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 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M1·1460考
    “隋文策持诵《金刚经》还生记”,右下角为“隋文策持诵《金刚经》还生记”感应故事画。此画上部当为“阎王查审文策善恶图”,下部则是“二僧导引文策返生图”。中间“隋文策奉持《金刚经》还生记”的文本风格接近于晚唐卢求《金刚经报应记》。整体来看,M1·1460与傅增湘藏《宋刊〈金刚经〉》中的“八金刚四菩萨”系列尊像插图高度同源。这种套中套、字包文的版式插图深刻影响了后世图绘《〈金刚经〉灵验记》的风格。关键词:《金刚经》;黑水城文献;慕容文策;感应故事 中图分类号:G

    敦煌研究 2023年6期2024-01-04

  • 弘一法师与《金刚经
    意的是,他与《金刚经》亦有较为明显的联系,这部经在中国佛教史上影响很大,据《坛经》记载,禅宗六祖慧能即由此经开悟,弘一留下的文字中对该经多有提及,值得整理辨析,现归为四方面。第一是学习《金刚经》。李叔同的童年处于浓厚的佛教氛围中,父亲李世珍为同治年间进士,先为吏部主事,后辞官经商,家境殷富,信奉佛教,乐善好施,去世前请僧人入室诵《金刚经》,李叔同掀帏探问,可以说在童年经验的意义上受到此经的熏习。意识现象学认为,人的意识会循时序积淀为心理的层次结构,越早的意

    书屋 2023年1期2023-05-30

  • 唐代鬼魂小说与《金刚经
    》(以下简称《金刚经》)这一佛家经典在唐代鬼魂小说中出现的频次远超其他佛经,李剑国先生指出“唐之释氏志怪书独标此经,而不及他经焉”[1]。 《太平广记》中涉及《金刚经》的篇目达7 卷之多,而涉及《观音经》和《法华经》的则仅为2 卷和1 卷。 《金刚经》在唐代鬼魂小说中的地位与作用可见一斑,然而对于唐代鬼魂小说与《金刚经》的关系虽已有论著涉及②参见杜正乾《唐代的〈金刚经〉信仰》(《敦煌研究》2004 年第5 期),韩红《佛教信仰与隋唐五代入冥故事研究》(兰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11-24

  • 心文学:从《金刚经》谈佛教文学的写作之道
    90页。,以《金刚经》为佛法智慧之锁钥,与古今创作相对证,切合现代语境,做初步建构,请方家指正。一、定位:文字般若作为大乘佛教的代表性文本,《金刚经》博大精深,如与其他经论贯通,则愈显圆融浩瀚,且与中国文化关系殊胜,故前贤多有推重,注解颇多,近人江味农将之视为至圆至顿之经。昔年,佛陀于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以所证之法妙难思而生大感慨。其妙何在?在佛陀看来,世人于生死海中出没,无明障碍,执有执无,各有滞重,难有出期。佛法为非空非有之中道,于中道之执亦须遣除,

    写作 2022年4期2022-11-19

  • “北伍二件”敦煌汉文写经夹注字母初探
    0;伍伦7号;金刚经;唐五代西北方音;梵汉对音 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2)02-0092-07A Preliminary Phonologic Study on the Phonetic Brahmi Alphabetsin Dunhuang Documents D20 and Wulun 7YU Kejun(Chinese Classics Research Institute, Fudan U

    敦煌研究 2022年2期2022-06-30

  • 唐代《金刚经》俗文学作品的入世倾向
    众多佛经中,《金刚经》倍受推崇。唐人对此经的崇信因其经文而起,“信受奉持、为人所说”,将《金刚经》视为求取灵验护佑的佛教偶像,加以供奉。在此基础上,唐代社会出现了《金刚经》信仰,演为风尚。一、背景:有宗化佛学解义趋向隋代佛教始现宗派,盛行空宗,隋人解读《金刚经》融合了“法有我空”的视角,为之增加了“法有”内涵。至唐,佛教宗派增多,宣讲的佛学教义各具特色,以“法有”观念后来居上。故唐人对《金刚经》的佛法解读出现由“空”到“有”的趋势,渐向有宗思想靠拢,出现有

