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们提灯引路的“五老”伉俪

2024-04-29 12:46赵海燕
老年人 2024年4期
关键词:五老家风孩子

赵海燕

“夫妻退休后一起致力于关心下一代工作,还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双双形成优秀工作室品牌,应该在全国都罕见……”长沙市湘江新区“五老”金牌讲师团团长胡国龙,对麓泉社区的汪祥欣、陈光珍伉俪赞不绝口。这对耄耋“五老”,为了让身边的孩子们“留住童年的足迹”,谱写了与孩子们“共享幸福时光”的美妙乐章。

培根铸魂,讲好励志故事

“女孩下车时给了一张一元的欠条给司机阿姨,还恭敬地敬了一个队礼……”浑厚洪亮的男中音,在麓泉社区的讲堂里响起。2月21日,室外是初春的寒风冷雨,讲堂内却暖意融融。被人们昵称“汪爹”的汪祥欣老人,正在做“小故事大道理”主题讲座。

年届八旬的汪祥欣,身材魁梧,浓眉大眼,平易中透出一股威严的正气。台下座无虚席,孩子们都睁大眼睛,凝神听着“一张奖状一块猪肉”“一元公交费”等故事。

这个主题讲座,他已连续坚持了几年。他的初衷是:“今天我们‘五老为孩子们提灯引路,是为了明天让孩子们从‘小故事中悟出读书求知与做人做事的‘大道理。只要我们坚持提灯引路,让孩子们从中获益,我们就能与孩子‘共享幸福童年。”

1944年,汪祥欣出生于江苏连云港市一个贫困的渔民家庭,后来成为海岛上第一个考上大学走出去的人。他曾是手执法槌的怀化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曾在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担任党政领导,培育桃李满天下。2004年退休后,他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无怨无悔地努力帮孩子们“启迪心灵放飞梦想”,至今身兼多个关工委的顾问之职。他也因工作出色,得到了从区到市、省、全国每一级关工委授予的先进(或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

“我一年要讲几十场。”身为多个宣讲团金牌讲师的汪祥欣告诉记者,他在省内外高校、单位、街道、社区等开展讲座,受众早已上万人。他的讲座主题包括讲述党史,传播红色基因,以及进行普法教育,宣扬优良家风家教等。

为了讲好红色故事,汪祥欣走南闯北,到红色纪念地重温历史。走万里路的同时,他笔耕不辍,文采斐然,迄今写下了300多篇散文共计100余万字,汇编成图文并茂的一本本散文集。

“今天努力读书,不是为了个人成绩,是为了明天更好地报效祖国……”讲台上,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汪教授游刃有余,总能以小见大,启发听众思考。

除了有宣讲的“术”,汪祥欣更重要的是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他思考的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激活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日复一日的奉献中,点点滴滴都是一个老法律人、老教师对下一代的无限关爱。

巧心妙手,传承中华非遗

麓泉社区里,汪祥欣的“汪嗲工作室”旁边,还有陈光珍的“巧手梦幻工作室”。一走进去,恍如置身水晶宫,展柜中的串珠工艺品、丝网花、中国结、剪纸等作品,琳琅满目,色彩斑斓。这些精美的手工艺术品,都出自陈光珍的巧手。

比丈夫小一岁的陈光珍,衣着朴素,看上去就是个慈祥的邻家奶奶,年轻时可是文武双全的“警花”。重庆北碚大山里的陈光珍,当年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考取北京政法学院(现中国政法大学)。她高考的各科平均分高达95分,给同班同学汪祥欣留下深刻印象,他现在还经常由衷地向他人赞叹:“她考了第一!她是才女!”两人相识相知,毕业后在怀化组建了幸福的家庭。陈光珍之后也一直在公安系统及大学奉献才干,2002年退休后也投入了关心下一代工作。麓泉社区党总支书记代立宪开心不已:“有了陈教授老两口,我像是捡到了宝贝。”

陈光珍在退休之初轻松学会打麻将,很快技艺娴熟。但她感到不安,想做点更有意义的事,于是转学女红工艺,弘扬中国女红非遗。她四处拜师学艺,积极创建工作室,自掏腰包编织了几百件手工品在工作室内展示。湖南师大关工委女红工艺室的老师陶虹曾说:“他们夫妻走到哪,他们的工艺就在哪个地方开花,就把这个传承出去了。”

