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纪录片字幕的英文翻译研究

2024-04-29 10:21李丹
中国食品 2024年8期
关键词:中华美食英文翻译词库

美食纪录片不仅记录了我国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做好美食纪录片字幕的英文翻译,能够广泛传播本国饮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本文首先分析了美食纪录片字幕英文翻译的重要意义,然后提出了翻译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最后提出了翻译对策。

一、美食纪录片字幕英文翻译的意义

1.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对美食纪录片的字幕进行巧妙且精准的英文翻译,可以向全世界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让国外的观众深入了解中国菜肴的制作工艺、食材搭配,窥见中国各地的餐桌风情、饮食礼仪,拓宽国际观众的视野,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为中外文化的友好交流奠定基础。可以说,这不仅是一种味觉享受,更是一场文化之旅,是促进文化交流的桥梁。

2.推动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美食纪录片的字幕英文翻译不仅展示了中华美食的独特魅力,也为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具体来说,美食纪录片通过字幕英文翻译,可以向国际观众展示中国各地的美食,使观众透过画面和翻译了解各式佳肴,有助于激发海外游客对中国美食的向往,从而吸引其亲临现场体验,进而推动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同样,美食纪录片的字幕英文翻译也能让国外观众认同中国的饮食文化,从中体会到中国文化的魅力,逐渐形成文化认同感,有助于构建起国际游客对中国的正面印象,进而为其成为全球旅游目的地增添助力。此外,美食纪录片的字幕英文翻译也有利于提高国内旅游业的品牌影响力,有助于国内旅游业树立更加国际化的形象,提升国内旅游的品牌价值。

3.提高美食纪录片的影响力。首先,字幕英文翻译为中华美食纪录片搭建起了跨文化传播的桥梁,透过纪录片,国际观众得以深入了解中国各地的美食文化,品味其中的精髓。其次,字幕英文翻译扩展了中华美食纪录片的受众群体,将精彩纷呈的画面与准确的英文翻译相结合,可以吸引众多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提高国外观众对中华美食纪录片的关注度。最后,字幕英文翻译使中华美食纪录片更具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纪录片竞争中脱颖而出。总的来说,美食纪录片的字幕英文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中华美食纪录片在国际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二、美食纪录片字幕英文翻译的难点

1.烹饪专业术语与特有食材翻译困难。在美食纪录片字幕英文翻译过程中,对烹饪专业术语和特殊食材的翻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需要翻译者基于对原文的准确理解进行语言转换。这是因为,烹饪专业术语涉及具体的烹饪技巧、工具和过程,而不同文化的厨艺传统存在差异,可能会导致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产生错误理解。例如,中华美食有特定的切菜方法和调味方式,而这些在英文中没有直接对应的术语,这就需要翻译者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选择能够准确传达意思的翻译,从而使国际观众理解原汁原味的烹饪过程。另外,我国美食文化中包含了许多特殊食材,它们在其他国家并不常见,比如,笋在我国就涵盖了冬笋、雷笋、甜笋等多个品种,味道和外形各不相同,因此,翻译者需要在字幕中添加一些附加信息,为特殊食材做注解,以确保观众能够理解该特殊食材的独特性质。

2.地域性美食与中式谚语翻译困难。一方面,美食纪录片通常通过记录地域性美食来传播中华文化,但鉴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外国观众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翻译时必然需要通过大段的英文來详细解说,然而纪录片时长有限,若采取直译的方式就无法保证传递信息的准确性。因此,如何在纪录片的规定时长内对这类地域美食进行翻译是一大难点。另一方面,中式俚语的翻译也较为困难。俚语具有语境的特定性和独特的文化内涵,翻译后容易失去原文的幽默或地道感。例如,中文中的“吃货”通常翻译为“foodie”,但这并不能完全传达出“吃货”背后所传达的对美食的热爱和执着,翻译起来较为困难。

3.口语化语言与旁白内容翻译困难。一方面,纪录片的语言一般由旁白和人物对话组成,口语化语言包括人物对话、口头禅等,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而旁白内容更趋向于正式、规范的语言,这就要求翻译者注意语言的风格差异,使口语化部分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同时也要确保旁白内容能够提供丰富而准确的信息。比如,在具体表达口感和味道时,口语化语言可能使用更加生动的词汇,如“超级好吃”“口水直流”等,而旁白内容需要更为正式的词汇,如“美味可口”“令人垂涎欲滴”等,这种表述方式的差异既要表达出美食的吸引力,又要保持专业性,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另一方面,纪录片中还会包含当地人的采访,需要翻译者在保留说话者个性的同时,确保观众可以听懂并感受到交流的真实性。