    邯郸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4-17

  • 海内孤本周绍良旧藏《金刚经》残卷缀合记
    号周绍良旧藏《金刚经》残卷可与北大敦20号缀合。二者缀合后复原为一件较为完整的婆罗谜字母写就的草体于阗文夹行音注《金刚经》孤本。这一缀合提升了两个残卷作为文物和文献的研究价值。关键词:伍伦7号;北大敦20号;金刚经;婆罗谜;于阗文 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1)05-0103-04Splicing the Only Extant Manuscript of the Dimond Sutra Colle

    敦煌研究 2021年5期2021-12-21

  • 西夏语《持〈金刚经〉仪轨》初探
    ,内容与西夏《金刚经》的信仰有关,文献为写本,尺寸108 厘米×14 厘米,白麻纸,共2600 字左右,字体为西夏行书,清晰易读。据初步考证,暂拟题为《持〈金刚经〉仪轨》,或《〈金刚经〉前仪》。虽然前两行残缺,从内容考证可见,文献保留较完整。该文献属于汉传佛教《梁朝傅大士夹颂金刚经》中“持《金刚经》仪轨”:“净口业真言、安土地真言、普供养真言、启请八金刚、启请四菩萨、发愿文、持经梵音(云何梵)”。据西夏文献,仪轨顺序为“持经梵音”“发愿文”。题款指出发愿抄

    西夏学 2021年2期2021-07-16

  • 金刚经》的生命观及其当代价值
    □赵文丹《金刚经》以一种大生命观的视域来看待个人在世界中的位置,认为个人与世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沟通个人与世界的纽带便是“心”,实现个体生命境界提升的关键在于“降伏其心”,一旦能够实现对心的“降伏”,就会从根本上来把握自己的生命,正确地看待这个世界。《金刚经》认为世界万物皆没有实相,即“诸相非相”,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完成对心的“降伏”,提升自身的生命境界,对心的“降伏”不是依靠他力,而是完全依靠自我的察觉,启发心的光明,最终照亮生命。《金刚经》的

    华夏文化 2021年1期2021-04-14

  • 金刚经纂》与西夏和汉文本对应的回鹘文本
    了重要作用。《金刚经》(梵文:Vajracchedikāpraj?āpāramitāsūtra,汉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①)强调持诵经本可以积累功德。从敦煌和吐鲁番文献中可以看出,《金刚经》是唐代最有影响力的佛经之一,因此,关于《金刚经》的灵验故事也越来越多[1]。不仅是《金刚经》,而且傅大士作的《金刚经颂》也被从汉文译成了回鹘文[2][3]。自 9世纪以来,《金刚经》就在天山山脉的回鹘居民中传播。此外,一个关于《金刚经》灵验故事的回鹘文残片也被识别了出

    西夏研究 2021年1期2021-03-16

  • 禅宗传心与《金刚经》的中国化
    这与禅宗改立《金刚经》为立宗经典不无关系。从此,《金刚经》与慧能提出的“心性”思想融合,加速了自身的中国化演变。一、禅宗:入世的心性观佛教由西域传入,至唐代进入全盛时期,演变为中国佛教,禅宗为其代表。禅宗以禅修为本,坐禅是修习方法,传“心”属思想导向。禅宗别名佛心宗,可知传“心”对修禅的重要。“心”,即佛“心”、佛性。禅宗传“心”,意在以“心”传“心”,重于返观清净而开悟,不执著于文字和外相。同其他宗派一样,禅宗传法注重法脉,不立文字,思想实质延承了三论宗

