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山精魂 赋体新声 文化承传

2024-04-29 12:20江少川
东坡赤壁诗词 2024年2期
关键词:华师学府精魂

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所在地。它作为地标性的山峦,已成为华师的象征与名片。咏桂子山者,歌一所高等师范学堂也。癸卯年,正值华中师范大学建校一百二十年华诞,作为华师人的段维献上了这篇《桂子山赋》,并在《桂子山赋》全球华语征文大赛中一举夺魁,乃实至名归。

一、歌咏桂山师大之精魂

一座百年学府,该写之事何其繁多,以一篇几百字的赋来写百年学府华中师范大学,何等不易。作者深谙作赋之奥义,将炼意放在首要位置。清人王夫之提出:“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常谓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桂子山赋》首段以两骈开篇,先虚后实,由“丹桂纷纶,金风浩朗”起笔,以桂子山学府建筑景观作为过渡,述学府“大业固于厚壤”,引出“博闻教益纵才情,厚德化人为宗匠。其教渊深,其化遐广”,点明主旨,即《桂子山赋》之主脑,华师大学府之精魂也。一所学府,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在于师者造诣高深、博学多才,品德崇高、为人师表。这里特别强调“其教渊深”,即教育传统渊远深厚;“其化遐广”,即教化育人风范影响广远。“教”“化”者,学府精魂之“核”也。施教者师也,受教化者学子也。

所谓“世间之文,在气一脉”“先立意则文脉贯通”(王昌龄《诗格》,见《诗学指南》卷三)。学府精魂为此赋之立意,“教”与“化”则为此赋之文脉。这条文脉贯穿于《桂子山赋》全篇。

以下腹段部分三层展开,第二段承接首段学府之精魂行文,阐述华师人之精神:“更兼独励姿操,狮成双乃秉刚毅是则;无虞变正,场以广而汇博雅于焉。允忠诚以审克,尚朴实以芝兰。感先贤闿拓,后学殷繁。”而“忠诚博雅,朴实刚毅”这种精神来自八言校训:求实创新,立德树人。校训是学府办校的方针与使命,是立命之本。以下第三、四段,分别从两个向度作铺展细述。第三段述“懋建五育、深耕一流”。“德智体美劳”的“五育”教育,促使学子全面发展,而学府的优质教育:一流学科与新兴前沿学科的建设与蓬勃发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了强大支撑与保障。一代代大师的引领,更是构建一流学府之栋梁。第四段落实到教书育人、厚德树人的师者与学子。二者的师承血脉、传承关系水乳交融:“鸿泥沃以春华,桂木荫其暑昼”“泽被夭夭之李桃,播为熠熠之星斗”,从桂子山走出的学子,桃李满天下,事业有成,成长为优秀的人才。腹部三段紧扣文脉,气脉顺畅,述议结合。

尾回契,歸结到桂子山之精魂,与首段呼应。其一,从师者的学高、师表、品格、内心,论述师道之主导作用。其二,强调学府以“兴国根基必强基于教育”为纲,大师以其为重任,兴国富民,日月生辉。深刻凸现此赋之宏旨,使主题得以深化扩展。段尾以“霁峰”“金粟”呼应首段之“山峦”“丹桂”,深情歌咏桂子山之巍势、祥和以及传统之深厚、绵长,表达了华师人为母校感恩献身的大爱精神。

二、以传统赋体谱时代新声

白居易曰:“文章合为时而著。”(《白氏长庆集·与元九书》)席勒赞美艺术的经典是:“在艺术的不朽范例中——‘铭刻在一切感谢和精神的形式里并默默地把理想投入无限的时代中。”1今人用赋这一文体写现代题材,让当今读者观赏、接收作品的思想与艺术,古为今用是其灵魂所在。《桂子山赋》承继骈赋、律赋之精华,吸收古赋、文赋之特点,力求传统与现代相融,使古代赋体发出时代新声,展现出新世纪辞赋文体的蓬勃生机。

其一,融新语于赋文

用古代赋之形态,表达富有时代感的内容,并非轻而易举。赋体是形式,题材是现代事物。以当今题材作赋,又不能弃用现代词语。为此,作者苦心经营,将新词时语融于赋文之中,凸显其时代特色。新词时语是指表达新概念、新内容,打上时代印记的词语。这里,首先是将最能表现思想内涵的关键词语,进行提炼和雅化,“按文言文的遣词造句规则来整合语素,一些新词时语完全可以整合进诗句之中,关键看能否化用得浑融无迹。”2如《桂子山赋》写到华师的优质学科:

粤若科技与人文并举,中体与西用兼收。懋建五育,深耕一流。政源惠垄上闾间,阐其大治之理;文学秉风端骨正,壮我复兴之猷。卓尔学科,应人工智能以长策;炜然教育,兴生态文化于遐陬。

这一小段,一连用四个骈句。首句总述整体教育理念,接着表述“五育、一流”,师范大学的优质教育在“德智体美劳”培养学子的前提下,重点建设其一流学科与新兴学科。“政源惠垄上闾间”“文学秉风端骨正”“炜然教育”分别指“政治学”“汉语言文学”以及“人工智能”“生态科学”等与“教育”相关的学科。这里将三个一流学科含蕴句中,既点明这几个学科的门类,又突出其学科特色。特别是“政源惠垄上闾间”一句更是妙手偶得,因为乡村田野观察为华师政治学的特色与优势。此句既蕴藏着时代内涵而又文雅古朴,两者高度契合。如若用大白话、口水化的语言来直叙,就不成其为赋了。

