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视角下社交媒介新闻报道的修辞发展路径探析

2024-04-29 23:26杨仲坤
新闻传播 2024年6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传统媒体媒介

杨仲坤

(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当前媒介融合更多地是传统媒体向社交媒介或全媒体的转向。发起融合的是传统媒体,其方法是与新型媒介形态相结合,目的是形成“新媒体”。新闻报道作为人们日常传播活动沟通信息的重要一环,高效、准确是必要的,合理运用修辞就能适应这一要求,新闻工作者依据新闻主题,运用各种材料和表现手法恰当地表述。[1]随着社交媒介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短平快的新闻信息更能获取点击率和关注度。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实现向社交媒介领域的转向,在新媒体平台上开设账号。

当前我国新闻报道的修辞的研究大致呈现出研究范围广泛、研究侧重语言要素构成、研究以纸媒居多、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2]虽然当下对新闻修辞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成果仍不尽完整。再加之媒介融合正处于转型时期,传统媒体要生产适宜社交媒介的新闻报道,这就给新闻报道的修辞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社交媒介新闻报道的修辞所迎来之机遇

(一)权威入驻有效规避低俗化

传统媒体长时间的新闻实践,形成了一套完善、权威的体系。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传统媒体作为主体入驻社交媒介平台,可以为其传统媒体的内容提供更广泛的传播途径,并通过与新媒体互动与读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这种转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内容低俗化,并在修辞方面产生一定的好处。

传统媒体在人员构成方面积累了一批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其内容的质量和专业性,在新闻实践中形成的修辞审核标准,到了新媒体平台中,仍会遵循相似的审核标准。他们会更加注意言辞的选择,文本的精练,以及避免使用低俗、违背道德和伤害他人的修辞手法。此外,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还可通过提供深度分析、专业评论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更有深度的内容。传统媒体可以利用新媒体的平台优势,更好地传递专业的观点,避免内容的低俗化。

在社交媒介上,获取关注度才能带来流量从而创造效益。吸引流量,形式固然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更加重要的则是内容,传统媒体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对内容的把控是成体系的。特别是官方媒体对新闻报道中措辞的要求更加严格,既要明确表达权威声音体现严肃性又要保持报道的可读性。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对于报道中词语的锤炼更为严谨,可以有效地防止网络带来的低俗化和过度娱乐化。

(二)注重用户体验带来趣味性

新媒体平台具有更多元化、互动性强、易分享的特点,要吸引和留住用户的注意力,需要提供趣味性的内容和修辞方式。当传统媒体转型到新媒体平台时,也需要注重用户体验,尝试采用趣味性的修辞方式制作新闻,在此基础上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更能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和质量。

在新平台上有一批忠实的用户,意味着其能够更好地维系自身的发展。这就要求关注用户,增强用户黏性。使报道更能吸引受众,对修辞的要求是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到受众,而且这种趣味性要符合实际情况,不能过度。例如,《四川日报》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报道,题为《茅台招人要体测,1000 米跑进4 分30 秒!你行吗?》。《四川日报》这样的传统媒体运用与过去不同风格的修辞来制作新闻更能吸引用户,为公众号带来流量并转变为实际效益。

(三)新技术带来高效率

在媒介融合的发展过程中,新技术的加持,新闻生产高效率的运行模式也会在修辞中体现出来。

传统媒体可以根据算法反馈的结果,采用不同的修辞方式,满足用户需求,在社交媒体竞争中取得优势。具体来说就是从业人员根据事实信息和算法数据,在不同的语境运用不同的修辞方式生产新闻,再针对不同的用户,通过算法分析用户的个人情况,推荐不同表达方式的新闻,来极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使经过媒介融合后的传统媒体在社交媒介的竞争中更具优势。

二、社交媒介新闻报道的修辞所存在之问题

(一)“碎片化”问题依然严重

在微信、微博这样的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新媒体后,信息的碎片化现象开始被人们关注,碎片化是指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信息片断化、资源分散化和注意力分散化的特点,对传统的信息获取和知识传播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微博为例,每条微博都有140 字的字数限制,现在大多数媒体都在微博开设官方账号,所发布的新闻难免会受影响,“碎片化”这给新闻业带来了挑战,[3]这也是社交媒介上新闻报道的修辞发展过程中所要面对的最大的挑战。

