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哲瑜:扎根乡土,“万亩荷塘”花已盛开

2024-04-29 05:54刘欣
中国共青团 2024年6期
关键词:曹县荷塘荷叶

刘欣

稻香,蟹肥。莲叶无穷碧,荷花香满园。

在希望的沃野上,张哲瑜即将奔赴他的下一个十年之梦。

用十年完成“万亩荷塘”的梦想

2013年,那是故事的开始。

那年,张哲瑜从山东财经大学毕业了。跟大多数人不同,他选择“逆行”回到家乡,去追逐他早在心里计划了很多遍的梦想。

我问他,“你为什么想回家乡创业?当时你有资金吗,还是有别的资源?”

他说:“我没有钱,也没有资源,甚至也没有任何种植养殖经验。但是我心系家乡,我坚信我的家乡将来会有很大的发展。我要回去,闯出一片天地,如果可以,我希望家乡的人民也可以发家致富。”

年少的张哲瑜,靠着一腔热血,联合其他五位有着相同志向的青年,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旅。

张哲瑜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魏湾镇。这里曾是黄河故道,因远离城区,经济比较落后,工业稀少,所以土壤和水源都没有受到污染。张哲瑜认为这是天然的水产养殖和有机种植的场所,于是迈出了他创业的第一步——养殖大闸蟹,没想到第一年就大获丰收,赚到了返乡创业的“第一桶金”。

2014年,张哲瑜开始流转水面种植莲藕。到了七月,荷花盛开,暗香浮动,吸引了一批从县城来的游客。游客们来观赏荷花,品尝炸荷叶等美食,同时也希望能带走一些特色的农产品。张哲瑜又一次敏锐地感受到游客需求,发现新的商机,于是在2015年成立了曹县万亩荷塘米业有限公司,同年注册成立了曹县万亩荷塘水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那时合作社流转的土地仅有18亩。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合作社决定扩大规模。第一步就遇到不少难题——有些农户对新型的合作经营方式不太接受,仍然持有陈旧的恋土情结,不愿出租;有些农户不信任年轻人,认为他们只是一时兴起、难成大器;更有些农户看重土地的租赁价格,反复提高土地要价……当地团委在了解到这些返乡青年的困难后,积极出谋划策,并且为了支持他们创业,还介绍了利率非常低的“鲁青基准贷”,解决了他们的资金难题。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在共青团的鼓励和帮助下,张哲瑜重整旗鼓,他带领创业团队逐个分析农户们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召集村民开会,讲政策、算经济账、描绘发展前景,向村民讲解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农村承包地管理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对于难以沟通的农户,张哲瑜先请亲戚朋友帮忙劝解,自己再到对方家里软磨硬泡。终于,合作社以每亩每年600元的价格成方连片流转了160亩土地,拥有了第一块成规模的发展基地。

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一直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农业产业,发展势头一年更比一年好。2018年,为了提高产量,有人建议合作社加大化肥农药使用量,但是张哲瑜坚决不同意。他认为不能因为个人的一时得失而破坏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此,他专门向山东省农科院专家请教,合作开发了一种适合当地的无公害肥料。张哲瑜说:“这种肥料对土质有一种调节的功能,不会板结,对水体没有任何的影响,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好、看护好。”合作社主营的有机米广受好评,但是张哲瑜没有止步于此,他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开设农产品加工厂,不仅推出具有曹县特色的蟹田米和高端荷叶茶,还创意推出了女士专用茶。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合作社流转的土地已超7000亩,辐射带动周边种植水稻、荷花超20000亩。从单一的种植养殖,发展到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商销售于一体的多元化的合作社。张哲瑜说:“2015年合作社成立之初,流转的土地只有18亩,但是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将来合作社流转的土地要超过10000亩,所以就用了‘万亩荷塘,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激励,也是我追求的梦想。”

十年后的今天,张哲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万亩荷塘”。

用十年坚守“立己达人”的初心

成己为人,成人达己。在来时的路上张哲瑜一直没有忘记这句话。

2013年,魏湾村有位村民的儿子被诊断出患有精神障碍,为了给儿子看病,村民花完了全部积蓄,一直四处奔波筹款。长期的劳累透支了村民的身体,他也患上了慢性病。张哲瑜在了解情况后,主动与村民对接,帮忙联系曹县磐石医院精神专科医生对其儿子进行医治,并在曹县万亩荷塘生态园免费提供三个摊位,供他们一家使用。目前村民孩子的情况已有好转,一家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2015年合作社成立后,张哲瑜为附近乡村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就业100余人,并注重吸纳老弱病残群体务工。“这些留守的妇女、老人和残障人员没有机会出去,旅游旺季的时候他们可以免费来荷塘周围摆摊,等淡季就來流转田里帮忙,增加一份收入,改善生活水平,我尽力为乡亲们多做一些实事,让他们的日子也好过一些。”他说,“我创立什么公司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公司可以带领周边农民共同致富。”过去,荷塘里大片大片的荷叶,只能当作废物扔掉。张哲瑜带领合作社建起荷叶茶生产车间,收购周围种植户的荷叶,原来废弃的荷叶就成了宝贝。魏湾镇张康村一位村民高兴地说:“现在荷叶或者藕梗都可以卖钱了,我这50亩地每年能多收入3万多块钱。”

不仅如此,张哲瑜一直心系家乡,积极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张哲瑜和他的团队一起,创新推出有地域人文特色的“周边”——将荷叶、莲蓬制作成干花摆件,莲子制成手串、挂件,让曹县的农产品变成了工艺品,为家乡振兴注入活力。他在魏湾镇开设农产品展厅,不仅展示、销售本公司的产品,还邀请其他本地特产产品免费入驻,进行“线上+线下”的联合推广,让曹县本土的特色农产品走进更大的市场。2020年,他成立了“魏湾镇青年创业联盟”,将有理想、敢拼搏的创业青年联合起来,合力为家乡谋发展、话振兴。目前,魏湾镇青年创业联盟实际落地项目16个,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00万元,年吸纳安置劳动力168人。

春气奋发,万物遽只。“未来我要继续脚踏实地,抓住机遇,在乡村振兴这条大道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张哲瑜说道。

猜你喜欢
曹县荷塘荷叶
我的家乡——曹县
小荷塘
“北上广曹”,曹县凭什么这么火
曹县“出圈”的秘密
荷叶像什么
热闹的荷塘
读懂“宇宙中心曹县”热梗背后的期待
荷塘
荷塘三记
荷叶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