    邯郸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01-15

  • 文化外宣视角下宣化上人《金刚经》英译本的在美接受
    分。 其中,《金刚经》的传播最值得关注。一、 《金刚经》传播概况及英译版本《金刚经》源于印度,后传入我国,5 世纪初最早由西域高僧鸠摩罗什译为汉文。 虽后世又经五次汉文重译,但后五译的影响力不及首译本。 隋唐民间流行的《金刚经》信仰,依照首译生发。 由于经文有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强调了护持《金刚经》可获得即时的福佑。 类似的经文,在《金刚经》中还有体现。 基于此,隋唐民众对《金刚经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12-17

  • 跟着经典游润州
    别重要的就是《金刚经》,如果对佛教有了解的都知道《金刚经》几乎是最重要的一部典籍,就是昭明太子把它分了段、加了标题,促进了《金刚经》的推广。还有《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学评论著作,这都是在镇江,在润州区。另外还有一些多数人不熟悉的,比如在南山的檀山,历史上第一个总结三十六计的就是檀道济;还有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讲到的《大地》,她把镇江当作她在中国的“故乡”;在镇江诞生的诗人、词人、文化大家还有很多,还有历史上数十位重量级的诗人、词人都来过镇江。所以我想“

    民生周刊 2020年22期2020-11-16

  • 郑板桥诗的禅机、禅境、禅智刍议
    ;《坛经》;《金刚经》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1-0005-02一、前言佛教自两汉时期传入中土,直至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禅宗成为了佛教在中国本土最重要的宗派。如任继愈先生所言“唐中期以后,宗派争鸣,禅宗以期独特的传教方式及僧团组织方式得以发挥其特殊优势,成为势力最大、影响最深的流派”。禅宗的产生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宗教、思想文化的发展进程,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了中国文人的艺术创作与生活方式。而郑板桥亦是为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7期2020-10-20

  •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是山东书法摩崖之首,影响非常大,整个金刚经刻在一个山坡上,气势宏大。它的字体具有北齐时期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的特征,字体造型比较宽扁、端稳,基本上保持隶书宽扁的造型特点,但已明显地出现了楷书的笔形和笔意。楷书系从隶书逐渐演变蜕化出来的一种书体,而非脱胎于行书,北齐的字体特征就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我们说,整个书法的母体字是由篆书到隶书,再由隶书产生草书、楷书和行书。《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和山东、四川的其他摩崖不一样,它刻得比较规范,其他的摩崖写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0年1期2020-09-10

  • 试析鸠摩罗什译《金刚经》中的“思量”
    本文通过对比《金刚经》的同经异译和梵汉对勘,认为经文中“思量”的实际含义并非“考虑;思考”,应将其看做一个述宾短语,理解为“思考其容量”。汉魏六朝时期,复音词大量出现,“思量”作为其中之一,最初以短语形式出现,结构和用法不稳定,后期在发展中迅速固定下来,作为双音节词使用。关键词:《金刚经》;思量;同经异译;梵汉对勘作者简介:董纳(1993-),女,白族,云南人,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古代汉语。[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4期2020-09-06

  • 段成式《金刚经鸠异》里的叙事变异
    现存版本里,《金刚经鸠异》是其中一部分,为《续集》第七卷。但作为佛教灵验故事集,《金刚经鸠异》有很强的宣教倾向,这一点与《酉阳杂俎》的其他部分有很大差别,它也被当作独立的作品流传收录。在方法论上,笔者认为,叙事变异的分析当然需要做常见的历时比较,但除此之外,还必须做共时的比较。就段成式的案例而言,主要的分析当然在于检视《金刚经鸠异》里的故事与以前的《金刚经》灵验故事集(甚至其他佛教灵验故事集)相比有什么样的异同。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考察《金刚经鸠异》里不同

    长江学术 2020年2期2020-06-04

  • 般若与禅:敦煌写本《金刚经》注疏研究
    03号背《夹注金刚经》和《晋魏隋唐残墨》第36号《夹注金刚经》等“随文注释”式经疏为研究对象,对此类经疏的释经方式、宗教立场及其解经特色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佛教典籍,重点分析此类经疏与禅宗思想之间的密切关系。关键词:敦煌;《金刚经》;禅宗;慧能中图分类号:K877.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0)05-0109-06Prajnā and Zen: A Study on the Diamond SūtraCommentarie

