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滇海虞衡志》看清代时期的云南饮食

2024-04-29 15:02陈思琪
中国食品 2024年8期
关键词:云南

云南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物产富饶、饮食文化丰富多样。清代时,在云南任职多年的檀萃著有云南各地县志与多部笔记,其中成书于嘉庆时期的《滇海虞衡志》是其重要代表作之一。此书详细记载了云南各地的资源物产与风土人情,勾勒出云南边疆民族日常生活的概貌,是云南地方志的主要参考资料。

一、《滇海虞衡志》概述

檀萃(1724-1801年),字岂田,号默斋,晚年改号“废翁”,安徽望江人,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进士。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檀萃以补云南禄劝县知县赴任云南,前后任禄劝县知县,代理元谋县知县,颇有政声。

檀萃在滇20年,对云南各地自然物产、风土人情等均有详细的调查与了解,在收集历代古籍的基础上,写下了云南各地县志与多部笔记,其中《滇海虞衡志》为其重要代表作。此书成书于清嘉庆时期,后由滇人师范付梓行世。檀萃在《自序》中称其为“土训”之书,即地方土地所宜及其生产品物的记载。在书中,檀萃详细记载了云南的资源物产、风土人情、饮食习俗等13个方面,勾画出云南边疆人民日常生活的概貌,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了解清代中叶以前云南经济社会风貌的途径。

二、《滇海虞衡志》中的云南肉食

云南位于亚热带与热带气候区,拥有大面积的山地与草甸,其中滇东北地区尤其适宜发展畜牧业,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滇海虞衡志》中详细记载了清代时期云南各地的动物种类。

1.马、牛、羊。《滇海虞衡志·志兽第七》收录了云南各地的牲畜野兽,其中以牛、羊、马居多,这些牲畜亦成为云南各地人民肉制品的主要来源。檀萃描绘了南中“以牲畜为富”的民俗:“重牧而不重耕,以牧之利息大也。马、牛、羊不计其数,以群为名,或百为群,或数百及千为群。论所有,辄曰某有马几何群,牛与羊与何群。其巨室几于以谷量马牛,凡夷俗无处不然,马产几遍滇,而志载某郡与某某郡出马,何其褊也?夷多牲畜,而用之亦甚费。”

自明代实施军屯以来,畜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牛耕成为主要生产方式,牛肉成为主要肉食,人们将其制作为乳扇、乳饼、酪酥等食品。“夷人亦渐习于牛耕,故牛为重。牛分两种:水牛、黄牛。黄牛特多,高大几比水牛。以耕田,以服车。……食必以牛,其宰割以膳者,大都日数十,皆肥牛之腱也。故皮角之外,而乳扇、乳饼、……酪酥之具。”羊除了食用外,其皮毛还可以用于交易。“羊于滇中为盛,……故滇俗以养羊为耕作。其羊脂满腹,肥者不能行。牧者破其皮,卷脂而出之成筒,以货于人,羊得快利,健行如故。”

2.狗、彘、鸡、豚。这几种牲畜往往一同畜养,且不同的肉类用于不同的群体:“为养老食肉计,则食犬在所先,而守犬、猎犬在所后。顾今周行天下,未见有卖狗肉之市,公然自命为屠狗之人。……滇俗多回教,以犬、豕肉为忌,而道家说又重戒犬、牛,故食犬由是遂废。然犬、豕所字,多争畜之,必犬蕃如豕。”

3.兔。兔既可食用,兔皮还可御寒。“滇南兔亦多,白兔且為人家所养,但穿房地为厌耳。穴竹林者为竹,亦兔类也。肉肥美,皮可为袖,以御冬也。”

除了各种动物肉食,云南的渔产资源也十分丰富,鱼类品种众多,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补给。

4.鲤鱼、鲫鱼。鲤鱼味鲜,“大或重至七八斤且十余斤,味甚佳。”鲫鱼品种亦多,“滇池多草,产鲫多,皆白鲫,颇肥美,无淮扬之草鲫、乌鲫者。间亦有面肠鲫,味亦颇同。”