碎片化阅读,主要是用手机上的新闻资讯类APP浏览新闻以及资讯信息,或是在微信朋友圈或微信公众号上阅读相关资讯。为适应当下人们的阅读习惯,许多媒体也开始碎片化地生产内容,各大官方媒体都在微博上创立账号,实时生成、传播重要的、新鲜的新闻碎片化信息。传统媒体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修辞广泛地运用到新闻实践中,使报道更具可读性的同时又不会影响到新闻的核心功能。长此以往,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而社交媒介的广泛发展,对原有的修辞体系发起挑战,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准确传达信息,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并同时避免对信息的误解或争议。然而种种限制,也会出现信息传递不对称的问题,造成受众对信息获知的阻碍,有时甚至会由于信息缺失,造成受众的恐慌和对新闻媒体的质疑,从而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行。

社交媒介上的碎片化,会导致报道篇幅变小。碎片化的新闻可能是寥寥几句,这就使得修辞难以运用到新闻报道中。从业人员在关注度和修辞这二者中,选择前者更像是时代的选择。修辞本应是服务于报道的,而当下新闻报道的制作要求却使得修辞“无用武之地”。

(二)过度迎合受众忽略新闻本性

在各色的新媒体平台上,以视频形式呈现信息的方式脱颖而出,成为最受用户欢迎的呈现形式,而且这些视频也是以短视频为主,过长的视频点击率也不会太高。传统媒体为了生存必须去适应,倒逼媒体缩短报道的篇幅来适应“碎片化”,将新闻信息制作为短视频呈现。过度的“碎片化”带来了缺乏思考、深度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软弱无力的评论文章充斥在各类社交媒介平台上这样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受众的思考力和想象力。新闻媒体最为要紧的问题,还需要在碎片化的背景下,在内容方面下功夫,使新闻产品自身更加具有竞争力的同时不失去新闻本性。修辞本就能起到精练语言的作用,且中文表述在修辞方面相对于其他语言具有的优势,这其实也是我国新闻媒体的机遇。

(三)催生不伦不类的修辞

人人都具有好奇心,喜欢猎奇的内容。在迎合受众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过度追求猎奇报道而导致的过度娱乐化的现象,修辞在实践中受到碎片化和过度娱乐化的双重压力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1.主观倾向型修辞词汇

主观倾向型词汇是指新闻工作者对事实信息进行情绪赋义,兼有贬义和褒义。带有主观情绪的修辞方式出现在报道中,会影响到新闻的客观性,误导受众。这种修辞方法更注重的是对主观感情的赋予,是新闻工作者对事实所持的态度的体现。主观倾向类修辞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会因倾向性导致不正常的舆论。

2.夸张现实型修辞词汇

这一类修辞词汇就是用相对夸张的语义来描述事件或做出评论。利用夸张的手法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以足球领域的新闻报道为例,把运动员伊布称为“上帝”,把比赛中的全面防守称为“大铁桶”“摆大巴”,比赛最终阶段决定胜负的进球成为“绝杀球”,将2004 年葡萄牙欧洲杯首次参加比赛的希腊国队一路面对强敌一举夺冠的精彩赛程称为“希腊神话”。

夸张现实在新闻中也是有风险的,过度的夸张会造成误解。社交媒介上屡禁不止的标题党,大都是利用夸张的词汇来修饰新闻事实的,虽然得到了受众的点击,但获取内容与标题不符,引起反感,也降低了媒体的公信力。

三、社交媒体新闻修辞发展路径探析

试析媒介融合转型时期社交媒介新闻报道的修辞发展路径,从修辞与新闻的关系上来谈,归根结底还是要将其放到整个新闻业的层面上来探讨,在这个社交媒介盛行的今天,新闻本身依旧是最为重要的。[4]

(一)改善修辞思维

制作新闻时,要改善修辞思维,将“主观倾向型修辞词汇”和“夸张现实型修辞词汇”更多地替换为“意义类比型修辞词汇”。

所谓意义类比型修辞词汇就是运用意义相近的词汇来类比现实中所出现的新闻信息。[5]以足球领域的新闻报道为例:德国传奇足球运动员克林斯曼,因为擅长头球而且留着一头飘逸的金发,媒体在报道中就赋予了他“金色轰炸机”的称谓。足球是对抗性很强的运动,在报道中也时常会用到“大战”这样的类比,德法大战(德国队VS 法国队)、伊比利亚半岛内战(西班牙队VS葡萄牙队)……

这种新闻报道的修辞方法在一些特定的领域中是相对而言最为稳妥的一种,不会轻易引起受众的反感,也能起到直截了当表明核心信息的作用,是社交媒介新闻修辞未来发展路径的一种方向。