    敦煌研究 2020年5期2020-05-12

  • 浅谈敦煌壁画中的金刚经
    摘要: 《金刚经》和金刚经变的含义及内容不是完全相匹配的,金刚经变是以《金刚经》为理论基础产生的,但是没有完全表达出《金刚经》的义理。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金刚经变大致可分为:经变的矩形画面中整体绘制的法会图以及法会图占据整个矩形变相图的中央部分(在其两边和下部绘有《金刚经》部分内容)的其他变相图这两种类型。笔者对其中非常值得探究的主体人物主尊形象与菩萨形象作了简要分析,发现外来吐蕃文化与敦煌本土汉文化存在深度的交流;从具体的经变故事内容中了解到,金刚经变中所体

    收藏与投资 2020年9期2020-02-24

  • 敦煌早期金刚经变的形成与样式演变
    30020)《金刚经》全称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约形成于公元前后,属于般若的重要经典。鸠摩罗什、菩提流支、真谛、达摩笈多、玄奘、义净等大翻译家都曾翻译过此经。唐前期禅宗在中国发展并流行,《金刚经》与 《楞伽经》一起成为禅宗的重要经典。《金刚经》汉文译本虽多,但以鸠摩罗什译本最流行,敦煌文献中的 《金刚经》写本也以罗什译本占绝大部分。①方广锠 《敦煌文献中的 〈金刚经〉及其注疏》,《世界宗教研究》1995年第1期,第73-

    敦煌学辑刊 2019年2期2019-12-19

  • 论明清小说中的《金刚经》书写
    远内容提要:《金刚经》作为大乘佛教的核心经典之一,在中国流传甚广,对文学作品有着深远影响。明清小说中存在着形式多样的《金刚经》情节书写,这些情节所体现出的明清时代的宗教生态、大众宗教心理以及对小说艺术的影响,均有必要探讨。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的渊源甚深,特别是长篇白话小说的巅峰时期——明清两朝的小说作品,与宗教毫无关联的作品几乎没有,美国学者乔基姆在《中国的宗教精神》一书中甚至说:“所有的中国通俗小说均包含着宗教主题……这些小说的情节中向来不脱离因果报应的观

    文学与文化 2019年1期2019-11-13

  • 一书一世界,一字一如来
    谢江岚一、《金刚经》抄经缘起此本《金刚经》为民国书画家谭组云72岁高龄所作,历时三月而成。同年四月初八佛诞日,其子谭少云为此经作序:吾父自幼信佛,尤喜写经。弟子童时曾见父硃书心经,于后复自刻,供奉于听经堂观自在菩萨龛上……是经为丁亥元旦请书,时父年七十有二,祈亲身心安乐、增进菩提……书时,弟子在侧,焚香礼拜,册首并敬艁佛像一躯,惟愿法宝久住世间,诸天守护卋卋子孙,恭敬供养,法界有情,俱沾善利。这篇序文道出了谭组云写经的缘由。他“自幼信佛,尤喜写经”,62岁

    锦绣·上旬刊 2019年7期2019-10-21

  • 金刚经》作为学生学习课实践研究
    英【摘 要】《金刚经》每一品中都蕴含深刻的道理,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佳的教学资源。也是训练深造朗读能力的好文章。《金刚经》是佛(如来)(释迦牟尼)在世时与长老须菩提等众弟子的对话记录,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学前班、小学生、大学生朗读时,能感受经文具有意味、情趣。《金刚经》威力无比,朗读《金刚经》并给别人讲解《金刚经》中的义理,会给自己排忧解难,生发智慧。读诵《金刚经》就是佛门弟子,佛门弟子受到佛的保护,佛在,平安在,智慧在。【关键词】《金刚经》;佛教;教育

