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作里的小故事

2024-04-29 11:22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金刚经柳公权墨迹

书法艺术最能体现出人的修养、魅力与时代精神。中国书法留下了无数名作,让后人叹为观止。下面这些声名远扬的书法名作,背后都有一段我们不知道的故事。

曹操《衮雪》,玩起文字游戏

曹操是个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在书法上也有独到成就。晋代陆云给陆机的信中说,“曹公藏石墨数十万斤”。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西征张鲁到汉中,经过栈道咽喉石门时,看到河水冲击石块水花四溅,犹如滚动的雪浪,触景生情,挥毫泼墨“衮雪”二字。随从提醒曹操,“衮”字少了三点水,曹操却打趣道:“江中之水甚矣,何须画蛇添足?”于是,后人就把这一故事编成顺口溜:“狂涛巨浪流石边,‘衮字旁边不用点。”

此石现存陕西汉中市博物馆,后人因慕其名,又在“衮雪”二字左侧追镌“魏王”两个小字以示区别。“衮”字一撇一捺颇有动态之感,“雪”字则有静态质感。

唐玄宗写《鹡鸰颂》献鸟

现藏台北故宫的《鹡鸰颂》是唐玄宗唯一传世墨迹。黄庭坚说:“玄宗书斑斑犹有祖父之风。

《鹡鸰颂》,唐玄宗李隆基书,行书墨迹,316行,每行8~9个字。此件董其昌有临本。此帖书法萧散洒落,丰厚腴美,给人字字淳厚之感。运笔精到,轻入重敛,笔实墨沉,神气完足,遒劲而舒展。

将此帖与太宗《温泉铭》《晋祠铭》对比,的确能见其相承关系,但太宗清劲,玄宗遒婉,风格还是有异。清王文治跋:“帝王之书,行墨间具含龙章凤姿,非人文臣者所能彷佛,观此颂犹令人想见开元英明卓逾时也。”

《鹡鸰颂》的内容是夸奖一群鸟,它们叫鹡鸰。在浙东地区,也叫张飞鸟。这种鸟非常合群,如果一只飞走,其他鸟就会不停地叫,喊它回来。古人以此鸟寓人,追求兄弟和睦。

此作的看点,除了唐玄宗唯一墨迹,后面还有蔡京、蔡卞以及王文治题跋。

李白《上阳台帖》,从民间到故宫博物院

李白的《上阳台帖》一共25个字,其书苍劲雄浑,用笔纵放自如,雄健流畅,恰是《李白墓碑》中称其“思高笔逸”的绝佳写照,也是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

题跋者有乾隆皇帝、宋徽宗赵佶、元代的张晏、杜本、欧阳玄等。每个人的题跋字数,几乎都是正文的两倍以上。引首还有乾隆皇帝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

《上阳台帖》在宋代宣和年间,被收归于内府;后流入宋末权相贾似道手中;元代经张晏处,到明代曾藏于项元汴天籁阁中;至清代,为收藏大家安岐所得,后被收入清廷内府。

1911年清帝逊位,溥仪兄弟将《上阳台帖》携出宫外。此帖在兵荒马乱之中流落到民间,辗转流入古董商人郭葆昌手中。1937年,为了保住国宝不流出外境,一代名士张伯驹先生以六万银元将之购得,终于让它有了个妥善安全的归宿。

张伯驹先生十分崇敬毛泽东。1956年,他通过统战部长徐冰将《上阳台帖》呈献给毛泽东,并附了一封信。信中写道:“现将李白仅存于世的书法墨迹《上阳台帖》呈献毛泽东,仅供观赏……”毛泽东喜好书法,收到此帖后十分珍爱,反复欣赏,爱不释手。

1958年,毛泽東立下规矩: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收礼品一律缴公。于是这件《上阳台帖》就被转交至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

柳公权《金刚经》

在柳公权的传世之作中,《金刚经》刻于唐长庆四年(824)四月,系柳公权四十七岁时所作。原石早佚,1908年在敦煌石窟发现唐拓孤本,5000多字,一字未损,极为稀罕,现藏于法国。

相传,柳公权年轻时性情耿直,因为针砭朝政得罪权贵,被削职为民贬出京师。他路过乾明寺时,偶感风寒,一病不起,恰好被寺内的和尚收留养病。柳公权在乾明寺养好了病,无以为报,就为乾明寺抄录了一部《金刚经》。

那时的柳公权还没名扬天下,寺内的和尚也没把这部经当作宝贝。后来,柳公权又重新回到朝廷,不但官越做越大,而且书法造诣越来越高,当时的民间就有“柳字一字千金”的说法。

乾明寺的和尚无意中竟然得到了这么一位大书法家的真迹,于是就作为镇寺之宝保存了下来。

猜你喜欢
金刚经柳公权墨迹
我不是当代毕昇,集体才是——从新见王选题赠墨迹看科学家精神
《墨迹》
从敦煌写经看唐代《金刚经》的版本与流传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柳公权戒骄成名
《金刚经》六种译本差比句式研究
“金刚经”炼成记
郑淑万
柳公权拜师
柳公权戒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