三、美食纪录片字幕英文翻译的对策

1.建立美食烹饪手法与食材汉英对照词库。建立中国饮食烹饪手法及食材的汉英对照词库是一项繁杂且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确保准确性和全面性。首先,对于烹饪手法,需要根据具体步骤和技巧进行分类整理,例如,煎(pan-fry)、文火(gentle heat)等手法都需要详细列出,并在词库中配以相应的英文翻译,同时也要为不同地区的特色烹饪方式进行注解。其次,食材要涵盖广泛的食物种类,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海鲜等,并且对于每一种食材要建立中英文对照,还要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地域性差异和俚语表达。例如,“茄子”可以翻译成“eggplant”,但在英美地区可能会用“aubergine”,因此,为确保词库的完整性,可以参考专业烹饪词典、菜谱以及地方性的食材清单,考虑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适度解释一些中文词汇,使其更易于被外国观众理解。例如,可以为“糯米”增加注解“glutinous rice”。再次,在建立词库时也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及相关专业翻译资料,确保所收录的词汇贴近实际,并符合国际的通用标准。最后,为了便于译者使用,可以将词库建立索引或按字母顺序排列,并对词库进行定期更新和维护,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饮食文化和烹饪趋势。

2.直译解释专有名词与意译俚语相结合。美食纪录片中会涉及很多特有的民俗文化,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需要普及中华文化,又需要向观众准确地传达信息。在此背景下,最好的翻译方法就是直译加简短解释,解释部分控制在三个词以内,即“冠词+描述特点的形容词+表示特质的名词”。以中国美食肉夹馍为例,因为肉夹馍与外国的食物“sandwich”比较相似,所以在翻译时就可以将其解释为“a chinese sandwich”,以便于外国观众理解这种美食。

另外,美食纪录片中还有许多中式俚语,英语中无法找到对应的词汇,此时就需要通过意译的方式进行翻译,只保留原句内容,不保留原句形式。比如,对于一些描述口感的俚语,如“嘴馋”和“过瘾”等,可以采用英语中的类似表达,翻译为“mouthwatering”或“satisfying”,以传达食物的美味可口。这种翻译方式不仅可以保留原文的情感色彩,还可以使观众更容易理解中文特有的表达方式。如果涉及到地方俚语或方言,翻译者还需要在英文翻译中加入适当的注释,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比如,将“很稀罕”翻译成“quite unique”,随后注释一下该词是中文方言,意为“非常独特或珍贵”。总之,翻译中式俚语时要深入了解俚语的使用背景和具体语境,并在此基础上找到最合适的英文表达方式。

3.适当增减口语化信息。美食纪录片中含有大量的采访和对话,但受访者在接受采访时难免会出现语言省略或累赘的情况,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要对省略的部分进行适当补充,对累赘部分进行适当删减。翻译口语中省略的内容时,翻译者需要根据语境进行合理还原,以确保信息的完整传达。例如,人们在交谈时提到“你吃过这个吗?”这句口语就可以翻译为“Have you tried this before?”增加单词“before”,能够使外国观众更容易理解這句话的语义。翻译冗余内容时,翻译者需要避免过度解释和重复表达,可以通过合并相关信息、利用更简练的表达方式来达到句式紧凑的效果,减少观众因语义重复而出现的理解障碍。例如,“这是我生平吃过最好吃的面条”这句话,就可以简化为“Best noodles Ive ever had”,这种表达可以使语言更加简洁,同时也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再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出现的“这是古代传下来的不能差啊,这不是年年有余吗”这句话,在英文翻译中可以翻译为“as a pass from the ancient,to take its superbundant idea.”这句话中有“这是”“这不是”“不能差”等口语化词汇,如果直译会使句子变得冗长、多余,因此在翻译时可以使用“as”“to”等词语进行连接,使句子翻译更加简洁明了。

综上所述,美食纪录片字幕的英文翻译对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推动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提高美食纪录片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建立美食烹饪手法与食材汉英对照词库、直译解释专有名词与意译俚语相结合、适当增减口语化信息等翻译策略,可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让中华美食文化传遍世界各地,提升中国饮食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作者简介:李丹(1992-),女,汉族,河南信阳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笔译。

猜你喜欢
中华美食英文翻译词库
这就是大中华美食
北京地铁播报站名的中英文翻译特点分析
古诗词英文翻译,一起领略中国文化之美
一“吃”多用
英文摘要
仅有“呈现”是不够的
Digest
输入法词库乾坤大挪移
词库音系学的几个理论问题刍议
将用户词库快速导入搜狗五笔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