    新纪实 2019年8期2019-09-10

  • 周绍良藏《金刚经》跋
    方广铝《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印度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经典。该经在中国流传甚广,影响极大。从东晋十六国到唐,曾由鸠摩罗什、菩提留支、真谛、玄奘、义净等人先后五次译为汉文,现存译本六种,其中以姚秦鸠摩罗什译本最为通行。本遗书为鸠摩罗什译本,首脱尾全。现存9纸,181行,计360.3厘米。原状未整修。另附启功题字,题字装以护首、玉池。首部经文起自“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尾全,存尾题。唐楷, “世”字有缺笔。从原件形态考察,确属藏经洞所出

    收藏家 2019年6期2019-09-10

  • 金刚经》简论
    余秋雨一《金刚经》全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中流传最广的基本经典。公元402年由鸠摩罗什翻译成汉文,后来还出现过六七个译本,但大家读得最多的,还是鸠摩罗什的那一种。前不久我用大字行书全部恭录的,也是这个译本。我居然整整书写了一百四十幅宣纸,连在一起悬挂,长达六十多米,将来刻成石碑,会是一个不小的景观。现在国内几个佛教圣地镌刻了我手书的《心经》石碑,而《金刚经》的篇幅又比《心经》长了十七倍。相传禅宗的六祖慧能听到《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便

    美文 2019年11期2019-05-31

  • 金刚经》之“无住于相”的思想研究
    摘 要:《金刚经》属于大乘佛教波若类的经典,虽然产生早但是包含了后来大乘佛教最基本的佛学思想。其核心思想是“无住于相”,即指导修行者破除“四相”,破除“六境”在心中形成的相,实现心灵的空境从而达到佛才能具备的“无上正等正觉”。同时其“是什么,非什么,名什么”的独特证悟方法有破除心灵束缚的积极作用。关键词:金刚经;无相;空境;证悟作者简介:温恋军(1994.10-),女,汉,山西忻州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图分类

    青年文学家 2019年6期2019-04-16

  • 经石峪:从佛教道场到文人场所
    个宗教道场。《金刚经》刻完后的一千年中,这里很可能有一些改变,但是历史文献没有记载,现场也没有留下痕迹,很难追溯。不过16世纪后半叶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在这个过程中,经石峪从佛教道场转变成了一个文人小憩观景、抒发胸臆的场所。本文将对这一过程作初步的梳理和分析:①文人化的过程表现在七个方面:1、入场的途径;2、题跋的位置;3、题跋的格式;4、题跋的书体;5、题跋跟经文的关系;6、题跋的内容;7、经石峪的功能。一、入场的途径现在到经石峪的途径是沿登

    泰山学院学报 2019年1期2019-01-25

  • 从《金刚经》看早期木刻线条的发展
    向四弟子宣说《金刚经》的场景,单线边框。画中,身着通肩式袈裟的释迦牟尼至于画面正中说法,护法金刚立于两旁,画面中还置有桌、盖布、花毡、香炉等供养物品。释迦牟尼两侧有四众弟子16人,僧人均身着袈裟,其余均着华装合十恭立,肃默听法。扉画画面构图设计巧妙,人物安排布局合理,人物面容安详宁静、生动自然,刀法技法结合完整细腻,画面中线条圆润流畅,通篇无瑕,走刀精准,已经可以看出当时木刻版画技术十分成熟。第二张到第七张的《金刚经》木刻文字展现了唐楷风格,行云流水,一气

    艺术家 2019年2期2019-01-12

  • 义外之“空”
    舒楠摘 要:《金刚经》中的重要思想“空”,一方面是通过经文的内容表达出来的,一方面也体现在经文的言说方式上。释迦牟尼在《金刚经》中树立了话语权威,但又在言说中表现出反权威的倾向,自立自破,暗合“空”义。众生之间、众生与释迦牟尼之间、处在不同阶段的修行者之间是有差别的,以不同方式布施所获得的福德也是有差别的,但在修行与成佛的视野下看来,他们又是无差别的,这种有差别与无差别也体现出“空”的内蕴。《金刚经》中提及的释迦牟尼、然灯佛、须菩提等人物,在修行状态上表现