当年英姿飒爽的女警,如今已是长沙市十佳“优秀民间艺人”、长沙市“百姓学习之星”、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学校放假的时候,工作室里经常是一大群小学生围在陈奶奶身边学编织串珠。完成作品的孩子,总会欢呼雀跃。有时,有孩子来“汪嗲工作室”做心理咨访,陈光珍会先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做会儿手工,“等到孩子心静了,再去做咨询调解”。

有个妈妈感慨道:“孩子在听汪爷爷讲‘小故事大道理中得到了人生感悟,在陈奶奶手把手传授彩珠编织中激发了无限遐想。”

同心合力,成就教育佳话

“她给我的父母寄生活费,寄了整整28年,没有间断。”汪祥欣很幸福地在一级警督妻子的“侦查下过日子”,毫不掩饰对她的褒扬和感恩,“我对她承诺了,结婚后,家庭里面,孝敬老人、教育孩子,这些担子由她承担,只要做到了,‘你有什么要求我以后都答应你。”退休后,陈光珍才提出,就一个要求,要丈夫陪自己出去旅游。于是,汪祥欣兑现承诺,之后有20多个省留下了他们周游的足迹。

相敬如宾相濡以沫50多年的二老,一起带大一双儿女、两个孙辈,在教育上一致重视家风家教。“我不会打骂孩子。”陈光珍对记者说,她允许孩子犯错,与成绩相比,她更重视的是品德的培养。

“孩子都特别孝顺。”汪祥欣也坚持“家教家风抵万金”的教育理念,还以妻子为榜样教导孩子,家里氛围很好。2016年,他就给孙辈写了家书,教他们“要拥有一颗成就輝煌的心”。小孙女考取研究生后,他送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写信讲述孩子奶奶在困苦中求学改变人生的励志故事,鼓励她说,“更重要的是注重自己的人品培养……学会感恩社会,学会传承好的家风”。

这个“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的教育成果令人钦佩,一家8人全是大学生,3个研究生,6名党员。身为湖南师大附中家长学校的顾问,汪祥欣开展了家庭教育系列讲座,许多家长常来向他取经。他重视的是引导家长“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去“播种爱,收获爱”,而不是“要求他考第一名”。他给记者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父母不是孩子的裁判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不是……我们家长的责任是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但真正的人生旅程,还需要他们自己去探索、去体验。”

“汪嗲工作室”墙上的宣传框里,家风家教的内容占了重头,如“好孩子家规家训‘八不八要”“好妈妈语录”等。汪祥欣引导家长和孩子们思考时经常问:“家风是什么?你们家的家风是什么?”

许多迷惘的孩子,在汪爷爷的引导下获得前行的力量。2020年,面临中考的初三女孩小宇(化名)产生厌学情绪,对家长很抵触,被父亲拉到了“汪嗲工作室”。汪祥欣对父女俩分别开导,让他们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立下规则。那段时期,汪祥欣给小宇家写了几封信,不断鼓励孩子。很惊喜地,小宇的成绩由原来年级的中下水平,跃居上游,并被评为三好学生,家中亲子关系也融洽了。进入高中后,小宇还担任了班干部,成绩在班上保持前十名。

像小宇一样被感动和因此转变的孩子很多。他们向二老写信谈收获,致谢,二老总会诚恳地回信鼓励。假期的工作室,常常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从小故事里受到启迪的孩子们,会以作文或演说的形式分享心得。在这里,孩子们提高了写作能力、演讲能力,张开了梦想的翅膀飞翔。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像汪陈二老一样乐于奉献的“五老”,在麓泉社区还有不少,如黄兴稳、陈武泉、刘岳等……都在一起努力为孩子们提供成人成才路上的助推力。

猜你喜欢
五老家风孩子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风伴我成长
茂南区老促会 慰问烈属和“五老”人员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五老”育人作用探讨
“五老”协力柔性化解社会难题
幽默好家风(二)
发挥“五老”优势助力青年学生成人成才
家风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