5.鰋、鳢鲖、鲇、鳠。滇池多产鰋,“然无江乡重数斤且数十斤者之肥腴也。此之白鱼,极大不过一斤而止,江乡所谓白雀子,而滇人亦甘之。”鳢鲖即乌鱼,亦为滇池所产,“官厨剥其皮以炒鱼片,极白嫩。”滇池还产鲇和鳠,“鲇背青而肉嫩,鳠则花斑。”

6.驼背鱼。驼背鱼为黑龙潭特产,“脊起如蛋,眼如朱砂。潭鱼种类多,此鱼亦间出,人不敢犯。”

7.花鱼、鲈鱼。花鱼可以烤着吃,“长仅寸,面卷而炙之,美而腴”。鲈鱼无细刺,也很受欢迎,“无丝刺,与青鱼绝不相类”。

此外,澄江出??鱼,大理出工鱼,被称为鰝虾的海虾、一种叫鲨鮀的吹沙小鱼与金线鱼、黄师鱼、泥鳅、蚬、巨螺、田鸡等都是滇池的特产。

众所周知,云南人十分生猛,喜欢吃各种昆虫、野生菌,其实在清代时,云南人就已经吃得很“野”了。

8.大蝙蝠。云南一些地方会食用大蝙蝠,“禄劝悬岩,大蝙蝠极多,皆倒挂,疑千余年物,厂民每捕而烹食之。”

9.谷雀。谷雀其实就是蚱蜢,很多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都有食虫的习俗,“谷雀之名颇佳,禾间蚱蜢也。收获时多,知风雨。儿童收而卖于市,曰谷雀,言谷中之雀也。又曰山,曰水鸡,讳其名。蛮字从虫,故南蛮多嗜虫也。”

10.蜂蛹。蜂蛹亦是云南常见的食用虫类,赵朴庵言:“夷人炙带蛹小蜂窝,以为珍品,恐传之中国,将来贵必如燕窝。”

云南因具有复杂多样的地貌与气候环境,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根据《滇海虞衡志》的记载,云南的动物资源分布在不同地域,生活在各地的人民结合当地的资源条件,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例如滇西北地区擅制牛羊肉,水源充足之地盛产鱼虾,而在南部地区,食虫成为当地的特色与风俗。

三、《滇海虞衡志》

中的云南蔬菜与花卉食品

云南温暖、适宜的气候类型造就了多样的植物种类,四季盛产不同品类的蔬果与花卉,所以很多当地人都有食用花卉的习惯。《滇海虞衡志》中提及了许多可食用的蔬菜、根茎植物与花卉种类。

1.海菜。云南多地有海菜,类似于莼菜。“又滇池海菜,其根即莼,二物皆出于滇,可见天下之大,无所不有,未可专怙此方而轻彼方也。”

2.藕。云南各地均有,可用来制作藕粉,“藕,各处出,惟澄江洗之为藕粉以充苞苴,干之为藕片以充斋供。”

3.莲子。莲子主要为澄江所产,“比湖莲为巨,然莲肉不能白脆如建莲。”

4.豆、豌豆菜。豆既可入馔,也可作为主食食用。“始则连荚而烹以为菜,继则杂米为炊以当饭,干则洗之以为粉,故蚕豆粉条,明澈轻缩,杂之燕窝汤中,几不复辨。豌豆亦蚕豆之类,可洗粉,滇人兼食其蔓,名豌豆菜。”

5.南瓜。在云南,冬季的南瓜亦可食。“滇南瓜、蔬最早,冬腊开筵,陈新豆米,正初即进。元谋之西瓜酿,元江之大茄,不能以常候拘也。然先时为味颇薄,亦及候及腴耳。”

