和教学系部在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大纲和教案课件的基础上,组织教师编写适用于公安院校艺术通识课程的讲义,将挖掘、提炼出来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各门课程教学中,目前开设的艺术导论、美术鉴赏、音乐鉴赏等8门艺术通识课程的讲义已全部编写完成。

其次,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为使思政元素更有效的融入课堂教学,各艺术通识课教师应积极探索翻转课堂、对分课堂、情景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并增设泥塑、篆刻、手工编织等艺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工艺美术”这一章节时,教师设置实践环节让学生利用彩泥制作“冰墩墩”和“雪容融”,教育引导学生在泥塑体验中理解两个吉祥物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此同时,应运用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学习软件,在课前发布预习任务、课中组织学生互动讨论、课后发布拓展学习资料,以线上教学平台辅助线下教学活动的开展,将思政内容融入艺术通识课程教学全过程。

最后,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除课堂教学“主渠道”外,各艺术通识课程教师应积极拓展实践育人新路径,通过指导学生社团参加校内外合唱比赛、舞蹈比赛、戏剧展演等各类艺术活动,在提升学生艺术审美水平的同时,增进学生的思想情感认同。学院金盾艺术团合唱的《打靶归来》《少年壮志不言愁》两首红色歌曲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指导学生参与学院庆祝建党100周年红歌大赛,组织学生排练舞蹈《红色娘子军》《碇步桥》、话剧《焦裕禄》等,以及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成效。

三、公安院校艺术通识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路径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结合河南警察学院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升艺术通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第一,持续深化课程思政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对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有着直接影响。艺术通识课教师要持续深化课程思政理念,加强对课程思政育人内涵的认知,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的学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实践创新成果有机融入艺术通识课程教学中。同时,加强与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的交流与协作,通过专题讲座、教研讨论、合作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参加教学比赛等方式,强化课程思政理论教学能力,练就课程思政教学技能,健全公安院校课程思政体系,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第二,改革艺术通识课程考核体系。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艺术通识课程更加强调学生对艺术作品的主观感受,以及从艺术作品中领悟精神价值。艺术通识课程应采用综合性、全程性的动态考核方式深入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艺术审美素养。全程性的动态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堂出勤、线上线下互动讨论、小组作业与展示、课后作业等环节,不同环节设置相应的分值,综合了解学生在艺术通识课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学习收获。结果性考核采用试卷、论文、作品等形式,将传统考核方式改革为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的综合性、全程性动态考核,有助于实现能力与素质相统一的育人目标。

第三,将艺术通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学院“54321”文化育警体系。“54321”文化育警体系是学院统筹规划实施的校园文化建设工程,5是指校史馆、长霞纪念馆、图书馆、枪支文化博物馆、警体馆在内的5个场馆,4是指警乐团、合唱团、民乐团和舞蹈团在内的4个社团,其中,4个社团的指导教师由艺术通识课教师担任,而“4·30”警魂锻铸工程实施的渠道之一为艺术通识课程。“54321”文化育警体系为艺术通识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广阔平台,艺术通识课程要主动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文化育警体系中,持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打造艺术活动“第二课堂”品牌,搭建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桥梁,在自觉把握学院发展大局的现实要求中实现藝术通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为学院文化育警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深化公共艺术课程改革 推进高等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EB/OL].(2022-12-01).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

87/202212/t20221201_1010266.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就《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答记者问[EB/OL].(2020-

06-05).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

202006/t20200604_462551.html.

[3]徐晓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构建铸魂育人新格局[J].公安教育,2023(7).

责编:勉 耘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课程思政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公安院校警察心理行为训练课程建设初探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论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的建构
公安院校法律伦理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