又如写华师校训:“更兼独励姿操,狮成双乃秉刚毅是则;无虞变正,场以广而汇博雅于焉。允忠诚以审克,尚朴实以芝兰。感先贤闿拓,后学殷繁。” 述华师校训中人的精神。这里用两个骈句,将概括华师精神的四个词语,精心提炼为雅语,分别嵌入到骈句中,巧妙地与桂子山人文景观和香草名字相搭配,构成典型的文言句式,将华师人的时代精神风貌,表达得异常充沛。

其二,借古典喻当今

文中用典事是赋的重要特点。《桂子山赋》中用典虽不很多,却是精心挑选了古代典故(古典)与现代新事(新典),恰到好处地表达出赋中颇有时代感的内涵。

如:开篇句“神追黄鹤,书香抟月殿之风”,黄鹤喻贤才、大才。出自唐代岑参《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潜虬且深蟠,黄鹤飞未晚。”赋文以黄鹤楼旁衬桂子山,为文士、贤才荟萃之地。月殿即桂殿,广寒宫也,喻学子读书之文苑。黄鹤楼与桂子山,同在武昌一地。桂殿与桂子山,又恰好同有一“桂”字,用这两个典故以古喻今,非常贴切,明白易懂,可谓恰到好处,妙不可言。

又如第三段中:“修齐凛律己之思,不虚晷刻;学术倡孚人之辩,共谱春秋。鲁殿灵光相递,燕台盛事堪讴。”鲁殿灵光,指汉代鲁恭王建有灵光殿,因屡经战乱而岿然獨存,后因以“鲁殿灵光”称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这里用“灵光相递”喻华师学人的学术传统、治学精神的代代相传。燕台指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燕昭王筑台以招纳天下贤士,故也称贤士台、招贤台。此处意为当今师大学府,非常重视招纳来自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杰出人才,广受赞誉。

此赋中选用今事也很精当:武汉高校一直流传着“爱在华师”一说。“循大爱无疆,以生为本;自强不息,求实相俦”。《桂子山赋》中巧妙化用这一现代流行语,并暗用华师两位著名资深教授章开源与邢福义对此语的诠释,将“大爱无疆”与“自强不息”融入句中,获得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令人称奇。

赋体写作中有“化典成珠”之说法。上述用典,足见作者“取典”之功力,“化珠”之用心。用古代典故或当今之事,都自然贴切,水到渠成,一读就能理解、明白,达到“用典浑化”之境。

其三,抒时代之情怀

刘勰曰:“情者文之经。”(《文心雕龙·情采》)“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文心雕龙·诠赋》)赋作为介于诗与文之间的一种文体,抒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代名赋中,无一不注重情之抒发。其时代感印记,非常明显。如王粲《登楼赋》、庾信《哀江南赋》、江淹《别赋》、苏轼《前赤壁赋》与欧阳修《秋声赋》等等。《桂子山赋》为现代高等学府写赋,浓郁的时代感充溢全文。观当下有些写现代题材的赋,不乏华丽文采、韵律也和谐,然而却读不出时代感,甚至使人误认为古人所作。

《桂子山赋》中以赤热的情怀,歌咏校园之美、师魂之美、桃李之美。颂教育国策之伟大,情真意切,诗意浓烈,读之令人振奋。这里以此赋尾段为例,首句以“灿矣哉”起笔,灿者,光彩夺目、绚烂耀眼、灿烂也。感叹语气词与“灿”搭配,强大的气场先声夺人。以下一是歌咏桂山:“山之为祥,岂在高峻;水之为善,不在幽深”“霁峰放怀而皓皓,金粟流韵以歆歆”。二是对师者的崇敬,对学子的赞美:“是焉师道启万流以宏旨,学门扬三立于青衿”“士正衣冠,何由弗及;人齐尧舜,孰不可钦”。三是对学府以教育兴国强基为纲之国策的赞颂:“惟大学同焕其纲,江山永固;大师不失其义(重任、使命),日月共吟”。结尾几句:“散今日桂华之子,彻有年国士之音。于斯泰兮!霁峰放怀而皓皓,金粟流韵以歆歆。其势巍峨兮,长萦嘉气;其馨深赜兮,永奉甘霖!”与首段相呼应,更是深情赞叹桂子山势之巍峨,山地萦绕祥和之气,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融。这是全篇唯一用“兮”字的句子,特别突出对华师学府情感之重量,只用一次方显示出“金贵”。“永奉甘霖”,表达出华师人初心不改的宏愿与胸怀宽广的奉献精神。

(江少川,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武昌首义学院中文系原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荣誉副监事长、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理事、湖北省写作学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长期在高校从事写作学、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教学与研究。著有《现代写作精要》《台港澳文学论稿》等。新世纪以来曾多次受邀赴美国、加拿大、欧洲诸国、马来西亚、日本参加海外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主题演讲)

猜你喜欢
华师学府精魂
雪的精魂
卢峥安:雪的精魂
华谋学府
巍巍学府 作育英才
华中师范大学: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自由精魂之舞:试论影视文本烛照下的小说魅力
百年铸就巍巍学府 求是笃定再续新篇
百年铸就巍巍学府 求是笃实再续新篇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2015年“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一等奖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