    贵州文史丛刊 2018年4期2018-12-11

  • 临帖抄经
    那是一本楷书《金刚经》,每一页都覆盖一张透明薄纸,即可用来描红,又可以单独作字帖临摹。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练习书法。那年,外公刚刚离世。他留给我宝贵的训导是:“做人有风骨,写字有骨架。”虽然他不是著名书画家,但是书法以柳骨魏碑为特点,别有刚健风格。我不可能取得他的成就,练字则是对他的一种纪念。我大概七八岁开始练大字。大楷本上留下歪歪扭扭的“一”“大”“王”“正”等字时,我的手指还勾不太牢大楷笔笔杆。外公在乡下教书,每周六下午,他都骑车回城。一般在傍晚,他那辆永

    苏州杂志 2017年2期2017-05-15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汉文译本及题名
    誉为佛教圣经的金刚经在印度之外的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甚至英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出现了英文译本等诸多译本,在中国从姚秦时代始就有六种汉文译本出现,其中鸠摩罗什所译一本一家独盛至今,另就其经文名称而言称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等此类名相都需要一一详解其意,而后方能准确理解经文题目的内涵以及其在大部头般若经中的地位和意义,本文试图从其他佛经、论以及部分高僧学者对诸如金刚等名词的理解中对此进行阐述。【关键词】金刚经;般若;译本一、金刚经

    青春岁月 2017年6期2017-05-13

  • 融会空有 ——《坛经》对《金刚经》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坛经》对《金刚经》思想的继承和发挥彭焱姝,宋 霞(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北京 100872)《金刚经》不着相、横扫一切世相是对大乘佛教性空思想的简要概括,并且其作为六祖慧能开悟之机缘,无疑对慧能的《坛经》产生重要的影响。学术界对于《金刚经》和《坛经》的关系亦是众说纷纭。本人试图从“空”与“有”相会通的角度,阐发《坛经》对《金刚经》思想的继承和发挥。《坛经》;《金刚经》;空;有《金刚经》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简称,是大乘空宗的重要经典,以不长的篇幅总摄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3-10

  • 北齐·《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是中国书法史上空前绝后的摩崖巨制,刻石总面积达六千平方米以上。其气魄之宏伟,从古至今无出其右者。字虽不大但又含蓄古朴,用笔安详从容、雍容大度,不露锋芒,点画之中深藏篆隶遗意,结字宽博疏放,气韵静穆平和,雍容尔雅,器宇不凡。宏大而深美的境界,似乎又向我们展示了佛教文化的高远精深。北齐·《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实景图北齐·《泰山经石峪金刚经》endprint

    视野 2017年1期2017-01-10

  • 浅析《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名
    许健摘要:《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又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于公元前994年间?(约当中国周穆王时期),成书于古印度。是如来世尊释迦牟尼在世时与长老须菩提等众弟子的对话纪录,由弟子阿难所记载。「金刚」指最为坚硬的金属,喻指勇猛的突破各种关卡,让自己能够顺利的修行证道;「般若」为梵语「妙智慧」一词的音译;「波罗」意为完成(旧译:到达彼岸);「蜜」意为无极。全名是指按照此经修持能成就金刚不坏之本质,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脱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而完成智慧(

    人间 2016年25期2016-10-27

  • 过去未来现在
    德山禅师对《金刚经》下了很深的功夫研究,著了一部《青龙疏抄》。听说南方提倡“顿悟成佛”之说,颇不以为然,便带着《疏抄》南下,准备破斥此一说。到了南方,路上经过一个卖饼的小店,德山腹饥,欲买饼充饥。店中仅一老婆婆,见德山买点心,当即问他:“你肩上担的是什么啊?”“《金刚经青龙疏抄》。”“那我考你一个《金刚经》的问题,如果答得上来,点心免费供养。”“请说来听听!”德山满腹信心地答应。“《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请问大德要吃点心,

