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烹饪中添加剂的安全使用策略

2024-04-29 04:36司连福
中国食品 2024年8期
关键词:服务提供者保质期中餐

中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对全球饮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口味需求和增加的食品供应,中餐烹饪中使用添加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添加剂具有改善食品质量、延长保质期、提升口感等作用,但在使用时应该注意添加剂的安全性,确保食品既美味又健康。本文旨在探讨中餐烹饪中添加剂的安全使用策略,以帮助餐饮从业者、厨师和消费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添加剂,促进中餐烹饪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添加剂在中餐烹饪中的重要性

1.提升口感与质地。在中餐烹饪中,添加剂扮演着提升食品口感和质地的重要角色。例如,增稠剂可以赋予菜肴更加浓稠的质地,使汤汁更加浓郁、酱料更加滑顺,让食物更加诱人,提高食品的整体口感。再如,為提高鱼丸的爽滑感,自制鱼丸时会添加“六偏磷酸钠”;在一些卤味汤底中添加“乙基麦芽酚”,能够明显增加肉的香味。

2.延长保质期与稳定品质。在中餐烹饪中,食品的保质期和品质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添加剂如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腐败和变质,从而减少浪费。此外,它们还可以帮助保持食品的色泽、味道和营养价值,确保食物在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一致性。

3.提升外观和吸引力。食物的外观和色彩十分重要,会直接影响人们的食欲。色素是一种常用的添加剂,可以赋予食物丰富的颜色,通过合理使用色素,厨师们可以烹饪出令人垂涎欲滴的菜肴,吸引更多食客。比如,为追求鲜亮的红色,在加工红烧肉、叉烧等菜肴时,可能会使用“红曲红”或“红曲米”。

4.实现创新与多样性。中餐烹饪一直以多样性和创新而闻名,添加剂为厨师们提供了创新菜品的空间,通过不断尝试新的食品组合、质地和口味,可以烹饪出独特的菜肴,满足不同食客的口味需求,推动中餐烹饪的发展和进步。

二、中餐烹饪中使用添加剂面临的问题

1.滥用和超量使用问题。中餐烹饪中,厨师们为了增强菜品的口感或颜色、延长保质期,有时可能会滥用或超量使用添加剂,而这会导致添加剂残留超过食品安全限值,从而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风险。例如,亚硝酸盐俗称“工业用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其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主要用于肉制品,起着护色和防腐作用。国家标准允许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于部分肉类食品制作中,但严禁小餐馆、大排档、小吃店等餐饮服务提供者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

2.副作用问题。在中餐烹饪中,厨师有时会在同一个菜肴中使用不同的添加剂,这就可能导致添加剂之间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或副作用。例如,某些色素和抗氧化剂可能在特定条件下相互反应产生有害物质,增加食品安全风险。

3.源头的安全问题。添加剂的质量通常取决于供应商,若供应商提供的添加剂受到了污染或已经变质,厨师使用了这种添加剂后,势必会影响菜品的安全性。

4.消费者的认知问题。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增加,添加剂问题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存在认知误区,导致他们十分排斥添加了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更倾向于选择食品标签清晰、不含添加剂的食品,这对餐厅和食品企业带来了挑战。

三、中餐烹饪中添加剂的安全使用策略

1.严格遵循法规和标准。在我国,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这些法规和标准不仅规定了哪些添加剂可以使用,还规定了它们的使用限量和标准,中餐烹饪者必须了解并遵守这些法规,避免违规使用添加剂。

具体来看,国家对餐饮服务环节使用食品添加剂提出了以下要求:餐饮服务提供者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并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允许使用品种、使用范围以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规范食品添加剂管理。餐饮服务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应当将食品添加剂管理情况作为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的重要内容。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规定,制定并实施食品添加剂采购、贮存和使用控制要求。餐饮服务提供者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应当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应当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应当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等国家禁止在餐饮业使用的品种。

除了我国的法律法规,中餐烹饪者还应参考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确保中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为食品出口提供便利。比如,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发布的标准得到了广泛认可,可作为中餐烹饪中添加剂使用的参考依据。

为了及时、正确地掌握食品添加剂方面的法规和标准,中餐烹饪业应积极与相关监管机构合作,获取关于添加剂使用的指南和解释文件,帮助自己理解和遵守法规,降低违规的风险。同时,中餐烹饪企业还需要把这些法规和标准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包括厨师、食品加工工人和管理人员等,通过提供持续的教育和培训,让他们了解添加剂的种类、用途、使用限量、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在日常操作中正确使用添加剂。

2.掌握添加剂的正确用量和比例。在中餐烹饪过程中,厨师们应该在了解每种添加剂的特性和效果的基础上,使用标准的配方和量化工具,如称量器具和计量杯,确保每种添加剂的使用量都精确无误。比如,油条、糕点、面食中常用的泡打粉等含有铝(如明矾)的化学膨松剂,应严格控制用量,成品中铝含量不得超过100mg/kg;餐饮单位的水产品需要用到抗氧化剂4己基间苯二酚时,要按照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残留量要≤1mg/kg。

同时,中餐烹饪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对添加剂的存储、配送和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比如,食品添加剂应贮存在专柜内或是有专位贮存,而且要标注“食品添加剂”字样,并与食品、食品相关产品等分开存放。存在感官性状异常、超过保质期等情形的,应当及时清理。用容器盛放开封后的食品添加剂的,应当在容器上标明食品添加剂名称、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期限,并保留食品添加剂原包装。开封后的食品添加剂应当避免受到污染。

3.重视原料选择和供应商管理。中餐烹饪企业应对食品添加剂供应商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筛选,建立供应商评估程序,查看供应商的资质、进货渠道、追溯体系等,只有符合标准的供应商才能被选定,以确保添加剂源头的质量和安全。比如,中餐烹饪企业应要求食品添加剂供应商提供原料产地、生产过程、运输方式和存储条件等详细信息,便于自己了解原料和添加剂的质量和安全性,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

除了加强对食品添加剂供应商的审查和监管外,中餐烹饪企业还应建立质量控制和检验程序,定期对原料和添加剂进行检验检测,弃用不合格的原料和添加剂,并追究供应商的责任。

综上所述,在中餐烹饪中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起到改善口感、质地和颜色,延长保质期等作用,但是餐饮企业应正确、合规地使用添加剂,并确保其安全性。

作者简介:司连福(1969-),男,辽宁建平人,副教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烹饪工艺与营养。

猜你喜欢
服务提供者保质期中餐
海外中餐繁荣基地齐聚扬州,共商海外中餐发展
以食为“桥”推动中餐文化走向世界
注意食物是否过了保质期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研究
跟保质期赛跑
论网络服务提供者刑事责任的归责模式一一以拒不履行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为切入点
河中餐厅
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
车市复苏保质期能有多久?
中餐餐具包装设计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