6.韭菜、黄芽菜。韭菜是在不同季节的称呼有所不同,“滇南韭菜,涉冬即腴如黄芽,其值甚贱,入春则老矣。阿迷出黄芽菜与石榴,颇为官民累,不如落地松、萆麻子大济于地方。近省城亦种黄芽,以所从来者近,不之异也。”

7.萝卜。云南萝卜品种众多,形象各异。“莱菔俗称萝卜,厂名萝白。滇产白者,其细腻固可佳,而江者奇益甚。凡红皮必内白,天下皆然,而滇之红萝白,通透玲珑,中间点微红,如美人劈破胭脂脸,最可爱玩。至其内外通江,片开如红玉板,以水浸之,水即深红。粤东市中亦卖此片,然犹以苏木水发之,兹则本汁自然之红水也。罗次人刨而干之,以为丝拌糟,不用红曲,而其红过之。”

通过《滇海虞衡志》的记载可知,云南植物品种众多,蔬菜瓜果與各类花馔终年丰盈可食,成为云南各地人民副食与菜品的重要补充。

四、《滇海虞衡志》中的云南饮品

我国的饮食结构大致可分为“食”与“饮”两部分。“食”指的是主食与菜肴,而饮品主要包含茶、酒等。《滇海虞衡志》中详细记载了云南名茶普洱茶与各地的特色酒。

1.普洱茶。普洱茶为云南三大茶种之一,《滇海虞衡志》载:“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耑,六曰慢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此外,书中还记载了传自唐代的喝法:“杂椒、姜烹而饮之。”又记:“茶山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本武候遗种,至今夷民祀之。倚邦、蛮耑茶味较盛,又顺宁有太平茶,细润似碧螺春,能径三瀹,犹有味也。大理有感通寺茶,省城有太华寺茶,然出不多,不能如普洱之盛。”

云南的气候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尤其在清代,普洱茶异军突起、闻名全国,受到社会上层人士与广大饮茶者的青睐。从《滇海虞衡志》记载的清代时期的云南人的饮茶方式来看,煮茶以及在茶中加入香料的习惯源自唐代汉族人士,这说明云南虽然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但却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在茶饮中反映出了多民族交往与文化交流的痕迹。

2.酒。与中原地区一样,酒在云南也是很重要的饮品之一,在提亲、喜丧、节庆、祭祀等重要场合中不可或缺。《滇海虞衡志·志酒第四》收录了云南的各种酒。

(1)老酒。“滇南士大夫家亦藏之”。书中还引用了李时珍的评价:“老酒腊月酿造,可经数十年。和血养气,暖胃辟寒。”(2)高粱酒。产自元谋,“其地旺,高粱以为酒,如北方之干烧。”(3)桑椹酒、山楂酒、葡萄酒。皆为云南所产,其中特别指出,云南拥有上好的葡萄,但酿酒法来自西部地区,“滇产葡萄佳,不知酿酒,而中甸接西藏,藏人多居之,酒盖自彼处来也。”(4)丁香酒。云南盛产丁香,其也被用来酿酒,具有“性烈兴阳”之功效。(5)树头酒。在滇缅边境地区有一种树头酒,明代谢肇淛所撰《滇略》记载了其由来:“其树类棕榈,高五六尺,结实大如掌,缅人纳曲罂中,悬之实下,划实,使汁入罂,久则成酒。其叶及贝叶也,古以写经,今缅以书字。”

云南很多少数民族的人们嗜酒,偏爱各种果酒、药酒与粮食酒,酒成为了各地宴会、待客与岁时节庆的佳饮。云南的酒除了有本地自酿的,还有外来人制的酒或者采用外来人酿造之法酿的酒。《滇海虞衡志》不仅收录了云南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酒,还记载了制酒的原料以及制法。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科普项目“滇味儿——典籍与生活中的云南菜”(SKPJ2023023)。

作者简介:陈思琪(1986-),女,汉族,云南个旧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饮食文化。

猜你喜欢
云南
云南图片库
云南图片库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最后的秋境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云南潦浒柴烧陶煴
云南行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聚焦云南