    现代家庭 2016年6期2016-06-14

  • 论南齐写经体在北齐铭石书中的衍变
    与铭石书,以《金刚经》为范,寻绎写经书法在北齐书法发展中衍变的脉络,重新评估北齐时期写经法书所占的地位和作用。【关键词】写经体 南齐写本 《金刚经》 《泰山经石峪》 铭石书 衍变一、 南朝写经体产生及其在北齐传播的契机北朝时期的书法,在当时人眼里也是拙劣不堪的。北齐后期,书手的书写水平才有了较大的提高,书刻作品的的质量也逐渐有了提高。北齐颜之推说:『北朝丧乱之余,书迹鄙陋,加以专辄造字,猥拙甚于江南……洎于齐末,秘书缮写,贤于往日多矣。』然而一定时期的书写

    中国书法 2016年2期2016-06-09

  • 从梵汉对勘看《金刚经》中时体语法语素“已”
    要:通过使用《金刚经》梵汉平行语料库,发现《金刚经》中的时体标记“已”具有完成体和完整体两种用法,而且在梵文原典中有着不同的对应形式。完成体语法语素“已”对译梵文过去被动分词、现在分词、不定过去时、现在时,完整体语法语素“已”对译梵文独立式。多功能语法语素“已”从完成体语法语素发展到完整体语法语素是一个语法化的过程,这个语法化过程产生的原因是语言接触。佛经梵汉平行语料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佛经翻译对汉语的影响。关键词:已  《金刚经》  完成体  完整体

    现代语文 2015年6期2015-05-30

  • 宋元明清时期《金刚经》的流传及其特点
    张文卓摘要:《金刚经》自鸠摩罗什初译以来就对中国佛教与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历来备受僧俗青睐,注疏不断,流传极广。但是以宋代为界,前后的流行有很大差异。宋代以来,《金刚经》流传的特点突出表现在注疏的庞杂、科仪的发展、仪轨的完善、灵验记的编纂等几个方面,并由此而逐渐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信仰仪轨,完全突破了宋代之前仅限于义理层面探讨的界限,使得《金刚经》的影响扩展到中国社会、文化、信仰的方方面面。关键词:《金刚经》;注疏;科仪;仪轨;灵验记中图分类号:B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3期2013-07-09

  • 赵孟頫书《金刚经》石刻述略
    法家赵孟頫书《金刚经》石刻,为青石质,横式,共六块。各高31厘米,宽102厘米,厚11厘米,两面刻,凡11面,每面40行,尾面15行,满行13字,约5000余字,每字为15×13厘米,镌刻《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一部,共三十二章。字间阴刻竖向栏线,尾部有阴文“赵氏子昂”篆字印章一枚。此《金刚经》石刻为明代翻刻,原在河北省大名县城内北街成基命成文穆公祠内,后为城内西街明兵、工两部尚书刘遵宪后人得之,今流传到刘氏后人大名县城西一刘氏私宅。赵孟頫书《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2012-08-15

  • 金刚经研究概述
    400715金刚经研究概述孙杰群 西南大学政管院 重庆北碚 400715《金刚经》自东晋名僧鸠摩罗什传译到中土,历代高僧大德对其研究注疏层出不穷,在民间社会也广泛流传,在中国佛教史上,《金刚经》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佛教在中国历经两千多年,只有这部《金刚经》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持诵,本文从对《金刚经》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概述《金刚经》的简介,译本以及它的思想价值思想; 意义一、引言:《金刚经》是早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著作

    剑南文学 2011年2期2011-08-15

  • 金刚经》与南宗禅
    庆内容摘要:《金刚经》是唐代最流行的佛教经典之一,主要宣扬“般若性空”之理,对南宗禅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金刚经》被六祖慧能奉为禅宗顿悟派的根本经典,神会在继承和发展慧能的顿悟禅法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以《金刚经》为相互传承的南宗祖统说,以抗衡北宗禅以《楞伽经》为基础的祖统说,为南宗禅立宗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敦煌文献及唐代莫高窟壁画中有很多的《金刚经》写本及根据该经内容而绘制的经变画,体现了该经在唐代的盛行。这种现象的出现,应与以《金刚经》为

    敦煌研究 2009年1期200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