(二)强化监管力度

社交媒介也是一种媒介形态,必然就要受到行业内外的监管,传统媒介在媒介融合的发展进程中受到挑战业已出现了不少的乱象,加强监管势在必行。加强对新闻业的监管,加强对信息传播的监管,要他律也要自律。新闻媒介机构自己也要出台相关的条例规范来加强对行业内部从业人员的监管,对修辞的使用方式及规范要提出一套合适的标准,让修辞能够在适应社交媒介自身特性的同时,还能够为新闻报道的呈现提供帮助,从而改善新闻的质量。充分发挥新老媒体不同方面的优势,使之进入良性循环之中。

(三)即时反馈信息

在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快”成为了媒介机构所要追求的。碎片化的新闻信息则正好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但是对于造成的信息不完整,就需要媒介及从业人员及时地对事件的后续信息进行跟进和补充。过去的新闻报道修辞方法也可以延续到社交媒介平台之上,例如,在首发短小的新闻信息或有字数限制的新闻信息的同时在适当的位置注明“该信息尚未完善,敬请关注后续”这类的字眼。

社交媒介在信息跟进上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做到实时跟进是不难的,这样就能够极大限度地满足“快”和信息完整的要求。

(四)提高用户媒介素养

社交媒介的盛行,用户的大量迁移,意味着用户数量的大爆炸。因此就要特别注重提升用户的媒介素养,特别是要培养用户的理性思考能力和对事实的价值判断能力,避免由于信息碎片化所带来的舆论风向的混乱。对新闻报道中恶意的吸引眼球的修辞手段有自己的识别能力。在面对纷乱的碎片信息时,只有受众的辨别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提高了,才能避免陷入被社会“风声”所左右的局面出现。受众应通过提升信息辨析能力、多样化获取信息、培养批判性思维、注重信息质量等方式,来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给公众带来的种种挑战。

(五)防止过度娱乐化

社交媒介在给用户带来全新体验的同时也给部分用户带来了陷入过度娱乐化的隐患。在这个时代任何事物都可以被任何人用作娱乐,这是一种不容乐观的现象,很可能会导致受众作为思考的人的精神被消解,作为社会存在的社会价值体系被解构,最终使社会走向唯娱是瞻的虚无主义。然而,新闻业永远不是单纯为娱乐而存在的,新闻报道的修辞也不能成为娱乐的附庸。新闻报道的修辞是要用到新闻报道当中的,不能因为追求趣味性就忽视了新闻本身该有的特性。新闻从业者对此要具有理性,用户不能是一味追求感官刺激的猎奇者。新闻报道的修辞本意是让事实信息更能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而纵观近几年国内的一些新闻媒体,大有为追逐流量不择手段,过分娱乐化的问题,对此应及时反思改善。

(六)巧用“碎片化”

“碎片化”是有优点的,通过碎片化阅读,受众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阅读到更丰富的内容、更方便快捷地获取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碎片化”的趋势几乎是不可逆的,因此,新闻就必须适应“碎片化”,新闻报道的修辞也必须主动适应“碎片化”。

首先,通过新闻报道的修辞手段处理出更加精简的新闻报道,符合人们碎片化阅读的需求。其次,处理成为更加适合当下受众的阅读习惯的新闻报道,这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人脑处理信息的时间,相对地适应了短时间的碎片化阅读。最后,通过修辞处理后的新闻报道不会显得过于直白,能在不影响新闻的真实性的前提下,吸引人们的关注兴趣,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新闻中脱颖而出获得流量。

结语

对于新闻报道的修辞而言,做好新闻报道的修辞能呈现出更好的新闻,从而使传统媒体在社交媒介平台的相互竞争中获得优势。照目前来看,新闻报道的修辞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是受到挤压的,在文字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小,更多地集中在语言表述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短视频几乎占据了受众本就碎片化的时间,很多媒体甚至是国家权威媒体都在视频资讯类APP中开设了官方账号,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想要做出优质内容依然需要合理运用新闻报道的修辞方法。未来的新闻报道的修辞更多地会在短视频的文案策划、语言表达这个方向发展。对新闻报道的修辞的要求会变得更加严格,需要用更为短小的篇幅传递出更丰富、更具内涵的信息或许会成为发展方向。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给新闻报道的修辞在新闻实践中的运用带来的挑战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而发生的。要让修辞手段更好地为新闻报道所服务,让新闻报道对社会产生正功能,发挥新闻业社会“瞭望塔”的作用。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传统媒体媒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书,最优雅的媒介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